中国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影像史料(九)

来源 :东岳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始于1900年,常规每5年一届,素有“史学奥林匹克”之誉。中国自1905年即关注大会,向达、蔡元培、傅斯年、胡适、顾颉刚、刘大年、季羡林等几代学者都积极推动过中国与大会的交流。《中国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影像史料》将陆续公布这方面的珍贵内容。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从革命化阶段转向人本化阶段,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逻辑完整性与实践创新性,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关联。这得益于全社会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共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就是以人为本,反对物本主义与神本主义,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人民大众的文学,满足人民大众的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袁盛勇,男,1970年生,汉族,湖南新化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98年),复旦大学文学博士(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201)8年)。2008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曲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术带头人。
2014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了首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报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按照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等指标,该评价报告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划分为“顶级期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扩展期刊”四类。在涵盖全部大学综合类学报和社科院、社联综合类期刊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共收录187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1种,权威期刊4种,核心期刊120种,扩展期刊62种;《东岳论丛》名列核心期刊第49位。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应在进一步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显著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把党建设成为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纪律上以及制度上完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十八世纪的欧洲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欧洲各国思想家们在需求本国解决方案之外,努力从其它文明中探寻救世良方。同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尤其是中国在农业经济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欧洲传教士和思想家推崇备至,他们在欧洲广泛宣传和赞誉中国的耕糟典礼,并推动各国君主积极效仿,从而对启蒙时期的欧洲产生了深刻影响。
1953年出生,197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宋关系史、中国历史疆域、中国古代的“中国”观与“中国”认同等问题的学习与研究。
公共决策的有效性来源是公民的讨论、协商和审议,公共决策实施的关键是公众对信息的接收、解码与认同。哈贝马斯主张在公共领域中实现“双轨制民主商议”,这一商议过程从传播学角度看与议程融合理论密切相连,即官方议程与民间议程的交互、融合有利于促进民主协商,而官方议程与民间议程的分离与失衡可能为社会带来风险和危机。在中国语境的公共传播背景下,要实现社会公共治理,需要促进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的流动与交互,使得官方政策议题可以通过垂直轨道进入民间议程,民间生活议题可以通过水平轨道进入官方议程,促进社会民主进程和社会结构的稳
我国政府管理的精英逻辑和秩序取向极易将政府的“服务模式”构建停留在工具更新的层面。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对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应从供给改革入手进行理论修正,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其价值选择及改革策略。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主张网络化治理、全面回应效率、责任和公平问题,通过政治过程的重建和社会自我建构以及自主治理来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这一理论一方面与我们党的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逻辑上的高度契合性,另一方面也能为当前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困境提供新的解决思路。结合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本文提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公共价
本文通过简要考察张辛欣、韩少功、刘恒在1980年代发表的三篇小说,来分析评判鲁迅在《故事新编》里将神话隐喻引入小说创作的前途与危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的实验远比他的批评者们所认识的更为激进。油滑往往比偏见更加富于游戏性,特别是当油滑源自他对时间倒错这个口碑极差的文学策略的自由使用。鲁迅在小说中对于象征和寓言有非常复杂的应用。神话为关心文化认同问题的作家们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但同时,鲁迅所认识到的神话创作危机依然困扰着当代作家。神话创作实际上会抑制而非激发创造力。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始于1900年,常规每5年一届,素有“史学奥林匹克”之誉。 中国自1905年即关注大会,向达、蔡元培、傅斯年、胡适、顾颉刚、刘大年、季羡林等几代学者都积极推动过中国与大会的交流。《中国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影像史料》将陆续公布这方面的珍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