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市场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均GDP远远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本文研究金融发展是否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问题。对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及金融发展情况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对来自我国七个地理区域(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2001年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得出结论,总结出金融发展的各部门是否影响经济增长以及影响效果是否显著的问题;最后,由得到的结论对各区域金融发展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中国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影响研究
引言
虽然中国的经济连续30年高速增长,但各地区间收入严重不平衡问题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均GDP远远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015年GDP占全国的60.1%,中部地区占25.6%,西部地区只占14.2%。中国第一经济大省2015年的GDP是西藏省的88倍,是西部最发达的四川省的整整三倍。
各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后,非公有制经济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兴起,乡镇、民营和外资经济带动了东南沿海一带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依靠其地理优势,市场迅速开放,吸取来自国外的优良发展经验,各行业相继发展。金融市场就是其中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改革迟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没有得到政策的支持,再加上地理环境的制约,抑制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其结果造成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渐增大。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虽然中国在世界经济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金融系统也在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改革。但我国的金融系统仍然非常的落后,不仅落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且在从中央计划到市场型运作的转换中远远地落后于国内经济的其它部分。
(1)区域银行业发展情况与人均GDP情况一致
做金融发展水平的国家比较时,通常用金融增长作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替代指标。理论界通常会用Goldsmith(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FIR)来表示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该指标由某一时点上一国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得到。由于中国目前缺乏各地区的金融资产总量的统计资料,所以只能用金融机构存贷款的规模作为金融资产的一个侠义的衡量,因此该指标可以用于表示一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程度。图1为2015年各地区金融相关率与人均GDP比较。
从上图可以看出,区域银行业发展情况与人均GDP一致,也就是说,金融相关率高的地区,其人均GDP也高。只有西南地區例外,该地区金融相关率指标较高,而人均GDP较低。该现象是由于西南地区包括西藏藏族自治区,该省人均GDP与西南其他省市(如重庆、四川)差异较大,造成了西南地区金融相关率与人均GDP不一致的情况。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各地区的银行业发展情况差异较大,最高地区(华北)几乎为最低地区(华中)的两倍。从而可以看出银行业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2)区域股票市场发展情况极不平衡
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通过托宾q理论来反应映。托宾q值是指企业市场价值(即企业全部股本的市价)与其资本重置成本之比。q越大,表示该企业融资成本越低,促使企业发行更多的股票进行新的投资,反之依然。因此,当股票价格提升时,托宾q值增大,投资增加,社会总产出增加,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在考虑金融发展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股票市场是比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各区域间股票市场发展极不平衡,华北和华东地区的股票总值市价之和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并且华东和华北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区,说明这两个地区股票市场在帮助企业融资,扩大再生产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东北、西北以及西南等地区,该比例不到5%,说明这些地区的股票市场远远落后于华东和华北两个发达地区。
(3)区域保险业发展情况与人均GDP走向一致
在金融保险业中,经常使用保险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各地区保险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保险业产值我们选用保费收入,因而得到保险密度的计算公示为: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人口。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与金融保险业的产值是保持一致的,换而言之,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其保险业就越发达。本文以2015年的数据加以说明,如图3。
由图3可以看出,保险密度高的地区,其人均GDP越高。其中华北地区的保险密度最高,为1414.12元/人;保险密度最低的地区是西南地区,为759.36元/人。最高和最低地区相差654.76元/人。
我国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
(1)指标选取
本文实证研究将我国七个地区(分别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以及西北)作为研究总体,对每个指标都采用2001-2015年的各地区的数据,组成面板数据。指标的选择如下:
1.各地区经济增长。本文采用各地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人口,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C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
2.银行业发展情况。本文采用金融相关率指标,即各地区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与该地区GDP的比值作为衡量银行业发展情况的指标,即BK=(银行机构存款余额+银行机构贷款余额)/名义GDP。
3.股票市场发展情况。本文采用各地区的股票总值市价与名义GDP的比值作为衡量该地区股票市场发展情况的指标,即ST=股票总值市价/名义GDP。
4.保险业发展情况。本文采用各地区保险机构保费收入除以人口作为度量指标,即IN=保险机构保费收入/人口。
(2)模型建立 ㏑(PCGDP)=C’+α’㏑(BKit)+β’㏑(STit)+γ’㏑(INit)+δ’t+μ’it (1)
其中,C’为常数项;α’、β’、γ’为解释变量的系数;δ’t时间固定效应;μ’it为随机误差项。
(3)回归结果及分析
采用时点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1。
由上表可知,R2值与调整后的R2值都大于95%,说明回归结果对样本的结实程度很高。常数以及三个解释变量的P值中只有股票市场发展程度指标的P值较高,说明其只能在略大于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银行业发展程度以及保险业发展程度都能显著通过检验。
从系数方面可以看到,银行业以及股票市场发展程度指标的系数都为负,保险业发展程度指标系数为正。
从上文以及表1可以看到,银行业、股票市场和保险业三大金融机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部相同。主要体现为:
银行业发展抑制经济增长,从ln(BK)的系数为-0.35可以看出,该指标每增加1%,经济就后退0.35%。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银行发展程度越高,即银行对社会资金的融通作用越好,社会经济应该从中受益,即经济应该增长。此处银行业发展程度指标却反应出了相反的结果。
股票市场发展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10%的显著水平下,股票市场发展程度指标系数为-0.023。即股票市场指标升高1%,经济增长倒退0.023%。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企业通过股票市场所获得的资金不一定全部用于加大再生产。
保险市场发展程度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P值为0.0000的情况下,保险市场发展程度指标系数为0.968,意味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当显著。保险市场发展程度指标每增加1%,经济增长0.968%,这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符。
我国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1)银行机构加大贷款比例,提高资金融通作用
上文已經提到过,银行机构影响经济增长体现在两方面:一,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二,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融通给需要资金的个人和集体使用。银行机构通过这两方面影响社会资金的配置,从而影响社会经济。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多的吸收存款或过多的发放贷款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是必须两方面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从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结论中可以看出,我国银行机构的这两方面作用并没有做到齐头并进,而是存贷款比例偏高,即银行机构收集闲散资金的作用大于了融通资金的作用,因此造成了银行机构越发展,经济反而倒退的负效应。所以,各银行机构在保证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下调贷款利率,放松贷款限制,能够适当降低存贷款比例,促进经济增长。
(2)完善资本制度,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从理论上讲,企业从股票市场融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可以加大社会总产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上文的实证结果却认为股票市场的发达程度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健全,市场中投机心理过于严重,企业没有将所融得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的原因。所以,建立健康的资本市场,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投资回报率是主板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督,通过有效的途径调整股权的结构,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加强集体决策功能,分散上市公司控股份额等。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的资本市场最为发达,上市企业最多。因此可以着重先调整华东和华北两个地区的股票市场,从投机型市场向资金利用型市场转变,在逐渐深入中西部地区。
(3)继续完善保险业,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从上文的实证结果看来,保险业是金融机构中唯一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部门。在维系社会稳定、减小企业生产风险等方面,保险业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完善保险行业法律法规、健全投保及赔偿制度以及加大对保险产品的支持等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另外,由于中西部地区保险业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想中西部地区已经东部经验并且加大在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力度,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减小地区间不平衡发展。
中国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影响研究
引言
虽然中国的经济连续30年高速增长,但各地区间收入严重不平衡问题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均GDP远远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015年GDP占全国的60.1%,中部地区占25.6%,西部地区只占14.2%。中国第一经济大省2015年的GDP是西藏省的88倍,是西部最发达的四川省的整整三倍。
各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后,非公有制经济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兴起,乡镇、民营和外资经济带动了东南沿海一带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依靠其地理优势,市场迅速开放,吸取来自国外的优良发展经验,各行业相继发展。金融市场就是其中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改革迟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没有得到政策的支持,再加上地理环境的制约,抑制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其结果造成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渐增大。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虽然中国在世界经济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金融系统也在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改革。但我国的金融系统仍然非常的落后,不仅落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且在从中央计划到市场型运作的转换中远远地落后于国内经济的其它部分。
(1)区域银行业发展情况与人均GDP情况一致
做金融发展水平的国家比较时,通常用金融增长作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替代指标。理论界通常会用Goldsmith(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FIR)来表示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该指标由某一时点上一国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得到。由于中国目前缺乏各地区的金融资产总量的统计资料,所以只能用金融机构存贷款的规模作为金融资产的一个侠义的衡量,因此该指标可以用于表示一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程度。图1为2015年各地区金融相关率与人均GDP比较。
从上图可以看出,区域银行业发展情况与人均GDP一致,也就是说,金融相关率高的地区,其人均GDP也高。只有西南地區例外,该地区金融相关率指标较高,而人均GDP较低。该现象是由于西南地区包括西藏藏族自治区,该省人均GDP与西南其他省市(如重庆、四川)差异较大,造成了西南地区金融相关率与人均GDP不一致的情况。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各地区的银行业发展情况差异较大,最高地区(华北)几乎为最低地区(华中)的两倍。从而可以看出银行业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2)区域股票市场发展情况极不平衡
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通过托宾q理论来反应映。托宾q值是指企业市场价值(即企业全部股本的市价)与其资本重置成本之比。q越大,表示该企业融资成本越低,促使企业发行更多的股票进行新的投资,反之依然。因此,当股票价格提升时,托宾q值增大,投资增加,社会总产出增加,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在考虑金融发展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股票市场是比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各区域间股票市场发展极不平衡,华北和华东地区的股票总值市价之和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并且华东和华北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区,说明这两个地区股票市场在帮助企业融资,扩大再生产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东北、西北以及西南等地区,该比例不到5%,说明这些地区的股票市场远远落后于华东和华北两个发达地区。
(3)区域保险业发展情况与人均GDP走向一致
在金融保险业中,经常使用保险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各地区保险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保险业产值我们选用保费收入,因而得到保险密度的计算公示为: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人口。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与金融保险业的产值是保持一致的,换而言之,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其保险业就越发达。本文以2015年的数据加以说明,如图3。
由图3可以看出,保险密度高的地区,其人均GDP越高。其中华北地区的保险密度最高,为1414.12元/人;保险密度最低的地区是西南地区,为759.36元/人。最高和最低地区相差654.76元/人。
我国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
(1)指标选取
本文实证研究将我国七个地区(分别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以及西北)作为研究总体,对每个指标都采用2001-2015年的各地区的数据,组成面板数据。指标的选择如下:
1.各地区经济增长。本文采用各地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人口,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C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
2.银行业发展情况。本文采用金融相关率指标,即各地区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与该地区GDP的比值作为衡量银行业发展情况的指标,即BK=(银行机构存款余额+银行机构贷款余额)/名义GDP。
3.股票市场发展情况。本文采用各地区的股票总值市价与名义GDP的比值作为衡量该地区股票市场发展情况的指标,即ST=股票总值市价/名义GDP。
4.保险业发展情况。本文采用各地区保险机构保费收入除以人口作为度量指标,即IN=保险机构保费收入/人口。
(2)模型建立 ㏑(PCGDP)=C’+α’㏑(BKit)+β’㏑(STit)+γ’㏑(INit)+δ’t+μ’it (1)
其中,C’为常数项;α’、β’、γ’为解释变量的系数;δ’t时间固定效应;μ’it为随机误差项。
(3)回归结果及分析
采用时点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1。
由上表可知,R2值与调整后的R2值都大于95%,说明回归结果对样本的结实程度很高。常数以及三个解释变量的P值中只有股票市场发展程度指标的P值较高,说明其只能在略大于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银行业发展程度以及保险业发展程度都能显著通过检验。
从系数方面可以看到,银行业以及股票市场发展程度指标的系数都为负,保险业发展程度指标系数为正。
从上文以及表1可以看到,银行业、股票市场和保险业三大金融机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部相同。主要体现为:
银行业发展抑制经济增长,从ln(BK)的系数为-0.35可以看出,该指标每增加1%,经济就后退0.35%。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银行发展程度越高,即银行对社会资金的融通作用越好,社会经济应该从中受益,即经济应该增长。此处银行业发展程度指标却反应出了相反的结果。
股票市场发展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10%的显著水平下,股票市场发展程度指标系数为-0.023。即股票市场指标升高1%,经济增长倒退0.023%。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企业通过股票市场所获得的资金不一定全部用于加大再生产。
保险市场发展程度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P值为0.0000的情况下,保险市场发展程度指标系数为0.968,意味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当显著。保险市场发展程度指标每增加1%,经济增长0.968%,这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符。
我国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1)银行机构加大贷款比例,提高资金融通作用
上文已經提到过,银行机构影响经济增长体现在两方面:一,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二,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融通给需要资金的个人和集体使用。银行机构通过这两方面影响社会资金的配置,从而影响社会经济。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多的吸收存款或过多的发放贷款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是必须两方面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从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结论中可以看出,我国银行机构的这两方面作用并没有做到齐头并进,而是存贷款比例偏高,即银行机构收集闲散资金的作用大于了融通资金的作用,因此造成了银行机构越发展,经济反而倒退的负效应。所以,各银行机构在保证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下调贷款利率,放松贷款限制,能够适当降低存贷款比例,促进经济增长。
(2)完善资本制度,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从理论上讲,企业从股票市场融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可以加大社会总产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上文的实证结果却认为股票市场的发达程度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健全,市场中投机心理过于严重,企业没有将所融得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的原因。所以,建立健康的资本市场,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投资回报率是主板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督,通过有效的途径调整股权的结构,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加强集体决策功能,分散上市公司控股份额等。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的资本市场最为发达,上市企业最多。因此可以着重先调整华东和华北两个地区的股票市场,从投机型市场向资金利用型市场转变,在逐渐深入中西部地区。
(3)继续完善保险业,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从上文的实证结果看来,保险业是金融机构中唯一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部门。在维系社会稳定、减小企业生产风险等方面,保险业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完善保险行业法律法规、健全投保及赔偿制度以及加大对保险产品的支持等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另外,由于中西部地区保险业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想中西部地区已经东部经验并且加大在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力度,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减小地区间不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