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教育中,“后进生”是对学习成绩差学生的俗称。作为教师,面对“后进生”时,该如何进行转化?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创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新的视角和教育方向。
一、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论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创建。加德纳认为只要一个人具有某方面的解决问题,制造产品的能力,他的这些能力就可以被称为智能。加德纳把人类相对独立的智能分为八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自我意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 现实对“后进生”概念的颠覆
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在日后的事业上可能并无惊人的表现,相反,那些当时不为老师所重视,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是“后进生”的学生中却不乏事业成功者和开拓性人才。这就是教育中只重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结果。在学校的优等生只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发展得比较好,只要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强,那么他们就能读到好学校,升上好的大学。但往往他们缺乏发展其它六种智能。但在现今的社会里,仅仅具有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是不够的,我们的社会更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点,我们的学校是不应该有所谓的“后进生”的存在,学校只应该是具有各自智能特点、智能表现形式、学习类型、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的聚集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多维度、
多视角地看待所谓的“后进生”。
三、 多元智能理论对转化“后进生”的启示
(一) 学会欣赏,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
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教育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它看到人的多种潜能,看到了“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这不仅给”后进生”们带来了无穷的希望,也给教育者们带来了信心。智能是可以发展的,不仅可以培养,而且在许多方面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关键是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教育。
“后进生”往往都会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找回了自信,等于就找到了力量的源泉,要转变“后进生”就得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我任教初一(7)班的学生小杰,基础较差,单元测试常常倒数几名。对成绩缺乏自信的他,,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回答问题声音轻如蚊子叫。我决定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平时注意到小杰在回答问题时虽然声音小,但是朗读课文时却很流利,很有感情。我课后找他谈心,对他说:“你的朗读很不错,你愿意每天来办公室为老师读一篇课文吗?”他使劲地点点头。第二天,他来了。读完后,我对他说:“太好了!你真的很有朗诵天赋,如果声音能再响亮些更好。”他高兴极了,蹦蹦跳跳地回到教室。第三天,他又来朗读了,声音果然响亮多了,我极力表扬。我试着问他:“你敢大声地在班上朗读给同学们听吗?”“敢!”他自信地回答。课堂上,他果真勇敢地站起来朗读了课文,声情并茂。同学们都很惊讶,我带着大家为他久久鼓掌。而他,性格开朗起来了,上课的积极性高了,每天下课后,常常跑来我办公室解惑,慢慢地成绩提高了。
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欣赏每一位“后进生”,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把“自信”找回来了。
(二) 激发学习兴趣,催生内动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种智能在每个人的身上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组合的,从而具有各自的智能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由于每一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每一个个体在拥有这些智能的同时,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正是智能组合的差异性,才会有学生对不同的科目接受的程度的不同。
如何提高“后进生”们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多为“后进生”们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觉得成功是可望可及的,只要加倍努力地跳上几跳,完全可以尝到成功的果实。教师可根据“后进生”们的差异性,设计一些有利于他们的活动,如小演讲比赛、小辩论赛、小制作比赛、小型体育竞赛、小小歌唱家、小小画家评选等等活动,教师在赛前可以视情况作些指导。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在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后进生”们对学习的兴趣。
责任编辑潘孟良
一、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论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创建。加德纳认为只要一个人具有某方面的解决问题,制造产品的能力,他的这些能力就可以被称为智能。加德纳把人类相对独立的智能分为八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自我意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 现实对“后进生”概念的颠覆
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在日后的事业上可能并无惊人的表现,相反,那些当时不为老师所重视,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是“后进生”的学生中却不乏事业成功者和开拓性人才。这就是教育中只重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结果。在学校的优等生只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发展得比较好,只要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强,那么他们就能读到好学校,升上好的大学。但往往他们缺乏发展其它六种智能。但在现今的社会里,仅仅具有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是不够的,我们的社会更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点,我们的学校是不应该有所谓的“后进生”的存在,学校只应该是具有各自智能特点、智能表现形式、学习类型、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的聚集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多维度、
多视角地看待所谓的“后进生”。
三、 多元智能理论对转化“后进生”的启示
(一) 学会欣赏,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
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教育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它看到人的多种潜能,看到了“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这不仅给”后进生”们带来了无穷的希望,也给教育者们带来了信心。智能是可以发展的,不仅可以培养,而且在许多方面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关键是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教育。
“后进生”往往都会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找回了自信,等于就找到了力量的源泉,要转变“后进生”就得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我任教初一(7)班的学生小杰,基础较差,单元测试常常倒数几名。对成绩缺乏自信的他,,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回答问题声音轻如蚊子叫。我决定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平时注意到小杰在回答问题时虽然声音小,但是朗读课文时却很流利,很有感情。我课后找他谈心,对他说:“你的朗读很不错,你愿意每天来办公室为老师读一篇课文吗?”他使劲地点点头。第二天,他来了。读完后,我对他说:“太好了!你真的很有朗诵天赋,如果声音能再响亮些更好。”他高兴极了,蹦蹦跳跳地回到教室。第三天,他又来朗读了,声音果然响亮多了,我极力表扬。我试着问他:“你敢大声地在班上朗读给同学们听吗?”“敢!”他自信地回答。课堂上,他果真勇敢地站起来朗读了课文,声情并茂。同学们都很惊讶,我带着大家为他久久鼓掌。而他,性格开朗起来了,上课的积极性高了,每天下课后,常常跑来我办公室解惑,慢慢地成绩提高了。
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欣赏每一位“后进生”,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把“自信”找回来了。
(二) 激发学习兴趣,催生内动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种智能在每个人的身上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组合的,从而具有各自的智能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由于每一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每一个个体在拥有这些智能的同时,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正是智能组合的差异性,才会有学生对不同的科目接受的程度的不同。
如何提高“后进生”们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多为“后进生”们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觉得成功是可望可及的,只要加倍努力地跳上几跳,完全可以尝到成功的果实。教师可根据“后进生”们的差异性,设计一些有利于他们的活动,如小演讲比赛、小辩论赛、小制作比赛、小型体育竞赛、小小歌唱家、小小画家评选等等活动,教师在赛前可以视情况作些指导。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在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后进生”们对学习的兴趣。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