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面瘫;桂枝汤;牵正散;针灸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31-01
笔者在1999年~2006年,运用桂枝汤合牵正散化裁配合针灸治疗面瘫4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1.3岁;病位:左侧30例,右侧15例;病程2天~半年。诊断依据:(1)起病突然,病前常有受冷、受潮、风吹或咽炎史;(2)患侧眼裂增大,眼裂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部分患者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下疼痛或耳后疱疹等;(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面瘫(如腮腺病变、手术损伤、脑干病变等)。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由白芍、桂枝、生姜、藿香、白附子、僵蚕、全蝎、羌活为主方,痰湿盛者加菖蒲、胆南星;头痛重者加石决明、钩藤、夏枯草;心中烦热加栀子、黄柏;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茯神;年老体衰者加黄芪、当归。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2.2 针灸治疗主穴:患侧太阳、阳白、颊车、风池、翳风、下关,配穴:额纹消失,闭目不全,可取攒竹透鱼腰;若口角下垂,鼓腮无力,流涎,可取地仓透颊车;若鼻唇沟变浅,可取迎香、水沟。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每次选穴4~5个,操作时手法要轻,进针要快,以患者有针感为佳,留针20~30min,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面部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25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肌运动时稍有不对称)17例;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改善,部分面肌功能有残留障碍)3例。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面神经干及通路周围组织病变影响所致,临床多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方法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脉络空虚,外感风寒之邪或风痰阻络,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通,经筋失养而致病。因此,桂枝汤合牵正散化裁联合使用,起到疏经、祛风散瘀、化痰通络的作用,加之针灸的刺激,增加组织新陈代谢,改变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31-01
笔者在1999年~2006年,运用桂枝汤合牵正散化裁配合针灸治疗面瘫4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1.3岁;病位:左侧30例,右侧15例;病程2天~半年。诊断依据:(1)起病突然,病前常有受冷、受潮、风吹或咽炎史;(2)患侧眼裂增大,眼裂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部分患者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下疼痛或耳后疱疹等;(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面瘫(如腮腺病变、手术损伤、脑干病变等)。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由白芍、桂枝、生姜、藿香、白附子、僵蚕、全蝎、羌活为主方,痰湿盛者加菖蒲、胆南星;头痛重者加石决明、钩藤、夏枯草;心中烦热加栀子、黄柏;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茯神;年老体衰者加黄芪、当归。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2.2 针灸治疗主穴:患侧太阳、阳白、颊车、风池、翳风、下关,配穴:额纹消失,闭目不全,可取攒竹透鱼腰;若口角下垂,鼓腮无力,流涎,可取地仓透颊车;若鼻唇沟变浅,可取迎香、水沟。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每次选穴4~5个,操作时手法要轻,进针要快,以患者有针感为佳,留针20~30min,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面部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25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肌运动时稍有不对称)17例;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改善,部分面肌功能有残留障碍)3例。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面神经干及通路周围组织病变影响所致,临床多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方法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脉络空虚,外感风寒之邪或风痰阻络,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通,经筋失养而致病。因此,桂枝汤合牵正散化裁联合使用,起到疏经、祛风散瘀、化痰通络的作用,加之针灸的刺激,增加组织新陈代谢,改变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