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无疑给处在转型期和调节期的我国经济带来又一条发展道路。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38-02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文化为载体,以满足人民文化需要为目标并创造出物质价值的经济发展方式。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国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时,文化产业开始发展;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时,该国或地区的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些城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而在北京和上海,文化产业已被列为支柱性产业。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无疑给处在转型期和调节期的我国经济带来又一条发展道路。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与优势
(一)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优秀文化
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也是文化大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土壤,使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有“源”可循,而通过建设传统文化产业群,并灵活的把市场化和产业化机制引入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之中,又为传统文化的发扬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生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后继有人而且不断发扬光大。
(二)依靠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俗风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蕴,也产生了种类繁多的文化品牌。仅就山东省而言,就有东岳泰山、曲阜孔文化、潍坊风筝、泰山皮影、博山瓷器、胶州秧歌等特色文化品牌。在近几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推动下,全国各省市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并立足自身实际,对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战略规划,从而使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三)文化产业带动了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
文化产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从建设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从推进数字网络到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从中央大剧院的音乐会到梆子剧团的下乡表演,从杭州的丝绸到山东的粗布。在文化产业集群内对传统工艺的改造,对创新技术的应用,对科学管理方法的使用,都会对其他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促进人才、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源的合理流动。由于文化产业集群涉及广泛,产业链不断延伸,各种资源又一次在市场内进行新一轮的分配,从而带动了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文化产业的最终成果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但文化产品价值内涵中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社会产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它内在地规定:文化产品不仅对于个人、群体具有经济意义,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更是存在重大意义和作用;文化产品的生产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或群体行为,也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它有着广泛的外部性、社会性。好的文化产品不仅是在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实现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的过程,不断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相对于现阶段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需要而言,目前的文化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与之相适应。
一是文化系统的行政管理体系分散,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系统。文化产业涉及文化、科技、体育、经济、旅游等各个政府部门,而各部门权力交叉、界限不清阻碍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政府宏观管理缺位又使得对文化产业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
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的文化产业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诸如知识产权保护、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合作的法律地位、权益保护、退出机制等核心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主要依靠政策号召和行政措施,而缺乏用法制手段引导、保障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发展和推广。法制环境的不完善,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从业者研发积极性低、投资的风险成本急剧攀高的情况,并且在文化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上没有完善的法律保证其利益,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步履蹒跚。
(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文化产业日益受到国家重视。一方面,文化产业被视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中国在全球塑造大国形象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属于低耗能、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契合度极高。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来配置其文化资源,可是,我国现阶段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整体水平还不高,各种文化资源还没有达到高效的优化利用,文化产品的流通和文化服务渠道还不通畅,文化产业产生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在市场中体现出来。文化企业的融资、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评估、登记、质押、投资、托管、流转、变现等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文化产业链发展力度不够
每个行业的产业化发展都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文化产业必须打造完整、具体的产业链,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但从宏观角度分析,当前的文化产业链建设由于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如人才、地域、科技、创意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文化产业链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导致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无法向深度和宽度发展,一些文化产品的开发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实现理想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山东泰安虽然利用泰山文化开发出了一系列文化产品,如泰山封禅实景演出、泰山石敢当舞台剧、泰山石旅游纪念品等,但这些文化产品没能形成品牌,也没有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广泛的影响。 三、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政府部门应合理统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彻底消除因微观管理较细阻碍文化产品生产效率和因宏观管理缺位使得文化产业没有统一监管标准的现象。并且,根据现行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出台一系列保证其健康发展的法规措施,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使用和资金投入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另外,政府管理部门还应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市场监管等方面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文化产业建设的法制保障。对于涉黄、涉黑等文化产业的产品要进行坚决彻底的打击,以保障文化产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中国文化产业的兴盛。
(二) 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文化经济政策的完善和健全,是对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发展文化产业市场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尤其是在WTO保护期结束后,国外文化产业加紧抢滩中国市场,我国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滞后性和不稳定性越来越突显。所以,我行政管理部门就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畅销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并且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晰产权,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同时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保护和激励本土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来源于本土魅力、本土内容、本土市场的发育,政府管理部门要给与其不断发展的土壤和市场条件。
(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链,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发挥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链,使其拓广出更大的空间,发挥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一是要建立以科技和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文化产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悠久的文化底蕴,但在发展的同时必然要求注入新鲜的血液。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从3D动画到5D、从电影的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从单纯的景区游览到实景演出的灯光造型等等,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不断需求着科技创新的驱动。二是要不断体现出文化产业的品牌价值拓宽文化的融资渠道。由于文化创意企业总体上是轻资产的,融资困难、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相当多的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不够,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可以让金融机构认同的作为抵质押物品或者弥补风险的资产,因此文化企业不断临融资难的困境。另外,中小文化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市值估价也还没有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所以要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投融资机制。同时,要培植和保护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使其多出精品,不断壮大自己的品牌价值,谋求更多的利益渠道。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R].2009.
[2] 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肖荣莲.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N].学习时报,2010-05-03.
[4] 黄家盛.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J].理论建设,2004,(4).
[责任编辑 王 莉]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38-02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文化为载体,以满足人民文化需要为目标并创造出物质价值的经济发展方式。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国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时,文化产业开始发展;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时,该国或地区的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些城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而在北京和上海,文化产业已被列为支柱性产业。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无疑给处在转型期和调节期的我国经济带来又一条发展道路。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与优势
(一)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优秀文化
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也是文化大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土壤,使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有“源”可循,而通过建设传统文化产业群,并灵活的把市场化和产业化机制引入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之中,又为传统文化的发扬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生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后继有人而且不断发扬光大。
(二)依靠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俗风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蕴,也产生了种类繁多的文化品牌。仅就山东省而言,就有东岳泰山、曲阜孔文化、潍坊风筝、泰山皮影、博山瓷器、胶州秧歌等特色文化品牌。在近几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推动下,全国各省市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并立足自身实际,对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战略规划,从而使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三)文化产业带动了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
文化产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从建设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从推进数字网络到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从中央大剧院的音乐会到梆子剧团的下乡表演,从杭州的丝绸到山东的粗布。在文化产业集群内对传统工艺的改造,对创新技术的应用,对科学管理方法的使用,都会对其他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促进人才、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源的合理流动。由于文化产业集群涉及广泛,产业链不断延伸,各种资源又一次在市场内进行新一轮的分配,从而带动了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文化产业的最终成果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但文化产品价值内涵中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社会产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它内在地规定:文化产品不仅对于个人、群体具有经济意义,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更是存在重大意义和作用;文化产品的生产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或群体行为,也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它有着广泛的外部性、社会性。好的文化产品不仅是在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实现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的过程,不断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相对于现阶段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需要而言,目前的文化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与之相适应。
一是文化系统的行政管理体系分散,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系统。文化产业涉及文化、科技、体育、经济、旅游等各个政府部门,而各部门权力交叉、界限不清阻碍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政府宏观管理缺位又使得对文化产业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
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的文化产业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诸如知识产权保护、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合作的法律地位、权益保护、退出机制等核心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主要依靠政策号召和行政措施,而缺乏用法制手段引导、保障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发展和推广。法制环境的不完善,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从业者研发积极性低、投资的风险成本急剧攀高的情况,并且在文化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上没有完善的法律保证其利益,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步履蹒跚。
(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文化产业日益受到国家重视。一方面,文化产业被视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中国在全球塑造大国形象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属于低耗能、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契合度极高。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来配置其文化资源,可是,我国现阶段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整体水平还不高,各种文化资源还没有达到高效的优化利用,文化产品的流通和文化服务渠道还不通畅,文化产业产生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在市场中体现出来。文化企业的融资、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评估、登记、质押、投资、托管、流转、变现等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文化产业链发展力度不够
每个行业的产业化发展都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文化产业必须打造完整、具体的产业链,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但从宏观角度分析,当前的文化产业链建设由于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如人才、地域、科技、创意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文化产业链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导致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无法向深度和宽度发展,一些文化产品的开发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实现理想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山东泰安虽然利用泰山文化开发出了一系列文化产品,如泰山封禅实景演出、泰山石敢当舞台剧、泰山石旅游纪念品等,但这些文化产品没能形成品牌,也没有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广泛的影响。 三、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政府部门应合理统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彻底消除因微观管理较细阻碍文化产品生产效率和因宏观管理缺位使得文化产业没有统一监管标准的现象。并且,根据现行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出台一系列保证其健康发展的法规措施,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使用和资金投入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另外,政府管理部门还应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市场监管等方面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文化产业建设的法制保障。对于涉黄、涉黑等文化产业的产品要进行坚决彻底的打击,以保障文化产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中国文化产业的兴盛。
(二) 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文化经济政策的完善和健全,是对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发展文化产业市场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尤其是在WTO保护期结束后,国外文化产业加紧抢滩中国市场,我国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滞后性和不稳定性越来越突显。所以,我行政管理部门就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畅销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并且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晰产权,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同时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保护和激励本土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来源于本土魅力、本土内容、本土市场的发育,政府管理部门要给与其不断发展的土壤和市场条件。
(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链,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发挥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链,使其拓广出更大的空间,发挥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一是要建立以科技和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文化产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悠久的文化底蕴,但在发展的同时必然要求注入新鲜的血液。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从3D动画到5D、从电影的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从单纯的景区游览到实景演出的灯光造型等等,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不断需求着科技创新的驱动。二是要不断体现出文化产业的品牌价值拓宽文化的融资渠道。由于文化创意企业总体上是轻资产的,融资困难、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相当多的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不够,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可以让金融机构认同的作为抵质押物品或者弥补风险的资产,因此文化企业不断临融资难的困境。另外,中小文化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市值估价也还没有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所以要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投融资机制。同时,要培植和保护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使其多出精品,不断壮大自己的品牌价值,谋求更多的利益渠道。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R].2009.
[2] 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肖荣莲.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N].学习时报,2010-05-03.
[4] 黄家盛.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J].理论建设,2004,(4).
[责任编辑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