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1日,早晨,陕西延川县白家塬的剪花婆姨高凤莲像往常一样打开院门,开始一天的劳作。
就在这一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从北京赶来,参观刚刚落成的高凤莲艺术馆。
高凤莲(陕西省延川县白家塬村农民艺术家):那边呢,是莲(连)生贵子,这边是兔,蛇盘兔……这三块和那边的三块一样。
靳之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高大娘,这是你的剪纸特点,眼睛啊就像太阳一样的,你用的是个牡丹,这个不多见……(图1)。
(1)刚刚落成的高凤莲艺术馆
高凤莲艺术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把剪纸刻成画像石,镶嵌在大门与墙壁。艺术馆内常年展出的是高凤莲的剪纸和布堆画(图2)。
(2)艺术馆内根据高凤莲剪纸刻成的画像石
靳之林:上边的阶沿上是,这个窑洞窗户底下,一块一块的,门楼上也是,这是个新的创造,我感觉很震动。
陕西的剪纸婆姨成千上万,为什么高凤莲要修艺术馆呢?这还得从另一个剪纸艺术家库淑兰说起。
高凤莲:库淑兰死了,光光的什么都没有,就搁一点儿烂窑。我也快走的了,我给我办上这个展室。我死了呢,都说高凤莲还办下这个营生。
2005年6月,高凤莲艺术馆开工,所有刻在石头上的的花样都需要她一刀一刀地剪出来(图3)。
(3)所有刻在石头上的的花样都是高凤莲剪出来的
高凤莲:我一手操办。他石匠抠,我坐下铰。我今儿一天铰,他今儿一天都抠完,我今儿一晚上铰,他明早抠好。六月天,七月天,那时节晚上抠到12点,早上4点起床。
高凤莲:可把我铰累了,铰得我的手都肿到肩膀了。
除了剪花,高凤莲还得招待石匠。
高凤莲:一天给一个工人一盒烟,光吃西瓜就吃了700块钱。架子车一车一车下,一天吃一回。
建造艺术馆也有巨大的经济压力。
高凤莲:县上给的5万,再都是自己出的,还有短人的,还有借人的,大概还挣了十几万,慢慢慢慢地出。大概3年5年死不了,死不了我出,死了让儿子出。
看到高凤莲的刻石方法,研究汉画像石多年的靳之林,由此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图4)。
(4)汉画像石
靳之林:绥德的2000年以前的汉画像石啊,他得用笔来画,那我知道的,因为他有毛笔,上面有颜色。但是有的呢,它两块对称的,完全一样,用笔画就是描写的话,也不可能一点也不差。但是高凤莲这个一下给我就启发了:她这个剪纸放在石头上,然后整个一刷,轮廓出来了;翻过来再刷一遍。然后空白地方留着,上颜色的地方铲掉,原来汉画像石就这样子出来的。
汉画像石是汉代祠堂、墓室里的石刻装饰画,内容以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社会生产和生活为主,造型和线条朴实生动。距高凤莲家不远的陕北绥德县曾经出土大量汉画像石,至今仍以石刻闻名。
靳之林:绥德汉画像石就是绥德四十里铺的石雕,2000年以前的。如今两家一起合作出现了高凤莲的画像石,当代的汉画像石。
艺术馆建立之初,靳之林就为高凤莲艺术馆题写了馆名。
靳之林和高凤莲相识已经11年了,而他们的合作开始于1995年的剪纸《牌楼》(图5)。
(5)高凤莲和靳之林的合作始于剪纸作品《牌楼》
1995年,这幅由6张红纸剪成的作品悬挂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厅的中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记录了当年展会的情景。
那次展览名为“中国妇女民间剪纸邀请展”,目的是庆祝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展览开幕前一周,靳之林突然意识到还缺少一幅主题作品。
靳之林:在这个之前都布置了,就是中间缺一幅大的。展览的剪纸都是小的小的小的,没有一个大幅的剪纸给撑住,那不行。这要个点题的,就是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主题。
时间紧迫,靳之林觉得,只有高凤莲才能完成这幅主题作品。
靳之林:那时候还有一个星期,我跟高凤莲说三天。
高凤莲:2日铰了一晚上,3日一天,又铰了一晚上,铰了两晚上一个白天,赶到世妇会上。
靳之林:赶出来了,往那里一挂啊,我才明白,可以了,那是有气派(图6)。
(6)当年靳之林和高凤莲等人在剪纸作品《牌楼》前的合影
直到展览开幕,靳之林才了解到,为了赶那幅剪纸,高凤莲连天安门都没来得及去。
高凤莲:没想到,真的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能够走到这一步。乡里人跟我讲,见过北京了,可不容易了,可高兴了。
高凤莲生活的延川县,位于延安地区的东北部,一条秀延河从城市的中心穿过。
延川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冯山云如今在延川县城城郊修建了一座山云居,兼作居所与画室。他平日潜心版画创作,作品多取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农田会战,下棋的老汉等生活场景。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年月,冯山云作为回乡知识青年也热情投入,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1974年,村干部冯山云认识了在延安工作的靳之林。
在靳之林的引导下,冯山云在延川搞起了剪纸普查和创作班。当年创作班的旧址已不存在,文化馆也搬到了延川县文化广场的楼上。高凤莲出现在当年的创作班还是因为自己儿媳的推荐。那时她的儿媳和冯山云同在县文化馆里工作(图7)。
(7)今日延川
白竹梅(高凤莲儿媳):我说我这两个老人都会剪花,但是我觉得我们刘伟奶奶(高凤莲)剪得特别好。我们过年的时候往窗上贴剪纸,那种小花花,剪得都好得很。
冯山云(延川县文化馆美术干部):高凤莲第一次来到学习班,我们就认为高凤莲对农村民俗了解得非常多,而且一见到高凤莲就是非常要强的人。
1970年,高凤莲担任生产大队的妇女主任、民兵连长和大队书记,当时同为妇女干部的文安驿公社书记、北京知青刘淑敏还清楚地记得她的工作作风。
刘淑敏(中国水电十五局原工会主席):当时乡上(公社)就我一个女同志,女干部,我们俩接触得比较多。她年龄比我大得多,也经常照顾我。开会的时候,孩子坐到她旁边,她就一边在那纳鞋底。不纳鞋底的时候也有事干,弄一张白纸,在那撕巴撕巴撕一个小猫,撕巴撕巴撕一个小狗。有时候我就批评她,我说高凤莲我这讲了半天,讲什么了,你听见了吗?她说:我记下了,你讲的我都记下了。我说人家都做笔记你不做笔记,到时候你回去怎么给大队传达,怎么给你全村的妇女传达?她说:我一个字也落不下,放你的心,我一个字也落不下。实际上她就是脑子比较好使。
20世纪70年代,妇女干部在全国十分普遍,“妇女们,不简单,顶得起,半边天”的口号异常响亮。大寨“铁姑娘”郭凤莲更是全国闻名,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对象。
同样曾为妇女干部的高凤莲自然不愿意在创作班上落后。她广泛学习,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冯山云:第二年是羊年,她就剪了几只羊。到这儿一天,高凤莲的剪纸就完全和别人不一样了,别人好比剪动物,四个腿都是在地上走,但高凤莲剪的这个羊仔,它的四个腿就是向四面八方扩展。
展示的机会来了。1989年,首届剪纸艺术大赛在延安举办,这个来自白家塬的婆姨一下子拿下了一等奖。她用200元钱奖金给邻居们买了糖,给自己买了红纸。
1992年2月,受到鼓舞的高凤莲和冯山云再次踏上去延安的汽车,再转车去西安参加陕西剪纸电视大赛。他们到达西安时天已昏黑。
高凤莲:咱寻不着,山云到处找,到那里人家都已经开始了。
冯山云:当时我穿得很朴素,我记得我穿的鞋都很不好,那红地毯我走上去说:高凤莲,咱们乡下人,咱们第一次穿这样的服装,踩这样的地毯,咱们多踩两脚,这次你肯定能获奖。
高凤莲:到了要我去铰,我去铰,铰对了那些人给评的来了,评的是倒数第一名。
冯山云认为评奖并不公平。
冯山云:像原来文化革命中的那种报头图案,插花那种,完全达不到民间剪纸的那种艺术水准,我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就觉得不服气。高凤莲也不服气。
冯山云把高凤莲的作品寄给了靳之林。
靳之林:我看了以后很震动,因为我没看见过这么大气势的,这么豪放的、有自己个性的,个性那么强的。我说不是全省第一的问题,是全国第一。
靳之林热情洋溢的评价极大地激发了高凤莲的创作热情。在她的剪刀下,一个传统剪纸中从没有过的飞翔家族诞生了(图8)。
(8)高凤莲的剪纸作品
高凤莲:老虎它要上山,它就要提气。四条腿要伸开,它的腿要收着它就跑不快,它越跑得快越好。老虎要快,龙要飞。
靳之林:它这个四个腿,是作为那个“万”字符号似的旋转的,这个在剪纸里头我没见过,她用形象的东西为自己的哲学也是民族文化的最原生态的哲学阐述。
剪纸在陕北婆姨手中传承了上千年。高凤莲剪出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但高凤莲只是在剪她的生活,她的劳动,她的想象,靳之林却发现了蕴藏其中的远古文化。
对于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来说,水是最宝贵的资源。高凤莲住在塬上,每天去离她家5里之外的沟底拉水,这样的日子她过了50年(图9)。
(9)塬上
1984年联产承包之后,高凤莲承包了20多亩山地,种过苹果,也种过西瓜、红枣,生活慢慢好起来。
1995年以后,高凤莲剪纸出了名,但她还经常自己打理果树。
高凤莲:果树也就能收个一半万(5000) ,去年收的也有两三万,今年敢闹4万块钱。
上山种田回家做饭,这就是高凤莲的生活。
冯山云:高凤莲剪纸剪得非常好,可高凤莲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我去的时候经常见到她,主要把劳动放在第一位,剪纸并不是第一位。
2004年,自来水通到了白家塬。高凤莲再也不用到5里外的沟底拉水了。
冬日里,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高大娘和外孙女荣荣把已经染下的布拿出来晾一下,准备做布堆画。布堆画在延川广为流行。原来是衣服破了,巧手婆姨绣朵花补一补,天长日久,这种方式发展成了一门民间艺术——布堆画(图10)。
(10)高凤莲的布堆画作品
高凤莲制作布堆画也已经20多年了。现在,女儿刘洁琼和外孙女荣荣都开始制作布堆画。
高凤莲的布堆画以财神、门神、龙王等传统图案为主,女儿的创作却走了一条新路子。
刘洁琼(高凤莲女儿):由于我和我母亲生活的经历不同吧,年代也不同,感受就肯定不一样。我就特别喜欢生活这类的,我喜欢陕北的民歌,我就开始创作了信天游这一类的(图11)。
(11)高凤莲女儿创作的新布堆画《信天游》
荣荣从小跟随高凤莲长大,耳濡目染学会了剪纸(图12)。
(12)荣荣最受赞赏的一张大幅作品——剪纸《千里驹》
荣荣(高凤莲外孙女):老祖先养了一匹马,打一鞭走一千,扎一锥飞上天。
荣荣剪这幅作品是为了纪念她已经去世的妈妈,1984年,高凤莲的二女儿生下孩子后难产去世,这成了高凤莲一生无法忘却的痛楚。
2007年春节到了,高凤莲剪了窗花贴在新买的灯笼上,挂起来图个喜气。
2月27日,农历正月十一,高凤莲赶到60公里之外的延川县小程村去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在那儿,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几十位外国民间艺术家和中国的民间艺术家们一起交流创作(图13)。
(13)高凤莲不识字,更不懂外语,然而,剪纸成了她和瑞士农民艺术家沟通的桥梁
就在这一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从北京赶来,参观刚刚落成的高凤莲艺术馆。
高凤莲(陕西省延川县白家塬村农民艺术家):那边呢,是莲(连)生贵子,这边是兔,蛇盘兔……这三块和那边的三块一样。
靳之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高大娘,这是你的剪纸特点,眼睛啊就像太阳一样的,你用的是个牡丹,这个不多见……(图1)。
(1)刚刚落成的高凤莲艺术馆
高凤莲艺术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把剪纸刻成画像石,镶嵌在大门与墙壁。艺术馆内常年展出的是高凤莲的剪纸和布堆画(图2)。
(2)艺术馆内根据高凤莲剪纸刻成的画像石
靳之林:上边的阶沿上是,这个窑洞窗户底下,一块一块的,门楼上也是,这是个新的创造,我感觉很震动。
陕西的剪纸婆姨成千上万,为什么高凤莲要修艺术馆呢?这还得从另一个剪纸艺术家库淑兰说起。
高凤莲:库淑兰死了,光光的什么都没有,就搁一点儿烂窑。我也快走的了,我给我办上这个展室。我死了呢,都说高凤莲还办下这个营生。
2005年6月,高凤莲艺术馆开工,所有刻在石头上的的花样都需要她一刀一刀地剪出来(图3)。
(3)所有刻在石头上的的花样都是高凤莲剪出来的
高凤莲:我一手操办。他石匠抠,我坐下铰。我今儿一天铰,他今儿一天都抠完,我今儿一晚上铰,他明早抠好。六月天,七月天,那时节晚上抠到12点,早上4点起床。
高凤莲:可把我铰累了,铰得我的手都肿到肩膀了。
除了剪花,高凤莲还得招待石匠。
高凤莲:一天给一个工人一盒烟,光吃西瓜就吃了700块钱。架子车一车一车下,一天吃一回。
建造艺术馆也有巨大的经济压力。
高凤莲:县上给的5万,再都是自己出的,还有短人的,还有借人的,大概还挣了十几万,慢慢慢慢地出。大概3年5年死不了,死不了我出,死了让儿子出。
看到高凤莲的刻石方法,研究汉画像石多年的靳之林,由此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图4)。
(4)汉画像石
靳之林:绥德的2000年以前的汉画像石啊,他得用笔来画,那我知道的,因为他有毛笔,上面有颜色。但是有的呢,它两块对称的,完全一样,用笔画就是描写的话,也不可能一点也不差。但是高凤莲这个一下给我就启发了:她这个剪纸放在石头上,然后整个一刷,轮廓出来了;翻过来再刷一遍。然后空白地方留着,上颜色的地方铲掉,原来汉画像石就这样子出来的。
汉画像石是汉代祠堂、墓室里的石刻装饰画,内容以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社会生产和生活为主,造型和线条朴实生动。距高凤莲家不远的陕北绥德县曾经出土大量汉画像石,至今仍以石刻闻名。
靳之林:绥德汉画像石就是绥德四十里铺的石雕,2000年以前的。如今两家一起合作出现了高凤莲的画像石,当代的汉画像石。
艺术馆建立之初,靳之林就为高凤莲艺术馆题写了馆名。
靳之林和高凤莲相识已经11年了,而他们的合作开始于1995年的剪纸《牌楼》(图5)。
(5)高凤莲和靳之林的合作始于剪纸作品《牌楼》
1995年,这幅由6张红纸剪成的作品悬挂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厅的中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记录了当年展会的情景。
那次展览名为“中国妇女民间剪纸邀请展”,目的是庆祝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展览开幕前一周,靳之林突然意识到还缺少一幅主题作品。
靳之林:在这个之前都布置了,就是中间缺一幅大的。展览的剪纸都是小的小的小的,没有一个大幅的剪纸给撑住,那不行。这要个点题的,就是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主题。
时间紧迫,靳之林觉得,只有高凤莲才能完成这幅主题作品。
靳之林:那时候还有一个星期,我跟高凤莲说三天。
高凤莲:2日铰了一晚上,3日一天,又铰了一晚上,铰了两晚上一个白天,赶到世妇会上。
靳之林:赶出来了,往那里一挂啊,我才明白,可以了,那是有气派(图6)。
(6)当年靳之林和高凤莲等人在剪纸作品《牌楼》前的合影
直到展览开幕,靳之林才了解到,为了赶那幅剪纸,高凤莲连天安门都没来得及去。
高凤莲:没想到,真的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能够走到这一步。乡里人跟我讲,见过北京了,可不容易了,可高兴了。
高凤莲生活的延川县,位于延安地区的东北部,一条秀延河从城市的中心穿过。
延川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冯山云如今在延川县城城郊修建了一座山云居,兼作居所与画室。他平日潜心版画创作,作品多取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农田会战,下棋的老汉等生活场景。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年月,冯山云作为回乡知识青年也热情投入,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1974年,村干部冯山云认识了在延安工作的靳之林。
在靳之林的引导下,冯山云在延川搞起了剪纸普查和创作班。当年创作班的旧址已不存在,文化馆也搬到了延川县文化广场的楼上。高凤莲出现在当年的创作班还是因为自己儿媳的推荐。那时她的儿媳和冯山云同在县文化馆里工作(图7)。
(7)今日延川
白竹梅(高凤莲儿媳):我说我这两个老人都会剪花,但是我觉得我们刘伟奶奶(高凤莲)剪得特别好。我们过年的时候往窗上贴剪纸,那种小花花,剪得都好得很。
冯山云(延川县文化馆美术干部):高凤莲第一次来到学习班,我们就认为高凤莲对农村民俗了解得非常多,而且一见到高凤莲就是非常要强的人。
1970年,高凤莲担任生产大队的妇女主任、民兵连长和大队书记,当时同为妇女干部的文安驿公社书记、北京知青刘淑敏还清楚地记得她的工作作风。
刘淑敏(中国水电十五局原工会主席):当时乡上(公社)就我一个女同志,女干部,我们俩接触得比较多。她年龄比我大得多,也经常照顾我。开会的时候,孩子坐到她旁边,她就一边在那纳鞋底。不纳鞋底的时候也有事干,弄一张白纸,在那撕巴撕巴撕一个小猫,撕巴撕巴撕一个小狗。有时候我就批评她,我说高凤莲我这讲了半天,讲什么了,你听见了吗?她说:我记下了,你讲的我都记下了。我说人家都做笔记你不做笔记,到时候你回去怎么给大队传达,怎么给你全村的妇女传达?她说:我一个字也落不下,放你的心,我一个字也落不下。实际上她就是脑子比较好使。
20世纪70年代,妇女干部在全国十分普遍,“妇女们,不简单,顶得起,半边天”的口号异常响亮。大寨“铁姑娘”郭凤莲更是全国闻名,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对象。
同样曾为妇女干部的高凤莲自然不愿意在创作班上落后。她广泛学习,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冯山云:第二年是羊年,她就剪了几只羊。到这儿一天,高凤莲的剪纸就完全和别人不一样了,别人好比剪动物,四个腿都是在地上走,但高凤莲剪的这个羊仔,它的四个腿就是向四面八方扩展。
展示的机会来了。1989年,首届剪纸艺术大赛在延安举办,这个来自白家塬的婆姨一下子拿下了一等奖。她用200元钱奖金给邻居们买了糖,给自己买了红纸。
1992年2月,受到鼓舞的高凤莲和冯山云再次踏上去延安的汽车,再转车去西安参加陕西剪纸电视大赛。他们到达西安时天已昏黑。
高凤莲:咱寻不着,山云到处找,到那里人家都已经开始了。
冯山云:当时我穿得很朴素,我记得我穿的鞋都很不好,那红地毯我走上去说:高凤莲,咱们乡下人,咱们第一次穿这样的服装,踩这样的地毯,咱们多踩两脚,这次你肯定能获奖。
高凤莲:到了要我去铰,我去铰,铰对了那些人给评的来了,评的是倒数第一名。
冯山云认为评奖并不公平。
冯山云:像原来文化革命中的那种报头图案,插花那种,完全达不到民间剪纸的那种艺术水准,我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就觉得不服气。高凤莲也不服气。
冯山云把高凤莲的作品寄给了靳之林。
靳之林:我看了以后很震动,因为我没看见过这么大气势的,这么豪放的、有自己个性的,个性那么强的。我说不是全省第一的问题,是全国第一。
靳之林热情洋溢的评价极大地激发了高凤莲的创作热情。在她的剪刀下,一个传统剪纸中从没有过的飞翔家族诞生了(图8)。
(8)高凤莲的剪纸作品
高凤莲:老虎它要上山,它就要提气。四条腿要伸开,它的腿要收着它就跑不快,它越跑得快越好。老虎要快,龙要飞。
靳之林:它这个四个腿,是作为那个“万”字符号似的旋转的,这个在剪纸里头我没见过,她用形象的东西为自己的哲学也是民族文化的最原生态的哲学阐述。
剪纸在陕北婆姨手中传承了上千年。高凤莲剪出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但高凤莲只是在剪她的生活,她的劳动,她的想象,靳之林却发现了蕴藏其中的远古文化。
对于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来说,水是最宝贵的资源。高凤莲住在塬上,每天去离她家5里之外的沟底拉水,这样的日子她过了50年(图9)。
(9)塬上
1984年联产承包之后,高凤莲承包了20多亩山地,种过苹果,也种过西瓜、红枣,生活慢慢好起来。
1995年以后,高凤莲剪纸出了名,但她还经常自己打理果树。
高凤莲:果树也就能收个一半万(5000) ,去年收的也有两三万,今年敢闹4万块钱。
上山种田回家做饭,这就是高凤莲的生活。
冯山云:高凤莲剪纸剪得非常好,可高凤莲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我去的时候经常见到她,主要把劳动放在第一位,剪纸并不是第一位。
2004年,自来水通到了白家塬。高凤莲再也不用到5里外的沟底拉水了。
冬日里,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高大娘和外孙女荣荣把已经染下的布拿出来晾一下,准备做布堆画。布堆画在延川广为流行。原来是衣服破了,巧手婆姨绣朵花补一补,天长日久,这种方式发展成了一门民间艺术——布堆画(图10)。
(10)高凤莲的布堆画作品
高凤莲制作布堆画也已经20多年了。现在,女儿刘洁琼和外孙女荣荣都开始制作布堆画。
高凤莲的布堆画以财神、门神、龙王等传统图案为主,女儿的创作却走了一条新路子。
刘洁琼(高凤莲女儿):由于我和我母亲生活的经历不同吧,年代也不同,感受就肯定不一样。我就特别喜欢生活这类的,我喜欢陕北的民歌,我就开始创作了信天游这一类的(图11)。
(11)高凤莲女儿创作的新布堆画《信天游》
荣荣从小跟随高凤莲长大,耳濡目染学会了剪纸(图12)。
(12)荣荣最受赞赏的一张大幅作品——剪纸《千里驹》
荣荣(高凤莲外孙女):老祖先养了一匹马,打一鞭走一千,扎一锥飞上天。
荣荣剪这幅作品是为了纪念她已经去世的妈妈,1984年,高凤莲的二女儿生下孩子后难产去世,这成了高凤莲一生无法忘却的痛楚。
2007年春节到了,高凤莲剪了窗花贴在新买的灯笼上,挂起来图个喜气。
2月27日,农历正月十一,高凤莲赶到60公里之外的延川县小程村去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在那儿,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几十位外国民间艺术家和中国的民间艺术家们一起交流创作(图13)。
(13)高凤莲不识字,更不懂外语,然而,剪纸成了她和瑞士农民艺术家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