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扶贫开发领域,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充分验证了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每一年,扶贫系统的工作总结都要写清楚两个数字——当年扶贫资金投入和脱贫人口数量,这基本也是公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大部分认识。
年初公众看到的是扶贫资金大幅度增长,年末他们又看到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对于其中的工作方式、方法,普通人很难说得明白。他们多数认为要想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国家只需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即可。
扶贫面临改革,横在眼前有三道杠——颠覆、拓展和诉求。大城市的扶贫呼声、经济强市的自我扶贫需求和公众对于深度参与扶贫的热切渴望,都是扶贫改革要解决的任务。
颠覆
进入年末,西安、郑州、福州等国内省会城市相继召开全市范围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也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在大城市里.也要搞扶贫!
其实,这种颠覆源于2008年的广东。在这个南方的沿海发达省份,扶贫这个词曾经显得很陌生。广东扶贫开发协会理事长钟韶彬就是最早一批在广东积极提倡要大力开展扶贫开发的人。他对记者说:“那时逢人便反问我,广东还需要扶贫?”
在全国最富裕的省份搞扶贫,压力可想而知。但最终,2008年开始的广东扶贫“双到”被看成是开启东部省份扶贫破冰之旅的标志性事件。如同80年代的广东沿海开放一样,此次破冰同样被烙上了改革的印记。
没有中央的扶贫资金,没有国家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没有专业的扶贫机构,广东的扶贫工作注定只能攥紧拳头,自己靠自己。省内财政拨钱,省内机关单位派人定点帮扶,政府提供支持倾斜政策……此时雨露开始一滴一滴地播洒在粤东西北的欠发达地区。
钟韶彬任职的扶贫开发协会,则将省内的民间资源逐步引导、联合参与扶贫开发,这部分资源也被视为广东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省扶贫开发协会成立以来,在前三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期间,通过各地慈善机构捐献扶贫济困款物累计达2亿多元;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在全省建立了50家产业基地;实施银发温暖、健康扶贫和创业扶贫等具有特色的品牌扶贫项目,有力配合了“双到”工作;组织扶贫企业及农业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主题活动,扩大了扶贫工作影响力;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广东的扶贫实践,其实就是在进行扶贫改革。“西部缺钱缺人缺物,东部要啥有啥”,从以前不愿正视,到如今的上下重视,这种颠覆性的认识令广东扶贫有了改革的属性。
拓展
财政扶贫、科技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精神扶贫、新闻扶贫……当林林总总的扶贫项目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时,扶贫的形式和内涵正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扶贫最早瞄准偏远农村,随后逐步扩大到一些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的范围正逐步延伸。
自主扶贫是近些年新出现的扶贫名词,河北唐山就是自主扶贫的典型代表。地处渤海之滨,背靠燕山山脉,唐山作为一个震后重生的新城,经济实力不可小觑。但在唐山依然有贫困村落,扶贫也是该市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1年,河北省扶贫办就开始积极推动唐山、廊坊等省内较发达地区搞好自主扶贫。时任河北省扶贫办主任的扈双龙专门给唐山、廊坊两市党政主要领导写了信。唐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每年在预算中单列专项扶贫资金,倒排100个相对贫困的村进行扶持。省扶贫办还组织有关市到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河北较发达地区搞好自主扶贫工作。
在河北省全力推进全省扶贫开发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时,唐山市在2012年6月召开全市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组织100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组成定点扶贫工作队,帮扶100个市级相对贫困村。在100个贫困村中属非省财政直管县的。市财政每村每年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各县(市、区)按照1:1的比例,每村配套投入30万元。据了解,这些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推进改善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大棚蔬菜、修路、改水、改电、打井等项目,解决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末,被帮扶村达到脱贫出列标准,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实际上,自主扶贫也是对一些发达地市自己辖区内贫困现状的再认识。这些地市很多都要承担省内其它地市的对口帮扶任务,回过头来还要拿出资金为自家的贫困老百姓修路打井。扶贫开发工作的这种拓展形式,恰如其分地显示了它的社会需求,也是扶贫开发社会化的一种表现。
诉求
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有何种诉求是此次扶贫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诉求,很多人都认为早已从吃饱穿暖上升到精神文化追求上。但2011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的“三有目标”,再度将人们从理想拉回到了现实。
在电视新闻中,我们能看见广西都安的学生顿顿吃黄豆蒸饭,也能看见北漂者在井盖下蜗居二十年。现实很骨感,容不得我们想当然。
当代的中国,百姓的诉求很多,医疗、养老、教育……而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保护被帮扶者的尊严尤其重要。换句话说,上述那些物质层面的诉求,都是为了能够更体面地活着。
2012年,安徽宿州市萧县扶贫办在网上公布了一些贫困生信息,但却让被公布的贫困生直呼“接受不了”。原来,他们不仅公布了学生的身份信息,还将学生父母的姓名、银行卡号甚至是手机号码一同晒出来了。
“做法欠妥将修改”,这是当地扶贫办的事后回应。其实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但却忽略了对被帮扶者最起码的尊重。
其实,在当今网络上,很多人都表达过一种诉求:找一户贫困户或一个贫困学生,自己出资捐助他们。但同时大家又很困惑,网上的信息可能有假,实地查看条件又不允许,将钱交给公益组织又不放心。这种想扶贫济困的诉求弥漫在整个社会群体间,汶川地震巨额的慈善捐款就是一个例证。
张行是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人,现在在北京打工。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踏雪在阜平访贫问苦的新闻让他兴奋不已,一向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他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阜平扶贫的意义已经在随后一段时间远远超过了字面本身。在记者去一户习近平曾上门探望的大爷家中采访时,大爷被跟着记者采访的村支书从村口喊了回来:“又有人来看你了!”在采访中得知,总书记走后的日子,大爷家就接连不断地有记者、慰问者来“串门”。一百多公里外的一家影楼更是当天下午就派人将新华社发布的照片冲冼放大并装裱送到大爷家中,当然落款也不出意料地打上了影楼的名字。
阜平和扶贫成为去年年末的高频词,各种捐助蜂拥而至,这让张行有些后怕:“村民们都很淳朴,这么一折腾,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很多贫困户收到捐助物资的时候都要和捐助人合影留念,每一张照片都是对贫困户尊严的一种伤害。更何况很多照片和画面被新闻媒体发表和播发,给一些贫困户带来更大的伤害。”
2013年进入下半年,阜平这个词从媒体报道中逐渐消失,记者曾专门向河北省扶贫办负责宣传的同志询问,得到的答案是“省办领导的意思是淡化对阜平的宣传,防止社会炒作”。这其实也是扶贫系统人员的一种诉求,这样的诉求更接地气,更真实,也是对贫困老百姓的一种保护。
无论是颠覆、拓展还是诉求,都是扶贫开发忌功利、重实效的具体表现。扶贫工作需接地气却容不得作秀,扶贫改革也是如此。改革就要用新的理念、方式去解决旧有的棘手问题,改革就要颠覆旧有的认知,拓展新的方式,满足最急迫的诉求。这些都需要坚定的信心,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勇气。
年初公众看到的是扶贫资金大幅度增长,年末他们又看到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对于其中的工作方式、方法,普通人很难说得明白。他们多数认为要想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国家只需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即可。
扶贫面临改革,横在眼前有三道杠——颠覆、拓展和诉求。大城市的扶贫呼声、经济强市的自我扶贫需求和公众对于深度参与扶贫的热切渴望,都是扶贫改革要解决的任务。
颠覆
进入年末,西安、郑州、福州等国内省会城市相继召开全市范围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也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在大城市里.也要搞扶贫!
其实,这种颠覆源于2008年的广东。在这个南方的沿海发达省份,扶贫这个词曾经显得很陌生。广东扶贫开发协会理事长钟韶彬就是最早一批在广东积极提倡要大力开展扶贫开发的人。他对记者说:“那时逢人便反问我,广东还需要扶贫?”
在全国最富裕的省份搞扶贫,压力可想而知。但最终,2008年开始的广东扶贫“双到”被看成是开启东部省份扶贫破冰之旅的标志性事件。如同80年代的广东沿海开放一样,此次破冰同样被烙上了改革的印记。
没有中央的扶贫资金,没有国家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没有专业的扶贫机构,广东的扶贫工作注定只能攥紧拳头,自己靠自己。省内财政拨钱,省内机关单位派人定点帮扶,政府提供支持倾斜政策……此时雨露开始一滴一滴地播洒在粤东西北的欠发达地区。
钟韶彬任职的扶贫开发协会,则将省内的民间资源逐步引导、联合参与扶贫开发,这部分资源也被视为广东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省扶贫开发协会成立以来,在前三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期间,通过各地慈善机构捐献扶贫济困款物累计达2亿多元;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在全省建立了50家产业基地;实施银发温暖、健康扶贫和创业扶贫等具有特色的品牌扶贫项目,有力配合了“双到”工作;组织扶贫企业及农业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主题活动,扩大了扶贫工作影响力;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广东的扶贫实践,其实就是在进行扶贫改革。“西部缺钱缺人缺物,东部要啥有啥”,从以前不愿正视,到如今的上下重视,这种颠覆性的认识令广东扶贫有了改革的属性。
拓展
财政扶贫、科技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精神扶贫、新闻扶贫……当林林总总的扶贫项目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时,扶贫的形式和内涵正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扶贫最早瞄准偏远农村,随后逐步扩大到一些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的范围正逐步延伸。
自主扶贫是近些年新出现的扶贫名词,河北唐山就是自主扶贫的典型代表。地处渤海之滨,背靠燕山山脉,唐山作为一个震后重生的新城,经济实力不可小觑。但在唐山依然有贫困村落,扶贫也是该市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1年,河北省扶贫办就开始积极推动唐山、廊坊等省内较发达地区搞好自主扶贫。时任河北省扶贫办主任的扈双龙专门给唐山、廊坊两市党政主要领导写了信。唐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每年在预算中单列专项扶贫资金,倒排100个相对贫困的村进行扶持。省扶贫办还组织有关市到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河北较发达地区搞好自主扶贫工作。
在河北省全力推进全省扶贫开发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时,唐山市在2012年6月召开全市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组织100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组成定点扶贫工作队,帮扶100个市级相对贫困村。在100个贫困村中属非省财政直管县的。市财政每村每年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各县(市、区)按照1:1的比例,每村配套投入30万元。据了解,这些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推进改善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大棚蔬菜、修路、改水、改电、打井等项目,解决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末,被帮扶村达到脱贫出列标准,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实际上,自主扶贫也是对一些发达地市自己辖区内贫困现状的再认识。这些地市很多都要承担省内其它地市的对口帮扶任务,回过头来还要拿出资金为自家的贫困老百姓修路打井。扶贫开发工作的这种拓展形式,恰如其分地显示了它的社会需求,也是扶贫开发社会化的一种表现。
诉求
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有何种诉求是此次扶贫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诉求,很多人都认为早已从吃饱穿暖上升到精神文化追求上。但2011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的“三有目标”,再度将人们从理想拉回到了现实。
在电视新闻中,我们能看见广西都安的学生顿顿吃黄豆蒸饭,也能看见北漂者在井盖下蜗居二十年。现实很骨感,容不得我们想当然。
当代的中国,百姓的诉求很多,医疗、养老、教育……而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保护被帮扶者的尊严尤其重要。换句话说,上述那些物质层面的诉求,都是为了能够更体面地活着。
2012年,安徽宿州市萧县扶贫办在网上公布了一些贫困生信息,但却让被公布的贫困生直呼“接受不了”。原来,他们不仅公布了学生的身份信息,还将学生父母的姓名、银行卡号甚至是手机号码一同晒出来了。
“做法欠妥将修改”,这是当地扶贫办的事后回应。其实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但却忽略了对被帮扶者最起码的尊重。
其实,在当今网络上,很多人都表达过一种诉求:找一户贫困户或一个贫困学生,自己出资捐助他们。但同时大家又很困惑,网上的信息可能有假,实地查看条件又不允许,将钱交给公益组织又不放心。这种想扶贫济困的诉求弥漫在整个社会群体间,汶川地震巨额的慈善捐款就是一个例证。
张行是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人,现在在北京打工。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踏雪在阜平访贫问苦的新闻让他兴奋不已,一向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他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阜平扶贫的意义已经在随后一段时间远远超过了字面本身。在记者去一户习近平曾上门探望的大爷家中采访时,大爷被跟着记者采访的村支书从村口喊了回来:“又有人来看你了!”在采访中得知,总书记走后的日子,大爷家就接连不断地有记者、慰问者来“串门”。一百多公里外的一家影楼更是当天下午就派人将新华社发布的照片冲冼放大并装裱送到大爷家中,当然落款也不出意料地打上了影楼的名字。
阜平和扶贫成为去年年末的高频词,各种捐助蜂拥而至,这让张行有些后怕:“村民们都很淳朴,这么一折腾,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很多贫困户收到捐助物资的时候都要和捐助人合影留念,每一张照片都是对贫困户尊严的一种伤害。更何况很多照片和画面被新闻媒体发表和播发,给一些贫困户带来更大的伤害。”
2013年进入下半年,阜平这个词从媒体报道中逐渐消失,记者曾专门向河北省扶贫办负责宣传的同志询问,得到的答案是“省办领导的意思是淡化对阜平的宣传,防止社会炒作”。这其实也是扶贫系统人员的一种诉求,这样的诉求更接地气,更真实,也是对贫困老百姓的一种保护。
无论是颠覆、拓展还是诉求,都是扶贫开发忌功利、重实效的具体表现。扶贫工作需接地气却容不得作秀,扶贫改革也是如此。改革就要用新的理念、方式去解决旧有的棘手问题,改革就要颠覆旧有的认知,拓展新的方式,满足最急迫的诉求。这些都需要坚定的信心,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