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当下化学课堂生态危机,阐述生态课堂的特征,提出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088-02
新课程改革不断带来新的课堂形式,其中的生态课堂越来越受教育界的关注。生态课堂被当成一种彰显课堂生命活力与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追求并作为常态要求的课堂。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由师生共同营造、构建的有意义、和谐、鲜活生动及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系统之中,优化课堂生态结构,解决化学教学中的诸多失衡问题,促进教与学和谐共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一、当下化学课堂的生态危机
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活动,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中化学课堂生态的现状很不乐观,师生合作共生的生态课堂还在期待之中。
(一)注重知识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生命的成长。尊重主体,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然而在旧的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化学课堂不太重视学生的“生命体”,课堂简单地成为知识化的向导,学生整个精神生活被局限在化学知识世界之中,丧失了其精神的完整性和丰富的生命意义。
(二)知识远离生活,缺乏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关注。在旧的教学观念制约下,一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仍然停留于教材,没有很好地及时吸收新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出现相脱离的现象,忽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和人文意识、人文精神的有机渗透,致使课堂教学整体上缺乏现实感和生活感,学和做无法同步发展,难以体现学生现实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三)教学方式单一,致使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在教学方式变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做表面功夫,没有从树人的立场出发,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能量和价值的应用和释放。致使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难以得到充分的磨练和展现。
二、化学生态课堂的内涵特征
生态课堂不是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和智慧课堂的对立面,而是顺应新课改理念的发展、满足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和谐平衡”“动态生成” 与“生命发展”是对其教学理念的诠释。
(一)和谐平衡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学系统,其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等各要素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现出多元、多向、多层次的开放、互动与和谐的动态平衡,在师生、生生不断沟通、融合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力,获得知识和体验生命价值,使课堂充盈生命活力、生成创新智慧、呈现灵动色彩。
(二)动态生成性。化学知识不应被视为纯粹的客观性或静止的,或已经被构造好而独立于个体存在的知识,而是呈现出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形序列。为“生成”而“预设”,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才能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共生与共同发展。
(三)生命发展性。生态的化学课堂立足生活、立足社会,不仅教授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用的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性,把学生看成是有生命的发展中人,实施人性化的多元化多层次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获得生命存在的意义感,感受生命价值的实现。
三、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只有构建和谐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和创造更加健康、自由、个性、发展的生态空间,塑造和谐共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才能激发师生能量,构筑起新型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自主探究学习,并从化学的学习中学会思考和行动,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如,在复习卤素这一章时,一学生在教师列出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实验结论后提出质疑:“得出这个结论时有没有考虑周围的气体呢?”“你的观点很有道理,但气体应该是次要因素,因为吸附在钠周围的气体体积应该很小。”我这样解释道。“可按照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金属钠却完全浮在水面上的。”“哦?是吗?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合理。”学生们顿时纷纷讨论起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呼应、情感共振、相互协作和相互促进的生动学习场景。
(二)立足发展,合理确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完成化学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它与教师的教学目标、意图、学生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相紧密相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差异、情绪、环境等因素充分而综合考虑,系统设计多元发展性教学目标。
以“氯气的生产原理”为例,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应充分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更要兼顾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使全体学生通过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经历一个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全体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更好的能动、全面发展。
(三)尊重主体,合理选择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生态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又要考虑化学知识的特点、生成规律以及它的发展水平。注重选择来源于生活和适应社会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来设计、整合化学教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化学学习的信心,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如,教学“燃烧与灭火”时,让学生主动尝试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如交流日常生活中燃烧事实的调查,认识燃烧的“功”与“过”;分组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归纳燃烧的条件;联系生活现象,根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交流遇到火情自救方案等。自然地契合学生求知的心理,弥补了书本、课堂上知识的不足,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与自己的“零距离”,体验到了生活化学的应用价值。
(四)有机融合,灵活选择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共生是生态课堂的生命特征,教师要基于师生共建的生命意义的视角,依据不同知识内容进行合理选择、组合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在教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这一节时,教师可采用“复习—指导阅读—归纳整理—示范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组织教学,把教师讲授、实验操作、阅读自学、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组合,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实验等一系列“做化学”的过程来实现自主探究,扎实地学习实验方法和技能,在实践中促进自身发展。
(五)多元评价,构建发展性的化学评价体系。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教育激励功能,着力构建多维互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式评价模式,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量化评价与整体评价的协调与统一,发现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建立自信,促进个性化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学生在做乙醛性质分组实验时,3个小组得到沉淀的颜色分别为黑、褐、红三种,哪个正确?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没有采取孰对孰错的判定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这样不仅探究了异常实验产生的原因,而且激活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推动力量,促进了个性化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努力创设动态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高中化学课堂,让师生在弥漫、充盈着生机与智慧的生态化学课堂中,开发潜能、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和对知识与精神生命的整体提升。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088-02
新课程改革不断带来新的课堂形式,其中的生态课堂越来越受教育界的关注。生态课堂被当成一种彰显课堂生命活力与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追求并作为常态要求的课堂。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由师生共同营造、构建的有意义、和谐、鲜活生动及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系统之中,优化课堂生态结构,解决化学教学中的诸多失衡问题,促进教与学和谐共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一、当下化学课堂的生态危机
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活动,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中化学课堂生态的现状很不乐观,师生合作共生的生态课堂还在期待之中。
(一)注重知识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生命的成长。尊重主体,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然而在旧的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化学课堂不太重视学生的“生命体”,课堂简单地成为知识化的向导,学生整个精神生活被局限在化学知识世界之中,丧失了其精神的完整性和丰富的生命意义。
(二)知识远离生活,缺乏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关注。在旧的教学观念制约下,一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仍然停留于教材,没有很好地及时吸收新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出现相脱离的现象,忽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和人文意识、人文精神的有机渗透,致使课堂教学整体上缺乏现实感和生活感,学和做无法同步发展,难以体现学生现实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三)教学方式单一,致使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在教学方式变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做表面功夫,没有从树人的立场出发,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能量和价值的应用和释放。致使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难以得到充分的磨练和展现。
二、化学生态课堂的内涵特征
生态课堂不是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和智慧课堂的对立面,而是顺应新课改理念的发展、满足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和谐平衡”“动态生成” 与“生命发展”是对其教学理念的诠释。
(一)和谐平衡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学系统,其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等各要素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现出多元、多向、多层次的开放、互动与和谐的动态平衡,在师生、生生不断沟通、融合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力,获得知识和体验生命价值,使课堂充盈生命活力、生成创新智慧、呈现灵动色彩。
(二)动态生成性。化学知识不应被视为纯粹的客观性或静止的,或已经被构造好而独立于个体存在的知识,而是呈现出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形序列。为“生成”而“预设”,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才能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共生与共同发展。
(三)生命发展性。生态的化学课堂立足生活、立足社会,不仅教授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用的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性,把学生看成是有生命的发展中人,实施人性化的多元化多层次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获得生命存在的意义感,感受生命价值的实现。
三、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只有构建和谐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和创造更加健康、自由、个性、发展的生态空间,塑造和谐共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才能激发师生能量,构筑起新型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自主探究学习,并从化学的学习中学会思考和行动,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如,在复习卤素这一章时,一学生在教师列出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实验结论后提出质疑:“得出这个结论时有没有考虑周围的气体呢?”“你的观点很有道理,但气体应该是次要因素,因为吸附在钠周围的气体体积应该很小。”我这样解释道。“可按照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金属钠却完全浮在水面上的。”“哦?是吗?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合理。”学生们顿时纷纷讨论起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呼应、情感共振、相互协作和相互促进的生动学习场景。
(二)立足发展,合理确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完成化学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它与教师的教学目标、意图、学生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相紧密相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差异、情绪、环境等因素充分而综合考虑,系统设计多元发展性教学目标。
以“氯气的生产原理”为例,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应充分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更要兼顾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使全体学生通过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经历一个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全体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更好的能动、全面发展。
(三)尊重主体,合理选择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生态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又要考虑化学知识的特点、生成规律以及它的发展水平。注重选择来源于生活和适应社会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来设计、整合化学教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化学学习的信心,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如,教学“燃烧与灭火”时,让学生主动尝试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如交流日常生活中燃烧事实的调查,认识燃烧的“功”与“过”;分组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归纳燃烧的条件;联系生活现象,根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交流遇到火情自救方案等。自然地契合学生求知的心理,弥补了书本、课堂上知识的不足,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与自己的“零距离”,体验到了生活化学的应用价值。
(四)有机融合,灵活选择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共生是生态课堂的生命特征,教师要基于师生共建的生命意义的视角,依据不同知识内容进行合理选择、组合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在教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这一节时,教师可采用“复习—指导阅读—归纳整理—示范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组织教学,把教师讲授、实验操作、阅读自学、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组合,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实验等一系列“做化学”的过程来实现自主探究,扎实地学习实验方法和技能,在实践中促进自身发展。
(五)多元评价,构建发展性的化学评价体系。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教育激励功能,着力构建多维互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式评价模式,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量化评价与整体评价的协调与统一,发现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建立自信,促进个性化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学生在做乙醛性质分组实验时,3个小组得到沉淀的颜色分别为黑、褐、红三种,哪个正确?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没有采取孰对孰错的判定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这样不仅探究了异常实验产生的原因,而且激活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推动力量,促进了个性化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努力创设动态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高中化学课堂,让师生在弥漫、充盈着生机与智慧的生态化学课堂中,开发潜能、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和对知识与精神生命的整体提升。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