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词的选择、词的增补、习语借用、语态转换等多各方面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译法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法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学生解答疑问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从事英语教学已有数年,接触的学生也是形形色色。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发问,所以在课堂上被学生的问题所难住是常有的事。起初会觉得老师对有些问题回答得不肯定、不全面,处境会很尴尬。但随着不断地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笔者发现在“解惑”的过程中自己非但“受到挫败”,反而受益匪浅。老师为学生“解惑”不仅能帮助学生,更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真正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在最近的一次英语课堂上,一个学生递来一个句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问如何翻译成英语。当时根据多年的经验随口给了他两三个翻译版本,但自己总觉得不太满意。后来的几天通过查阅资料,反复思考,发现翻译这个句子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相应的译文也是多种多样。对此,笔者将分析如下。
一、词语的选择
正确选择词语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先决条件,而是否能正确选词又取决于对原文词义的确切理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论语·卫灵公》。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着眼前的事物,而忘了远景期待。根据《论语注疏》里的注解,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必定会有迫身的(眼前的)忧患”。接下来再对涉及的字词做逐个的分析。
“人”这个词在《新汉英辞典》里就有很多解释和翻译
比如,当表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时,可以译为 human being,man, person, people;表示“每人;一般人”,译为代词everybody, each,all; 表示“成年人”,译为adult, grown-up;表示“某种人”,译为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表示“别人”,译为other people,people;表示“人手; 人才”,译为manpower等等。而在原文中“人”是泛指社会中的人,所以备选词语可以考虑man,person,people, everybody,each,all 等词。
“远虑”中“远”,指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所以英语中词语far,distant较为适合
而“虑”从句子本身来看是一个名词,可译为concern,worry,care,指“担忧、发愁”。 3)同样,对“近忧”可作如下的分析和翻译:“近”可用near和close表达“空间或时间距离短”;而“忧”做名词讲,与“虑”同义,另外还可用sorrow,anxiety,表示“忧虑”。因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从字面上直译为:
A man/people/a person/everybody/each/all without distant/far care/worry/concern must have near/close sorrow/anxiety.
二、意译法
古语和习语往往语言简练,意义精辟,翻译时可以抓住喻义灵活地传达原意。
比如,生活中人们常常说兴冲冲地去做某事,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的灰”,这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可能很难让外国人明白,所以用意译法说“be snubbed”较为贴切。因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可以通过意译法翻译为:
He who does not consider/ponder/think over the future is certain to have immediate worry/sorrow/anxiety.
“远虑”其实就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状况和事情,所以这里用“the future”来泛指即可。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句译文还应用到了翻译中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即词类转换。汉译英中,比较普遍的是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名词。反之亦然。原文在《论语正义》中也曾解为"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其中,“虑”似乎又可理解为一个动词,这样又可用consider,ponder,think over等词翻译,指“仔细思考”之意。
三、借用同义习语
英语中有一些习语正好和汉语里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在翻译就可以直接查找能够表达相同喻意的习语。比如,汉语里说“爱屋及乌”,英语里正好也有一句“love me, love my dog”,都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两句只不过由于文化差异用了不同的形象罢了。
所以原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用英语中的一句习语来表达—— A man without distant care must have near sorrow.
四、词的增补
汉语讲求从上下文或语境中去领悟,所以很多词语,如代词、连词往往被省略。但在将汉语译为英语时,为了清楚表明指代关系或逻辑关系,就需要进行词语的增补了。比如我们经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翻译时应该注意到句与句之间的对比关系,从而增补相应的连词,如“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其中,“whereas”就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再來看看原文,从句法结构上可以理解为是条件关系的复句,所以译文可以添加表示条件的连词,如:"If a man takes no thought for the future, he will find sorrow near at hand."
五、语态的变换
汉语中的习语或古语,很多都是无主句,有的虽然语态上是主动句,但英译时通常都用被动语态。比如原文可表达为“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那么译文就变成了:
It is considered that/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a man without distant care must have near sorrow.
六、正说和反说
这种现象在中英文里都很常见。比如汉语“他是外乡人”,译文既可以正说,也可以反说,如“He is a stranger here”和“He is not a native here”,二者表达的是同一思想。所以原文的译文我们可以按照正说译为:
(1)One person should think about the future, or he will have sorrow near at hand.
(2)We should think more about the future, or we shall have sorrow near at hand.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翻译时无论正说还是反说,都要合乎各种语言的习惯用法,就像汉语里讲“油漆未干”,而英语里却习惯说“wet paint”,其中“未干”和“wet”(湿)用意相同,表达却各异。
总而言之,通过穷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的各种不同的译法,我们可以学习丰富的表达方法,当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从众多的译文找到在特定语境中最恰当、最得体的。正如古人吟诗作对一样,在对字词句的推敲斟酌中体会翻译带来的无穷乐趣。
【关键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法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学生解答疑问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从事英语教学已有数年,接触的学生也是形形色色。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发问,所以在课堂上被学生的问题所难住是常有的事。起初会觉得老师对有些问题回答得不肯定、不全面,处境会很尴尬。但随着不断地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笔者发现在“解惑”的过程中自己非但“受到挫败”,反而受益匪浅。老师为学生“解惑”不仅能帮助学生,更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真正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在最近的一次英语课堂上,一个学生递来一个句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问如何翻译成英语。当时根据多年的经验随口给了他两三个翻译版本,但自己总觉得不太满意。后来的几天通过查阅资料,反复思考,发现翻译这个句子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相应的译文也是多种多样。对此,笔者将分析如下。
一、词语的选择
正确选择词语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先决条件,而是否能正确选词又取决于对原文词义的确切理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论语·卫灵公》。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着眼前的事物,而忘了远景期待。根据《论语注疏》里的注解,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必定会有迫身的(眼前的)忧患”。接下来再对涉及的字词做逐个的分析。
“人”这个词在《新汉英辞典》里就有很多解释和翻译
比如,当表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时,可以译为 human being,man, person, people;表示“每人;一般人”,译为代词everybody, each,all; 表示“成年人”,译为adult, grown-up;表示“某种人”,译为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表示“别人”,译为other people,people;表示“人手; 人才”,译为manpower等等。而在原文中“人”是泛指社会中的人,所以备选词语可以考虑man,person,people, everybody,each,all 等词。
“远虑”中“远”,指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所以英语中词语far,distant较为适合
而“虑”从句子本身来看是一个名词,可译为concern,worry,care,指“担忧、发愁”。 3)同样,对“近忧”可作如下的分析和翻译:“近”可用near和close表达“空间或时间距离短”;而“忧”做名词讲,与“虑”同义,另外还可用sorrow,anxiety,表示“忧虑”。因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从字面上直译为:
A man/people/a person/everybody/each/all without distant/far care/worry/concern must have near/close sorrow/anxiety.
二、意译法
古语和习语往往语言简练,意义精辟,翻译时可以抓住喻义灵活地传达原意。
比如,生活中人们常常说兴冲冲地去做某事,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的灰”,这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可能很难让外国人明白,所以用意译法说“be snubbed”较为贴切。因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可以通过意译法翻译为:
He who does not consider/ponder/think over the future is certain to have immediate worry/sorrow/anxiety.
“远虑”其实就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状况和事情,所以这里用“the future”来泛指即可。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句译文还应用到了翻译中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即词类转换。汉译英中,比较普遍的是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名词。反之亦然。原文在《论语正义》中也曾解为"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其中,“虑”似乎又可理解为一个动词,这样又可用consider,ponder,think over等词翻译,指“仔细思考”之意。
三、借用同义习语
英语中有一些习语正好和汉语里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在翻译就可以直接查找能够表达相同喻意的习语。比如,汉语里说“爱屋及乌”,英语里正好也有一句“love me, love my dog”,都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两句只不过由于文化差异用了不同的形象罢了。
所以原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用英语中的一句习语来表达—— A man without distant care must have near sorrow.
四、词的增补
汉语讲求从上下文或语境中去领悟,所以很多词语,如代词、连词往往被省略。但在将汉语译为英语时,为了清楚表明指代关系或逻辑关系,就需要进行词语的增补了。比如我们经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翻译时应该注意到句与句之间的对比关系,从而增补相应的连词,如“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其中,“whereas”就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再來看看原文,从句法结构上可以理解为是条件关系的复句,所以译文可以添加表示条件的连词,如:"If a man takes no thought for the future, he will find sorrow near at hand."
五、语态的变换
汉语中的习语或古语,很多都是无主句,有的虽然语态上是主动句,但英译时通常都用被动语态。比如原文可表达为“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那么译文就变成了:
It is considered that/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a man without distant care must have near sorrow.
六、正说和反说
这种现象在中英文里都很常见。比如汉语“他是外乡人”,译文既可以正说,也可以反说,如“He is a stranger here”和“He is not a native here”,二者表达的是同一思想。所以原文的译文我们可以按照正说译为:
(1)One person should think about the future, or he will have sorrow near at hand.
(2)We should think more about the future, or we shall have sorrow near at hand.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翻译时无论正说还是反说,都要合乎各种语言的习惯用法,就像汉语里讲“油漆未干”,而英语里却习惯说“wet paint”,其中“未干”和“wet”(湿)用意相同,表达却各异。
总而言之,通过穷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的各种不同的译法,我们可以学习丰富的表达方法,当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从众多的译文找到在特定语境中最恰当、最得体的。正如古人吟诗作对一样,在对字词句的推敲斟酌中体会翻译带来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