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独自在绍兴城漫无目的地闲逛,从东向西,再从南向北,看见了秋瑾就义的古轩亭口,看见了蔡元培及其刚刚关门的故居,还有王羲之的题扇桥和一片傍卧在水边的江南民居。然后,天渐渐暗下来,但是鲁迅笔下的乌蓬船、黑毡帽、茴香豆和黄酒还不见踪影。
我凭着直觉一直沿着大街向南走,自己与自己较劲,刻意不向当地人求助。大街走到尽头,就是小巷。小巷里有芜杂的各类小店,空气中弥漫着陌生而新奇的味道。前方不知深浅,索性走到底。这时候,看见一条小河,沿着河畔,路也分出东、西岔道来,该向左去还是向右去?正犹豫难决,借着昏黄的灯光,看到小河对岸立着一座牌坊,上书矫若惊龙的四个字:“德泽咸欢”。咸欢是地名吗?后来才知道,刚才看到的小河就叫咸欢河。
然后,我看到“德泽咸欢”牌坊左、右分别有两座赭红色的门宇,定睛去看门上的额匾,并轻轻读出来,左边的是“土谷祠”,右边的是“长庆寺”。
我怔了怔,有些激动,仿佛应验了梦境中的某件事——难道我真的找到了现代文学图腾之地——未庄?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稀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父了。”
有阿Q的土谷祠,有龙师父的长庆寺,那么,鲁迅故居应该就在左近!
鲁迅故居果然就在左近。这个位于绍兴解放路与中兴路之间的阔大街区就是未庄的原版,至今仍在努力复原鲁迅的举手投足和喜怒哀乐。夜已深,不得入鲁迅故居,且先搁下,明日正好。
这么晚,居然有家绍兴师爷品酒馆尚未打烊。于是,我像孔乙己那样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在长条椅上坐下。一边观察店中是否真有曲尺形柜台,一边回忆课本中“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的情节。中国现代文学具有符号意味的某些场景,几乎有一大半是鲁迅创造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绍兴复原这幅场景。
于是我要了两碗古越龙山黄酒和一碟茴香豆,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穿长衫的人,偏要用指甲醮了黄酒在桌上写出茴香豆的“茴”字。喝了黄酒,吃罢茴香豆,对鲁迅便有了味觉方面的记忆。
绍兴初夏的天空似乎比别处更加清新和明丽,阳光从鲁迅祖居前面的张马河上反射过来,有满目生辉之感。但是雨的阵脚正在远处酝酿。周氏在绍兴是望族,根深叶茂,嗣续繁衍,生齿激增,先后置办过三处台门,即周家台门、周家过桥台门和新台门。“台门”是江南特有的称谓,用北方话讲,就是四合院,更确切一点,是临水四合院。
我在周氏家族的谱氏表《越城周氏支谱》前驻足良久,它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交待着周氏跻身士林、广置屋产、德祉永馨的过程。那么庞大的族系,竟是出于一脉,而著名的周氏三兄弟,就位于这个谱牒的左下角,像这棵树上三枚同途而殊归的果实。
江南的天变化很快,明快的天空不一会儿便被乌云笼罩。通过鲁迅故居的天井可以望见一个四角形的天空。绍兴人或者整个江南人把天井叫明堂,鲁迅故居的明堂因为原先种植有两棵茂盛的桂花树,于是被称作“桂花明堂”。这里是鲁迅听继祖母讲述“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的地方,他所听到的又都在今后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最让人感到亲切的地方是周家的厨房,这里是鲁迅第一次见到闰土(章运水)的地方,墙上的菜罩就是闰土的父亲章福庆制作的原物。哦,终于看到闰土的影子了,那么就赶快背诵一段描写闰土的文章吧:“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是如此唯美又如此让人惆怅和忧伤的白描笔法!
在鲁迅故居,我时刻都在背诵和求证。绍兴宣传鲁迅的广告语“跟着课本游绍兴”,恰切得很。
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上初中时,老师要求背诵这段课文,我还颇不以为然。当我站在百草园已被保护起来的光滑的石井栏前喃喃地背诵上述内容时,看百草园菜畦依旧碧绿,皂荚树已高耸入云,桑椹将在初秋紫红起来,水墨苍苔,井水清洌,何等动人!此时此刻,此情此境,怎不兴味三匝、神清气爽?
顺着鲁迅文章的题目,作别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满怀惆怅地跟着先生的脚步走出百草园,便是三味书屋。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墨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三味书屋十分安静,可它的朗朗书声如雷贯耳。
绍兴城的天空突然间大雨倾盆,乌蓬船急急地驶到桥洞下,三味书屋的屋檐上雨水急急如律地披落下来,最初是断了线的珍珠,然后扯成一条粗线,到最后竟像水争泻地一样扯成了一幕幕瀑布。朗朗的读书声远遁了,河声浩大,自屋后上升。绍兴城的雨,将我屏蔽在三味书屋了!
我凭着直觉一直沿着大街向南走,自己与自己较劲,刻意不向当地人求助。大街走到尽头,就是小巷。小巷里有芜杂的各类小店,空气中弥漫着陌生而新奇的味道。前方不知深浅,索性走到底。这时候,看见一条小河,沿着河畔,路也分出东、西岔道来,该向左去还是向右去?正犹豫难决,借着昏黄的灯光,看到小河对岸立着一座牌坊,上书矫若惊龙的四个字:“德泽咸欢”。咸欢是地名吗?后来才知道,刚才看到的小河就叫咸欢河。
然后,我看到“德泽咸欢”牌坊左、右分别有两座赭红色的门宇,定睛去看门上的额匾,并轻轻读出来,左边的是“土谷祠”,右边的是“长庆寺”。
我怔了怔,有些激动,仿佛应验了梦境中的某件事——难道我真的找到了现代文学图腾之地——未庄?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稀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父了。”
有阿Q的土谷祠,有龙师父的长庆寺,那么,鲁迅故居应该就在左近!
鲁迅故居果然就在左近。这个位于绍兴解放路与中兴路之间的阔大街区就是未庄的原版,至今仍在努力复原鲁迅的举手投足和喜怒哀乐。夜已深,不得入鲁迅故居,且先搁下,明日正好。
这么晚,居然有家绍兴师爷品酒馆尚未打烊。于是,我像孔乙己那样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在长条椅上坐下。一边观察店中是否真有曲尺形柜台,一边回忆课本中“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的情节。中国现代文学具有符号意味的某些场景,几乎有一大半是鲁迅创造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绍兴复原这幅场景。
于是我要了两碗古越龙山黄酒和一碟茴香豆,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穿长衫的人,偏要用指甲醮了黄酒在桌上写出茴香豆的“茴”字。喝了黄酒,吃罢茴香豆,对鲁迅便有了味觉方面的记忆。
绍兴初夏的天空似乎比别处更加清新和明丽,阳光从鲁迅祖居前面的张马河上反射过来,有满目生辉之感。但是雨的阵脚正在远处酝酿。周氏在绍兴是望族,根深叶茂,嗣续繁衍,生齿激增,先后置办过三处台门,即周家台门、周家过桥台门和新台门。“台门”是江南特有的称谓,用北方话讲,就是四合院,更确切一点,是临水四合院。
我在周氏家族的谱氏表《越城周氏支谱》前驻足良久,它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交待着周氏跻身士林、广置屋产、德祉永馨的过程。那么庞大的族系,竟是出于一脉,而著名的周氏三兄弟,就位于这个谱牒的左下角,像这棵树上三枚同途而殊归的果实。
江南的天变化很快,明快的天空不一会儿便被乌云笼罩。通过鲁迅故居的天井可以望见一个四角形的天空。绍兴人或者整个江南人把天井叫明堂,鲁迅故居的明堂因为原先种植有两棵茂盛的桂花树,于是被称作“桂花明堂”。这里是鲁迅听继祖母讲述“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的地方,他所听到的又都在今后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最让人感到亲切的地方是周家的厨房,这里是鲁迅第一次见到闰土(章运水)的地方,墙上的菜罩就是闰土的父亲章福庆制作的原物。哦,终于看到闰土的影子了,那么就赶快背诵一段描写闰土的文章吧:“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是如此唯美又如此让人惆怅和忧伤的白描笔法!
在鲁迅故居,我时刻都在背诵和求证。绍兴宣传鲁迅的广告语“跟着课本游绍兴”,恰切得很。
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上初中时,老师要求背诵这段课文,我还颇不以为然。当我站在百草园已被保护起来的光滑的石井栏前喃喃地背诵上述内容时,看百草园菜畦依旧碧绿,皂荚树已高耸入云,桑椹将在初秋紫红起来,水墨苍苔,井水清洌,何等动人!此时此刻,此情此境,怎不兴味三匝、神清气爽?
顺着鲁迅文章的题目,作别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满怀惆怅地跟着先生的脚步走出百草园,便是三味书屋。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墨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三味书屋十分安静,可它的朗朗书声如雷贯耳。
绍兴城的天空突然间大雨倾盆,乌蓬船急急地驶到桥洞下,三味书屋的屋檐上雨水急急如律地披落下来,最初是断了线的珍珠,然后扯成一条粗线,到最后竟像水争泻地一样扯成了一幕幕瀑布。朗朗的读书声远遁了,河声浩大,自屋后上升。绍兴城的雨,将我屏蔽在三味书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