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结构性联系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ong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将数学知识结构化、体系化,突出知识整体性的思想,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单元整体教学顺应这一思想,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新趋势。单元整体教学将各个微小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关联和整合,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网络,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發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的要求,促使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由以往着重各个课时中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根据知识的结构和体系,以单元作为教学单位,统合分析教学内容,灵活分配具体课时。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统合与实践四部分。如果将这四部分看作四个核心单元的集合体,那么各个单元则是集合体中的“子”单元。“子”单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因此,在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规划性,以全局意识,理清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凸显上位的单元设计,灵活配置下位的单元内各个课时。
  我们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一单元为例,将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整体架构具有全局意义的数学知识网络,发展数学素养。
  一、准备阶段:探究单元结构性联系
  在准备阶段,我们要从横向联系的视角,探究单元的结构性联系,把握单元整体内容,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数知识生活化。此外,还需要从纵向联系的视角,整体纵向分析教材内容,探查结构性联系,为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准备。
  (一)横向联系视角
  单元设计的基础在于单元内容的把握。我们在查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时发现,常见的量主要出现在第一学段(1~3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时间单位、货币单位和长度单位,具备一定的“单位”意识。长度单位属于几何测量范畴,而时间单位、货币单位则是与数量运算有关的计量单位。也就是从类别上看,“认识时间”这一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部分的内容。(如图1)同时,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都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可从现实情境引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二)纵向联系视角
  小学数学教材根据学生认识时间的“由中间向两端”和“由近及远”的发展规律,对“时间”这一内容进行了四次编排,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时间”的四个“子”单元。“认识时间”这一单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分”,探寻“分”与“时”的关系,并为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等内容做铺垫。(如图2)对“时间”内容进行纵向分析,是充分考虑学情,并为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准备的过程。
  二、实施阶段:设计单元整体教学
  在教学的实施阶段,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解决学生应该学到什么、如何学习;进行了重难点分析,明确了本单元的重难点;设计了单元内容框架,将教材中的这一单元划分为三个课时,明确了每课时的任务;规划了单元整体教学流程,形成了教学整体,促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一)教学目标
  实现“认识时间”单元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解决学生在本单元应该学到什么、如何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梳理。
  首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达到下列要求:能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能准确数“分”,会读写几时几分;能利用时间的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应达到下列要求:通过思考和操作,使学生认识“分”,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在认识“分”的过程中,理清“时”和“分”之间的联系。
  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达到下列要求:帮助学生建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重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在于正确的认、读、写出几时几分,并能合理地推测事情发生的时间;难点在于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能够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三)单元内容框架
  教材将“认识时间”这一单元划分为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是认识比“时”更小的时间单位——“分”,了解“时”与“分”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认读“分”。第二个课时的任务是认识并能读、写、画出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第三个课时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已知信息,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流程
  “认识时间”这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是把单元内各个课时进行合理定位,分解和重组教学要点,将各要素进行联系,以达到单元知识点的整体性架构。《教师教学用书》安排了3个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即认识“分”、认识几时几分、解决问题各分配1个课时。
  这三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层层递进的,第一、二节课偏重于理解概念性知识,第三节课则重视运用程序性知识,前面两节课的内容为后续教学做铺垫,第三节课则是前两节课的具体运用。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寻找课与课之间的联结点,形成教学整体,促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1.认识“分”
  本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种子课,既建立在学生已有对整时的学习基础上,也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将生活中非整时的时刻引入课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探索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关系。其次,学生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情况,发现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之间的联系,理解“1时=60分”,为下节课“理解确定时间要同时考虑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这一新知做铺垫。受年龄特点所限,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时间的知觉还不够准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小游戏,让学生感受1分钟有多长。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过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认识几时几分
  在学生已有的对“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对例2主题图中的3个钟面进行探究,梳理认识时间的方法,即“先确定时针,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再确定分针,分针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在教学时也可与前面所学的乘法知识相联系,把“分針指着几”转化为“表示几个5分”的思想。本节课“生活中的数学”也是隐藏的一个亮点,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挖掘,让学生初步体会12小时制,为下节课做铺垫。当学生在例3中,看到明明要在10:30去看木偶剧时,就会很自然地将其看作早上的时刻。
  3.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两节课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具体运用。例1和例2着重于“时间点”的教学,例3则是帮助学生理解事情经过的时间不是短暂的一瞬间,初步感受 “时间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排除法”,尝试从备选信息中,找到正确、合理的答案。也可不必拘泥于单一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式,将事件与时间线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流程图,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把整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数学建模思想。
  三、调整阶段:反思与改进
  单元整体教学将小学数学学科中各个单元进行了分解和整合,把繁杂的知识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达到各个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网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信息提取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单元整体教学能够促使教师全面地审视知识结构,指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去考察课程内容,突出数学的整体性。
  (一)注重整体共性,凸显课程间的联系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可以集合教师群体的智慧,以教研组、备课组等形式,对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进行规划和开发。
  对“认识时间”这一单元进行整体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学生知识学习较为零散,不够系统化的问题。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实施者即教师的努力。教师如果对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出现了偏差,就会影响教学的成效。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即使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大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为关注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程度。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单节课程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但也导致了课与课之间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且割裂的。实际上,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体系,课程之间应是连贯且递进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应具备全局意识,从上位层面向下发散地审视知识结构和考察课程内容,在把握单节课程个性的同时,更要注重整体的共性,凸显课程间的关系。
  (二)注重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很多教师往往会在学生对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在复习环节中,向学生展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单元整合,最终提升高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存在滞后的问题。有效的整体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以“认识时间”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先“承上”,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与时间有关的知识?”再“启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问:“除了‘时’,还有什么时间单位”“ ‘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在这样的方式的引导下,学生是带着疑惑进入新单元进行学习的,这也是学生主动地对该单元可能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体系构建的过程,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与新授课完毕后进行的单元知识梳理前后呼应,共同作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发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学习,内化新知识,并与旧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最终主动地在头脑中架构起具有全局意义的数学知识体系网络。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要努力创造“生本立场”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逻辑能力和整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侯学萍,陈琳.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8(10).
  [3] 江建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10).
  [4]朱礼娜.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与实施的研究[J]. 教育观察,2016(5).
  [5]高子林. 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8(9).
  [6]朱俊华, 刘晋扬. 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 基础教育课程,2020(14).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摘要:选取时事热点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能够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对自我、社会的真实体验,并建立其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之课程开发目标。通过开展时事热点选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代社会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将热点教育有效落实到序列化的实践活动中,并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以此促进以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的优质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时事热点;综合实践活动;
期刊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造适合的审美环境,采用通感策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深学生的审美感受,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其中,从而获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教师在新旧知识的整合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对培养和提高美术表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通感策略;审美体验;美术表现能力  朱智贤在他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是这样解释通感的:“通感,亦称联觉。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是指彼此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三师生开始在网络上进行教与学。网络授课与课堂授课有很大不同,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合理地开展线上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使用优质视频作为教学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统编教材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分析讲解高考试题,帮助学生寻找学习方法;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在
期刊
数学思想承载了独特、鲜明的学科育人价值,是名副其实的学科素养。在上个世纪,很多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就认识到了数学思想的价值,但是由于没有把其纳入课程目标,所以数学思想就成为可渗透可不渗透、可学可不学的软任务。现在,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学思想”写进了“四基”里面,基本目标也由多年来很多教师“耳熟能详”的“双基”变成了“不太习惯”的“四基”。  数学思想融入小学数学课程
期刊
摘要:“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小学阶段“数的运算”中普遍认为最“难”的部分,更是发展运算能力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阶段。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和浙教版四个版本教材具有不同的编排体系,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去对比、分析与解读。在此基础上,应基于单位运作视角,构建与思考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我们可以通过纵向梳理、横向对比来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与解读。然后,要在立足于小数除
期刊
摘要:地方和学校在实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时,应注重资源建设,因地制宜地做好通用技术教育装备保障。乐高机器人有着巨大的结构、探索、创意和逻辑等优势,又含有多种编程软件,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用技术教育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实践学习方式为特征的,二者都有彼此所需的丰富资源。开发《乐高简易机器人制作》校本教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4C教学模式,即“联系—构建—反思—延续”,能够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要:英语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语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对主题文化感知与理解、内化与迁移,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文化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语篇教学;文化意识;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
期刊
“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的,它摆脱了使用具体数字研究问题的局限,提供了揭示数量关系一般性的可能,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会有一些困难。但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认知活动经验来看,学生对字母表示数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不陌生,如扑克牌中的A,表示特定的数,正方形周长公式S=a×4表示周长与边长间的数量关系,多边形的内角和
期刊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独立设置,是教材编写的一大突破,其编排与设计最大限度地突出了精准教学的价值导向:精读课文的教学要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交流平台》的讨论要着重梳理、归纳所学的观察方法;《初试身手》要求学生尝试书写观察片段;习作例文则进一步要求学生感知习作方法;单元习作则是学生观察表达的全面展示。教学时,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这一目标,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表达出来,使得习
期刊
摘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历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探索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备考策略。备考策略主要包括关注整体设计,明确备考方向;注重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优化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学科主干知识,形成历史知识体系;精选精练精讲,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关注时政热点,重视以史为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