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全珠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新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立足内蒙古,以风电产业的发展为例分析了内蒙古开发新能源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 新能源开发 风电产业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提出
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十二·五”规划,强调要“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8月27日,吴邦国委员长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当今世界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低碳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说法。按我们的理解,低碳经济是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基础上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大体上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促进能源结构由以化石燃料为主逐步转向以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主。二,发展低碳技术,增加碳汇。在人类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一切活动中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三,实现经济与碳排放的分离式增长,即在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条件下,经济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低碳经济的实质内含与我国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指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开发
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极端气候现象的增加,自然灾害的频发等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安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维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逐渐形成共识。而低碳发展的主要技术选择,除了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发展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低碳能源技术。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重要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加%-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日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提出,要立即着手,确保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的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新能源产业将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于新能源的概念,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2009年6月1日关于编制新能源发展规划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他指出,这次编制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把新能源主要界定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关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的能源;另一方面,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说煤炭清洁的高效利用,比如说车用新型的燃料,以及智能电网,等等。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新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已经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技术必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引发人类社会自18世纪以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新能源产业因其可以吸纳巨大的投资和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而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因素。新能源产业因其产业链较长,涉及面又广,可以带领相关的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和生产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因而使其有可能成为新时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产业还因其削弱了经济增长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推手。
三、内蒙古开发新能源的条件
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和化工基地,近年来,内蒙古肩负着积极为国家提供能源和大幅度节能减排的双重艰巨任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内蒙古既有压力,更有动力。2010年,内蒙古更是将“发挥森林、草原碳汇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碳汇核算、碳汇交易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途径”这一内容列入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工作中。
内蒙古是我国的能源、资源大省。在全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内蒙古紧紧抓住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发展起以煤炭为中心的重化工产业体系。目前。内蒙古重化工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80%左右,其中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六大优势产业约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左右,而其综合能源消费量要占全区能耗的90%以上。内蒙古的重化工产业为加快全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输送煤炭、电力、天燃气、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等,同时也给自治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
内蒙古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非常理想的国家级新型能源战略基地。在可再生能源中,内蒙古风能储量为10.1亿千瓦,50米高度的可开发风能资源为20.2亿千瓦,占全国陆地风能的40%,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3400小时。全年太阳能辐射总量为4800-6400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西藏。内蒙古中西部现有热值高于褐煤的沙柳等沙生灌木2000多万亩,全区每年提供的生物质能资源超过500万吨标准煤。在传统的化石能源中,内蒙古查明的煤炭储量达7016亿吨,居全国首位。内蒙古的天然气地质储量1万多亿立方米,计数可采储量6千亿立方米;石油地质储量5亿多吨,计数可采储量1亿多吨;均居全国前列。此外,还有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如油沙、油页岩等。
四、大力发展风电促进内蒙古新能源开发
内蒙古风能资源丰富。全区风能技术可开发容最超过1.5亿千瓦,占全国陆地风能资源储量的50%以上,居全国首位。内蒙古自治区邻近华北、东北和西北电网的负荷中心。是国家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目标、开发建设百万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重要地区,被国家确定为“风电三峡”基地。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在国家鼓励风电发展政策的指导下,内蒙古风电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底,全区 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21万千瓦(含东部四盟市)。全区风电发电量3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8%,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2678小时,达到了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09年12月10日,内蒙古电网(不含东部四盟市)内已接人风电装机容量398万千瓦,占电网最高发电负荷的22%、占最高供电负荷的25%,占最低供电负荷的33.7%,风电发电量5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预计到2010年底。内蒙古电网投运的风电容量可达650万千瓦。内蒙古电网风电发电量比例已超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求的2010、2020年目标。内蒙古电网风电接人容量的各项比例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内蒙古风电速度”只是风电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的十年里,全球风电装机一直保持着每年30%以上的增速,而我国近几年来风电装机增速更是超过了7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2008年末,我国以累计1221万千瓦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四位,2009年前三季度达到约1585万千瓦。这一发展速度令全球风电行业人士为之惊叹。
作为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内蒙古的风电装机容量领先全国本无可厚非,而且可以看作是物尽其用,但目前的现状是内蒙古不得不上书中央,要求解决风电需求出路的问题。而此时风电装机容量领先全国,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幸福的烦恼。
中国风能协会理事长贺德馨此前曾表示,我国风电产业目前的最大问题在于,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它们的电网设施一般都是最差的。以内蒙古卓资县为例,2008年该县风电总负荷发电4万千瓦时,但是发出的电却不能完全上网。网受限制影响了风电企业的盈利。卓资县电网送出系统的能力太差,电厂发出的电在当地消化不完,外送也送不出去。近一半的风电机组闲置,只有2/3的风电能够上网。
有关专家认为,用“二步走”方案可以解决风电发展遇到的输出瓶颈制约问题。第一步,尽快建设内蒙古电网向东输电第二通道串补工程,逐步将内蒙古电网向国家电网外送电,夜间低谷段送电容量从目前的210万千瓦提高至490万千瓦,基本可以满足2010年下半年蒙西650万千瓦风电正常运行。届时,可节约原煤约1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多万吨,减少火车运煤专列3400列。第二步,国家应该像支持风电发电企业一样支持风电通道建设,建设几条内蒙古向华北、向华东地区的输电线路,以满足风电的上网和输送需求。
目前,内蒙古乃至全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亏损,还有近1/3的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状态,原因看似是电网送出系统的能力太差,电厂发出的电在当地消化不完,外送也送不出去,实则是我国风电产业还处于成长的初期,并没有真正走上正轨。这一点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技术瓶颈无法突破导致成本高企、风电设备投资过于盲目、电网设备相对落后等等。因此,但从长远来看,内蒙古风电乃至全国风电的出路仍在于风电产业本身的不断进步。
虽然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基本上还处于无序发展阶段,并没有真正步入正轨。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努力营造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各种条件,而风能观测网投入运行,可以说是从源头上为风电产业把脉,而这也必将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风能观测网的建成将实现对风能资源的专业化、规范化观测,为深入利用风能资源奠定基础。另外,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将全国分为4类风能资源区,相应制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4类资源区风电标杆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而风能观测网将在4类资源区的具体划分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 新能源开发 风电产业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提出
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十二·五”规划,强调要“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8月27日,吴邦国委员长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当今世界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低碳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说法。按我们的理解,低碳经济是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基础上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大体上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促进能源结构由以化石燃料为主逐步转向以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主。二,发展低碳技术,增加碳汇。在人类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一切活动中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三,实现经济与碳排放的分离式增长,即在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条件下,经济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低碳经济的实质内含与我国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指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开发
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极端气候现象的增加,自然灾害的频发等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安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维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逐渐形成共识。而低碳发展的主要技术选择,除了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发展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低碳能源技术。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重要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加%-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日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提出,要立即着手,确保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的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新能源产业将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于新能源的概念,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2009年6月1日关于编制新能源发展规划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他指出,这次编制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把新能源主要界定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关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的能源;另一方面,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说煤炭清洁的高效利用,比如说车用新型的燃料,以及智能电网,等等。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新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已经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技术必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引发人类社会自18世纪以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新能源产业因其可以吸纳巨大的投资和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而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因素。新能源产业因其产业链较长,涉及面又广,可以带领相关的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和生产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因而使其有可能成为新时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产业还因其削弱了经济增长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推手。
三、内蒙古开发新能源的条件
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和化工基地,近年来,内蒙古肩负着积极为国家提供能源和大幅度节能减排的双重艰巨任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内蒙古既有压力,更有动力。2010年,内蒙古更是将“发挥森林、草原碳汇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碳汇核算、碳汇交易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途径”这一内容列入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工作中。
内蒙古是我国的能源、资源大省。在全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内蒙古紧紧抓住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发展起以煤炭为中心的重化工产业体系。目前。内蒙古重化工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80%左右,其中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六大优势产业约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左右,而其综合能源消费量要占全区能耗的90%以上。内蒙古的重化工产业为加快全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输送煤炭、电力、天燃气、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等,同时也给自治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
内蒙古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非常理想的国家级新型能源战略基地。在可再生能源中,内蒙古风能储量为10.1亿千瓦,50米高度的可开发风能资源为20.2亿千瓦,占全国陆地风能的40%,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3400小时。全年太阳能辐射总量为4800-6400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西藏。内蒙古中西部现有热值高于褐煤的沙柳等沙生灌木2000多万亩,全区每年提供的生物质能资源超过500万吨标准煤。在传统的化石能源中,内蒙古查明的煤炭储量达7016亿吨,居全国首位。内蒙古的天然气地质储量1万多亿立方米,计数可采储量6千亿立方米;石油地质储量5亿多吨,计数可采储量1亿多吨;均居全国前列。此外,还有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如油沙、油页岩等。
四、大力发展风电促进内蒙古新能源开发
内蒙古风能资源丰富。全区风能技术可开发容最超过1.5亿千瓦,占全国陆地风能资源储量的50%以上,居全国首位。内蒙古自治区邻近华北、东北和西北电网的负荷中心。是国家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目标、开发建设百万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重要地区,被国家确定为“风电三峡”基地。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在国家鼓励风电发展政策的指导下,内蒙古风电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底,全区 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21万千瓦(含东部四盟市)。全区风电发电量3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8%,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2678小时,达到了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09年12月10日,内蒙古电网(不含东部四盟市)内已接人风电装机容量398万千瓦,占电网最高发电负荷的22%、占最高供电负荷的25%,占最低供电负荷的33.7%,风电发电量5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预计到2010年底。内蒙古电网投运的风电容量可达650万千瓦。内蒙古电网风电发电量比例已超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求的2010、2020年目标。内蒙古电网风电接人容量的各项比例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内蒙古风电速度”只是风电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的十年里,全球风电装机一直保持着每年30%以上的增速,而我国近几年来风电装机增速更是超过了7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2008年末,我国以累计1221万千瓦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四位,2009年前三季度达到约1585万千瓦。这一发展速度令全球风电行业人士为之惊叹。
作为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内蒙古的风电装机容量领先全国本无可厚非,而且可以看作是物尽其用,但目前的现状是内蒙古不得不上书中央,要求解决风电需求出路的问题。而此时风电装机容量领先全国,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幸福的烦恼。
中国风能协会理事长贺德馨此前曾表示,我国风电产业目前的最大问题在于,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它们的电网设施一般都是最差的。以内蒙古卓资县为例,2008年该县风电总负荷发电4万千瓦时,但是发出的电却不能完全上网。网受限制影响了风电企业的盈利。卓资县电网送出系统的能力太差,电厂发出的电在当地消化不完,外送也送不出去。近一半的风电机组闲置,只有2/3的风电能够上网。
有关专家认为,用“二步走”方案可以解决风电发展遇到的输出瓶颈制约问题。第一步,尽快建设内蒙古电网向东输电第二通道串补工程,逐步将内蒙古电网向国家电网外送电,夜间低谷段送电容量从目前的210万千瓦提高至490万千瓦,基本可以满足2010年下半年蒙西650万千瓦风电正常运行。届时,可节约原煤约1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多万吨,减少火车运煤专列3400列。第二步,国家应该像支持风电发电企业一样支持风电通道建设,建设几条内蒙古向华北、向华东地区的输电线路,以满足风电的上网和输送需求。
目前,内蒙古乃至全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亏损,还有近1/3的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状态,原因看似是电网送出系统的能力太差,电厂发出的电在当地消化不完,外送也送不出去,实则是我国风电产业还处于成长的初期,并没有真正走上正轨。这一点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技术瓶颈无法突破导致成本高企、风电设备投资过于盲目、电网设备相对落后等等。因此,但从长远来看,内蒙古风电乃至全国风电的出路仍在于风电产业本身的不断进步。
虽然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基本上还处于无序发展阶段,并没有真正步入正轨。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努力营造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各种条件,而风能观测网投入运行,可以说是从源头上为风电产业把脉,而这也必将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风能观测网的建成将实现对风能资源的专业化、规范化观测,为深入利用风能资源奠定基础。另外,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将全国分为4类风能资源区,相应制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4类资源区风电标杆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而风能观测网将在4类资源区的具体划分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