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环境化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着力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四个方面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其目的是通过改革,构建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强技能,重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环境工程 应用型 化工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07-01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行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本着“扎根地方、学习地方、服务地方”的理念,立足应用、面向区域、贴近行业、培育特色、转型发展,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高校专业转型试点,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拆分、重构教学内容
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旨在为东北地区环保行业培养具有职业素养高、技术能力强、能直接上岗熟练操作,并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能型应用性专业人才。化工基础作为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纷繁复杂,而且与多学科都有关联,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内容学习较差的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是非常难的。对于授课教师而言,一般是一名教师把整本书从头讲到尾,这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广泛涉猎多学科内容[1],以增加教师本身知识的广度,但同时使教师在整体的授课过程中就必然会失去对某个单元操作知识的深度理解。基于此,作者做了大胆尝试,首先组建化工基础课程组,课程组由3名教师构成,各有专长;其次,将化工基础课程内容进行拆分,重新组建课程内容,主要建立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3类项目,所选项目由典型化工生产过程与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相结合,具体如城市生活污水的输送、硫酸生产过程中SO2的催化氧化、供热燃煤尾气的吸收等典型任务,且将环境治理技术与化工相应理论内容融到项目中进行讲授和学习,把课堂由教室搬进实验室。每类项目由课程组内一名教师负责,从项目内容的设计、方案制定、方案实施、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价整个过程都由负责教师和实践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实践的主导者,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再是知识传授的主体[2],更不再是以“强制”的方式将知识强加给学生,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是一个师傅,一个指导者,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与探讨来将项目完成。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要达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就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师生在共同完成项目过程中,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在线交流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之间能够教学相长。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探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延伸和兴趣,通过用生产实例来启发学生思考。
(二)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在进行项目整体设计过程中,把一些相对难理解的问题统一提出来,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后拿出各组的设计方案,按小组发言。然后由教师作为主裁判,通过教师评价和各个小组互评,最后确定设计方案。
(三)仿真模拟教学
在项目化教学环节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重技能、强应用”。而很多的实践项目由于时间、空间以及设备等的限制实际上在校内实验室是完成不了的。因此,仿真模拟教学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就是利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在线模拟操作,其整个操作过程与实际生产并无不同,只是没有产品而已,而其教学成本却是大大降低。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同样的教学结果,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始终追求的目标。学生通过仿真软件[3],对生产工艺进行操作,或改变工艺参数获得不同生产情境,直观了解生产实际,进而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在线交流教学
课程组开发并利用校园网络构建校园局域网网络在线学习交流平台,课程组可以将化工基础课程的所有学习资源上传到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搜索他们需要的课件、教学项目、视频、录像、动画等等任何教学资源进行自学,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将问题随时提交到平台上,大家在线交流和讨论,这样就解决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师生之间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流和学习。
三、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推进项目化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因素,是课程建设的前提[4],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本着“双师素质”的要求,建成既有学术造诣,又有生产一线锻炼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队伍。我校每年都出资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锻炼,这对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非常有利。目前本课程组教师均具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和硕士以上学历,职称结构为初中高。这些为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传统化工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采取期末一卷定乾坤,这种考核方式与实际生产是完全脱节的,其结果就是高分低能,这与应用型教育是完全背离的。所以,制订科学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探究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过程贯穿学生学习始终,重点强化过程性考核[5]。如实践考核单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依据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容易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利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随着我国实行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模式不断推进,作为转型中普通高校要适应分类管理的要求,建设以应用型为主导的高校,需要高校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彻底改革。这其中作为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一环的课程建设是首当其冲的。如何改革?怎样改革?这是摆在转型中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将所授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以此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春玲.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3).
[2]焦纬洲,刘有智,袁志国等.化工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1,39(4).
[3]吴彩金,周苏敏.化工仿真实习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9,31(2).
[4]童汉清,于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J].价值工程,2012(7).
[5]修乃云.化工原理实验课成绩评价方式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5).
作者简介:
高秀红(1980-),女,汉,河北唐山,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环境化工基础教学研究。
【关键词】环境工程 应用型 化工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07-01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行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本着“扎根地方、学习地方、服务地方”的理念,立足应用、面向区域、贴近行业、培育特色、转型发展,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高校专业转型试点,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拆分、重构教学内容
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旨在为东北地区环保行业培养具有职业素养高、技术能力强、能直接上岗熟练操作,并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能型应用性专业人才。化工基础作为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纷繁复杂,而且与多学科都有关联,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内容学习较差的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是非常难的。对于授课教师而言,一般是一名教师把整本书从头讲到尾,这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广泛涉猎多学科内容[1],以增加教师本身知识的广度,但同时使教师在整体的授课过程中就必然会失去对某个单元操作知识的深度理解。基于此,作者做了大胆尝试,首先组建化工基础课程组,课程组由3名教师构成,各有专长;其次,将化工基础课程内容进行拆分,重新组建课程内容,主要建立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3类项目,所选项目由典型化工生产过程与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相结合,具体如城市生活污水的输送、硫酸生产过程中SO2的催化氧化、供热燃煤尾气的吸收等典型任务,且将环境治理技术与化工相应理论内容融到项目中进行讲授和学习,把课堂由教室搬进实验室。每类项目由课程组内一名教师负责,从项目内容的设计、方案制定、方案实施、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价整个过程都由负责教师和实践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实践的主导者,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再是知识传授的主体[2],更不再是以“强制”的方式将知识强加给学生,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是一个师傅,一个指导者,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与探讨来将项目完成。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要达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就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师生在共同完成项目过程中,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在线交流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之间能够教学相长。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探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延伸和兴趣,通过用生产实例来启发学生思考。
(二)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在进行项目整体设计过程中,把一些相对难理解的问题统一提出来,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后拿出各组的设计方案,按小组发言。然后由教师作为主裁判,通过教师评价和各个小组互评,最后确定设计方案。
(三)仿真模拟教学
在项目化教学环节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重技能、强应用”。而很多的实践项目由于时间、空间以及设备等的限制实际上在校内实验室是完成不了的。因此,仿真模拟教学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就是利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在线模拟操作,其整个操作过程与实际生产并无不同,只是没有产品而已,而其教学成本却是大大降低。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同样的教学结果,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始终追求的目标。学生通过仿真软件[3],对生产工艺进行操作,或改变工艺参数获得不同生产情境,直观了解生产实际,进而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在线交流教学
课程组开发并利用校园网络构建校园局域网网络在线学习交流平台,课程组可以将化工基础课程的所有学习资源上传到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搜索他们需要的课件、教学项目、视频、录像、动画等等任何教学资源进行自学,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将问题随时提交到平台上,大家在线交流和讨论,这样就解决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师生之间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流和学习。
三、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推进项目化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因素,是课程建设的前提[4],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本着“双师素质”的要求,建成既有学术造诣,又有生产一线锻炼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队伍。我校每年都出资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锻炼,这对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非常有利。目前本课程组教师均具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和硕士以上学历,职称结构为初中高。这些为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传统化工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采取期末一卷定乾坤,这种考核方式与实际生产是完全脱节的,其结果就是高分低能,这与应用型教育是完全背离的。所以,制订科学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探究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过程贯穿学生学习始终,重点强化过程性考核[5]。如实践考核单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依据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容易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利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随着我国实行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模式不断推进,作为转型中普通高校要适应分类管理的要求,建设以应用型为主导的高校,需要高校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彻底改革。这其中作为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一环的课程建设是首当其冲的。如何改革?怎样改革?这是摆在转型中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将所授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以此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春玲.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3).
[2]焦纬洲,刘有智,袁志国等.化工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1,39(4).
[3]吴彩金,周苏敏.化工仿真实习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9,31(2).
[4]童汉清,于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J].价值工程,2012(7).
[5]修乃云.化工原理实验课成绩评价方式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5).
作者简介:
高秀红(1980-),女,汉,河北唐山,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环境化工基础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