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适应新学校特质的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合并组建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理学院作为一所合并组建的地方性综合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校园文化 融合创新 合并高校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合并组建的地方性高等学校,普遍面临校园文化资源整合与构建适应新学校现在和将来发展要求的文化体系、凝练具有新校特质的校园文化精神等问题。大理学院于2001年由有着20多年办学历史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一所地方综合性院校。如何将原先各学校(校区)业已形成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传承,整合成为具有合并后学校特质的新的文化体系和文化精神,是大理学院一直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几年来,大理学院着重在校园文化活动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条以融合为路径、以活动为载体、以品牌为提升、以机制为保障的地方性合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
一、整合资源,积极推动校园文化融合创新
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元素的学校合并后,必然面临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合并后的高校,推动文化融合,将不同的观念规范为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并统一于新组建院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之中,形成一种主流文化即校园精神,需要进行文化整合与创新。大理学院合并组建后,在积极推动学校实现实质性合并过程中,始终重视对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在融合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融合,传承不同学校、校区业已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总结凝练具有大理学院特质的大学精神,努力探索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注重挖掘学校传统文化元素,在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与推进文化创新上着力。逐渐形成具有大理学院特质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凝练出“融合自强、德化精进”的大理学院精神,“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至诚尚行、求实创新”的校风。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熏陶,形成价值认同和人格塑造,从而实现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理学院顺利实现合并,并在此后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重视文化融合与创新,较快形成具有大理学院特质的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促进学校的深度融合。同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优化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充分挖掘文化育人功能也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大理学院立足自身实际,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将学校精神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实践中,始终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初步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节、国际日等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
二、突出重点,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体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历史积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综合实力、精神风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2006年以来,学校针对学生教育活动主题不够鲜明、活动频繁且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提出了“抓重点、亮特色、树品牌、重实效”的原则。并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明确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打造品牌,凝练特色。因此,学校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推出继“大理学院国际日”之后的又一活动品牌,坚持每年举办一届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节,以进一步统筹和规范全校学生文化教育活动,以鲜明的主题为线索,把全校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活动以一条主线统筹起来,使各项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学院(校属学院)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思路,充分挖掘、利用大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因子,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大学生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坚持以校园文化节为龙头,精心打造大学生辩论赛、话剧大赛、定向越野赛、国际日、学生社团文化节以及学术科技文化系列活动等品牌文化活动,从而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体系,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育人环境明显改善。
三、齐抓共管,构建完善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上,大理学院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任副组长,以机关党政职能部门、校属学院等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日常工作,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下设环境建设委员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工作。针对以校园文化节为主要内容的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专门成立文化节组织委员会,办公室挂靠校团委,专门负责日常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审批、立项和管理。
在具体活动项目运行上,学校坚持以文化节为统揽,按项目化进行管理。由各有关部门、各学院、学生社团按照当年校园文化节的总体组织实施方案,围绕校园文化节主题,积极向组委会办公室申办和自办活动。在文化节各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各职能部门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在工作上形成合力,在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为扩大宣传、营造氛围,组委会统一设计制作文化节徽标、宣传折页等。在活动经费筹措方面,除学校安排的专项费和组委会核定的项目经费外,各承办单位和部门也要筹措安排相应配套经费,将部门日常工作计划与承办活动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了资源,发挥了整体优势,确保文化节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这种管理运行模式,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整合各方面的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优势。从活动设计、过程管理到考核评比形成完整的流水线,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四、以人为本,大力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大理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努力,以校园文化节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活动初步彰显其品牌价值,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一)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牌。校园文化节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赢得了广大师生欢迎和认可,师生积极踊跃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连续举办四届校园文化节,打造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辩论赛、话剧小品晚会、宿舍文化月、定向越野赛等。所有活动按照项目化方式进行运作,形成了以面向全校师生的学校层面主题活动为骨干,以各学院开展的专题活动的为支撑、以学生社团、学生班级活动为辅助的多层次、全方位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满足了不同师生需求。整个校园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但不显得杂乱,起到了以文化节规范、统一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在活动设计上,还充分考虑师生共同参与这元素。积极鼓励和支持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项目,举办各类型的学术文化讲座、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专题文艺晚会、书画比赛等项目均有教师参与,许多活动体现师生同台,充分展示广大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师生同台,促进交流,营造和谐,在广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构建了一个以活动为载体的文化教育体系。合并组建的高校,普遍还面临多校区的问题。多校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组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大理学院提出加强宏观设计指导,下移活动重心的思路,注重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加大中小型、个性化和专业性特色活动比重,增加不同专业、校区间学生的交流机会。如,在校园文化节的设计上,以一个统一的主题、活动方案统领若干活动模块,形成一个主题鲜明,活动丰富,形式多样,点面有机衔接的活动体系。这样设计,既满足了不同专业、年级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又兼顾了不同校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文化活动载体积极推动交流融合,既彰显了合并院校学科专业齐全的综合优势,又有效消除了广大师生心理上、思想上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每年文化节期间有师生4万多人/次参与活动,活动对象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名学生,生均约有2-3个活动机会,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初步形成“文明修身.至诚尚行、勤学励志.求实创新、缤纷校园.活力青春、魅力社团.学子舞台”四大系列,以“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四个平台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促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系列化、层次化发展。
结束语:文化本身需要时间和历史的积淀。在高等学校不断加快内涵建设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大理学院将不懈探索前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师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构建和谐校园为导向,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打造文化精品,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提升文化品位,不断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谱写文化育人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党政办公室)
[关键词]校园文化 融合创新 合并高校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合并组建的地方性高等学校,普遍面临校园文化资源整合与构建适应新学校现在和将来发展要求的文化体系、凝练具有新校特质的校园文化精神等问题。大理学院于2001年由有着20多年办学历史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一所地方综合性院校。如何将原先各学校(校区)业已形成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传承,整合成为具有合并后学校特质的新的文化体系和文化精神,是大理学院一直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几年来,大理学院着重在校园文化活动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条以融合为路径、以活动为载体、以品牌为提升、以机制为保障的地方性合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
一、整合资源,积极推动校园文化融合创新
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元素的学校合并后,必然面临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合并后的高校,推动文化融合,将不同的观念规范为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并统一于新组建院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之中,形成一种主流文化即校园精神,需要进行文化整合与创新。大理学院合并组建后,在积极推动学校实现实质性合并过程中,始终重视对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在融合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融合,传承不同学校、校区业已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总结凝练具有大理学院特质的大学精神,努力探索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注重挖掘学校传统文化元素,在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与推进文化创新上着力。逐渐形成具有大理学院特质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凝练出“融合自强、德化精进”的大理学院精神,“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至诚尚行、求实创新”的校风。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熏陶,形成价值认同和人格塑造,从而实现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理学院顺利实现合并,并在此后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重视文化融合与创新,较快形成具有大理学院特质的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促进学校的深度融合。同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优化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充分挖掘文化育人功能也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大理学院立足自身实际,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将学校精神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实践中,始终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初步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节、国际日等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
二、突出重点,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体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历史积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综合实力、精神风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2006年以来,学校针对学生教育活动主题不够鲜明、活动频繁且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提出了“抓重点、亮特色、树品牌、重实效”的原则。并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明确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打造品牌,凝练特色。因此,学校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推出继“大理学院国际日”之后的又一活动品牌,坚持每年举办一届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节,以进一步统筹和规范全校学生文化教育活动,以鲜明的主题为线索,把全校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活动以一条主线统筹起来,使各项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学院(校属学院)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思路,充分挖掘、利用大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因子,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大学生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坚持以校园文化节为龙头,精心打造大学生辩论赛、话剧大赛、定向越野赛、国际日、学生社团文化节以及学术科技文化系列活动等品牌文化活动,从而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体系,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育人环境明显改善。
三、齐抓共管,构建完善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上,大理学院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任副组长,以机关党政职能部门、校属学院等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日常工作,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下设环境建设委员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工作。针对以校园文化节为主要内容的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专门成立文化节组织委员会,办公室挂靠校团委,专门负责日常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审批、立项和管理。
在具体活动项目运行上,学校坚持以文化节为统揽,按项目化进行管理。由各有关部门、各学院、学生社团按照当年校园文化节的总体组织实施方案,围绕校园文化节主题,积极向组委会办公室申办和自办活动。在文化节各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各职能部门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在工作上形成合力,在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为扩大宣传、营造氛围,组委会统一设计制作文化节徽标、宣传折页等。在活动经费筹措方面,除学校安排的专项费和组委会核定的项目经费外,各承办单位和部门也要筹措安排相应配套经费,将部门日常工作计划与承办活动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了资源,发挥了整体优势,确保文化节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这种管理运行模式,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整合各方面的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优势。从活动设计、过程管理到考核评比形成完整的流水线,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四、以人为本,大力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大理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努力,以校园文化节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活动初步彰显其品牌价值,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一)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牌。校园文化节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赢得了广大师生欢迎和认可,师生积极踊跃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连续举办四届校园文化节,打造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辩论赛、话剧小品晚会、宿舍文化月、定向越野赛等。所有活动按照项目化方式进行运作,形成了以面向全校师生的学校层面主题活动为骨干,以各学院开展的专题活动的为支撑、以学生社团、学生班级活动为辅助的多层次、全方位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满足了不同师生需求。整个校园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但不显得杂乱,起到了以文化节规范、统一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在活动设计上,还充分考虑师生共同参与这元素。积极鼓励和支持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项目,举办各类型的学术文化讲座、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专题文艺晚会、书画比赛等项目均有教师参与,许多活动体现师生同台,充分展示广大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师生同台,促进交流,营造和谐,在广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构建了一个以活动为载体的文化教育体系。合并组建的高校,普遍还面临多校区的问题。多校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组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大理学院提出加强宏观设计指导,下移活动重心的思路,注重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加大中小型、个性化和专业性特色活动比重,增加不同专业、校区间学生的交流机会。如,在校园文化节的设计上,以一个统一的主题、活动方案统领若干活动模块,形成一个主题鲜明,活动丰富,形式多样,点面有机衔接的活动体系。这样设计,既满足了不同专业、年级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又兼顾了不同校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文化活动载体积极推动交流融合,既彰显了合并院校学科专业齐全的综合优势,又有效消除了广大师生心理上、思想上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每年文化节期间有师生4万多人/次参与活动,活动对象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名学生,生均约有2-3个活动机会,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初步形成“文明修身.至诚尚行、勤学励志.求实创新、缤纷校园.活力青春、魅力社团.学子舞台”四大系列,以“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四个平台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促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系列化、层次化发展。
结束语:文化本身需要时间和历史的积淀。在高等学校不断加快内涵建设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大理学院将不懈探索前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师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构建和谐校园为导向,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打造文化精品,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提升文化品位,不断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谱写文化育人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