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为民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登封市唐庄镇郭庄村,有这么一个人,村里的老老少少见她,总习惯以“闺女”“大姐”“妹妹”“姑姑”这样的称呼来叫她。
  这个人,不是别人,她就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马水芬。
  提起马水芬,郭庄村民耳熟能详,她已经为郭庄村服务了27年,她用一颗滚烫的诚心,澎湃着满腔的为民情。
  可以这么说,马水芬是在用爱心和真情温暖着整个郭庄村民,更是用坚定和执着写就了一份沉甸甸的为民履职书。
  其实,在没有面见马水芬前,在镇政府工作的文友陈占超已不止一次和我电话联络,其间也简单介绍了马水芬的相关情况。
  今年盛夏时节的一天,我们驱车从省会郑州赶赴唐庄镇政府大院时,初次见到了正在镇里汇报郭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乡村特色旅游综合开发进展情况的马水芬。
  快人快语、满脸大汗的她简单与我们沟通后,便迫不及待引领着我们到郭庄村实地走走看看。一路上,她还再三恳请我们帮助村上的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旅游开发等向外推介。
  从登封市唐庄镇纸坊水库一路向西,蜿蜒的公路,翠绿的山峰,幽静的乡野,让人顿感心旷神怡。
  车子沿着通向村里的山间公路蜿蜒而上,一片依山而建在路两旁的新潮民宿不时映入眼帘。在民宿的阳台上已有俯瞰群山环绕、重峦叠嶂的散客;依山路走向临时整理的停车场上停满了散客们的车辆。
  同行的镇政府工会主席陈占超介绍说:这个村位于唐庄镇西北部,北邻巩义,南依嵩山,四面环山,共有6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285户1185口人,总面积10平方公里。村子不大,但之前却是唐庄镇最为偏远、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省级贫困村。
  “原来我们这里出行走河床,夏季遇洪水,与外界都隔绝了。冬天河里结冰,运东西要么肩扛要么骡马托运。回家难、行路难,摆脱贫穷在数辈人心中就像搬山一样难。”马水芬回忆曾经的过往,心中无比沉重。
  “现如今,每逢周末节假日,我们这儿的农家乐基本上都会有散客居住。”
  “前一阵儿外地的游客来这后,他们评价说,俺这儿的民宿比城市里的星级饭店还要好。”
  坐在车上的马水芬不时地向我们介绍着近年来郭庄村摆脱贫困后开发民俗旅游的现状。
  车沿平坦曲折的山村公路向前行驶着,随处可见路旁每隔不远都会有结伴而行的游客欢快地在这里游走着。
  以前郭庄村远不是当下这个样子。郭庄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十分不便,再加上村上的基础设施落后,全村近1158口人仅仅靠贫瘠的耕地吃饭,收入微薄的现状,迫使村里的年轻人相继陆续离家外出。因此,郭庄村也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空心村”“贫困村”。熟悉情况的陈占超主席补充说。
  “毫不夸张地说,郭庄村这些年来所发生的的巨大变化,都与马水芬担任这个村的支书有关。”
  溯河而上,从王河一路向北,不多时,我们便来到了巩登交界的郭庄村。
  在郭庄村村委会大院,我们遇到了几位来村委办事的村民,说起支部书记马水芬时,他们各个都伸出了赞许的大拇指:“我们的马支书,真的没说的,俺们打心眼里佩服她。”
  27年前,村民们看好敢想敢干的马水芬,就联名去镇上推荐了她。
  “村民的信任就是自己的责任,把郭庄村的工作干好,既不能辜负村民的期望,更要对村民有个好的个交代。”一度犹豫的马水芬说服了自己。
  当年,马水芬通过民主选举当选了郭庄村党支部书记。从此,村里的的大喇叭里,便换成了“俺村闺女”“俺村媳妇”“俺村姑姑”“俺村大姐”。
  二
  如何以党建为引领,结合新时代新业态,让被绿水青山包围的郭庄村彻底摆脱贫困,走出乡村振兴之路?这是马水芬带领着郭庄村两委一直思考和主攻的方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村两委修路、打井、架桥、退耕还林、修拦河坝、建提灌站、农网改造,目的都是为了守护这座金山银山。为了不破坏生态,我们村花了可不止二三十年的工夫。”马水芬坦言。
  近年来,郭庄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百姓富、生态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观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以“党建+生态”“党建+自治”的思维模式,以生态为先导,以自治为基础,矢志不移,久久为功,积极打造美丽郭庄“升级版”,决心把这里的翠峰幽潭打造成登封的“胜景金山”。
  “党建+生态”,就是在保护好绿水青山基础上,以农文旅产业为抓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进新业态,鼓励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第三产业等;“党建+自治”,就是完善支部内部环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升队伍能力,增强党员保持红色内心硬核,积极为建设新农村发光发热。
  “郭庄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非常奇特,特别是九龙潭风景区,可以说是夏有碧水、冬有冰瀑,更不用說勺河的石景大观园了,清澈的河水里,可以说每一块石头都没有一丝被雕饰过的痕迹,每到周末人都挤不动,画画、摄影的人特别多。每年五月十五,圣母庙的摸摸会更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马水芬显然对村情了然于胸。
  三
  走近今日的郭庄村,到处都是柏油路面,绿化井然有条,路灯错落有致。而在十多年前,这个村庄却因地处深山僻壤之地,村上的小伙子娶媳妇儿都是奢望。
  外界通往郭庄村的公路通了之后,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子通往外界的行路难题,但尚有另外一个处于高山顶端的石头村的下道路依旧还是曲折的崎岖山路,村民出行依然不便。
  “要改变整个郭庄村的现状,这条山路一定要修好。”马水芬暗下了决心,她开始耐心地做群众的工作,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后来,她了解到村里部分在外经商的能人乐意为村里捐钱建路建桥,就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发倡议书、给捐献者立公德碑、送感谢信等方式向村里的能人“讨”得近18万元。在争取到村里能人捐款的同时,还先后拿出自己家的积蓄和贷款,靠着这种拼劲,终于使村村修通了水泥路,村民们出行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郭庄村吃水难。山涧泉水自流,村民用小软管直引到家中,但因住的分散水不够用,有的村民只好凌晨四五点起床把别人的水管拔掉,严重时村民还大打出手。吃水问题成了马水芬心头十分牵挂的头等大事。
  1994年和1996年两年里,马水芬抓住了机遇,先后在村里实施两次人饮工程建设,争取资金数万元建设了水站,并使村里各户都挖建有水窖,彻底解决了村民常年用水难问题。
  为把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转化成为“美丽优势”,郭庄村近几年来修公路、架水桥、安路灯、筑蓄水池,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又多方筹资540万元,利用两年多的时间,拓宽并延伸了通往马头岩兼森林防火、观景与生产于一体的“振兴路”。
  “光修这条3.27公里的山路,我们就用了两年多时间,从原来的2米多宽扩到现在的6米多,马支书带着村党员干部,天天在这条路上上下跑……俺们这个支书像那么回事,是个实干家!”村民们如是说。
  队伍过硬,思路明确,加上登封环山旅游公路的拓宽改造,给郭庄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2016年郭庄村退出省级贫困村;2018年又投资61万元,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建马头岩水库两座,注册成立了九龙潭农村产品建工厂。
  
  四
  认识马水芬的人,无不称赞她是个贴心又热心的人。在村工作期间27年间,她把村里当成家,一切为了群众,总是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我们有了困难,她都冲在前头帮忙。”村民范新现说。
  之前,村里的大多数男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妇孺,一到农忙时节,就开始出现“劳力荒”。每到这个时候,她就撸起袖子,下到田里,帮村民干农活。哪里需要她,她就往哪里去,俨然成了村里流动的免费劳动力。
  马水芬一心想着群众,也把更多的关爱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平时,她常到这些老人家里查看日常物品是否充足,嘘寒问暖,陪老人们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逢年过节时,她都会拿出自己家中的积蓄购买过节的礼物,送到这些老人们的家中。她把自己当作这些老人的女儿。每逢天气变化,她不放心老人的身体状况,总要上门看看。下雨时,就拉上其他村干部,去老人们家里检查屋子是否会漏雨。
  五
  多年以来,村两委干部“办公无场所”,党员群众“活动无去处”,再加上村里孤寡老人生活单调、孤独,考虑到这些方面的问题,2007年以来,马水芬带领村干部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创建“农民之家”,合理设置了党员活动室、阅览室、村民棋牌室、乒乓球室。干部有地方办公了,村民也有地方活动了。
  这么多年来,马水芬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带领着全村68名党員干部,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党建领航、六村联创”“三亮一争”活动为载体,以“谈好党建体会、讲好支部故事”为重点,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彰显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不断学习增强履职能力的同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平素的日子里,马水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机会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搜集民意。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问题,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扶贫帮困、修路架桥,兴修水利,累计利用政府资金449万元加自筹资金398万元,让群众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通过实施“六改一增”,改造危房4户,清理河道垃圾3100立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大大提升。
  马水芬深知,产业是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她把发展产业经济放在突出位置,把党员积分延伸为全民积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先后成立了“登封市唐庄镇九龙潭绿美园农业合作社”“登封市九龙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坚持以“企业+合作社”的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以实现年产值3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安排贫困闲散劳动力13人,就业群众30多名。仅此,每年就可增加社会效益18万元。目前,投资150多万元开发的九龙潭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正在紧张地实施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郭庄村迅速成立了由党员志愿者、村组干部、群众志愿者等56人组成的防控工作队,马水芬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抢在前头、扑在一线,认真开展人员排查、疫情宣传、卡口封堵、消毒灭源、测量体温、严管控防演练等各项工作。她舍小家为大家,坚守一线、默默无闻,用心血和真情守护着全村群众的安康的行为,也得到了全村干群的广泛赞誉。
  多年的艰辛付出,终于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1999年,马水芬被评为“登封市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先进个人”;2001年,被登封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2005年,被评为登封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登封市妇联评为“科技致富带头人”;2007年,被登封市政府授予登封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被登封市委市政府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被登封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评为登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获选“郑州市劳动模范”;2014年,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目前,郭庄村已获得登封市脱贫攻坚红旗村。社会稳定无访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先锋党支部等荣誉。
  荣誉面前要提升,这是郭庄村党支部的共识。提升更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尤其要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
  “郭庄村植被良好、环境宜人、民风淳朴,下一步我们村两委将结合三亮一争,细化党员干部责任分工,挖掘现有资源,并结合整体规划,搞好搞活美丽经济,力争把郭庄特有的橡子凉粉、涧浆豆腐、石磨面、小米加工、油炸小黄鱼等特色美食也推介出去。”马水芬对故乡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目前,郭庄村按照“化蛹成蝶”的发展思路,不但顺利摆脱了贫困,而且美丽优势正转化成美丽乡村建设信心优势。
  潭幽水碧庭前树,满眼青色马头岩。在党建引领下,郭庄村,这个曾经偏远落寞的小村落,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其他文献
8月25日也是农历七夕节,上午10点整,在新村梨园村文化广场,迎来了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河南省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鲁献启,河南省政协原文史委副主任、原文史馆馆员许挺,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原巡视员席保安,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时代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张富领,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魏恒、袁朝志、孟亮,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齐振勇等一行,为新村镇和梨园村、裴李岗村进行“河南省孝德示范村镇”授
期刊
8月20日上午,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弘扬革命精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孝文化实践示范基地建设,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创会会长鲁献启一行在老战士之家创办人张爱兰的陪同下,走进郑州老战士之家、郑州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参观调研,看望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代表,向革命英雄致敬。  张爱兰馆长带领大家参观了博物馆内的历史展品,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件展品仿佛将时间拉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历
期刊
在村部会议室,急得团团转的支书拨通了巴书记的电话。  原来,村里的一位贫困户,在去郑州看望闺女的途中,突发疾病,他担心在郑州大医院报销比例低,担心闺女拿不出高昂的医药费,在郑州医院不配合医生治疗,执意要回到家乡医院住院。  “一定让他在那治病。”巴书记一接电话就当机立断。“他这病,可不能在路上颠簸。”  挂了电话,巴书记立即安排好单位工作,马不停蹄地赶往医保部门,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提高了这位贫困
期刊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8月30日上午,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传承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在位于黄河北岸的郑州老战士之家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联合举行了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的“采集老兵手印 传承红色基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活动。  河南省军区原司令员朱超将军,郑州
期刊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编辑内刊《襄城农商银行》报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盖房的情景。  我出生在50年代末一个普通的农家。那时,家境贫寒,全家七八口人住3间土坯瓦房,父母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拼命挣工分,辛勤忙碌一年也解决不了全家人的温饱。经常是吃了上顿,摸不着下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在农村谁家能盖起一
期刊
伊川县白元镇夹河村是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倾力打造的孝心村,多年来在村委主任张继红的带领和感召下,連续举办孝道文化节、孝心饺子宴,成立了孝道协会,孝心志愿者也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数百人,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部署上,已落到了实处,伴随着孝德文化建设的推进,“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日益深入人心,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逐步建立,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期刊
“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在近期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广大企业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就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出五点希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引发企业界广泛共鸣,激励着广大企业家奋发有为、共克时艰,在风雨洗礼中实现更大发展。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別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期刊
在全市扶贫“结千村,访万户,解民忧,帮民富”评比活动中,他所在的工作队被评为先进工作队,《河南日报》等媒体介绍了他们的帮扶事迹。  平顶爻村在他引领下不仅摆脱了贫困,还依托地理优势,抓住发展机遇。这座中国传统古村落春有花,夏有果,每年来这里的游客突破十万人,业已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  1974年4月出生、从警24年的他,已先后荣立过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近年来还荣获“焦作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
期刊
刚刚过去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大家增强爱国情怀”“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希望大家诚信守法”“希望大家承担社会责任”“希望大家拓展国际视野”引发企业界广泛共鸣,激励着广大企业家奋发有为、共克时艰。  随即,企业家的五种精神被热议,诚城集团也在此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新乡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向我们提及,在河南新乡,有一座以“诚”铸起的“城”——诚城,其创始人邓志军身上就拥有着习近平总书记
期刊
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素有“小延安”之称,这里既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也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在竹沟镇西王楼村金山组千年岭下有一位名叫李保军的农民,他和爱人李艳稳夫唱妇随,走出大山后,从一个修车铺做起,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保军车行,他们的勤奋让贫穷的生活日渐殷实。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夫妻俩都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孝老敬老爱老,在方圆数十里传为佳话。  出生于1976年的李保军,兄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