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历史航测数据,对Holroyd云粒子形状分类方法的阈值进行了改进,使得改进阈值后的Holroyd云粒子形状分类方法更适合机载云粒子成像仪(Cloud Imaging Probe,CIP)在我国华北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气象台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7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166、41705142,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放课题KLME2019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历史航测数据,对Holroyd云粒子形状分类方法的阈值进行了改进,使得改进阈值后的Holroyd云粒子形状分类方法更适合机载云粒子成像仪(Cloud Imaging Probe,CIP)在我国华北地区所测冰晶粒子形状识别。将改进阈值后的方法应用于山西一次降水性层状云的飞机观测资料分析发现,此次降水性层云中无论在水平分布还是垂直分布上,出现频率在15%以上的冰晶粒子形状有4种,其中有3种较为固定,分别是霰、线形状和不规则状,另外一种形状则与具体的云内环境有关,垂直方向上不同温度区间内为枝状(−8~0℃)
其他文献
采用一种基于降水异常追踪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东传的MJO识别方法(MJO Tracking)评估了参与MJOTF/GASS(MJO Task Force/Global Energy and Water Cycle Experime
湿地对局地小气候具有调节作用,研究湿地小气候效应特征能更具体地了解湿地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的衡水湖为例,利用衡水市11个常规气象观测站数据,通过对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外感风寒,发为热病.其预后就有两种不同的转归,或痊愈或加重.加重以六七日之间,痊愈以十日
基于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形成的8组最新的未来可能情景(SSPx-y情景),被用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以据此来预估未来气候变化
基于1961~2017年青藏高原腹地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4个站(拉萨、日喀则、泽当和江孜)夏季(6~8月)月平均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气候年际和年代际演变
利用日本高知大学提供的逐小时分辨率静止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资料,使用模式匹配算法对2000~2016年(2005年除外)暖季(5~9月)青藏高原东部的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
基于黄河源区8个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序列,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揭示了以玛多站为代表的黄河源区1953~2017年气温演变的多时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济南多普勒雷达资料、FY-2G资料和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4日一次在华北冷涡背景下发生的超级单体风暴生成及分裂过程,对超级单体分裂过程的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