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深挖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渗透方法 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二十一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担负起这个重任。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其核心就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1]爱国主义以强大的历史推动力和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崎岖坎坷的历史长河中战天斗地,顽强抗争,生息繁衍,发展壮大。
当代青年是新世纪的主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将落到这代人身上,时代呼唤青年早日成才,祖国和人民盼望他们早日成才,历史重任要求他们早日成才。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其素材广泛、方式多样,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重视历史学习,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史。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前,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厚颜无耻,使中国人民受尽百年的宰割凌辱之苦。无数的爱国志士忧国忧民,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进行了探索和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揭开了中国人民救亡斗争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气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建设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无论是在和平统一时期,还是在战争离乱的年代,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与交往始终没有中断,而且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融合的趋势。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现阶段,我国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及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二、抓住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时政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时事教育,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养成良好的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时事在政治,抓住一些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第一时间感受社会问题,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如:辽宁航母舰热点材料可以作为学生分析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成就、富强而带来的自豪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习热情,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教师空洞的说教,而是每一个青年学生的需要。这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深化情感,培养高度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和品德全面发展。利用“钓鱼岛事件”的发生,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能不受外敌入侵,才能有国格,有人格,否则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达到的效果比单纯说教更深刻。
三、课内外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也是每单元活动应始终贯穿的教育思想。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思想、变为学生的爱国情感、变为学生的爱国行动,变为学生矢志不移终生难忘的爱国信念,单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才能加深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2]。通过具体生动的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成效,并在活动中加深爱国主义知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鼓励学生为祖国明天而勤奋学习;开展社会调查,帮助学生完成时事小论文;在学生中开展“我为班级争光彩”、“我为学校作贡献”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新农村的建设,领略家乡的巨大变化。领略家乡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由此由爱家乡上升到爱人民,爱祖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此,除了以课堂为主外,课内外结合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有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多媒体本身包涵丰富的内容,趣味性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简言意骇的解说,再配以恰当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十分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能更生动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教学中,我常运用多媒体手段,吸引人,教育人,从而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又被赋予新的时代特色。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增强了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新课改下,我们更要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把学生的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积极做忠实的爱国主义践行者。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利用中学政治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中学是青少年所受的基础教育,基础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当代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而且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而且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真切感受爱国主义,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真正拥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当代中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参考文献:
[1]何建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6).
[2]程庆红.加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启示[J].黑龙江史志,2010(15).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渗透方法 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二十一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担负起这个重任。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其核心就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1]爱国主义以强大的历史推动力和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崎岖坎坷的历史长河中战天斗地,顽强抗争,生息繁衍,发展壮大。
当代青年是新世纪的主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将落到这代人身上,时代呼唤青年早日成才,祖国和人民盼望他们早日成才,历史重任要求他们早日成才。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其素材广泛、方式多样,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重视历史学习,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史。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前,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厚颜无耻,使中国人民受尽百年的宰割凌辱之苦。无数的爱国志士忧国忧民,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进行了探索和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揭开了中国人民救亡斗争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气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建设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无论是在和平统一时期,还是在战争离乱的年代,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与交往始终没有中断,而且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融合的趋势。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现阶段,我国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及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二、抓住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时政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时事教育,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养成良好的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时事在政治,抓住一些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第一时间感受社会问题,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如:辽宁航母舰热点材料可以作为学生分析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成就、富强而带来的自豪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习热情,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教师空洞的说教,而是每一个青年学生的需要。这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深化情感,培养高度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和品德全面发展。利用“钓鱼岛事件”的发生,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能不受外敌入侵,才能有国格,有人格,否则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达到的效果比单纯说教更深刻。
三、课内外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也是每单元活动应始终贯穿的教育思想。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思想、变为学生的爱国情感、变为学生的爱国行动,变为学生矢志不移终生难忘的爱国信念,单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才能加深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2]。通过具体生动的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成效,并在活动中加深爱国主义知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鼓励学生为祖国明天而勤奋学习;开展社会调查,帮助学生完成时事小论文;在学生中开展“我为班级争光彩”、“我为学校作贡献”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新农村的建设,领略家乡的巨大变化。领略家乡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由此由爱家乡上升到爱人民,爱祖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此,除了以课堂为主外,课内外结合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有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多媒体本身包涵丰富的内容,趣味性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简言意骇的解说,再配以恰当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十分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能更生动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教学中,我常运用多媒体手段,吸引人,教育人,从而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又被赋予新的时代特色。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增强了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新课改下,我们更要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把学生的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积极做忠实的爱国主义践行者。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利用中学政治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中学是青少年所受的基础教育,基础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当代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而且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而且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真切感受爱国主义,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真正拥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当代中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参考文献:
[1]何建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6).
[2]程庆红.加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启示[J].黑龙江史志,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