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北州是以农牧业为主的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历来重视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于2015年全面启动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
2013年7月18日,以“团结、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建州60年庆典在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举行。藏区的农牧民们早早就着了盛装为庆典献礼助势。说起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翻身农奴到过上“好日子、富日子”的他们,最有感触,最为激动。
60年间,随着党的强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农牧业物质装备水平和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牧区人畜饮水半径缩小到1.2公里以内,通电覆盖率达到100%;农牧民全部实现定居,各种家用电器以及各种样式的高档家具、电话、电脑、汽车等进入到普通农牧民的家庭。据统计,2012年全州农业增加值达到13.98亿元,比1949年增长16倍,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7436元;到2016年,全州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6.72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1375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牧业是海北的传统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60年间,海北州的农牧业实现了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过渡。而今,随着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农牧业将成为海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刃,为实现全面小康再立新功。
提质增效升级,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
海北州地处青海经济最发达的河湟经济区和柴达木经济区之间,与甘肃河西走廊相邻,素称“青海北大门”,是全省离西宁最近的自治州府。海北州是全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州辖4县30个乡镇、214个村,拥有天然草原3972万亩,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3578.8万亩。2016年,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27万头,肉类产量达4.8万吨、奶产量3.63万吨、毛绒产量0.42万吨。近年来,海北州以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升级”为目标,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取得显著成效。
民族地区,发展是第一要义。海北州委、州政府坚持推进生态畜牧业示范区深入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投入农牧业各类项目资金达到24.18亿元,全州95%以上的牧户实现了水、电、路、定居点、草场围栏、畜棚、种草等“七配套”建设。游牧民定居、畜用暖棚、草原生态补奖、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及农牧民技能培训等重点项目工程和补助资金得到全面组织实施。
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改善,为贯彻生态发展筑牢基础。海北州坚持“生态立州”战略,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制度,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切入点,按照“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要求,做到以草定畜,合理核定草场载畜量,将超载牲畜从天然草场核减下来转为舍饲养殖。各县依托生态项目,认真落实草原生态综合治理措施,使示范点草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到切实加强,草原生态环境趋于改善,促进了草场的持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据悉,2011-2015年共发放补助资金8.4亿元,涉及牧户48462户220355人,牧民户均年受益将近3500元。
“调结构方面,近年来我们确保粮食、油料产量不减稳增,适度扩大蔬菜、中藏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增效方面,大力推进良种工程,科技实验与推广成效明显。”海北州农牧局负责人谈到。例如,为保护发展好藏羊和牦牛两大特色优势品牌,保证海北牦牛、藏羊传统优良品质,使海北成为全省畜牧业良种选育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州、县、乡、村、户五级良种繁育体系。颁布实施了《高原型藏羊保护条例》;大力推广藏系母羊“两年三胎”,探索出符合高寒牧区藏系羊高效养殖新模式,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体制机制创新,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长足进步
今年5月4日,海北州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在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开班。对象为海北州及试点四县的生态办主任、10个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理事長、生产经理、监事会成员及部分财务人员等。负责人通过培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将有利于合作社建设。合作社是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关系重大。
2015年以来,海北州以全省“三区”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传统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最终目标,围绕省政府制定的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重点任务,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依托股份制合作社试点开展以生态保护机制、草畜联动、多元化服务体系、多种经营体系等为主的机制模式创新工作,确定以祁连、海晏、刚察、门源四县为试点,创建股份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10家,入社农牧户500户,整合草地资源60.07万亩、牲畜5.4万头只,开展此项工作。
近日,海北州以“三见三看”原则,即“见社、见人、见牛羊,看股份改造、看资金使用、看制度规范”为原则对试点调研时发现,四县在实践中实现了三方面创新:
创新了草地生态保护新模式。坚持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加大退化草地治理力度,提高草原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促进草原生态修复,有序实现草原休养生息。
创新了畜产品销售新途径。创新以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为主的畜产品销售新机制,主要以实体体验店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质产品产品宣传、推介、销售。借山东援建机遇,组织参加山东及其他省组织的各种农畜产品推介博览会,开展“千头牛、万只羊”进山东等活动,带动牛羊活体及系列产品销售订单协议,拓宽畜产品销售市场。同时,扎实推进有机养殖基地建设,开展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宣传推介,以品牌战略提升产品价值。
创新了农牧民增收新渠道。促进股份制合作社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合作社紧紧抓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做大新型产业,培育增长点,建成草原驿站、宾馆各1处,为促进稳定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奠定了基础。
“经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试验区农牧业在生产经营、组织管理、集约发展、产业增长、分配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良好转变,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规律,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建设起到很好推进作用。”州农牧局负责人谈到。
理顺了体制机制的海北农牧业正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据悉,全州通过省级认定的规模养殖场达145家,通过省州级认定的龙头企业有36家,祁连、刚察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海北州以全国草牧业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和机遇,全面打造“减压增效”的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模式,引领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建立“互联网+现代农牧业”模式,推进海北畜牧业迈入大数据时代。
未来,海北将充分发挥农牧业行业自身优势,依托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推进现代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升农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市场价值,推动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产生应有的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 安铮
2013年7月18日,以“团结、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建州60年庆典在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举行。藏区的农牧民们早早就着了盛装为庆典献礼助势。说起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翻身农奴到过上“好日子、富日子”的他们,最有感触,最为激动。
60年间,随着党的强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农牧业物质装备水平和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牧区人畜饮水半径缩小到1.2公里以内,通电覆盖率达到100%;农牧民全部实现定居,各种家用电器以及各种样式的高档家具、电话、电脑、汽车等进入到普通农牧民的家庭。据统计,2012年全州农业增加值达到13.98亿元,比1949年增长16倍,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7436元;到2016年,全州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6.72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1375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牧业是海北的传统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60年间,海北州的农牧业实现了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过渡。而今,随着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农牧业将成为海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刃,为实现全面小康再立新功。
提质增效升级,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
海北州地处青海经济最发达的河湟经济区和柴达木经济区之间,与甘肃河西走廊相邻,素称“青海北大门”,是全省离西宁最近的自治州府。海北州是全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州辖4县30个乡镇、214个村,拥有天然草原3972万亩,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3578.8万亩。2016年,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27万头,肉类产量达4.8万吨、奶产量3.63万吨、毛绒产量0.42万吨。近年来,海北州以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升级”为目标,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取得显著成效。
民族地区,发展是第一要义。海北州委、州政府坚持推进生态畜牧业示范区深入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投入农牧业各类项目资金达到24.18亿元,全州95%以上的牧户实现了水、电、路、定居点、草场围栏、畜棚、种草等“七配套”建设。游牧民定居、畜用暖棚、草原生态补奖、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及农牧民技能培训等重点项目工程和补助资金得到全面组织实施。
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改善,为贯彻生态发展筑牢基础。海北州坚持“生态立州”战略,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制度,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切入点,按照“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要求,做到以草定畜,合理核定草场载畜量,将超载牲畜从天然草场核减下来转为舍饲养殖。各县依托生态项目,认真落实草原生态综合治理措施,使示范点草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到切实加强,草原生态环境趋于改善,促进了草场的持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据悉,2011-2015年共发放补助资金8.4亿元,涉及牧户48462户220355人,牧民户均年受益将近3500元。
“调结构方面,近年来我们确保粮食、油料产量不减稳增,适度扩大蔬菜、中藏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增效方面,大力推进良种工程,科技实验与推广成效明显。”海北州农牧局负责人谈到。例如,为保护发展好藏羊和牦牛两大特色优势品牌,保证海北牦牛、藏羊传统优良品质,使海北成为全省畜牧业良种选育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州、县、乡、村、户五级良种繁育体系。颁布实施了《高原型藏羊保护条例》;大力推广藏系母羊“两年三胎”,探索出符合高寒牧区藏系羊高效养殖新模式,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体制机制创新,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长足进步
今年5月4日,海北州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在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开班。对象为海北州及试点四县的生态办主任、10个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理事長、生产经理、监事会成员及部分财务人员等。负责人通过培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将有利于合作社建设。合作社是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关系重大。
2015年以来,海北州以全省“三区”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传统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最终目标,围绕省政府制定的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重点任务,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依托股份制合作社试点开展以生态保护机制、草畜联动、多元化服务体系、多种经营体系等为主的机制模式创新工作,确定以祁连、海晏、刚察、门源四县为试点,创建股份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10家,入社农牧户500户,整合草地资源60.07万亩、牲畜5.4万头只,开展此项工作。
近日,海北州以“三见三看”原则,即“见社、见人、见牛羊,看股份改造、看资金使用、看制度规范”为原则对试点调研时发现,四县在实践中实现了三方面创新:
创新了草地生态保护新模式。坚持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加大退化草地治理力度,提高草原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促进草原生态修复,有序实现草原休养生息。
创新了畜产品销售新途径。创新以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为主的畜产品销售新机制,主要以实体体验店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质产品产品宣传、推介、销售。借山东援建机遇,组织参加山东及其他省组织的各种农畜产品推介博览会,开展“千头牛、万只羊”进山东等活动,带动牛羊活体及系列产品销售订单协议,拓宽畜产品销售市场。同时,扎实推进有机养殖基地建设,开展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宣传推介,以品牌战略提升产品价值。
创新了农牧民增收新渠道。促进股份制合作社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合作社紧紧抓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做大新型产业,培育增长点,建成草原驿站、宾馆各1处,为促进稳定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奠定了基础。
“经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试验区农牧业在生产经营、组织管理、集约发展、产业增长、分配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良好转变,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规律,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建设起到很好推进作用。”州农牧局负责人谈到。
理顺了体制机制的海北农牧业正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据悉,全州通过省级认定的规模养殖场达145家,通过省州级认定的龙头企业有36家,祁连、刚察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海北州以全国草牧业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和机遇,全面打造“减压增效”的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模式,引领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建立“互联网+现代农牧业”模式,推进海北畜牧业迈入大数据时代。
未来,海北将充分发挥农牧业行业自身优势,依托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推进现代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升农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市场价值,推动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产生应有的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 安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