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办学条件。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远远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出现了教师来源单一、“双师”素质较弱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兼职教师队伍等对策来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政府政策法规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数量的增长并不等于质量的提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投资的重点放在教学设施和设备等硬件建设上,师资队伍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研究高职院校如何从量的飞跃达到质的飞跃——由重外延发展向重内涵发展过渡,应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双师”素质较弱
“双师型”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深化改革,这一问题是我国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距离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亟待提高。高职教师知识传授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方面都处于弱势,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要求差距明显。
(二)教师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教师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来源渠道是接受应届毕业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的主要途径仍然是从相对窄范围的师范院校和对口高校引进应届毕业生,从企业调入数量不多,据统计,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所占比例为7.4%。
(三)外聘教师比例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优秀的兼职教师不容易聘请,大量的外聘教师又会经增加费支出,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再加上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好管理等主观认识偏差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比例偏低。[1]
二、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发展程度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地方财政拮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政府投资资金非常有限,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和资助教师学习培训;二是国家、地方政府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程度和资金投入水平,各个地方和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在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福利待遇等方面,地方高职院校缺乏引进优秀人才的吸引力;[2]三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种低人一等的地位,虽然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发挥了它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整体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但人们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对其的看法,仍认为它是一种“次等教育”。
(二)内部原因
一是办学观念不清晰。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很好的认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办学观念还比较滞后,甚至于还存在一些误区,只是抓住学校的规模,领导的功绩,招收的学生数,学校的利益等方面,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师资质量的提高;二是教学经费短缺。经费问题是阻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了学校的硬件设备建设中,使得本身的基础更加薄弱,教学经费出现短缺,对本校专任教师培训的投入不足,教师的素质很难提高;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各方面一贯固守计划式的封闭的管理模式,缺乏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完整且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不仅不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也会影响学院的正常发展。
三、加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进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反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德国各联邦州的法律规定,职教教师需要不断进修,每年每个教师有五个工作日可脱产带薪参加继续教育。美国社区学院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的是“弹性多元进修计划”。根据我国实际要求,所有从事高职教学工作的教师都要参加上岗前的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参加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委托国家和地方的高职培训中心培训,加强与企业联合,派教师去企业和实习基地兼职、挂职,带学生实习。
(二)工学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最突出特色和创新举措,也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工学结合不仅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是确保教师水平与日俱进的根本途径。[4]无论是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还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的教师若长时间在校园限于课堂教学,势必会知识陈旧,实践能力退化,难以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经常地参加科研、生产和社会实践,接触实际,继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采取多种途径,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培养各行业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高职院校教师不但要有很好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理论基,而且要有很专业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拥有本专业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操作经验少,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教学工作量大,没有及时更新知识,没有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力,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某些专业课程,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可以将他们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出更多爱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使专兼职教师相结合,这是高职教育的类型本身和培养目标决定的。
参考文献:
[1]畅通.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07(2):75-78
[2]胡克军、黄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100-103
[3]刘明.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建设与管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56-60
[4]马树超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6-125
[5]姚秀群.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53-57
[6]王寰宇.关于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7(3):85-89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政府政策法规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数量的增长并不等于质量的提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投资的重点放在教学设施和设备等硬件建设上,师资队伍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研究高职院校如何从量的飞跃达到质的飞跃——由重外延发展向重内涵发展过渡,应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双师”素质较弱
“双师型”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深化改革,这一问题是我国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距离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亟待提高。高职教师知识传授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方面都处于弱势,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要求差距明显。
(二)教师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教师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来源渠道是接受应届毕业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的主要途径仍然是从相对窄范围的师范院校和对口高校引进应届毕业生,从企业调入数量不多,据统计,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所占比例为7.4%。
(三)外聘教师比例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优秀的兼职教师不容易聘请,大量的外聘教师又会经增加费支出,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再加上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好管理等主观认识偏差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比例偏低。[1]
二、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发展程度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地方财政拮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政府投资资金非常有限,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和资助教师学习培训;二是国家、地方政府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程度和资金投入水平,各个地方和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在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福利待遇等方面,地方高职院校缺乏引进优秀人才的吸引力;[2]三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种低人一等的地位,虽然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发挥了它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整体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但人们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对其的看法,仍认为它是一种“次等教育”。
(二)内部原因
一是办学观念不清晰。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很好的认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办学观念还比较滞后,甚至于还存在一些误区,只是抓住学校的规模,领导的功绩,招收的学生数,学校的利益等方面,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师资质量的提高;二是教学经费短缺。经费问题是阻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了学校的硬件设备建设中,使得本身的基础更加薄弱,教学经费出现短缺,对本校专任教师培训的投入不足,教师的素质很难提高;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各方面一贯固守计划式的封闭的管理模式,缺乏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完整且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不仅不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也会影响学院的正常发展。
三、加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进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反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德国各联邦州的法律规定,职教教师需要不断进修,每年每个教师有五个工作日可脱产带薪参加继续教育。美国社区学院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的是“弹性多元进修计划”。根据我国实际要求,所有从事高职教学工作的教师都要参加上岗前的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参加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委托国家和地方的高职培训中心培训,加强与企业联合,派教师去企业和实习基地兼职、挂职,带学生实习。
(二)工学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最突出特色和创新举措,也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工学结合不仅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是确保教师水平与日俱进的根本途径。[4]无论是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还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的教师若长时间在校园限于课堂教学,势必会知识陈旧,实践能力退化,难以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经常地参加科研、生产和社会实践,接触实际,继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采取多种途径,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培养各行业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高职院校教师不但要有很好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理论基,而且要有很专业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拥有本专业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操作经验少,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教学工作量大,没有及时更新知识,没有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力,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某些专业课程,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可以将他们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出更多爱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使专兼职教师相结合,这是高职教育的类型本身和培养目标决定的。
参考文献:
[1]畅通.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07(2):75-78
[2]胡克军、黄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100-103
[3]刘明.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建设与管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56-60
[4]马树超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6-125
[5]姚秀群.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53-57
[6]王寰宇.关于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7(3):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