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防治适期的研究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gto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人工接种试验表明,大豆在始荚期和盛荚期受灰斑病菌侵染为害所出现的病粒率最高,分别占各阶段接种病粒总和的29.4%和32.0%;百粒重分别比对照降低5.8%和13.4%。田间试验一次施药的关键时期也是始荚期和盛荚期,单位面积产量分别增加11.1%和8.6%。从而确定了经济有效的施药时期是始荚期至盛荚期。
其他文献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G113是从吉林省、公主岭黑土上生长的野生大豆G3的根瘤中分离获得。野生大豆G3在有快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同时存在时,选择G113和其共生。G113菌株和吉林20大豆
Jefferson等(1986)提出用β—葡糖苷酸酶(GUS)基因作为基因整合的标志基因。本文用组织化学和荧光定性等方法分析,检验大豆及基野生种(Soja)种子和植株内的类GUS活性。组织化
大豆荚皮中具有至少9条SOD同工酶带:Mn—SODa_1、a_2;Cu—Zn—SODb_1、b_2、b_3;Cu—Zn—SODc_1、c_2、c_3及与澳酚兰前沿混在一起的一条酶带。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荚皮各酶带没
1986~1990年,在本所病圃中对黄淮地区90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筛选出9个抗病材料,其中7个黑种皮、2个黄种皮。“灰皮支黑豆”是一个抗1、3、4
选取结荚习性、分枝性不同的四个品种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最优化设计,进行了品种、播期、密度的综合试验,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各类型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均可获得高产,
近几年来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研究侧重于三个方面:1.筛选抗性基因并应用于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2.研究不同抗源的抗性基因的遗传模式及其关系;3.通过SMV的外壳蛋白基因
<正> 本文报导1984~1985年承担“四川大豆主要病虫调查”课题期间,收集凉山州内13个县45个乡16个黄豆品种进行贮藏期害虫观察的结果。
<正>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重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总产占1/3。本文对黑龙江省近十余年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加以分析,提出几点浅见,试想对
研究了麦茬大豆早熟品种的生育状况和产量表现。九丰3号和龙辐81—9825品种(系)在辽宁省表现较好,有推广价值。通过计算机寻优,提出了两个品种的优化栽培农艺措施组合。同时
大豆硬粒(种皮不吸水)性状是一个能在不良环境中保持种子质量和活力的重要种子性状。本文研究了用育种品系D86—4448(硬粒)与商用大豆品种A6297(正常粒)杂交后的硬粒性状的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