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雅课堂中的语文整合教学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o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基于统编教材大语文观的单元整合教学突出“在整合中重构”的基本思路,旨在帮助学生建构语文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体系,让学生学会学习。慧雅课堂遵循“行雅”“生慧”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品质。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下简称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古诗三首》之“《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为例,谈谈慧雅课堂中语文整合教学的方法。
  一、基于教学内容分析,定位单元整合教学中的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策略
  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体会“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语文要素包括“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课文《古诗三首》所选三首古诗《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东兄弟》都是我国诗词文化鼎盛时期的杰作,均能紧扣单元人文主题“传统节日文化”,分别反映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课后练习让学生思考“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再次强化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接下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则从中拓展开去,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都有哪些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
  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文化无不与团聚有关。为了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加深学生对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感悟,我们年级组采取了“在整合中重构”的课程整合思路,对本单元古诗教学进行了整合、重构。首先,“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事情,按照旧历风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的祭灶日开始,直至次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或正月十九止,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都是“过年”时间,即当今所谓“春节期间”。其次,古诗是古人创作的诗作,带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印记。为了突显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年级组将课文中的《元日》单独取出,再引入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这首侧面描述正月十五元宵节节日习俗的古诗,安排在本单元古诗教学的第一课时;之后将《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诗合并,安排在第二课时,这两首古诗在主题上较为一致,都表达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在节日来临之际浓浓的思乡之情,且语言风格都比较朴实,“人”“物”入诗,借景抒情,非常适合开展“以一带一”的教学,即用一首诗教授古诗学习的方法,另一首诗迁移运用方法,达到在整合中重构和巩固运用学习方法的教学效果。
  课标设定的第二学段古诗学习的目标与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统整课标学段目标以及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针对第二课时教学,笔者拟采用“以一带一”的教学策略,按照慧雅课堂“问题聚焦—展开探究—启发引导—训练提升”四个基本教学流程,用《清明》中的语言素材落实古诗学习体验情感、想象画面、领悟诗意的目标,再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达到整合教学、训练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目标,相机介入本单元人文主题教学“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以及本单元语文要素训练“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以《清明》为例,教授古诗学习的方法,落实第二学段古诗学习的目标与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清明》由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是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作中流传甚广的一首,也是杜牧写景抒情艺术风格的代表作,语言质朴、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生动再现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里的主要情景,传神地刻画出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教学《清明》,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了解清明节的节日习俗;收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培养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选取诗歌中最能体现节日情景和作者情感的诗句,指导学生透过诗中的“人”和“物”,设身处地体验作者情感、想象诗中画面、领悟诗意,相机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重构古人诗意,传承我们的文化基因。
  1.谈话导入,以问带讲,问题聚焦单元人文主题,介入单元语文要素目标
  师: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这天你会怎样度过呢?
  生1:我会跟家人去扫墓,祭奠先祖。
  生2:我们会约上亲朋好友去郊外游玩,欣赏春天的美景。
  生3:爸爸妈妈会带我回老家,上山扫墓。
  师:是的,在清明节,我们都会祭奠先祖,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或是邀上亲朋好友外出踏青。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古时候的人们在这一天也会去祭扫先人——(屏显诗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还会出外踏青郊游——(屏显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还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屏显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生:对,放风筝!
  师:那晚唐诗人杜牧又是怎么度过清明节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清明》。
  开课点题,用轻松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同时进入“清明”状态,自在交流各自所经历的节日习俗;教师以问带讲,让学生明白清明节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一直沿袭下来的传统节日,节日中包含了许多文化习俗,相机帮助学生积累了一些描写清明习俗的诗句,巧妙链接本课古诗学习情境、导入新课。
  2.交流方法,摸清学生元认知,有效推进探究学习,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从学生的认知原点出发,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已学方法自学古诗、理解诗意,且教师的“导问”指向明确,有利于推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究,真实呈现自己的已有学习水平,为教师搭建从学生已有水平到可发展水平之间的脚手架奠定基础。
  师:我们可以运用哪些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呢?
  生1: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诗意。
  生2: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诗意。   生3:还可以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诗意。
  师:那我们就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自己去阅读并理解诗意吧!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学生独学,或与同桌交流学习。
  清代“金华名宿”唐彪曾说,有疑方能生悟。疑问可以成为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因。尝试自己理解、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与同桌交流等学习任务的设计,既是为了呈现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3.抓住古诗中的“人”和“物”,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突破古诗学习的重难点
  本环节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教师抓住古诗中的情感展开教学,启发学生通过诗中的“人”和“物”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走进”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再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意象,领悟意象词汇中所蕴含的情绪情感,进而理解诗意,掌握古诗学习的方法。
  师:前两句诗,写的“人”是“欲断魂”的作者本人,“物”是雨。如果你就是诗人杜牧,此时此刻,你孤身一人在雨中行走,不由得想起在家乡与亲人过清明节的情景——(课件呈现表达要求及句式如下)
  想象画面:往日清明,“我”和家人在一起   。
  生1:往日清明,“我”和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一起去扫墓,祭拜先人,祈求先人庇佑。
  生2:往日清明,“我”和家人在一起,带上各种美食,到郊外踏青赏景,品尝美食。
  生3:往日清明,“我”和家人在一起,大人们饮酒叙旧,孩子们在玩游戏,其乐融融。
  师:是啊,往日清明,作者能与家人团聚,多么温馨。可如今,他客居异乡,孤身一人赶路,思念逝去的先人,思念家乡的亲人,不由得愁绪翻涌,再加上清明之雨“纷纷”而下,真的是叫人“欲断魂”啊。
  师: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那么多景物,作者为什么独独要选择“雨”这个事物来写呢?
  生:在清明节这天,天空飘落的小雨更能表現出作者当时的伤感和愁思。
  师:古人借助某种事物抒发感情,我们把这些寄予诗人情感的事物,称为意象。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1:古人借助柳来表达离别的情意,比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生2:古人借助水来表达深厚的友谊,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说得太好了!像“雨纷纷”这样的意象,出现在这样的诗句里,就是用来表达绵绵不断的乡思的。(屏显诗句,生读)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虞集《听雨》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丝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师:在这些诗句中,诗人借助雨,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所以,这纷纷扬扬的雨,是催人泪下的雨,是思念家乡的雨,是让人断魂的雨。
  师:此时此刻,我们再读诗中的前两句,通过这“雨纷纷”的物事和这“欲断魂”的行人,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天空灰暗,细雨纷纷扬扬,冷冷清清的路上,诗人失魂落魄地在雨中行走,孤独和思念一起涌上心头,雨水落在他的脸上,身上,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泪水。
  生2:清明时节,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路边的杨柳吐出了新芽。诗人远在他乡,独自在雨中行走。他想起往日在家乡和亲人们一起过清明节的情景,愈加思念逝去的先人和家乡的亲人。他无心欣赏路边的美景,任凭雨点落在身上,打湿衣裳。他作诗一首,抒发此时的思乡与愁苦之情。
  ……
  给出句式,指导表达;抓住意象,想象表达。在让学生经历了足够的积累、阅读、交流等语言输入之后,再将学生带入古人所描绘的诗意当中进行语言的重构,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突破教学重难点。
  4.让学生迁移方法,自主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训练、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再通过整合教学,升华人文主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品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代表作,是身在异乡的诗人在重阳节时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他想起了亲人登高后“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形,不由得百感交集,朴素、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学生通过学习《清明》,习得了古诗学习的新方法,教师“以一带一”,让学生运用刚刚习得的“抓住诗中‘人’和‘物’想象画面”的方法,自主学习下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该教学环节,教师先安排学生借助工作纸(如图1)展开自主学习,再通过同桌交流合作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展示汇报(过程略),顺利达成了“以一带一”的教学目标。
  之后是整合教学,升华单元人文主题。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谁来说一说?
  生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传统节日,写出了人们过节时的情景。
  生2:这两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有独特的节日习俗。
  生3:我从这两首诗中都能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情。
  师:身处异乡的游子,最牵挂的是他们回不去的故乡,是他们久别的亲人,就如《清明》中的杜牧,就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王维。中华民族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了中国人心目中家的温暖,蕴含着厚重的亲情。也许多年以后,你们也会因为工作远走他乡,在这样的节日里,你也会轻轻地吟诵《清明》,默默地吟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让学生迁移方法,读懂诗文、体会诗境、悟出诗情,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由以上教学过程可见,慧雅课堂中的语文整合教学,不仅可以丰盈课堂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整体感知能力,让学生“生慧”。教师在教授《清明》时,主要抓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两句,引导学生感悟、想象,凸显方法的习得;在拓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则抓住最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会诗人的情感,凸显方法的迁移运用,从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言智慧。(本文所选课例曾获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大单元课型展示”活动一等奖)
  (责编 白聪敏)
其他文献
本刊讯(通讯员 黄立波) 今年以来,百色平果以撤县设市为契机,开启教育发展新征程。从2020年起,平果市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4亿多元,新建5所城區小学和2所初中,预计新增学位16 130个,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力求到2022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班额控制在55人以内。今年3月,平果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全区10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之一。左图为规划建设的平果市第五初级中学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韦 丹 郑梅丽) 近日,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评估组对柳州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進行评估验收。期间,评估组分别前往柳州、鹿寨、融水、三江等地,共抽检了普通高中8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听取了市、县(区)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汇报,并对师生进行了随机访谈。经过认真评估检查,自治区评估组认为,柳州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各项指标达到了评估验收标准,通过了自治区评估组的评估验收。右图为评估验收
期刊
4+N流程式教学模式(以下简称4+N模式)改良了传统教学中部分操作性不强的步骤,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既让年轻教师能较快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时间,也能让有一定经验的教师修正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以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为例,谈一谈4+N模式在化学新授课中的应用。  一、基于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
期刊
本刊訊(通讯员 邓洪燕) 近日,区内高校首个“综合性、一站式”党性教育中心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落成(右图)。该教育中心致力于破解高校党性教育、思政教育“内容结构多、价值体系少”“普遍要求多、典型引领少”“口头说教多、生动实践少”等难题,内设中共党史与革命精神、红色八桂、广职党建、支部品牌4个功能区,多维度拓展了干部党性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有助于构建高校党性教育课程体系。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韦秋晶 程 媛 庾 艳) 近日,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派出帮扶团队,前往百色市那坡县开展教育对口帮扶活动。帮扶团队先后走访了那坡县多所学校,了解该县教育发展难题。期间,帮扶团队的5名教师代表给当地教师上了示范课,并与当地学校相應学科组开展了教研活动。本次实地帮扶活动后,广西大学附属中学还制定了下一步帮扶计划,就资源共享、送教下乡、共同教研、跟岗学习等有关事宜列出了行动清单,持续帮助那坡提
期刊
德育是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必要举措。近年来,崇左凭祥市积极改革中小学生德育方式,探索实施生态体验式德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凭祥地处祖国南疆,与越南接壤,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稱,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红色教育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为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4年,凭祥乘着崇左市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东风,在广西教育学院的牵
期刊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提出具体要求。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在劳动教育方面,南宁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三中)做了许多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开设劳动技能课程,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开设劳动技能课程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覃 鸥) 近日,南宁市2020年市区民办初中学校电脑随机录取工作在南宁市第一中学五象校区进行,现场共提供学位2 758个,参加电脑随机录取人数为5 992人。据悉,这是南宁市首次实施市区民办初中学校电脑随机录取,参与电脑随机录取的学校有6所。在电脑随机录取现场,公证机构人员、纪检监察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办初中学校代表、教师代表、报名学生家长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现场全程監督,且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刘忠勇) 桂林市资源县充分利用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岗位机制,由县教育局推动,联合县扶贫办、人社局、财政局,设置了205个村级水域巡查员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岗位,进一步筑牢本县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防線。此举既可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又可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从而助力脱贫攻坚。目前,该县205个水域巡查员全部上岗,该县教育局已对这些水域巡查员进行培训(右图),提高其工作能力。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乔东宁 黄 芳) 近日,梧州市教育局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举办2020年梧州市“双师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暨资源应用大赛。本次大赛包含“教学技能”和“案例资源”两大类,分小学组、中学组和案例组同时进行。大赛最终评出一等奖14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34名,优秀组织单位(学校)7个。为了让更多教师看到比赛过程,实现資源共享,本次比赛还开通了网络直播,约有1 500人观看了比赛直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