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参加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的感受,谈谈对高中语文作文的看法。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作文”的相关要求
1.《语文课程标准》中在“表达与交流”一项中对于作文提了9条要求,我们将其中最主要的摘录如下: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2)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3)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作文教学的建议主要内容是:“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词:社会生活,思考,个性。亦即:作文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现实性,能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有感而发;选材来源于生活,而且能够有自己创造性的思考;作文还要有独特的个性与创意。这些都给我们的作文指明了方向。
二、阅卷中暴露的问题
在高考阅卷中,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题目平庸,作文内容平庸,教师批阅平庸,最后也只能得一个平庸的分数。很多学生的作文并没有注意到以上三点,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也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在今后的高考作文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1.事例单一,材料陈旧。
现当代人物出现最多的比如:李娜、刘伟、史铁生、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古代人物依然是司马迁、屈原、陶渊明、李白等一些熟悉的面孔。有的甚至对事例使用错误,比如:李娜唱过《青藏高原》后,竞技网球取得冠军,来拒绝平庸;将刘伟写成王伟、李伟、孙伟、张伟等等……缺少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事例。
2.将文章写成了“名人堂”、“名言录”、“诗文集”。
比如:通篇是人物事迹的罗列,每一段都在介绍伟人事例;每一段都会引用许多名人名言来说明这些人物是如何拒绝平庸的;还有的将诗人的诗文堆砌,通篇都是诗句,似乎很有说服力,然而经不起推敲。
3.编故事与主题关联不大。
很多学生都编造故事,全然不管这个故事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很多故事一看就是编造出来的。也有的写了自己的经历,比如考试失败,爸爸或者妈妈带她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了一种动物或者植物,从它们身上,自己领会到了拒绝平庸的力量。于是,重新鼓起士气。
4.套用故事,不管合不合适。
比如在阅卷过程中,接连碰到了写夫妻二人在学校门口卖鸡蛋煎饼的故事,引起了专家组的重视,专家组认为这是提前准备的作文。这可能是某一位老师在一次作文训练中给学生举的例子,其结果很可能使很多学生的作文受到影响。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还有的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原封不动地写在作文中,比如一篇写到雄鹰展翅翱翔拒绝平庸的故事,阅卷中发现这完全是从一篇现代文阅读中抄录过来的,自然就不及格了。还有的就从前面的阅读材料中进行抄录,其手法的低劣可想而知。
5.记忆取代了思考,思想平庸。
这是本次高考作文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应该引起教师注意的地方。很多文章读来完全没有经过思考,绝大部分是将提示语中的内容加以扩写,再举出一些追求卓越的事例,这些事例没有分析,相信换个位置也肯定会成立的。
随着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素材的重视,很多学生都开始注意到素材的运用,甚至也注意到了材料不要只准备古代的,也将注意力转向了当代生活中。然而,这些材料由于只是背来的、抄来的,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内化,所以其准确性就可想而知了。现在的学生,似乎都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材料也大同小异。写作文的时候,就是将这些材料搬出来,写在作文中。没有自己的想法,也明显的缺乏内在逻辑关系。思想简单,未能将问题进一步深入,文章缺乏思想性,只是简单地就事论事。
三、解决措施
1.多读
为什么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读了那么多文章,写起作文来仍然是没有内容可言呢?为什么作文干巴巴、语言寡淡无味毫无文采呢?
想一想实在可悲。学生的功夫也没少下,然而却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比如背写作材料,背优秀作文,却从来没有老师指导他们去潜心读书。课外书自不必说,连课内的文章恐怕也是断章取义,囫囵吞枣,配套的教材《语文读本》,恐怕学生也极少有将它们读完的吧?文科班的学生如果没有那道名著阅读题,可能读完那几部名著也会觉得是多余的了。其实我们可以将三年的内容做一下归纳,甚至可以从学过的文章中提炼出一些论据来。比如,聪明的同学在举史铁生的例子时,就将以前做过的一篇阅读里面史铁生捐献器官的事例运用出来,很贴切。至于名著,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而不是只读压缩本,那样这些名著也可以更好地用到写作中去。
除了提醒学生要多读经典、名著外,教材和读本也是必要的材料,我们要将语文读本熟读,那些文章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材料,是完全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
2.多写
周国平在《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提出:“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可见,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就在于多读书、多练笔,当然语文教师的指导以及答题技巧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调查发现,那些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喜欢读书、写文章的。
如何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进行练笔写作呢?时间少、课程紧张、高考以及模拟考试的压力处处存在,哪还有时间利用?我们不妨建议学生写一些短篇的随感。笔者的做法是:现在微博非常火,能不能让学生以微博的方式来练习写作。当然不是上网写,找一个笔记本,每天字数不必过多,限制在200字左右,重要的是自己对每天经历的事件或者社会新闻的想法与思考、感悟一类的内容。可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某些同学来朗读自己的“微博”,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培养学生们表达的欲望与热情。
3.多思考
今年一篇高考作文异军突起,获得了满分,就是那篇写“风沙渡”的文章。看过“风沙渡”招牌的又何止几百,为什么只有这位同学能有真正的思考?
要训练学生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能够及时关注,并且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而不是只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比如,在“我爸是李刚”事件发生后,我曾经让学生写过一篇感想,很多学生只是咒骂、愤怒,而缺乏冷静的分析,至于深层次的东西,碰触到的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扬子晚报》7月16日介绍了高考作文的一个专题,题目叫做《作文的根在生活,魂在思维》,其中写出“风沙渡”的考生王希说,要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素材,缺少观察的文章就如同无根的浮萍。当然观察之后还要将素材经过自己的思考感悟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比如在路上碰到一位捡垃圾的老婆婆,很多人心中可定会有一阵酸楚,但是有几人会将这个积累成自己作文的素材,而且能够把思考上升到社会保障、孝悌之义、贫富差距的高度上呢?
在这次阅卷过程中,最大的感悟就是:作文要有思想,要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在试评作文卷时碰到一篇文章:讲一个音乐家制作一个乐曲的过程,他在剧院里静静地站在舞台上,一动不动观察观众的反应。作文的前半段一直是一种格式:几分几秒过去了,观众怎么样;几分几秒过去了,观众怎么样……后半段就开始了他的议论。从我们一贯的要求来看,文体不分,书写潦草,问题很严重。当时,很多老师给这篇作文打分很低,哪知道专家团给出的分数是60多分,老师们都感到很不理解。专家看中的也许就只是那篇文章中的一点灵光乍现的思想吧。所以,哪怕你的作文整体很平淡,只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想法,无疑作文就会得高分。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多思考。
4.多积累
语文特级教师张金宝曾提出:要让学生带着作文进考场。当然不是要求学生写好作文、背好作文,而是将自己日常的感悟、经历、思考分门别类地整理,形成作文素材,这样在考场上就能游刃有余地写出精彩的与众不同的作文来。
怎么做好素材的整理工作呢?比如可以用好我们那本日常练习写作的笔记本,将自己感悟最深、思考最深的内容整理好,当然也可以摘抄一些典型事例。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搜集那些很独特、很有代表性的事例。如果这些事例是从自己的阅读中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来,那么别人想要写得跟你一样也是不可能的。
素材一定是自己亲手整理出来的、自己收集的,只有自己花了大量心血,才能在考试中自然涌出。很多同学喜欢照抄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本子,以为对自己也会起同样的效果,其实不然。
5.适合自己
我们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写什么文体,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记叙文容易拿高分,只要选取事例合适,将事件清晰叙述,贴合主题就可以拿到一个相应的高分。议论文更容易成型,且不易跑题,但是容易落入平庸的圈套。比如多年的训练已经让学生养成了议论文三个分论点的套式,怎么用好这种格式呢?怎么在议论文中运用更好的层次呢?例如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在写作上分三步走:一是拒绝平庸不是拒绝平凡,将平凡与平庸的内涵加以区分,指出绝大部分人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那是无法拒绝的;一是拒绝平庸不是故弄玄虚,甚至以作秀的方式,吸引别人关注的目光,以为这样就是拒绝了平庸,结果恰恰进入了更加庸俗的境地;一是从反面入手,指出如果不拒绝平庸,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这样在层次上就会给人一种步步深入的感觉,而不是简单围绕着一个层次反复去说。
四、小结
要想彻底改变目前作文的写作现状,必须从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上层决策者的政策指向,命题者的合乎要求,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我们无法左右上层的指向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就是我们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努力。希望能够通过教师与同学的辛勤努力,学生真正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有水平的作文来。
(作者单位:镇江市第二中学)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作文”的相关要求
1.《语文课程标准》中在“表达与交流”一项中对于作文提了9条要求,我们将其中最主要的摘录如下: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2)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3)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作文教学的建议主要内容是:“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词:社会生活,思考,个性。亦即:作文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现实性,能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有感而发;选材来源于生活,而且能够有自己创造性的思考;作文还要有独特的个性与创意。这些都给我们的作文指明了方向。
二、阅卷中暴露的问题
在高考阅卷中,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题目平庸,作文内容平庸,教师批阅平庸,最后也只能得一个平庸的分数。很多学生的作文并没有注意到以上三点,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也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在今后的高考作文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1.事例单一,材料陈旧。
现当代人物出现最多的比如:李娜、刘伟、史铁生、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古代人物依然是司马迁、屈原、陶渊明、李白等一些熟悉的面孔。有的甚至对事例使用错误,比如:李娜唱过《青藏高原》后,竞技网球取得冠军,来拒绝平庸;将刘伟写成王伟、李伟、孙伟、张伟等等……缺少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事例。
2.将文章写成了“名人堂”、“名言录”、“诗文集”。
比如:通篇是人物事迹的罗列,每一段都在介绍伟人事例;每一段都会引用许多名人名言来说明这些人物是如何拒绝平庸的;还有的将诗人的诗文堆砌,通篇都是诗句,似乎很有说服力,然而经不起推敲。
3.编故事与主题关联不大。
很多学生都编造故事,全然不管这个故事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很多故事一看就是编造出来的。也有的写了自己的经历,比如考试失败,爸爸或者妈妈带她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了一种动物或者植物,从它们身上,自己领会到了拒绝平庸的力量。于是,重新鼓起士气。
4.套用故事,不管合不合适。
比如在阅卷过程中,接连碰到了写夫妻二人在学校门口卖鸡蛋煎饼的故事,引起了专家组的重视,专家组认为这是提前准备的作文。这可能是某一位老师在一次作文训练中给学生举的例子,其结果很可能使很多学生的作文受到影响。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还有的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原封不动地写在作文中,比如一篇写到雄鹰展翅翱翔拒绝平庸的故事,阅卷中发现这完全是从一篇现代文阅读中抄录过来的,自然就不及格了。还有的就从前面的阅读材料中进行抄录,其手法的低劣可想而知。
5.记忆取代了思考,思想平庸。
这是本次高考作文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应该引起教师注意的地方。很多文章读来完全没有经过思考,绝大部分是将提示语中的内容加以扩写,再举出一些追求卓越的事例,这些事例没有分析,相信换个位置也肯定会成立的。
随着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素材的重视,很多学生都开始注意到素材的运用,甚至也注意到了材料不要只准备古代的,也将注意力转向了当代生活中。然而,这些材料由于只是背来的、抄来的,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内化,所以其准确性就可想而知了。现在的学生,似乎都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材料也大同小异。写作文的时候,就是将这些材料搬出来,写在作文中。没有自己的想法,也明显的缺乏内在逻辑关系。思想简单,未能将问题进一步深入,文章缺乏思想性,只是简单地就事论事。
三、解决措施
1.多读
为什么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读了那么多文章,写起作文来仍然是没有内容可言呢?为什么作文干巴巴、语言寡淡无味毫无文采呢?
想一想实在可悲。学生的功夫也没少下,然而却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比如背写作材料,背优秀作文,却从来没有老师指导他们去潜心读书。课外书自不必说,连课内的文章恐怕也是断章取义,囫囵吞枣,配套的教材《语文读本》,恐怕学生也极少有将它们读完的吧?文科班的学生如果没有那道名著阅读题,可能读完那几部名著也会觉得是多余的了。其实我们可以将三年的内容做一下归纳,甚至可以从学过的文章中提炼出一些论据来。比如,聪明的同学在举史铁生的例子时,就将以前做过的一篇阅读里面史铁生捐献器官的事例运用出来,很贴切。至于名著,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而不是只读压缩本,那样这些名著也可以更好地用到写作中去。
除了提醒学生要多读经典、名著外,教材和读本也是必要的材料,我们要将语文读本熟读,那些文章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材料,是完全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
2.多写
周国平在《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提出:“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可见,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就在于多读书、多练笔,当然语文教师的指导以及答题技巧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调查发现,那些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喜欢读书、写文章的。
如何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进行练笔写作呢?时间少、课程紧张、高考以及模拟考试的压力处处存在,哪还有时间利用?我们不妨建议学生写一些短篇的随感。笔者的做法是:现在微博非常火,能不能让学生以微博的方式来练习写作。当然不是上网写,找一个笔记本,每天字数不必过多,限制在200字左右,重要的是自己对每天经历的事件或者社会新闻的想法与思考、感悟一类的内容。可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某些同学来朗读自己的“微博”,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培养学生们表达的欲望与热情。
3.多思考
今年一篇高考作文异军突起,获得了满分,就是那篇写“风沙渡”的文章。看过“风沙渡”招牌的又何止几百,为什么只有这位同学能有真正的思考?
要训练学生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能够及时关注,并且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而不是只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比如,在“我爸是李刚”事件发生后,我曾经让学生写过一篇感想,很多学生只是咒骂、愤怒,而缺乏冷静的分析,至于深层次的东西,碰触到的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扬子晚报》7月16日介绍了高考作文的一个专题,题目叫做《作文的根在生活,魂在思维》,其中写出“风沙渡”的考生王希说,要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素材,缺少观察的文章就如同无根的浮萍。当然观察之后还要将素材经过自己的思考感悟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比如在路上碰到一位捡垃圾的老婆婆,很多人心中可定会有一阵酸楚,但是有几人会将这个积累成自己作文的素材,而且能够把思考上升到社会保障、孝悌之义、贫富差距的高度上呢?
在这次阅卷过程中,最大的感悟就是:作文要有思想,要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在试评作文卷时碰到一篇文章:讲一个音乐家制作一个乐曲的过程,他在剧院里静静地站在舞台上,一动不动观察观众的反应。作文的前半段一直是一种格式:几分几秒过去了,观众怎么样;几分几秒过去了,观众怎么样……后半段就开始了他的议论。从我们一贯的要求来看,文体不分,书写潦草,问题很严重。当时,很多老师给这篇作文打分很低,哪知道专家团给出的分数是60多分,老师们都感到很不理解。专家看中的也许就只是那篇文章中的一点灵光乍现的思想吧。所以,哪怕你的作文整体很平淡,只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想法,无疑作文就会得高分。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多思考。
4.多积累
语文特级教师张金宝曾提出:要让学生带着作文进考场。当然不是要求学生写好作文、背好作文,而是将自己日常的感悟、经历、思考分门别类地整理,形成作文素材,这样在考场上就能游刃有余地写出精彩的与众不同的作文来。
怎么做好素材的整理工作呢?比如可以用好我们那本日常练习写作的笔记本,将自己感悟最深、思考最深的内容整理好,当然也可以摘抄一些典型事例。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搜集那些很独特、很有代表性的事例。如果这些事例是从自己的阅读中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来,那么别人想要写得跟你一样也是不可能的。
素材一定是自己亲手整理出来的、自己收集的,只有自己花了大量心血,才能在考试中自然涌出。很多同学喜欢照抄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本子,以为对自己也会起同样的效果,其实不然。
5.适合自己
我们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写什么文体,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记叙文容易拿高分,只要选取事例合适,将事件清晰叙述,贴合主题就可以拿到一个相应的高分。议论文更容易成型,且不易跑题,但是容易落入平庸的圈套。比如多年的训练已经让学生养成了议论文三个分论点的套式,怎么用好这种格式呢?怎么在议论文中运用更好的层次呢?例如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在写作上分三步走:一是拒绝平庸不是拒绝平凡,将平凡与平庸的内涵加以区分,指出绝大部分人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那是无法拒绝的;一是拒绝平庸不是故弄玄虚,甚至以作秀的方式,吸引别人关注的目光,以为这样就是拒绝了平庸,结果恰恰进入了更加庸俗的境地;一是从反面入手,指出如果不拒绝平庸,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这样在层次上就会给人一种步步深入的感觉,而不是简单围绕着一个层次反复去说。
四、小结
要想彻底改变目前作文的写作现状,必须从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上层决策者的政策指向,命题者的合乎要求,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我们无法左右上层的指向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就是我们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努力。希望能够通过教师与同学的辛勤努力,学生真正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有水平的作文来。
(作者单位:镇江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