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观照下的高考作文教学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ly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参加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的感受,谈谈对高中语文作文的看法。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作文”的相关要求
  1.《语文课程标准》中在“表达与交流”一项中对于作文提了9条要求,我们将其中最主要的摘录如下: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2)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3)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作文教学的建议主要内容是:“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词:社会生活,思考,个性。亦即:作文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现实性,能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有感而发;选材来源于生活,而且能够有自己创造性的思考;作文还要有独特的个性与创意。这些都给我们的作文指明了方向。
  二、阅卷中暴露的问题
  在高考阅卷中,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题目平庸,作文内容平庸,教师批阅平庸,最后也只能得一个平庸的分数。很多学生的作文并没有注意到以上三点,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也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在今后的高考作文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1.事例单一,材料陈旧。
  现当代人物出现最多的比如:李娜、刘伟、史铁生、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古代人物依然是司马迁、屈原、陶渊明、李白等一些熟悉的面孔。有的甚至对事例使用错误,比如:李娜唱过《青藏高原》后,竞技网球取得冠军,来拒绝平庸;将刘伟写成王伟、李伟、孙伟、张伟等等……缺少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事例。
  2.将文章写成了“名人堂”、“名言录”、“诗文集”。
  比如:通篇是人物事迹的罗列,每一段都在介绍伟人事例;每一段都会引用许多名人名言来说明这些人物是如何拒绝平庸的;还有的将诗人的诗文堆砌,通篇都是诗句,似乎很有说服力,然而经不起推敲。
  3.编故事与主题关联不大。
  很多学生都编造故事,全然不管这个故事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很多故事一看就是编造出来的。也有的写了自己的经历,比如考试失败,爸爸或者妈妈带她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了一种动物或者植物,从它们身上,自己领会到了拒绝平庸的力量。于是,重新鼓起士气。
  4.套用故事,不管合不合适。
  比如在阅卷过程中,接连碰到了写夫妻二人在学校门口卖鸡蛋煎饼的故事,引起了专家组的重视,专家组认为这是提前准备的作文。这可能是某一位老师在一次作文训练中给学生举的例子,其结果很可能使很多学生的作文受到影响。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还有的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原封不动地写在作文中,比如一篇写到雄鹰展翅翱翔拒绝平庸的故事,阅卷中发现这完全是从一篇现代文阅读中抄录过来的,自然就不及格了。还有的就从前面的阅读材料中进行抄录,其手法的低劣可想而知。
  5.记忆取代了思考,思想平庸。
  这是本次高考作文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应该引起教师注意的地方。很多文章读来完全没有经过思考,绝大部分是将提示语中的内容加以扩写,再举出一些追求卓越的事例,这些事例没有分析,相信换个位置也肯定会成立的。
  随着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素材的重视,很多学生都开始注意到素材的运用,甚至也注意到了材料不要只准备古代的,也将注意力转向了当代生活中。然而,这些材料由于只是背来的、抄来的,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内化,所以其准确性就可想而知了。现在的学生,似乎都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材料也大同小异。写作文的时候,就是将这些材料搬出来,写在作文中。没有自己的想法,也明显的缺乏内在逻辑关系。思想简单,未能将问题进一步深入,文章缺乏思想性,只是简单地就事论事。
  三、解决措施
  1.多读
  为什么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读了那么多文章,写起作文来仍然是没有内容可言呢?为什么作文干巴巴、语言寡淡无味毫无文采呢?
  想一想实在可悲。学生的功夫也没少下,然而却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比如背写作材料,背优秀作文,却从来没有老师指导他们去潜心读书。课外书自不必说,连课内的文章恐怕也是断章取义,囫囵吞枣,配套的教材《语文读本》,恐怕学生也极少有将它们读完的吧?文科班的学生如果没有那道名著阅读题,可能读完那几部名著也会觉得是多余的了。其实我们可以将三年的内容做一下归纳,甚至可以从学过的文章中提炼出一些论据来。比如,聪明的同学在举史铁生的例子时,就将以前做过的一篇阅读里面史铁生捐献器官的事例运用出来,很贴切。至于名著,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而不是只读压缩本,那样这些名著也可以更好地用到写作中去。
  除了提醒学生要多读经典、名著外,教材和读本也是必要的材料,我们要将语文读本熟读,那些文章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材料,是完全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
  2.多写
  周国平在《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提出:“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可见,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就在于多读书、多练笔,当然语文教师的指导以及答题技巧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调查发现,那些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喜欢读书、写文章的。
  如何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进行练笔写作呢?时间少、课程紧张、高考以及模拟考试的压力处处存在,哪还有时间利用?我们不妨建议学生写一些短篇的随感。笔者的做法是:现在微博非常火,能不能让学生以微博的方式来练习写作。当然不是上网写,找一个笔记本,每天字数不必过多,限制在200字左右,重要的是自己对每天经历的事件或者社会新闻的想法与思考、感悟一类的内容。可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某些同学来朗读自己的“微博”,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培养学生们表达的欲望与热情。
  3.多思考
  今年一篇高考作文异军突起,获得了满分,就是那篇写“风沙渡”的文章。看过“风沙渡”招牌的又何止几百,为什么只有这位同学能有真正的思考?
  要训练学生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能够及时关注,并且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而不是只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比如,在“我爸是李刚”事件发生后,我曾经让学生写过一篇感想,很多学生只是咒骂、愤怒,而缺乏冷静的分析,至于深层次的东西,碰触到的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扬子晚报》7月16日介绍了高考作文的一个专题,题目叫做《作文的根在生活,魂在思维》,其中写出“风沙渡”的考生王希说,要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素材,缺少观察的文章就如同无根的浮萍。当然观察之后还要将素材经过自己的思考感悟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比如在路上碰到一位捡垃圾的老婆婆,很多人心中可定会有一阵酸楚,但是有几人会将这个积累成自己作文的素材,而且能够把思考上升到社会保障、孝悌之义、贫富差距的高度上呢?
  在这次阅卷过程中,最大的感悟就是:作文要有思想,要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在试评作文卷时碰到一篇文章:讲一个音乐家制作一个乐曲的过程,他在剧院里静静地站在舞台上,一动不动观察观众的反应。作文的前半段一直是一种格式:几分几秒过去了,观众怎么样;几分几秒过去了,观众怎么样……后半段就开始了他的议论。从我们一贯的要求来看,文体不分,书写潦草,问题很严重。当时,很多老师给这篇作文打分很低,哪知道专家团给出的分数是60多分,老师们都感到很不理解。专家看中的也许就只是那篇文章中的一点灵光乍现的思想吧。所以,哪怕你的作文整体很平淡,只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想法,无疑作文就会得高分。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多思考。
  4.多积累
  语文特级教师张金宝曾提出:要让学生带着作文进考场。当然不是要求学生写好作文、背好作文,而是将自己日常的感悟、经历、思考分门别类地整理,形成作文素材,这样在考场上就能游刃有余地写出精彩的与众不同的作文来。
  怎么做好素材的整理工作呢?比如可以用好我们那本日常练习写作的笔记本,将自己感悟最深、思考最深的内容整理好,当然也可以摘抄一些典型事例。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搜集那些很独特、很有代表性的事例。如果这些事例是从自己的阅读中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来,那么别人想要写得跟你一样也是不可能的。
  素材一定是自己亲手整理出来的、自己收集的,只有自己花了大量心血,才能在考试中自然涌出。很多同学喜欢照抄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本子,以为对自己也会起同样的效果,其实不然。
  5.适合自己
  我们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写什么文体,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记叙文容易拿高分,只要选取事例合适,将事件清晰叙述,贴合主题就可以拿到一个相应的高分。议论文更容易成型,且不易跑题,但是容易落入平庸的圈套。比如多年的训练已经让学生养成了议论文三个分论点的套式,怎么用好这种格式呢?怎么在议论文中运用更好的层次呢?例如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在写作上分三步走:一是拒绝平庸不是拒绝平凡,将平凡与平庸的内涵加以区分,指出绝大部分人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那是无法拒绝的;一是拒绝平庸不是故弄玄虚,甚至以作秀的方式,吸引别人关注的目光,以为这样就是拒绝了平庸,结果恰恰进入了更加庸俗的境地;一是从反面入手,指出如果不拒绝平庸,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这样在层次上就会给人一种步步深入的感觉,而不是简单围绕着一个层次反复去说。
  四、小结
  要想彻底改变目前作文的写作现状,必须从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上层决策者的政策指向,命题者的合乎要求,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我们无法左右上层的指向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就是我们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努力。希望能够通过教师与同学的辛勤努力,学生真正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有水平的作文来。
  (作者单位:镇江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 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永远在路上,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 以党的领导监督为引领、以上级监督为关键、以内部制约监督为根本、以互相制约监督为主体、以社会监督为补充、以智能管理监督为支撑,形成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  ● 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手段综合,增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的协同性、整体性  執法司法权的行使,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立足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在辉煌的军事实践中接续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形成一系列创新军事理论成果,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了坚强的军事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探索历程→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受阅的战旗方队。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我们
嘉宾  赵旭东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  王?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谢惠加 华南理工大学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杨嵘均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基地研究员视角1:总体透视——民法典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多处体现了鲜明的数字时代特征  问:民法典里和数字生活有关的條文大致包括哪些方面?  赵旭东:当前正处于数字信息时代,传统民商法的制度规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贫困人员及其子女,若有机会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就可利用一技之长,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真正做到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据统计,全国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貧风险。主要问题卡在贫困人员缺乏有效就业、没有稳定收入。  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需求走弱,产业链运转
2月21日一早,香港海洋公园万豪酒店的大宴会厅里人头攒动,很多嘉宾早早到场。宴会厅门口,一块大湾区展板吸引了不少人观看,很多人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会场内,近800个座位几乎座无虚席,在每位参会人员的座位上,都摆放着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的中文版、英文版和概要简介三份文件。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月18日公布后的首场官方宣讲会。参会嘉宾除
【数据】  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5%。【案例】  90后杨美玲是美术领域的一名在线学习服务师,主要负责素描、漫画、儿童创意简笔画等在线教学和服务指导。“疫情期间,人们在线学习的热情很高,有时都到凌晨1点多了还有學员在微信、QQ上和我交流绘画技巧,我现在的工作量比以前大了好几倍,相信以后会有更多人选择在线学习,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说。【专家点评】  中国电子信息产
国旗低垂,汽笛长鸣。武汉三镇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与缅怀之中。  4月4日清明节,湖北省、武汉市各界代表来到长江之畔的汉口江滩,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汉口江滩一元广场,肃穆庄重。广场中央,黑色底板衬托着“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白色大字,下方整齐排列着一排花圈。  不远处,江水卷翻浪花,仿佛诉说着人们心中的伤痛。过去的两个多月,荆楚大地承受着磨难,许多面容和身影永远
→ 中央苏区机关报《红色中华》  1931年至1934年,为打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封锁,克服根据地物资经费极度短缺的困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把厉行节俭作为一项既定执政方针,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节俭运动。对于这场历时长、范围广、影响大的节俭运动,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自始至终进行了全面报道,为研究中国共产党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留下了珍贵而详实的史料。将厉行节
政 治  16日 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韩正出席。  Δ 人民日报报道: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16-17日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中国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将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接受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认识到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