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科研活动形式,有专家指出:“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校本教研是实施课程发展的重要抓手,校本教研强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为对象,进行诊断与评价、分析与研究。尤其对于农村小学,不仅可以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和专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又可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每一位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有效性
1.專题学习引领观念的初步转变
提倡教师阅读专业成长书籍,撰写读书心得,以读书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除了开展定专题、定内容的自主学习外,还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开展“名师课堂学习活动”,在教研组的组织下,按照既定主题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然后就相应的专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各组都进行完之后,再由教研组长在业务会议上就本组活动开展情况做以总结,做到先进理念的共享与延伸。同时将有限的教师外出学习的收获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全校教师分享。通过这些主题学习的引领,使教师观念得到初步的转变,对一些新的理念和精神有一个表层的、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2.多元教研带动观念的不断转变
一是以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广泛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首先优化示范课,通过对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课堂教学的观摩,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师徒结队帮扶的青蓝工程,由结对教师签订结对协议,各展其长,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细化过关课,实现新教师的迅速转型;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推门课和交流课,在交流和对比中锻造、夯实每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可以利用“请进来”活动,将城区学校或兄弟学校在学科教学中有特色的名师请到本校的课堂中,传经送宝,实现典型引路。同时,还要提升评课的深度,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通过随堂听课记载表将每一次听评情况作为授课教师反思和其他教师学习的媒介,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教师们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真正让每次听评活动引领有效的研讨和落实。二是在常规教研形式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建立学校博客或学校网站,开展论坛式研讨,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情况下拓展研讨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师搭建解决问题、沟通互助的平台。这样的校本教研方式尤其会受到青年教师的青睐,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讨中,而且这样的研讨形式,不但使教师学习到了身边的经验,也听到了校外教师的一些好的建议和经验之谈,教师观念在最初的表象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
3.调研反思促使观念的深层转变
在研讨氛围逐渐浓厚的情况下,教导处和教研组要潜心研究学科教学的课改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入到教师、学生、课堂中进行深度调研,通过听课、问卷、晒作业等形式摸清学科教学的实情,确定学科教研思路;在调研与教学指导中,重点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解决当前制约学科质量提高的关键性问题,给教师提供有效指导、引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提倡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每周一次的教学反思入手,搜索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追问式的研究,从最基本、自己最熟知的自己的课堂开始进行草根式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使教师在学习中教研,在教研中发展。让教师从心底感受到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最终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怀揣教育的幸福,追求幸福的教育。把教育当作一种信仰,把课堂当作与学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师生双方在教育幸福的创造和享受上得到内在的统一。实现“为师生未来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使我们的校园充满“家事班事学校事事事关心,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美好氛围。
只有科学的校本教研才有高效的课堂,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谈得上素质教育!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依托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扎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使全体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做到关注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之路,使校本教研像草根一样,用其旺盛的生命力、生长力和亲和力,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入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有效性
1.專题学习引领观念的初步转变
提倡教师阅读专业成长书籍,撰写读书心得,以读书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除了开展定专题、定内容的自主学习外,还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开展“名师课堂学习活动”,在教研组的组织下,按照既定主题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然后就相应的专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各组都进行完之后,再由教研组长在业务会议上就本组活动开展情况做以总结,做到先进理念的共享与延伸。同时将有限的教师外出学习的收获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全校教师分享。通过这些主题学习的引领,使教师观念得到初步的转变,对一些新的理念和精神有一个表层的、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2.多元教研带动观念的不断转变
一是以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广泛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首先优化示范课,通过对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课堂教学的观摩,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师徒结队帮扶的青蓝工程,由结对教师签订结对协议,各展其长,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细化过关课,实现新教师的迅速转型;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推门课和交流课,在交流和对比中锻造、夯实每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可以利用“请进来”活动,将城区学校或兄弟学校在学科教学中有特色的名师请到本校的课堂中,传经送宝,实现典型引路。同时,还要提升评课的深度,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通过随堂听课记载表将每一次听评情况作为授课教师反思和其他教师学习的媒介,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教师们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真正让每次听评活动引领有效的研讨和落实。二是在常规教研形式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建立学校博客或学校网站,开展论坛式研讨,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情况下拓展研讨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师搭建解决问题、沟通互助的平台。这样的校本教研方式尤其会受到青年教师的青睐,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讨中,而且这样的研讨形式,不但使教师学习到了身边的经验,也听到了校外教师的一些好的建议和经验之谈,教师观念在最初的表象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
3.调研反思促使观念的深层转变
在研讨氛围逐渐浓厚的情况下,教导处和教研组要潜心研究学科教学的课改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入到教师、学生、课堂中进行深度调研,通过听课、问卷、晒作业等形式摸清学科教学的实情,确定学科教研思路;在调研与教学指导中,重点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解决当前制约学科质量提高的关键性问题,给教师提供有效指导、引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提倡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每周一次的教学反思入手,搜索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追问式的研究,从最基本、自己最熟知的自己的课堂开始进行草根式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使教师在学习中教研,在教研中发展。让教师从心底感受到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最终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怀揣教育的幸福,追求幸福的教育。把教育当作一种信仰,把课堂当作与学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师生双方在教育幸福的创造和享受上得到内在的统一。实现“为师生未来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使我们的校园充满“家事班事学校事事事关心,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美好氛围。
只有科学的校本教研才有高效的课堂,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谈得上素质教育!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依托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扎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使全体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做到关注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之路,使校本教研像草根一样,用其旺盛的生命力、生长力和亲和力,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入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