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棘手的问题“学生怕写作文”,这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认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如何进行习作指导”是许多语文教师不断认真研究的课题。在学习和汲取众家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习作教学方法,在研究、实践、总结、再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从整组阅读教材着眼开展单元习作活动,把习作活动贯穿于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地从阅读中领悟习作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能力,能够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
一、在整组意识关照下进行过程式习作活动设计
我们习惯的单元习作指导通常是一两节课的事情,其实,完整的习作指导过程是一次以习作为核心的集阅读思考、资料收集、交流修正为一体的过程性学习,而不应是就一篇指导一篇的方式。所以,要把习作活动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转变备课时的指导思想与思维方式,根据单元习作话题和年段习作能力目标,通组阅读课文,从习作主题、题材选择、谋篇布局、表达方式等多个角度寻找本次习作可整合与借鉴之处,以在习作活动时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1.素材积累
习作源于生活,要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而小学生处于无意观察、无意识记、无意选择的心理阶段,往往对生活中的物、景、事熟视无睹,这就出现了习作时无话可说,储备空虚的现象。如果教师基于整组教学来关注习作话题,就会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拓展习作内容。随之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把单元习作列入学习计划中,有意识关注阅读,关注生活,为习作准备丰富多样的素材。
2.习作准备
习作准备主要指向谋篇布局与表达方式,是结合阅读提示的习作导向。“整组阅读背景下的习作准备”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明确本组习作教学目标,然后以本组阅读教材为载体,统筹安排,分步突破习作重难点。如:任何抓住特点描写鸟类的生活习性,怎样用前后对比方式写家乡的一处景点等,在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指导可以是仿写一个片段,也可以是口头交流。
3.课堂指导
就是在原来习作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侧重于本组阅读教材的联系,帮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之间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也就是在前期阅读教学中对习作能力、重难点分散指导的基础上,师生在习作课中把这些零散的点重新整理,或是回顾重点句段的表达方式,或是重温谋篇布局的技法……进一步落实本次习作内容和写作方法,然后在指导、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如果之前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写过相关的片段,学生也可以进一步整理先前的习作片段,加上开头和结尾,在段落连接上进行润色后成文,由此减轻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二、在有效策略引领下开展过程式习作活动
1.目标导向,统筹考虑
贯穿于整组阅读教学的过程性习作活动,既要有小学阶段同类文章写作的系统观,又要有单元作文的整体观。因此,过程式习作活动首先要在系统观和整体观的指导下,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各阶段习作任务。如关于写人的话题,小学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要求如下:
年级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三年级
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并写下来
认识对话的几种形式并尝试着写一写。
能写写人物的简单动作和神态。
真实记录自己的想法。
四年级
对人物外貌特点重点描写。
能运用对话的几种形式来写。
学习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神态。
学习将心理活动写清楚写具体。
五、六
年级 从外貌描写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用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
运用环境描写、借物抒怀等方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了上述系统性的习作能力目标,教师就可以准确定位每一组习作的具体要求,既承接前年段习作要求,又不拔高要求,然后把单元习作目标细化成若干个能力训练点,分点落实在阅读教学的习作活动中,逐步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有序递增。
2.阅读悟法,指向写作
学生的阅读活动,其实也是写作的学习,我们要改变已有的阅读教学思维模式,从教“写什么”向教“怎么写”转变。例如:
习作话题:校园的一处景物
习作要求:选择校园内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写作导向:
《桂林山水》第2、3自然段对于漓江的水、山的描写极其优美,作者运用相同的句式描写山水的特点,同时还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这篇文章对于提升学生语言质量效果极佳。因此在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段鲜明形象的语言表达特点后,让学生学着运用排比方式写观察到的花、草、树木、动物等,如能够用上比喻写法更好。
《记金华双龙洞》的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内洞”来写,文章脉络清晰。这种写作方式可以借鉴到本组习作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谋篇布局中学习《记金华双龙洞》的写作顺序,突破“按照一定顺序写”的要求;在描写重点景物時借鉴《桂林山水》的描写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写具体形象。阅读教学完成了,写作活动也水到渠成。
3.兴趣为先,着眼发展
我们改变以往在习作中刻意提示写作方法的教学模式,分点渗透,降低习作难点。在阅读课中先读懂“写什么”,在循序渐进讨论“怎么写”,然后紧紧把握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或提供内容,或选择生活中熟悉的内容进行模仿。因为学生有写法引路,有习作过程性的体验活动,有素材积累的学习阶段,所以下笔写作就不是难事了。
教师要树立发展的眼光,认识到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体现一课一得。学生课本中的文章很多是名家名篇,学生对这些文章的认知还很肤浅,模仿的效果并不一定明显或者优秀,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在阅读教学中贯穿习作活动”,扶助学生不断进步,何愁学生写不出优美习作?
一、在整组意识关照下进行过程式习作活动设计
我们习惯的单元习作指导通常是一两节课的事情,其实,完整的习作指导过程是一次以习作为核心的集阅读思考、资料收集、交流修正为一体的过程性学习,而不应是就一篇指导一篇的方式。所以,要把习作活动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转变备课时的指导思想与思维方式,根据单元习作话题和年段习作能力目标,通组阅读课文,从习作主题、题材选择、谋篇布局、表达方式等多个角度寻找本次习作可整合与借鉴之处,以在习作活动时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1.素材积累
习作源于生活,要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而小学生处于无意观察、无意识记、无意选择的心理阶段,往往对生活中的物、景、事熟视无睹,这就出现了习作时无话可说,储备空虚的现象。如果教师基于整组教学来关注习作话题,就会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拓展习作内容。随之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把单元习作列入学习计划中,有意识关注阅读,关注生活,为习作准备丰富多样的素材。
2.习作准备
习作准备主要指向谋篇布局与表达方式,是结合阅读提示的习作导向。“整组阅读背景下的习作准备”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明确本组习作教学目标,然后以本组阅读教材为载体,统筹安排,分步突破习作重难点。如:任何抓住特点描写鸟类的生活习性,怎样用前后对比方式写家乡的一处景点等,在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指导可以是仿写一个片段,也可以是口头交流。
3.课堂指导
就是在原来习作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侧重于本组阅读教材的联系,帮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之间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也就是在前期阅读教学中对习作能力、重难点分散指导的基础上,师生在习作课中把这些零散的点重新整理,或是回顾重点句段的表达方式,或是重温谋篇布局的技法……进一步落实本次习作内容和写作方法,然后在指导、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如果之前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写过相关的片段,学生也可以进一步整理先前的习作片段,加上开头和结尾,在段落连接上进行润色后成文,由此减轻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二、在有效策略引领下开展过程式习作活动
1.目标导向,统筹考虑
贯穿于整组阅读教学的过程性习作活动,既要有小学阶段同类文章写作的系统观,又要有单元作文的整体观。因此,过程式习作活动首先要在系统观和整体观的指导下,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各阶段习作任务。如关于写人的话题,小学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要求如下:
年级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三年级
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并写下来
认识对话的几种形式并尝试着写一写。
能写写人物的简单动作和神态。
真实记录自己的想法。
四年级
对人物外貌特点重点描写。
能运用对话的几种形式来写。
学习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神态。
学习将心理活动写清楚写具体。
五、六
年级 从外貌描写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用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
运用环境描写、借物抒怀等方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了上述系统性的习作能力目标,教师就可以准确定位每一组习作的具体要求,既承接前年段习作要求,又不拔高要求,然后把单元习作目标细化成若干个能力训练点,分点落实在阅读教学的习作活动中,逐步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有序递增。
2.阅读悟法,指向写作
学生的阅读活动,其实也是写作的学习,我们要改变已有的阅读教学思维模式,从教“写什么”向教“怎么写”转变。例如:
习作话题:校园的一处景物
习作要求:选择校园内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写作导向:
《桂林山水》第2、3自然段对于漓江的水、山的描写极其优美,作者运用相同的句式描写山水的特点,同时还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这篇文章对于提升学生语言质量效果极佳。因此在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段鲜明形象的语言表达特点后,让学生学着运用排比方式写观察到的花、草、树木、动物等,如能够用上比喻写法更好。
《记金华双龙洞》的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内洞”来写,文章脉络清晰。这种写作方式可以借鉴到本组习作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谋篇布局中学习《记金华双龙洞》的写作顺序,突破“按照一定顺序写”的要求;在描写重点景物時借鉴《桂林山水》的描写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写具体形象。阅读教学完成了,写作活动也水到渠成。
3.兴趣为先,着眼发展
我们改变以往在习作中刻意提示写作方法的教学模式,分点渗透,降低习作难点。在阅读课中先读懂“写什么”,在循序渐进讨论“怎么写”,然后紧紧把握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或提供内容,或选择生活中熟悉的内容进行模仿。因为学生有写法引路,有习作过程性的体验活动,有素材积累的学习阶段,所以下笔写作就不是难事了。
教师要树立发展的眼光,认识到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体现一课一得。学生课本中的文章很多是名家名篇,学生对这些文章的认知还很肤浅,模仿的效果并不一定明显或者优秀,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在阅读教学中贯穿习作活动”,扶助学生不断进步,何愁学生写不出优美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