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品德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1983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体目标有四个方面,即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些目标怎样才能实现?我想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扮演多重角色
  
  在中学品德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充当多重角色,做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做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
  首先,教师是一名“裁缝”。裁裁剪剪、量身定做是裁缝的本事。教师在课程实践中,要充当一名“裁缝”,即指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备课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教学不一定是教教材,但一定是借助教材引发、生成问题。即,它是一种师生对话的文本,是一件工具。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首先是因为品德与生活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课程的开放性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教材拓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并且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课程的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有调整的余地并能够在与学校其他活动的联系中得到延伸。
  其次,教师也是一名“设计师”。这就要求教师把教材设计成为孩子喜欢的教学活动,让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设计活动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直接体验、亲身感受,从爱学到乐学再到会学。
  第三,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搭桥者”。《品德与生活》课程源于生活又体现于生活,它对学生的引导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的体现。课程需要搜集与整理大量的资料,对学生来说,仅靠自己与学校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因此,教师要搭建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要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帮助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争取家庭与学校的良好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在《我爱秋天》这一课中,主题目标: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认识秋天,欣赏秋天的美;初步认识种子;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劳动果实。让学生学会看温度计,让他们当小小“气象员”观测、比较夏天和秋天温度的变化,感觉秋天已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并组织学生到操场、家的周围、田野里去感受秋天的气息。观察植物的变化,小动物生活的变化以及秋天的色彩,观察秋天的果实等等,让他们置身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去感受秋天,去热爱秋天。,为了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我抛弃了简单枯燥的说理教育,带领学生去田间参加秋收活动,如收花生、割稻子、拔萝卜等。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这样学生更能够珍惜劳动成果。教师有效地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使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东西,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生活。
  
  
  三、强化体验。通过活动体验生活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之一。体验也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比如:设计人大代表会场发言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我根据内容创设各种各样的情节内容,学生在模拟的人大代表反映出各种生活中的问题时,每位同学都在思考解决策略。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强化重视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裁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统筹把握,综合、动态地实现对学生及其活动的支持、合作与指导。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情景表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知世界。强化体验,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教师应抓住它们最重要的一些特点和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追求,改变一成不变、板着脸孔的严师角色。扮演多重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达到教育无痕,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作者单位陕西省清涧昆山中学)
  责任编辑张晓楠
其他文献
自我从教以来,已近二十个春秋。在这二十年里,我几乎年年都当班主任。在本人当班主任期间,所带班级曾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级,取得了一点荣誉,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赞扬。如果你要问管理班级有什么巧妙的方法,那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什么奥秘,只不过是我从古语“勤能补拙”以及众多勤奋成才的秘诀中得到一点启发:管好班级,“勤”字当先。那么,班主任该怎样做到“勤”呢?  一、脚要勤走动  要做好班级工作,最主要的是要了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
在习作教学中,常常见到学生摘抄的好词、好句、好段用了一本又一本,可在习作中用得很少,因此写出来的习作词汇贫乏、内容空洞。依笔者看来,这是积累与运用的脱钧所致,只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忽视实际运用。导致积累的语言材料长期处于消极沉睡状态,学生的习作水平自然就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了。那么如何盘活库存积累,让沉睡在脑海里的语言变成学生口中、笔下的语言呢?    一、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积累是语感的源泉,诵读
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传承我国古代精粹文化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诗词教学中,如何利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来实现语文诗歌教学三维目标真正的有机整合,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呢?  一、明确、有机整合诗词教学三维目标,实现价值本位的变革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主要特点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