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语言艺术,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艺术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书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尤其是朗读的训练。笔者认为这是舍本求末的短识。因為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涵泳体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朗读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要使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必须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记得一节语文课,教室异常闷热。学生们一个个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对上课没有丝毫的兴趣。怎么办呢?课总得上吧!于是,我就努力地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是,任凭我怎么激情导入,他们还是无动于衷。当时,我真的有点被激怒了,恨不得骂他们一通,可仔细想想还是不行。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朗读,对,就这么办!于是,我告诉学生,老师想为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小木偶的故事》。有几个“机灵鬼”一听马上来了劲,说:“这是12课。”我见他们有点反应,就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课文来。我一边读,一边观察他们的反应,我发现孩子们慢慢地,一个一个地被我的“激情”所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书本,有些甚至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直到我读完整篇课文。见到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我就按照原来的计划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结合读导,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
在实践教学之中,只是提供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这样一堂课下来明显时间是不够用的,假设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给学生再多的朗读时间也是白费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好文本中的情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那么学生也就能将自身完全融入文本之中,进而把握好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再进行朗读。在学生领悟文本情感的阶段,也是他们思维的阶段。例如《放风筝》这篇课文的开头两个自然段,假设我们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去把握其中的情感,然后进行朗读,这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然而,我们假设换个指导方式,先问学生自己有没有放过风筝,再问学生自己放风筝的时候有着什么样的心情呢,引导学进行回忆,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快速进入状态,此时带着这种状态再进行朗读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会将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因此在实际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自身“引路者、指导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体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真真正正会朗读的孩子。
三、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道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对课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四、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自信
教师应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在组织朗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课堂组织,积极培养和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读起来,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可以根据朗读课文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男女单读、小组分读、男女分读、全班齐读、领读、角色朗读、教师参读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是学生全员参与行动,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可以帮学生树立并提高自己朗读的自信心。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身心的成长都十分有利。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今后的发展都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综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涉及较多因素,作为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与实践,才能将朗读教学上升到另一个水平,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富于语文的内在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明月.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
[2] 齐敏.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艺术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书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尤其是朗读的训练。笔者认为这是舍本求末的短识。因為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涵泳体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朗读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要使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必须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记得一节语文课,教室异常闷热。学生们一个个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对上课没有丝毫的兴趣。怎么办呢?课总得上吧!于是,我就努力地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是,任凭我怎么激情导入,他们还是无动于衷。当时,我真的有点被激怒了,恨不得骂他们一通,可仔细想想还是不行。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朗读,对,就这么办!于是,我告诉学生,老师想为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小木偶的故事》。有几个“机灵鬼”一听马上来了劲,说:“这是12课。”我见他们有点反应,就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课文来。我一边读,一边观察他们的反应,我发现孩子们慢慢地,一个一个地被我的“激情”所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书本,有些甚至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直到我读完整篇课文。见到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我就按照原来的计划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结合读导,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
在实践教学之中,只是提供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这样一堂课下来明显时间是不够用的,假设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给学生再多的朗读时间也是白费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好文本中的情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那么学生也就能将自身完全融入文本之中,进而把握好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再进行朗读。在学生领悟文本情感的阶段,也是他们思维的阶段。例如《放风筝》这篇课文的开头两个自然段,假设我们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去把握其中的情感,然后进行朗读,这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然而,我们假设换个指导方式,先问学生自己有没有放过风筝,再问学生自己放风筝的时候有着什么样的心情呢,引导学进行回忆,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快速进入状态,此时带着这种状态再进行朗读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会将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因此在实际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自身“引路者、指导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体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真真正正会朗读的孩子。
三、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道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对课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四、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自信
教师应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在组织朗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课堂组织,积极培养和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读起来,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可以根据朗读课文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男女单读、小组分读、男女分读、全班齐读、领读、角色朗读、教师参读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是学生全员参与行动,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可以帮学生树立并提高自己朗读的自信心。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身心的成长都十分有利。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今后的发展都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综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涉及较多因素,作为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与实践,才能将朗读教学上升到另一个水平,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富于语文的内在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明月.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
[2] 齐敏.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