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各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深化,我校应用俄语专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众多业界专家的支持下,本着注重内涵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系统论证了专业面向和定位,基于工作岗位需求开发和调整课程体系被提上议事日程。本着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原则,重构课程内涵。总体目标是建成符合就业环境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完善、考核机制的调整、教学团队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
关键词:应用俄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088-01
1 课程体系改革基本思路
我校应用俄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对俄交流各领域工作岗位第一线需要的俄语应用型人才,能直接上岗完成俄语听、说方面的对俄交流任务,着重培养语言实际实用能力。
课程体系的改革分五个方面。
(1)根据岗位职责、任务群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首先确定本专业适应的有关对俄交流领域岗位的职业岗位群,如对俄贸易翻译兼业务人员,对俄旅游导游人员,对俄企业外事接待人员等。然后概括出每个工作岗位中最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需求,确定专业基础课:包括俄罗斯国情、综合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口语、俄文办公自动化;再根据不同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流程专业课:包括旅游俄语、经贸俄语实务、俄汉翻译实践。
(2)根据岗位工作需要与课程内部联系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教学顺序。通过分析对俄交流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共性,确定工作需求与课程之间的内部联系并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大一学年为语言基本应用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其中俄罗斯国情课原为汉语授课,考虑到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延后开设在第三学期用俄文授课;大二学年为语言职业应用能力培养阶段,主要是职业相关能力的拓宽培养,增加职业对应性课程(即专业课),从第三学期开始挑选专业学习拔尖人才在校外事服务中心进行实际工作岗位的体验,以做促学,更促使其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有关岗位工作的实操能力,并拓展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课程体系中各门相关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合理拆分与整合。对于知识点交叉与重复较多的课程,采取合并或协调的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将国际商务俄语证书的考证内容分解到经贸俄语实务课程中,把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资格考试内容有机融合;而对于经贸俄语实务、酒店俄语、旅游俄语课程有关知识点重叠的问题,拟整合为两门课程经贸俄语实务和旅游俄语,由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协调,根据课程的侧重点进行分工合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量避免知识重叠现象。
(4)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分别确立考核方式与内容。专业基础课授课方式要侧重于学生语言基本应用能力的形成,关注语言掌握的程度,内容以日常生活各种情景训练为主;专业课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达到的职业目标与能力要求以及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流程来选取课程内容,并以模拟实际工作的方式来授课,要求优秀学生在外事服务中心就职,并在适当的时机选派优秀学生赴实训基地实践。
严格考核机制,立足于使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知识,具备最基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每门课程都规定出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点,在学期结束之前以口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完成不了最基本的规定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5)有目的地设计专业选修课,拓展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近几年专业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情况分析,俄语专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升本科有需求,为提高升本的通过率,扩大我校俄语专业的影响范围,针对有意愿专升本的学生开设俄语阅读和大学俄语选修课;另外,根据学生要求,开设俄语语法选修课,面对理解能力相对较薄弱的学生。
2 教学团队建设
我校俄语专业开办历史较久,团队建设重点应放在内涵建设上,主要是强化专业教师的语言能力和实践技能,并提高来自企业工作一线的兼职教师的比例。因此,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国际交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中俄院校之间的教师和留学生互派在我校有过成功合作的历史,收效也不错,应继续实现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本校俄语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本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换来的是良好的生源。
(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发并依托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实训基地挂职顶岗锻炼,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其次,鼓励专业教师获得诸如俄语翻译证书、俄语导游员证书以及国际商务俄语等级证书或者通过考试成为考官或培训师,有效地促使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3)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要建立起一支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首先要充分利用社会人才优势,加强与实训基地企业的联系,积极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其次,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这样有利于帮助其明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要求;按照专职教师的教学要求对兼职教师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3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最鲜明的特征,实训强调内容的充实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具体措施:
(1)在专业内部进行学生互助学习项目。目的是提升部分优秀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帮助部分基础较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提升知识掌握程度。方法:利用业余时间集中补课,以生带生。
(2)面向社会,依托社会办学所开办的俄语培训班,以为其学员授课为契机,为本专业有辅导经验的学生提供语言教学的实践地点。
(3)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校外事服务中心不仅可带动各门课程设计的项目,也将学生溶入社会工作实践中;挑选优秀学生不定期到实习基地进行体验性顶岗实习,亲身感受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课程学习相关的各项职业技能竞赛(俄语导游技能大赛、俄语翻译技能大赛等),可邀请企业人士参加指导。这既是学生实习成果的汇报,又是一个实践机会,同时也给学生创造就业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陈尚坤.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35).
[2] 孙玉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3] 王晓娜,吴艳红.关于高职外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4] 徐研.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培养一专多能高级应用型人才[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1).
[5] 张凤珍.构建俄语专业课程结构 培养复合型俄语专业人才[J].鸡西大学学报,2007(5).
[6] 张福勇.浅谈21世纪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研究,2004(6).
关键词:应用俄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088-01
1 课程体系改革基本思路
我校应用俄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对俄交流各领域工作岗位第一线需要的俄语应用型人才,能直接上岗完成俄语听、说方面的对俄交流任务,着重培养语言实际实用能力。
课程体系的改革分五个方面。
(1)根据岗位职责、任务群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首先确定本专业适应的有关对俄交流领域岗位的职业岗位群,如对俄贸易翻译兼业务人员,对俄旅游导游人员,对俄企业外事接待人员等。然后概括出每个工作岗位中最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需求,确定专业基础课:包括俄罗斯国情、综合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口语、俄文办公自动化;再根据不同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流程专业课:包括旅游俄语、经贸俄语实务、俄汉翻译实践。
(2)根据岗位工作需要与课程内部联系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教学顺序。通过分析对俄交流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共性,确定工作需求与课程之间的内部联系并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大一学年为语言基本应用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其中俄罗斯国情课原为汉语授课,考虑到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延后开设在第三学期用俄文授课;大二学年为语言职业应用能力培养阶段,主要是职业相关能力的拓宽培养,增加职业对应性课程(即专业课),从第三学期开始挑选专业学习拔尖人才在校外事服务中心进行实际工作岗位的体验,以做促学,更促使其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有关岗位工作的实操能力,并拓展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课程体系中各门相关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合理拆分与整合。对于知识点交叉与重复较多的课程,采取合并或协调的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将国际商务俄语证书的考证内容分解到经贸俄语实务课程中,把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资格考试内容有机融合;而对于经贸俄语实务、酒店俄语、旅游俄语课程有关知识点重叠的问题,拟整合为两门课程经贸俄语实务和旅游俄语,由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协调,根据课程的侧重点进行分工合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量避免知识重叠现象。
(4)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分别确立考核方式与内容。专业基础课授课方式要侧重于学生语言基本应用能力的形成,关注语言掌握的程度,内容以日常生活各种情景训练为主;专业课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达到的职业目标与能力要求以及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流程来选取课程内容,并以模拟实际工作的方式来授课,要求优秀学生在外事服务中心就职,并在适当的时机选派优秀学生赴实训基地实践。
严格考核机制,立足于使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知识,具备最基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每门课程都规定出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点,在学期结束之前以口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完成不了最基本的规定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5)有目的地设计专业选修课,拓展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近几年专业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情况分析,俄语专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升本科有需求,为提高升本的通过率,扩大我校俄语专业的影响范围,针对有意愿专升本的学生开设俄语阅读和大学俄语选修课;另外,根据学生要求,开设俄语语法选修课,面对理解能力相对较薄弱的学生。
2 教学团队建设
我校俄语专业开办历史较久,团队建设重点应放在内涵建设上,主要是强化专业教师的语言能力和实践技能,并提高来自企业工作一线的兼职教师的比例。因此,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国际交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中俄院校之间的教师和留学生互派在我校有过成功合作的历史,收效也不错,应继续实现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本校俄语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本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换来的是良好的生源。
(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发并依托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实训基地挂职顶岗锻炼,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其次,鼓励专业教师获得诸如俄语翻译证书、俄语导游员证书以及国际商务俄语等级证书或者通过考试成为考官或培训师,有效地促使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3)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要建立起一支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首先要充分利用社会人才优势,加强与实训基地企业的联系,积极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其次,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这样有利于帮助其明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要求;按照专职教师的教学要求对兼职教师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3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最鲜明的特征,实训强调内容的充实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具体措施:
(1)在专业内部进行学生互助学习项目。目的是提升部分优秀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帮助部分基础较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提升知识掌握程度。方法:利用业余时间集中补课,以生带生。
(2)面向社会,依托社会办学所开办的俄语培训班,以为其学员授课为契机,为本专业有辅导经验的学生提供语言教学的实践地点。
(3)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校外事服务中心不仅可带动各门课程设计的项目,也将学生溶入社会工作实践中;挑选优秀学生不定期到实习基地进行体验性顶岗实习,亲身感受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课程学习相关的各项职业技能竞赛(俄语导游技能大赛、俄语翻译技能大赛等),可邀请企业人士参加指导。这既是学生实习成果的汇报,又是一个实践机会,同时也给学生创造就业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陈尚坤.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35).
[2] 孙玉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3] 王晓娜,吴艳红.关于高职外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4] 徐研.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培养一专多能高级应用型人才[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1).
[5] 张凤珍.构建俄语专业课程结构 培养复合型俄语专业人才[J].鸡西大学学报,2007(5).
[6] 张福勇.浅谈21世纪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