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价回收银行卡 切莫上当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旧瓶子和家具有人收购一点不稀奇,可最近有人发现,闲置银行卡也可以被收购,而且还是高价收购。难道真有这样的好事?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市民还真得仔细斟酌一下了。
  闲置银行卡换钱不靠谱
  手机短信经常会接到高价收购闲置银行卡的消息,此时,市民有些疑惑了,对方有什么用途呢?市民王女士说,经常因为工作需要,会办理一些银行卡,时间久了,有些银行卡就闲置了。这种闲置的银行卡,如果真的能换点钱,她觉得未尝不可。不过她还有一些担心,害怕身份证信息和银行卡都告诉对方,会埋下潜在危险。王女士说,办理一张银行卡只需要10元钱,而卖掉最高达到200元,这真的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吗?
  收卡价格不低要求挺多
  在网上输入“高价收购银行卡”的消息,就有上百条链接。上面写着,“长期收购银行卡:工商/农业/建设/中行均可,普通卡50元/张,U盾150元/张。价格丰厚,数量及开户行不限。”
  在收购中还有一些要求,上面写着:“1.须是新开户的卡,无使用记录,2.附带开户资料和身份证复印件,3.开户填写的手机号码必须是空号,4.不能开通电话银行和短信通知业务。”只有符合这些要求,才可以被收购,多数都是要求货到付款。少则数十元,多则数百元,如此高价回收银行卡,对方到底是什么目的呢?是否会损害持卡人的利益呢?
  回收后多用作不法行为
  我拨打了一位高价收购银行卡的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收购银行卡不会对卡主有什么影响,因为都是借记卡,并不会套现。还有的收购者称,收购银行卡是为了转款,因为银行要求使用不同的账户做担保和转款,所以收购是为了做储备使用。
  长春市南关区的一名民警认为,不少高价回收银行卡的人,都是利用该银行卡的用户名从事各种违法的行为,例如骗取别人钱财、短信诈骗等,如果不法行为一经查实,即便持卡人毫不知情,也必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个人不得私售银行卡
  吉林盛冠律师事务所的侯律师表示,切勿将银行卡转借、出租、转卖给他人,以免掉入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建议有闲置卡的市民,应该拿着身份证到开户银行注销。
  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个人申领银行卡,只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如果收卡人用购买的银行卡进行诈骗、洗钱或其他违法活动,持卡人很可能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利用,触犯国家法律。因为,根据《刑法》《银行法》和《反洗钱法》的相关规定,个人以牟利为目的出售银行卡,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严重的还构成刑事犯罪。即便持卡人毫不知情,平白无故被人利用,也逃不脱连带责任。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规定,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笔者随后来到我市的工商银行进行询问,银行的工作人员说:“如果银行卡不用了应该及时来银行注销,不能随意进行出售。只要是没有销户,一旦自己的银行卡被别人用作不正当的违法行为,持卡人也要负相关责任的,另外,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容易泄漏出去,所以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是有安全隐患的。”
  表面上看,不用的银行卡闲置也是闲置还不如卖一点钱,但是一张银行卡也相当于一张个人的“身份证”,里面有持卡人的个人信息,一旦自己的卡被不法分子用作违法勾当,会给持卡人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市民一定不要为了眼前一点小利益就盲目的出售自己的银行卡。
其他文献
10多年前一个寒夜,龙岩新罗大池镇大和村山顶,一间土坯寺庙前,一个几个月大的女婴,在寒风中啼哭。  这呜呜声,惊动了庙中年近6旬的老僧人官师傅,这个慈祥老人救下了孩子,取名官静如,视如亲女儿。一老一小,相依为命。官师傅省吃俭用送她上学,教导时常用“养不教,父之过”,小静如也把师傅当做世上最亲的亲人;只是,官师傅从不许小静如叫他“爸爸”。  临近开学,小静如没去报到。  原来,两个月前,官师傅为保护
期刊
人社部启动养老保险全覆盖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西柏坡启动了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养老保险从制度上将覆盖每一个中国百姓。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在过去短短近3年时间,全国城乡参保总人数就超过3.8亿,其中有1亿多老年人按月领取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亿万城乡居民的养老有了制度性的保障。  尹蔚民说,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进展顺利。在过去近3年时间,已经有1亿多老年人按月
期刊
前段时间,我和家人随旅游团去日本旅游。  出自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不太喜欢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邻邦。不过,日本湛蓝的天空,洁净的路面,积雪覆盖的富士山,林海雪原里宁静的小村落和童话般的乡村别墅还是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毕竟是异国他乡,总有一番别样风情。  日本之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仍然在工作着的老年人。  日本是一个劳动力较缺的国家,政府鼓励老年人退休后继续服务社会,所以日本的老人很少赋闲在家养
期刊
长发、微胖、笑容灿烂……眼前这位中年妇女,蹲在地上为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洗脚,有说有笑。她叫李建珍,是广西南宁铁路局柳州机车车辆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将孝心凝聚成一股无穷的力量,支撑起了几个家庭的幸福美满。  “这辈子能成为一家人是缘分”  1990年,李建珍和丈夫李文相识相恋。当时,李文的父亲因公殉职,李建珍便以准儿媳的身份,每天到李文家里帮买菜、做家务,想方设法逗李文的母亲开心。婚
期刊
赵阿姨今年74岁,去年老伴过世后,她将原来两房一厅的房子出租了,拿了租金住进了江北区一老年公寓。像赵阿姨这样“租房养老”的老人正在逐渐增多,成为老人另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赵阿姨是个标准的空巢老人,一个人住在两房一厅的房子里,到处有老伴的影子,往往触景生情,情绪一直不好。尽管赵阿姨还有两个儿子,但由于儿子平常工作忙,也不能经常来看望她,这让赵阿姨觉得更加孤独。  老年公寓负责人称,像赵阿姨这样的
期刊
南京三牌楼大街附近的居民,总能在周围广场上见到一位练武术的白发老人。耍大刀、舞双剑、玩铁球,八旬老人能把这些重达几十斤的物件玩得让人眼花缭乱,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这天我慕名来到三牌楼广场附近,有幸见到了这位身穿练功服,腰系红缎带,手持关公刀,正在施展绝活的老人。周围熟悉他的人告诉我,这位身怀绝技的大爷名叫陈洪俊,今年已经78岁了。陈大爷家就住在附近小区内,长年习武。兴致高昂的时候,便来到市民广场
期刊
在过去的12年间,他用打工获取的微薄收入赡养了3位流浪老人,他用自己的善举,诠释了“人不独亲其亲”的大爱精神。他叫姜旭东,33岁,甘肃西和县河坝镇大池村村民。  【镜头一】  1997年7月,甘肃兰州火车站,一位衣衫褴褛的流浪老妇向姜旭东乞讨,19岁的他习惯性地将手伸进衣兜,紧接着面露难色:“阿姨,我这是去新疆打工,不瞒您说,身上只有一点路费,不能给您了,等我赚了钱回来,一定帮您!”  看惯白眼、
期刊
薄得几乎一用力就能捏碎的鸡蛋壳可以用来做什么,大多数人的回答估计就是丢掉,不过对于孙伟来说,蛋壳绝对是件宝贝,“我接触蛋雕有20多年了,靠的全是揣摩和不断地实践。”说起心爱的蛋雕,孙伟来了兴致。  蛋壳成了“绘画板”  说起接触蛋雕的经过,孙伟说,那得从20多年前的学生时代说起,“我小时候街头有很多手艺人,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有人会往钢笔上刻字。”孙伟回忆说,开始他对往钢笔上刻字非常着迷,常常练习,
期刊
李老师原本是一名老师,但他现在的主业并不是老师,而是开办了一家婚介所。他对外不报名字,因为上中学的女儿不希望他从事这个职业,那就随女儿的愿吧!  谈话中我知道李老师很经历了一番生活的坎坷,出生不久适逢自然灾害,吃的是烂番瓜、山芋之类。很快“文革”又开始了,也没能好好读书。1972年他到工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1973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好,他有一些文化基础,插队不久就当上了代课教师。他在
期刊
每个清晨,莽莽武陵山脉从沉睡中醒来。  大山深处的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准时响起上课的钟声。48岁的代课老师谭定才拄着双拐,沿着窄窄的石板长廊,走上三尺讲台。一块旧黑板,几张破课桌,18个山里的孩子,就是他全部的人生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掌声、鲜花和簇拥,只有清贫、单调与孤寂。  清脆的铃声在山间回荡,穿越25年的沧桑岁月,伴随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放飞希望和梦想。  雨雪为被 坚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