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白菜为何会先期抽薹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y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多位菜农询问:早春大白菜现在种植面积逐年增多,种植效益也一再提高,但在种植早春大白菜时常出现抽薹、开花现象,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为何会先期抽薹呢?
  1.品种不当。目前早春大白菜品种主要以韩国、日本品种为主。在生产当中许多菜农对早春大白菜品种认识不足,往往凭经验或跟风选择品种,有时会把夏季及秋季生长良好的品种拿到早春种植,常常就会因夏播品种抗热性强而抗寒性差,导致早早抽薹。秋季大白菜多属于晚熟品种,虽然抗抽薹能力较强,但由于生长发育期较长,这样势必造成因为早春后期温度过高,不能形成正常的叶球,使得大白菜包心不好。
  2.播种期不合理。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菜农错误认为大白菜早播种就能早上市,因而盲目提早播种。在早春大白菜主产区,每年都有菜农早播种而使大白菜出现抽薹的现象。有的菜农一旦上年在立春’节气播种成功,那下一年就会提早到“大寒”时节播种,由于温度低,其结果就会抽薹,给生产造成损失。
  3.管理因素。受利益的驱动,一些原先种植粮食的农民也转向早春大白菜种植,但在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忽视苗期的保温工作。大白菜是种子萌动的春化型蔬菜,也就是说大白菜种子开始萌动以后,在发芽期、幼苗期及莲座期受到一定天数的低温影响,都可完成春化过程。白菜冬性较弱,通过春化温度条件要求不严格,一般在2~10℃低温下10~15天可以完成春化过程。一旦通过春化过程,在18~20℃高温下14小时的长日照可迅速抽薹开花,失去白菜经济价值。一定要加强管理,防寒保温,使苗期温度在13℃以上,使大白菜春化的低温条件和时间不成立。
  其次,错把秋季大白菜的管理经验用于早春种植,忽视了早春大白菜生长时间要比秋季大白菜短的这一特点,定植后不及时施肥浇水,致使营养跟不上,生长不良,不能正常结球,也极易造成先期抽薹开花.
  4.病虫害防治不利。有的菜农认为早春大白菜前期基本无病虫害,也不需要防治,而一旦病虫害发生,菜农往往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再加上防治不及时或者用药不当,造成减产甚至影响生长,也会导致抽薹现象的发生。
其他文献
合成了N-苯基-1,7-二硒杂-4-氮杂-[7]二茂铁环蕃(1),并用核磁、质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1是属于正交晶系的I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0.954 74(2)nm,b=
以FeCl3· 7H2O和Na2MoO4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三维花状Fe2(MoO4)3微米球.探讨不同合成温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利用XRD、SEM和EDS等分析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制备了样品NH4PW—NaY,并通过FTIR、XRD、低温氮吸附-脱附等手段确认了该样品为磷钨酸铵(NH4PW)存在于NaY沸石超笼中的“瓶中船”型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