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何以有效衔接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c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研究生教育的外部环境变革及高等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来看,在现实育人环境下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衔接是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因此,在高等教育内部,要做好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学科体系承接,打通产学研通道,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全铺设、全优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系统 外部育人环境 内在育人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视野下高等教育系统中人才培养过程的衔接


  高等教育系统中高质量人才培养,指的是以综合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的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和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随着近年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以及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战略部署,标志着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需要强调的是,研究生教育并非孤立于高等教育体系之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在于本科教育。
  早在上世纪末,美国的《博耶报告》中已经深刻阐述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衔接的问题,并将其作为美国高校改革实践的目标。《博耶报告》指出,研究型大学要在科研、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关系的平衡上作出富有意义的转变,构建新的本科教育模式,并提出了改革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十条途径,其中包括:重塑大学教学文化,提出教与学的学术理念,将教学置于和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教学相长、创新和扩展知识的过程;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育模式,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更新;打破学科框架,发展跨学科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和生活观。
  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之间存在有机联系,本科层次的教育正在调整以适应人才发展需要,由关注知识积累转向人的综合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原因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尊重个体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体的终身发展,教育成为每一位具备学习素养的主体所需要的条件性因素,教育的目标更是归结为发展每一位主体在兼容并包的人文和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全面认知、研究、创新及实践能力。

育人的外部环境: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变化


  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对人才选拔标准及培养目标在具体的可操作层面进行了更加精细、科学的定位。无论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是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是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调整培养方式,打通产学研通道,为学生深入科学研究、认定科研成果创设良好的环境,进而实现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全铺设、全优化。高等教育系统需要依托可以转化为教育实践资源的学科来实现。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学科体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核,是高等教育能够完成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在高等教育内部,学科系统是不可割裂的,学科体系在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发展前后承接,所不同的是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能力水平进行了区分和不同规定。
  
  学术、学生、学者是高等教育学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支架。学术的生长需要创设人性化的人文生态环境,树立生态学意义上的“和谐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高等教育整体学术生态构建已经由理想转向现实,在学术发展经纬上,高等教育的现实基础与未来行动有效结合;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术系统内容有机衔接,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探究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及教学的学术等生态样态相互交融,学术群体诉诸主体性力量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学术生活、高尚的审美情趣这样一种学术生态环境,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


  一是培养对象的历史发展性。在教育中,教育对象的不可分割性、历史发展性,即指教育的培养对象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统一体,个体多元智能的发展和能力的获得是教育对象发展的证明,而不是被分割的理由,教育对象的发展基于主体的统一性,是阶段性、发展性的,是不可割裂的。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是不同的两个培养阶段,受教育者可以选择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继续进行专业研修,即使學习和研究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本科阶段学习甚至之前的学习所带来的质性的和量化的发展结果是与个体结合在一起的。教育之于个体发展,要尊重个人已有的发展状态,循序渐进帮助受教育者开发其内在本有的发展潜能,在人类普遍共有和个体独有的发展需求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是培养过程的不可分割性。人的发展是终身的,在教育中,培养过程是围绕学生的意识形成和行为变化而组织的,在意识、行为之间建立一个可以互通的桥梁,这个过程围绕人的连续发展而进行,并随着人的思维和实践本质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个过程是不可割裂的。人才培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从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内在的相互衔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依照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将本科教育作为基础,按照学科的划定设置培养方案,保证受教育者具备适应未来的能力,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同时,以本科教育确保夯实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突出应用实践水平,实现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培养目标的协同性。高等教育承担多元的发展任务,不同的任务之间是协同发展的,也强调所培养对象多元能力的发展。学科发展摆脱单纯经验范式,走向与人的主体认知特性及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具有通识性价值影响的文化系统这一具有主导性的目标建构的行动框架,体现人文思想的不断丰富,也内含科学的探索与发现,是人文与科学的协同发展,是人J性与科学精神的相互建构和影响过程。
  四是培养机制的条件性。回顾历史上既往的人才培养方式,大致有三种情形。一种与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相适应,一种与严谨的学术发展相适应,还有一种与人的发展相适应。当下,高等教育系统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趋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考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哪些现实因素相契合,有哪些因素和条件能够被统合和利用。实现研究生综合能力发展,有其实现基础和支撑条件,受到认知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导师培养、课程质量、科研条件、科研激励制度、学术氛围等因素影响。实现研究生全面发展目标,离不开对个体素质的前期开发与培养,需要在本科阶段,对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认知风格、创新品质、学术钻研能力、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素质进行培养和熏陶,这是决定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能够快速适应和更好发展综合能力和创新素养的重要条件。此外,需要对培养因素做出科学调整,使本科阶段的培养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承接关系,使本科阶段的培养成效在研究生阶段有所体现,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等教育系统中高层次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需要对高等教育系统中人才的培育环境作进一步剖析,也离不开对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实现育人过程的有效衔接,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根本、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①熊庆年等:《宏观高等教育评估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②时彦:《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经验与理念》,《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8期。
  责编/孙娜 美编/王梦雅
其他文献
经阴道子宫肌瘤挖除术主要适用于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小型子宫肌瘤(小于6cm),与以往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它具有创伤小,伤口疼痛轻,不干扰腹腔脏器,可以减少腹腔感染机会,术后进食快,
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存在“招人难,留人难”、人才流失、人才断档、环境艰苦、培训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此,需建立生涯管理制度,使基
混合动力汽车模型是一个较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且设计参数较多,为一种处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多目标问题。文章以一辆实例样车的动力系统和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为例,分析并建立了以
十一月的北国之城——长春,被一场入冬以来最大的暴风雪袭裹,多彩的春城披上了索雅的银装,暴风雪,带来了冬天的寒冷,也带来了交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