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艺术专业的教学中,美术基础课教学占有相当的比重。然而现如今的基础类教学只注重枯燥无谓的讲解,让每一名学生丧失了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在基础课授课过程中提高堂上的教学质量,是长期的艺术类教学中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下,课时量、课堂教学模式及教材都发生了变化。教学是否一成不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难题又面临新的挑战。艺术类教师在教学中为实现课程标准已付出了许多汗水。
关键词:艺术类;课程改革;挑战
按照过去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来看,就是老师的授课加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所带来的结果当然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在初学绘画的学习中怎样才能学得更加有效,怎样在内化品质与外化能力上都有一个全新的收获呢?怎样使枯燥的训练变得不枯燥呢?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是我们所有艺术类老师一直都在研究的问题。
我认为首先是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教学观念的新旧,素质的高低制约着艺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制约着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果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深高的文化素质,就很难做到与新课程同行,会被改革的步伐远远抛在后面。“教育成败在于教师”,当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艺术课程标准》及现代教育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提高自身的艺术能力;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艺术类教学法,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其次,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艺术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只有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往,艺术教学停留在旧的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课堂教学变成机械乏味。教师总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因此课堂中教师讲得非常多,讲得非常细,“满堂灌”教学方式成为教师普遍运用的手段。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首先应该要备好课。一堂优质的课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备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教法及学法。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应如何处理等都要认真做好部署。知道了学生该如何学,自己该如何教,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自如,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再有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去感悟,去思考,去质疑和解疑。要做教学的有心人,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合作交流的空间、时间和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以教师行为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优化课堂结构上,充分利用好90分钟。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在课堂上学生的兴奋程度和思维活动的水平在不同的时间有着明显的起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分配时间,复习、新课、巩固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合理使用时间,详略得当,劳逸结合,讲练结合,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做到这样,我想,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负担减轻了,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本人在大一新生刚开始接触美术基础课时做了以下的尝试:在石膏几何体的素描教学中首先明确教学的目的性,为什么要画?然后是怎样画?怎样更有效地画?对几何体的描述实际上是对事物认识的表现,它所牵涉到的认知包括空间、透视、体积、表现。学生在认知与表现上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我不急于要求学生画出漂亮的画,也不是把石膏几何体静止地放在静物台上,而是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与体验。同时要求对其做减法,即运用想象去切掉其中某个面,要求表现在画面上合情合理,符合透视规律与内在的结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提供它的规律性认识,进行有规律的减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始终与学生共同探讨,学生之间也同时认真地讨论它的规律性,探讨做减法后的各种可能性,在与学生互相交流探求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在这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参与对石膏几何体的分析,找出规律性的联系,由探究、讨论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要充分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师用实物的引导与启发下完成对这一课题的理解,故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就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美术教学中,体验性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视觉体验、实践体验、想象体验、审美体验。按认识客体内容可分为:物体媒介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在美术特色课的教学中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我们主要是以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上输入有用人才为主。然而教学方式的改变应恰如其分地反映这一要求。教育是个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要能做到把握方向,切实完成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在水粉写生课上,针对学生画面的灰、脏问题,要求学生不使用调色盘,先对盒中颜料进行清理,进而直接用笔蘸颜料在纸上调色作画,使学生体验到色彩在纸上的变化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体验使学生学会了更好地用色彩去作画,色彩具备了鲜活的特性,而不是完成指标式的作画,从中更多地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再如在绘画中让学生反复尝试各种纸的不同特点,选择最佳的表现效果,通过对比学生自己会认识到哪种方法最适合表现对象,从中体验到绘画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最后,抓牢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学习习惯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我们要把提高学生的基础落到实处。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基础知识教师往往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而突视了它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必要性。基础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但教学绝不能脱离基础,从基础知识抓起,才是结合实际的教学行为。
当然,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教学常规的稳定、有序、落实与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是分不开的。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教育管理措施,使学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语文教學的点滴经验,勤思考,常总结,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艺术教学水平,为促进艺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铺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艺术类;课程改革;挑战
按照过去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来看,就是老师的授课加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所带来的结果当然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在初学绘画的学习中怎样才能学得更加有效,怎样在内化品质与外化能力上都有一个全新的收获呢?怎样使枯燥的训练变得不枯燥呢?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是我们所有艺术类老师一直都在研究的问题。
我认为首先是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教学观念的新旧,素质的高低制约着艺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制约着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果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深高的文化素质,就很难做到与新课程同行,会被改革的步伐远远抛在后面。“教育成败在于教师”,当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艺术课程标准》及现代教育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提高自身的艺术能力;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艺术类教学法,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其次,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艺术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只有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往,艺术教学停留在旧的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课堂教学变成机械乏味。教师总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因此课堂中教师讲得非常多,讲得非常细,“满堂灌”教学方式成为教师普遍运用的手段。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首先应该要备好课。一堂优质的课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备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教法及学法。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应如何处理等都要认真做好部署。知道了学生该如何学,自己该如何教,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自如,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再有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去感悟,去思考,去质疑和解疑。要做教学的有心人,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合作交流的空间、时间和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以教师行为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优化课堂结构上,充分利用好90分钟。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在课堂上学生的兴奋程度和思维活动的水平在不同的时间有着明显的起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分配时间,复习、新课、巩固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合理使用时间,详略得当,劳逸结合,讲练结合,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做到这样,我想,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负担减轻了,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本人在大一新生刚开始接触美术基础课时做了以下的尝试:在石膏几何体的素描教学中首先明确教学的目的性,为什么要画?然后是怎样画?怎样更有效地画?对几何体的描述实际上是对事物认识的表现,它所牵涉到的认知包括空间、透视、体积、表现。学生在认知与表现上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我不急于要求学生画出漂亮的画,也不是把石膏几何体静止地放在静物台上,而是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与体验。同时要求对其做减法,即运用想象去切掉其中某个面,要求表现在画面上合情合理,符合透视规律与内在的结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提供它的规律性认识,进行有规律的减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始终与学生共同探讨,学生之间也同时认真地讨论它的规律性,探讨做减法后的各种可能性,在与学生互相交流探求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在这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参与对石膏几何体的分析,找出规律性的联系,由探究、讨论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要充分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师用实物的引导与启发下完成对这一课题的理解,故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就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美术教学中,体验性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视觉体验、实践体验、想象体验、审美体验。按认识客体内容可分为:物体媒介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在美术特色课的教学中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我们主要是以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上输入有用人才为主。然而教学方式的改变应恰如其分地反映这一要求。教育是个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要能做到把握方向,切实完成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在水粉写生课上,针对学生画面的灰、脏问题,要求学生不使用调色盘,先对盒中颜料进行清理,进而直接用笔蘸颜料在纸上调色作画,使学生体验到色彩在纸上的变化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体验使学生学会了更好地用色彩去作画,色彩具备了鲜活的特性,而不是完成指标式的作画,从中更多地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再如在绘画中让学生反复尝试各种纸的不同特点,选择最佳的表现效果,通过对比学生自己会认识到哪种方法最适合表现对象,从中体验到绘画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最后,抓牢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学习习惯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我们要把提高学生的基础落到实处。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基础知识教师往往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而突视了它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必要性。基础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但教学绝不能脱离基础,从基础知识抓起,才是结合实际的教学行为。
当然,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教学常规的稳定、有序、落实与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是分不开的。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教育管理措施,使学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语文教學的点滴经验,勤思考,常总结,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艺术教学水平,为促进艺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铺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