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下的突破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1912-1919年是一个历史过渡时代,而产生于这个时代的小说作品《玉梨魂》同样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过渡价值。本文将以该小说的艺术形式、主题思想为着眼点,探讨《玉梨魂》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并分析小说文本中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折射问题。
  关键词:《玉梨魂》 传承下的突破 历史过渡价值
  引言
  《玉梨魂》是由鸳鸯蝴蝶派早期代表作家徐枕亚创作的,在当时一经出版后,广受青年读者的喜爱,并成为民初最为畅销的一部小说。但是《玉梨魂》在文学史上并没有获得很高的评价,一些倡导新文学的作家认为它是一部毫无文学价值功用的“眼泪鼻涕小说”。但这只是从政治层面来评价的,而忽视了小说其他方面的价值。章培恒曾运用《玉梨魂》来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他认为《玉梨魂》具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传承了传统文学,同时也作出了创新,和许多现代小说是一脉相承的。而《玉梨魂》正是在1912-1919新旧文学的过渡时期产生的,具有历史特殊性,因而在文学上也必然存在着某种历史过渡,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新旧变更。在1912-1919年这一段时期,文学创作上呈现新旧杂糅的特点,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新的面貌,但旧的东西依然存在。而徐枕亚的《玉梨魂》一方面汲取了传统经典的文化精华,另一方面又不忘走出传统的桎梏,增添一些反传统的亮点。这些历史过渡价值可以从该小说的艺术形式及主题思想表现出来。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来探讨《玉梨魂》的历史过渡价值。
  一 合理运用传统艺术形式并有所创新
  在我国长期的人性解放中,《玉梨魂》的出现就是在传统文化中的个性解放典型代表,新时代人的解放历程的开端。从《西厢记》以及《牡丹亭》之后又一次将国人情感解放盒子打开,从而实现基于历史传统下的继承及超越,为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以及伦理的觉悟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整篇创作更是基于传统艺术形式的一次创新。
  1 从诗歌到小说形式的转化
  《玉梨魂》作为一部哀情小说,其创作上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小说的叙写模式上,在语言形式上注重骈散结合,运用四六式骈体进行小说绚丽辞藻的铺叙,从而形成了“有词皆艳,无字不香”的特色风格。此外,小说所营造的艺术情境也颇为独特,具有哀感顽艳、缠绵悱恻的意蕴。它一经问世之后,就在文学界引起了轰然大波,开启了骈文写作小说的里程碑,并形成了一股浪潮。《玉梨魂》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效应,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环境息息相关。民国初年,社会正处于动荡之中,民不聊生,而国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也是一片混乱,他们彷徨不安,迷失自我。面对这种情形,文学界试图通过重构价值观的形式来拾起国民的信息,其中的一部分文人热衷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认为获得解放的最佳途径是复古。同时,大多数文人生活在帝制和共和制的过渡时代,保家卫国的伟大抱负无法施展,民主共和的理想成为泡影,于是他们以文本的形式将自己的悲愤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诗歌是文人墨客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运用得最多的文体形式,而在当时也被顺其自然地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可以说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继承的另一种体现。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家延续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并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将原来只有在诗文中出现的抒情意象、手法合理地运用到小说的创作中,营造了一个充满感伤情怀的小说空间,改变了小说赋予消遣的纯叙事模式。而《玉梨魂》正是创作主体徐枕亚用来表情达意、感慨世态炎凉的最佳平台,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阅者纸上千行泪,乃著者笔头一滴血所换得者也。”这充分说明了小说也能够用来传达作者的真情实感,让读者在读了之后无不感到内心深处的共鸣。
  2 诗文抒情向小说转移的历史意义
  诗文抒情阵地向小说的转移,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艺术表现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过渡,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变化。《玉梨魂》与以往小说相比,在叙述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打破了围绕情节进行叙事的传统。在这以前,无论是传奇还是小说都喜欢以“奇”致胜,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玉梨魂》的情节却十分的简单,主要是“红颜薄命,名士多情”的套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何梦霞是一个落魄书生,在寡妇梨娘家做家庭教师,随着时间的流失,梨娘和梦霞互相倾慕,产生了感情,并以书信和诗词的形式传情,但是在那样的封建社会,他们的感情是得不到别人的祝福的,最终以殉情的悲剧告结。在小说中,梨娘和梦霞的感情注定是一个悲剧,并安排了反面人物李某以及女二号筠倩,但是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并不是因他们而促成的,因此,在小说情节的构造上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平铺直叙。从小说整体的内容来看,徐枕亚更注重写男女主人公之间感情上的变化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描述与刻画,对于人物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只是简单的加以介绍。《玉梨魂》的情节比较单一,但是全篇却有30个章节,作者是如何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最主要的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上。人物心理描写的篇幅比较大,一方面是作者抒发情感的所需,另一方面也看到了现代人物刻画手法的影子,即以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再仅局限于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的刻画,而是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使他们的心理时间超前于小说的叙事时间,也因为这些心理描写,使读者在读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男女主人公在“情”与“理”之间的挣扎。
  从小说的性质上来看,《玉梨魂》带有自传性色彩,更能够将真情表露得一览无余。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由徐枕亚年少时的亲身经历改编过来的。何梦霞就是作者的缩影,而梨娘、筠倩则是现实版中的陈佩芬和蔡蕊珠。正是由于作者亲身经历的这段感情悲剧,才使徐枕亚在创作《玉梨魂》的过程中更好地流露自己的真情,从而使小说在出版后就获得了如此大的反响,受到许多年轻男女的喜爱。
  无论文学以何种形式出现,要想获得读者的承认与赞赏,抒情是绝对少不了的,而《玉梨魂》就是运用传统诗歌的抒情方式,刺激读者的感官,把读者带到情的氛围中,减少对理的关注,营造更浓的伤感的氛围,这是抒情方式上的创新,打破了哀而不伤的中国古典文学美学传统,既是继承同时也是创新。   二 主题思想的历史过渡
  1 古典文化的俗套模式
  一些人认为《玉梨魂》依然使用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才子佳人”的俗套模式,尽管作者在近代文学中开启了以寡妇为主人公描写爱情故事的先河,但是他从头到尾把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置于“发乎情而止乎礼”之下,与《牡丹亭》相比,情理冲突表现的没有那么彻底,何梦霞与白梨娘的恋情在“礼”之前就已经没有了生命气息。尽管他们互生好感,但也只是以书信的形式来传达爱慕之意,在一年的时间里,二人也只是见了两次面,看似平淡如水的感情,却使得女主人公白梨娘在“情”和“礼”之间备受煎熬。每当二人之间的恋情接近或达到高潮之时,作者总不会忘记对他们的纯情做一番解释。
  女二号崔筠倩尽管接受过新式教育,但是思想依然比较保守。在小说的最后,当她读完嫂子梨娘由血泪铸成的断肠遗稿时,脑中出现的第一反应却是“如此贞洁的嫂子,也会有这样放荡的行为”。可见筠倩依然把旧时的贞洁观视为真理,即便是嫂子这种纯精神上的恋爱也不允许,被视作是放荡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梨娘为她和何梦霞牵线,崔父让其嫁给教书先生时,尽管心里面不愿意,但是她并没有勇敢地站出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些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在传统道德面前的怯弱,尽管他有反抗的念头,但是因胆怯和自责,而又本能地缩了回去。
  但是从《玉梨魂》可以看到封建礼仪对人性的摧残,这一点我们并不能否认。封建伦理在当时有着很深的根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摆脱掉的。在《玉梨魂》等作品出世之前,像陈独秀、鲁迅等这样的大家都没有喊出“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又如何能够要求这些作品的作家做出超前的行为。因此,《玉梨魂》小说中的思想主旨,并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当时整个社会的诟病。在小说中,作者大胆的写寡妇的恋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也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精神风貌。
  2 思想上的新层次
  范烟桥认为《玉梨魂》是一部“问题小说”,笔者认为他这样说是有可取之处的。在他看来,自从辛亥革命之后,封建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已经受到了威胁,“门当户对”也有了新的认识,新时期的才子佳人,就应该有新的面貌,新的追求。尽管有些人已经在争取婚姻自由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是最终不能实现。男女的恋爱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作者从这些社会实情出发,在小说中大肆描写哀情,引起读者共鸣。而《玉梨魂》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因而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实际上,也是使读者认清封建礼教的弊病,而这也是倡导新文学中的文学功用观。
  同时,《玉梨魂》的思想意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的层次,打破了吴研人(清末小说家)的写作思路,他认为在写情这样的小说时,“情”不能逾越“礼”,要在“礼”之下,例如在《恨海》中谈及什么是情,吴研人认为那些恪守贞洁的女子,才是世界上最为多情的。可见,吴研人非常看重女子的贞洁观,相比之下,《玉梨魂》的寡妇恋爱是很大的进步。
  在传统古典文学中,才子佳人总是以终成眷属的完美大结局收场,而《玉梨魂》的悲剧结尾不得不说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传统的这种结局形式是以教化为目的,让读者在小说营造的虚幻世界里找到精神的慰藉。如《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得以团圆是建立在张生考取功名的基础上,依然摆脱不了礼教的束缚。而《玉梨魂》尽管以主人公双方殉情的悲剧做结局,弥漫着哀伤的氛围,但是从客观上来说,它是对当时处于新旧转型期的社会的真实写照。
  结语
  《玉梨魂》是在1912-1919年这个过渡时期产生的,在文学上具有着一定的历史过渡价值,是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和纽带,对传统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在艺术形式(叙述模式)上,采用了传统诗歌的抒情模式,但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实现了向现代的过渡。在思想主旨上,它延续了男女主人公在封建礼教面前的无能为力,但是却突破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模式,是一种传承与突破。由此可见,它是对当时社会思潮的一种体现,是传统走向现代的缩影。
  参考文献:
  [1] 佘小杰:《浅论〈玉梨魂〉与“才子佳人”言情模式》,《东方论坛》,2010年第6期。
  [2] 胡焕龙:《〈玉梨魂〉:打开现代国人情感解放的“潘多拉盒子” 》,《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3] 赵莹:《传统继承,现代催生——〈玉梨魂〉中体现的历史过渡》,《考试周刊》,2011年第64期。
  [4] 党月异、侯桂运:《用抒情法叙事——论〈玉梨魂〉的艺术特色及其小说史地位》,《蒲松林研究》,2013年第1期。
  [5] 李青果:《情感·革命·国家——徐枕亚〈玉梨魂〉〈雪鸿泪史〉及其周边》,《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6] 李宗刚: 《〈玉梨魂〉:爱情悲剧和人生哲理的诗化表现》,《文艺争鸣》,2010年第21期。
  [7] 佘小杰:《浅论〈玉梨魂〉与“才子佳人”言情模式》,《东方论坛》,2010年第6期。
  [8] 李玲:《哪一种传统观念?哪一种现代意识?——〈玉梨魂〉的男性至情观》,《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穆标,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3级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凉风袭来,拨开沈睿然额前的发,一张俊逸的脸上却嵌了一双迷茫的眼。修长手指快速移动鼠标,展现在沈睿然面前的是一张怪异的照片。  照片上显现出一座悬崖,不高,但却陡峭。峭壁上硬生生地横插了无数木桩,上方还黑压压地覆盖着一个个长方体。  沈睿然按动鼠标,架在木桩上的长方体赫然放大,恰是入殓用的棺木,寥寥十几副,一口一口,呈阶梯式向上攀沿。  悬棺葬虽说奇特,但也并不罕见。令沈睿然震惊的并非这特殊的葬式,
期刊
预告篇  四年前一连串复杂离奇的命案,一名精神病人牵涉其中,而他的证词是真是假?左庶四年后接受委托,却被黑暗中的毒藤所缠绕,使他陷入进退两难的深潭之中,一双恶魔的眼睛正在远处注视着他,他究竟能否揭开一具具尸体下的阴谋呢?凶手在密室中布下天罗地网,下一个受害者又将如何死去?所有答案需要读者们凭着无比的勇气和智慧在《屠炭人生》中,细细的挖掘。    序    屠刀上滴下的鲜血,是一行罪恶的黑色之血; 
期刊
【迷题篇】    人物  张甲:主人公,擅长观察和推理。  邹浩:旅客,和张甲结伴而行,导演杨学艺的学生。  杨学艺:《魔幻世纪》导演。  李玉民:副导演。  唐星灿:男主角,人气偶像。  梦影:女主角,人气偶像。  谭希:女配角,新崛起的实力派演员。  丁东:男配角,谭希的好友。  小雪:女化妆师。  许亮采:男化妆师,兼管道具。谭希好友。  古亚洲:剧务。  曹定志:灯光摄影师。  罗长清:医
期刊
即使到了现在,一想起那天晚上的情景,我仍会毛骨悚然。  那是东京大地震发生刚过不久的事!  那天晚上10时过后,天空的样子开始不太对劲,随着台风的呼吼声响,豆大的雨滴哗啦啦地洒落。由于早上见到报纸上写着“台风今天午夜将侵袭帝都”,我一整天在办公室里就坐立难安,很不幸,气象台的预测真的应验。  我会说自己坐立难安是因为当夜12点至凌晨2点必须值夜班,而在暴风雨中值夜班很不好受。这项夜班勤务是约摸一个
期刊
曾经读到格致的文章,幽默地讲述她为报知遇之恩,“勉为其难”“搜索枯肠”评论郭诗人的一段往事,不禁掩口偷笑。写郭力家又有何难,他身边随便哪个人,就是扫地大妈,恐怕也能说个三五十行,这人的孤绝可不会让人“理屈词穷”。可若真想写到妙笔生花,既照顾他的精神高度又不落下吹捧之嫌,真的很难。因为某个时刻他可能会以耶稣的眼神告诉你,他内心完满。而你又不能以赞美诗的腔调歌颂他,那就等于拿他当神,赞誉过分。他自给自
期刊
约翰·狄克逊·卡尔(1906~1997),美国籍作家,出生于宾州,毕业于哈维佛学院,曾远赴巴黎留学,但随即转往英国定居。作者另有其他笔名,其中狄克逊·卡尔最著名。卡尔的推理小说中俯拾皆是“密室谋杀谜团”与“不可能的犯罪”的情节,世人推崇他为“密室大师”。   卡尔曾获得美国推理小说界的最高荣誉——终身大师奖,并成为英国极具权威却也极端封闭的“推理俱乐部”成员。卡尔擅长设计复杂的密谋,生动营造出超自
期刊
那是一个飘着毛毛细雨的深夜,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下末班公交车,一连好几天的加班让我全身都泛着酸痛,右臂几乎连雨伞都举不起来了。我叹了一口气,呵出的白雾如幽灵一般飘散在空气中,不由地打了个寒战。在这个湿冷的深秋之夜,我只想尽快回到我那间狭小的出租公寓里,好好洗一个热水澡,然后上床睡觉。我就像是一个没有生气的活死人,机械刻板地生活在这个充满铅色的城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我所谓的生活,没有希望,没有未来,
期刊
摘要 张承志的文学创作历来对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牧民,从他们身上发掘善良、勤劳、憨厚、质朴等最富人性的要素和美德,赞美蕴藏于人世间的正能量。自《心灵史》及后期的散文创作始,张承志以更高更开阔的视野,探讨了人类社会有关心灵、信仰、自由、公平、正义、权利、和平等主题。不论作品激越或冷静、犹豫甚至规避,都归于作者对正义的追求和表达。  关键词:张承志 文学 平民 正义 信仰  在当代国内作家中,很少有人
期刊
摘要 《寒夜》主要描写了一位小公务员汪文宣的悲剧命运,他的悲剧一方面是来自残酷的社会,另一方面“他母亲和他妻子都有责任”。这两位担负着主人公不幸的女子,作者虽着墨不多,却生动地展示了两个女性对男权世界迥然不同的态度,写出了两代女性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固守 男性话语 代言人 错位 冲击 自救 折射  《寒夜》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
期刊
1  分针已经走过二十点四十分,我一步跨进三教大门。  这幢高高的教学楼实在安静得可怕。  喷雾剂藏在背包里,不知为什么,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感。摸了摸口袋里的小型匕首,我继续向前走去。  在这所学校,其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新生,名字叫张玖,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但当我出于生活的无聊及对推理小说的兴趣,加入了这所学校的推理社之后,一切开始发生了改变。本来推理社应该只是一个类似于兴趣小组的休闲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