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运用“动”的思考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b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近几年听了、看了不少各省地市优质课、公开课,应该说整体水平相当不错,老师们在领悟课程改革精神和驾驭课堂能力方面都展现了较高的水平。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学生的头、手、腿、脚不停的动,跑、跳、蹦、走不断的穿插,似乎没有这些就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似乎没有这些就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搞不活课堂的气氛,而且,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关于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动”的运用,笔者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切忌乱动、多动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中谈到:“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在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中“应激励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所以,音乐欣赏课应注重学生来“聆听”。而不是为了“做”音乐给别人“看”的。有几节课是这样上的:一上课便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拍拍子,接下来便齐奏主要节奏型以及节奏型的舞蹈动作学习,然后再分组练习打击乐器的节奏,实在玩不了其他东西的同学干脆全部站起来“指挥”,即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忘不了让学生挥动着红黄蓝的手绢或者卡片等道具,学生真是除了耳朵不能“动”之外,全身其他部位都被“调动”起来,整节课下来,真是热闹非凡。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仍然在被动的接受,而且还在教师的“这样那样”的指挥棒下晕头转向,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对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相反,有一节《电影音乐》课是这样上的:教师首先选取了电影《惊涛骇浪》中大江决堤的片段。第一遍请学生们感受大江决堤时惊险、汹涌、可怕的江水,第二遍则只保留画面,消除影片中的音乐,再请学生讨论并对比,然后再配音让学生聆听,学生虽然没有热烈而活跃的举动,但却在聆听中体会到了电影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电影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动、静恰当
  由于音乐的特殊性决定了欣赏音乐方式的特殊性,音乐属于听觉艺术,往往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师运用其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但这些手段毕竟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更不能喧宾夺主,如果过度地追求学生的兴趣或者依附于课标的表面形式,那样,就会忽略了音乐欣赏课中最本质的东西——音乐。有一节课是《卡门序曲》,从教师的授课到课的结构上都不错,但是,在该静下来欣赏乐曲的时候却没有静下来,而是让学生“动”了起来,又扮演斗牛士又扮演牛,而且重复了两组,引得学生哄堂大笑,音乐被打闹所代替,西班牙斗牛士那种高傲与优雅的气质也荡然无存。
  在另外一堂课的《当兵的人》中的踏步,学生随着坚定的音乐来体会中国军人的庄严与自豪,这些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要做到动、静结合的恰到好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是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安排活动,而且活动的形式一定要为了音乐,如果纯粹是为了热闹或是玩玩花样,这样的活动就有点画蛇添足了;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欣赏作品,作为教师不但要深刻理解所教授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你所教授的学生会怎样去认识和感受音乐,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动向,课堂上的“动”与“静”才能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并能运用自如。
  三、注重心动
  音乐欣赏是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而情感则由内心而发,按照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审美需要,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在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能把“桃子”设计得非常漂亮和诱人,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心动,从而主动的参与性就会越来越大。在前面提到的《电影音乐》一课中,教师自己范唱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插曲《我心永恒》,并请同学们为她打分并能说出理由,那么学生在为老师打分的过程中用也自然而然地就会用心聆听,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如果满分是10分,我会给你打9.5分,因为有一句英文里的一个单词你唱错了。”看!学生们听的多么用心。这个时候,就没有让学生又是打着节拍,又是跟着哼唱,加之教师没有放录音而是自己给学生范唱,这本身就已经打动了学生的心。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经常提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的空间”,“音乐本身没有标准和统一答案”,那么,再回到我们的课堂中来看看,教师减少了用语言来统一标准,取而代之的却是形体。有一堂《进行曲》的课:《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利用众多乐曲中来学习进行曲的共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各种形式的差异与乐曲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我们的课堂没有注重用内心去感受它,而是一味模仿正步走、新郎和新娘、缓慢的脚步、骑马等,教师还要不停的纠正动作,真可谓本末倒置。
  总之,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审美期待,是应该提倡的,但在各种各样的手段运用中,一定要合理安排、突出目的、主次分明,更好地为欣赏音乐服务。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西市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学生个性千姿百态,处理“刺麻苔”人物式的学生问题更是班级管理之重,因为他们会使教室变成“黑暗”基地,以致大部分教育功能失效.以《兵书战术》为理论基础,结合“刺麻苔”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人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学科如何适应教育的新形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呢?笔者认为:改革课堂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比如我在教学生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我就让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戌戍戊戎”四个字形近音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我就把自编的顺口溜教给他们:“横戌点戍戊中空,两边出头读作戎。”学生对学习这些字特别感兴趣。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要让
本学期,我校结合县教委第十五个“教研月”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其中我校每周星期二、三为专门的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有效课堂”分教研组组织了研讨性公开课。在众多课例中,我发现教师存在一个通病:没能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有效评价与有效课堂结合起来。  一、评价若真诚,课堂更有效  一位老师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中,对赶到救援现场的父亲与儿子对话部分进行了分角色朗读训练。  (附文:父亲尖叫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由语文教学承担,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质量,不仅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且是影响整个小学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现有几种方法和大家探讨。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  1.把好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要求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为克服和弥补传统语言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满足高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