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农村 双亲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现状调查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08-02
留守儿童因为无法得到父母精心的抚养、教育,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双亲留守儿童(即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孩子)由于长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约束,往往心理问题也最为严重。对双亲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双亲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我校是寄宿制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人数较多。为了帮助他们成长,我校成立了相关课题组,分别在2014年6月和2015年3月对他们进行了两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我校12级、13级双亲留守儿童,2014年有207人参与调查,2015年有233人参与调查。
(二)研究方法:抽样调查,采用的调查工具是我国心理学家王板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MSSMHS)。
二、结论与分析
第一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7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2.75%;第二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33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3.56%。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12级双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等方面,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比率较高;部分双亲留守儿童在“敌对”方面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见,这个年龄段的部分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敌对的心理因素加重,不易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而随着学业的深入,许多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压力倍增。相对于13级双亲留守儿童而言,12级双亲留守儿童的心理症状有一个潜伏和积累的过程。
经过一年多的心理辅导,我们在2015年对12级、13级学生进行了第二次调查。下面以12级双亲留守儿童心理调查情况为例,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表2,我们不难看出,12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等方面。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成效最显著的是改善了留守儿童“强迫症状”“抑郁”等几个因子的心理问题,下降幅度达到或者超过了40%。成效比较明显的是缓解了“偏执”“敌对”等心理问题。其他心理问题也有所改善。这说明我们这一年多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目前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无暇顾及;二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大多偏低,教育理念滞后;三是家长对教育的功能有很多错误的认识,认为学校能管理好学生的一切;四是家长欠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没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设备
目前许多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一些学校的重视,但是许多农村学校仍然没有正规的心理咨询室与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
(三)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身原因
初中双亲留守儿童正值青春期,面对父母外出打工、教师批评、考试失败或父母离异等挫折事件,应对能力缺乏。
四、应对策略研究
(一)强化教育与管理
1.“人到”。人员配备到位,建立双亲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从2014年9月起,我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双亲留守儿童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级、家庭住址、父母务工地等。课题组成员对双亲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作好记录,长期跟踪记录其成长轨迹,并根据心理健康状况分类进行区别对待,分为十个不同的心理因子学生群,分门别类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2.“爱到”。①活动中关爱。在元旦班级文艺表演、青年节游园活动、9月份校园篮球赛等活动中,我们发动并组织了一大批平时比较边缘化的双亲留守儿童参加,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②生活方面关爱。如周末组织全班同学到留守儿童家中做客,帮助留守儿童做家务。③心理方面关爱。重视对留守儿童青春期的教育,讲授生理卫生知识,教他们如何做到自尊、自爱。④关爱叛逆留守儿童。广泛、深入、仔细地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同时注重情感教育,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3.“吃苦耐劳抗挫折”。对适应不良的留守儿童早打“预防针”,加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的历练。早上开展长跑运动,让学生通过跑步增强体质。
(二)加强亲子间的情感沟通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留守儿童理解父母的艰辛。例如,每年在母亲节都会组织学生写母亲节贺卡,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儿童学会感恩。
(三)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我校强调家长也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们给家长的忠告是:①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关心他。②在寒暑假尽量创造条件,把孩子接到身边。③平时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并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常态化了,学生对这份“零距离”的关注充满了感激,在学习、思想、纪律等方面进步显著。
调查分析表明,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刻不容缓。课题组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通过形式多样、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干预,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索研究,力争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责编 秦越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08-02
留守儿童因为无法得到父母精心的抚养、教育,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双亲留守儿童(即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孩子)由于长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约束,往往心理问题也最为严重。对双亲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双亲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我校是寄宿制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人数较多。为了帮助他们成长,我校成立了相关课题组,分别在2014年6月和2015年3月对他们进行了两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我校12级、13级双亲留守儿童,2014年有207人参与调查,2015年有233人参与调查。
(二)研究方法:抽样调查,采用的调查工具是我国心理学家王板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MSSMHS)。
二、结论与分析
第一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7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2.75%;第二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33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3.56%。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12级双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等方面,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比率较高;部分双亲留守儿童在“敌对”方面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见,这个年龄段的部分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敌对的心理因素加重,不易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而随着学业的深入,许多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压力倍增。相对于13级双亲留守儿童而言,12级双亲留守儿童的心理症状有一个潜伏和积累的过程。
经过一年多的心理辅导,我们在2015年对12级、13级学生进行了第二次调查。下面以12级双亲留守儿童心理调查情况为例,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表2,我们不难看出,12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等方面。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成效最显著的是改善了留守儿童“强迫症状”“抑郁”等几个因子的心理问题,下降幅度达到或者超过了40%。成效比较明显的是缓解了“偏执”“敌对”等心理问题。其他心理问题也有所改善。这说明我们这一年多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目前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无暇顾及;二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大多偏低,教育理念滞后;三是家长对教育的功能有很多错误的认识,认为学校能管理好学生的一切;四是家长欠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没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设备
目前许多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一些学校的重视,但是许多农村学校仍然没有正规的心理咨询室与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
(三)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身原因
初中双亲留守儿童正值青春期,面对父母外出打工、教师批评、考试失败或父母离异等挫折事件,应对能力缺乏。
四、应对策略研究
(一)强化教育与管理
1.“人到”。人员配备到位,建立双亲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从2014年9月起,我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双亲留守儿童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级、家庭住址、父母务工地等。课题组成员对双亲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作好记录,长期跟踪记录其成长轨迹,并根据心理健康状况分类进行区别对待,分为十个不同的心理因子学生群,分门别类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2.“爱到”。①活动中关爱。在元旦班级文艺表演、青年节游园活动、9月份校园篮球赛等活动中,我们发动并组织了一大批平时比较边缘化的双亲留守儿童参加,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②生活方面关爱。如周末组织全班同学到留守儿童家中做客,帮助留守儿童做家务。③心理方面关爱。重视对留守儿童青春期的教育,讲授生理卫生知识,教他们如何做到自尊、自爱。④关爱叛逆留守儿童。广泛、深入、仔细地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同时注重情感教育,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3.“吃苦耐劳抗挫折”。对适应不良的留守儿童早打“预防针”,加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的历练。早上开展长跑运动,让学生通过跑步增强体质。
(二)加强亲子间的情感沟通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留守儿童理解父母的艰辛。例如,每年在母亲节都会组织学生写母亲节贺卡,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儿童学会感恩。
(三)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我校强调家长也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们给家长的忠告是:①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关心他。②在寒暑假尽量创造条件,把孩子接到身边。③平时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并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常态化了,学生对这份“零距离”的关注充满了感激,在学习、思想、纪律等方面进步显著。
调查分析表明,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刻不容缓。课题组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通过形式多样、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干预,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索研究,力争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