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三种《唐诗鼓吹》版本,呈现出不同的版本特征。文章即对这些版本进行描述,揭示其版本特征,以期有裨于研究。
关键词:《唐诗鼓吹》;版本;叙录
《唐诗鼓吹》相传是金元之际著名诗人元好问①编选的一部唐诗选本,此书专选中晚唐七言律诗,在唐诗选本中占有重要地位。此书刊行以后,流传甚广,影响颇大,其版本众多,流散于各地者甚多。笔者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游学时发现两校图书馆分别藏有几种《唐诗鼓吹》版本,有元刊本、清刊本,甚至一些版本还有批点,弥足珍贵。但这些《唐诗鼓吹》版本还没有引起有关学者的注意,故笔者对这些版本进行了研究,揭示其版本特征,梳理其版本源流,以期裨益于《唐诗鼓吹》的研究。兹先叙录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三种藏本。
张立荣在《元好问〈唐诗鼓吹〉的版本及其流传考》②一文中,根据《唐诗鼓吹》的评注内容,把《唐诗鼓吹》的版本分为四个系统:一是元郝天挺注本,二是明廖文炳补注本,三是清初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四人笺注本,四是清朱东岩评定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三种《唐诗鼓吹》,都是清代刊刻本,分属清初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四人笺注本和朱东岩评定本两个版本系统。
1 《朱东岩评订唐诗鼓吹》十卷(前四卷有过录何焯批点)(索书号:庚441.42/5234.1)
金元好问辑,元郝天挺注,明廖文炳解,清朱三锡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
是书一函十册,每半叶11行,行21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是书正文前依次有徐乾学序、唐诗鼓吹原本序(虞山钱谦益)、吴兴赵孟頫序、冈州廖文炳题解、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略例、唐诗鼓吹原本凡例十五、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目。
是书卷端从右至左题“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卷第一”“元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郝天挺注”“古冈后学廖文炳解”“虞山后学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参校”“吴门朱三锡评男之枚吴敏同订”。
徐乾学序首钤“阳湖陶氏涉园所有书籍之记”,下钤“淞南李氏茔宝壶氏珍藏图书”,卷端上钤印“诏恩堂”,下钤“李世茔惺谷氏学镜楼藏”“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明清时期廖文炳、陆贻典、朱三锡等人对《唐诗鼓吹》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廖文炳是广东南海人,“廖君,新会人。举孝廉,为琼山学博”①。明代著名大臣海瑞在《注唐诗鼓吹序》中称:“锦台廖先生有得于是,丁丑会试中乙榜,来署琼山学事,课弟子员,因出所注《唐诗鼓吹》八卷示之。”②可知廖文炳对《唐诗鼓吹》作了注解。陆贻典,明末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原名贻芬,字敕先,乃钱谦益门人,藏书家。《中国藏书家辞典》载有:“年少时,即笃志于坟典,学问极有根底。弱冠后与里中诗人吟咏结社,刻《虞山诗约》,入钱谦益门下。博学工诗。其论诗谓法与情不可缺一。又工书法,尤长汉隶。富于藏书,多善本。”③朱三锡,清代吴门人,字天忱,号东岩,其室名曰东岩草堂,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康熙时期,做过知县一类的地方官,雍正《广西通志》载“朱三锡,江南吴县人监生,康熙二十八年任雒容县知县”④,有子之枚、吴敏同订《唐诗鼓吹》。
值得注意的是《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版本众多,唯此书有《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略例》,疑是此书的原刻本。《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略例》云:
余未尝读书,何敢言诗;余未尝知诗,何敢评诗。丙寅之夏,读礼,杜门枚儿辈请余讲说唐诗七言律体,不能却,因思唐诗如《英华》《文萃》诸大选诠释非易。余于诸选中得其简而有补于初学者,莫如《鼓吹》一编,即于是夏之望,效古人斆学之义,略为讲说,儿辈从旁,笔受其语,次第成帙,此不过一时攟摭之词,参臆呈私,罔识旨要,其于唐名家文义,尚未能窥其藩翰,况堂奥乎!
注诗,非易也!尝读钱牧斋先生《草堂诗笺》云:“颜之推‘观天下书未徧,不得妄下雌黄’,何况注诗,何况注杜。”窃思牧斋先生为一代大儒,目空终古,犹云不敢注诗,且有始终不敢注杜之语,下此占毕,儒生眼如针孔,遽思探隐,发奥订伪,徒自形其舛陋耳。余于是編悉本郝公原注。赵序称郝公学遗山之门,得其指授其所注,止取注事,深得注家之遗。而冈州廖公复广为参稽,附以解义,又得虞山诸前辈参互考订,补其未逮,诗人意旨已无不详,且尽矣。余于讲论之余,偶有所得,不敢自蔽,聊附注后,以备较雠,非敢云注诗也。
唐制,以诗取士定为律体,二起二承二转二合,又于二起二承之后,未曾转笔之前,排之使开,平添四句,名曰排律,此律字与法律之律同意,其制一定。凡有唐一代之士,无不俯首肆力于其中,茍不遵其法,司衡者亦不得而妄取焉,乃知作诗者与作文虽是两样,体却是一样法。一样法者,起承转合也。除起承转合之外,更无文法,亦别无诗法,往往今之诗家,先做中间四句,装上两句头,添上两句尾,便成一首诗,此非只是承首二句意来。若上文发笔意在起句,则三四句必用双,承如用顺承,则三承一,四承二;如用意逆承,则三承二,四承一,必不可移,五六乃诗转笔也,有此五六之一转,然后生起七八之一合,若云七八,另有一结,全离上文,有是法乎?余编中所评,持此立意,此皆唐诗人不可易之法,亦皆唐诗人极平常之法,唐律具在细细读之。
《诗》三百篇,用比、用赋、用兴,各有所指,各有所寓,凡鸟兽草木,风雨晦明,或用以发端,或借指以托讽,或引以写意,为之别其时令,定其占验,识其名字、相貌,体其性、香气,实有一段至情至理,从人心地中自然感触,发现出来,不仅空空作写景观也,如《诗》三百篇,果皆空空写景,则唐人诗亦皆空空写景,如《诗》三百篇,实非空空写景,则唐人诗,亦必非空空写景。故欲读唐人诗者,须先从《毛诗》三百篇读起。果能领三百篇之意旨,得《诗》三百篇之精神,则读唐诗亦易矣。凡作文者,须要认得题目真切,下笔自有好文。作诗者亦须要识得题目,确当下笔,自有好诗。而读诗之法亦然,题看不清,总有好诗意认不着落。葢当日作诗之人一人有一人之志向,一人有一人之地位,悲欢离合,各有其情,东西南北,各有其地,春夏秋冬,各有其时,故注诗必先注题,而注题,尤先注人。余详考唐诗家本传,照原本稍有增添,惜藏书未广,不能尽其疑误也,至题中字面,有可引他本为证者,即隶本注之下,而诗中字面有别本与此相异者,亦即附本句之下。郝本、廖本俱用圆圈,余所添补,则用尖圈,不致冒混也。间有疑字、疑义,原本如是,无可考索者,则阙疑焉。其卷次目录悉照原本,不敢妄更也。至于初盛中晚厘为界分,虽经前人之论断,实与遗山选次之意相违,然有唐一代之制,作诗有盛衰,人有先后,格调气候各有不同,不妨姑存之,以备考览焉。 一是集所选,大半皆属中晚唐之诗,其于初盛唐名作,以及早朝等大篇,亦附录一二,以备初学者取式焉,又集中如曹唐《邵陵旧宴》,及李义山《碧城》等篇,有未尽选者,俱附于本题之后,又唐人如王维、刘长卿、温庭筠、刘沧、王建诸名家集中所载甚少,亦各录数首,以附于本人之后,又集中如薛逢、陆龟蒙、皮日休、胡宿、权德舆、谭用之诸篇,间有未评者,仍存其本,愿与海内学者共订之。东岩天忱氏自识。
此《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略例》不仅叙其编撰是书的缘由,还对书中的体例作了详细介绍,并讲述作诗之要,不啻是一篇高明的诗论。由于其他版本不见此例略,故此本价值独特。
前四卷有佚名丹黄二色过录批清人何焯批语,然亦有令人生疑的地方,如卷一《尝与故宋补阙秋夕游练湖南亭今复登赏怆然有感》,此书黄笔批曰:“此用事耳补阙,岂真有鹏鸟乎?”而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敬仪堂《唐诗鼓吹》本中,此语则是王氏墨笔批语,很有可能是误录所致。
2 《唐诗鼓吹》十卷,清连元阁刻本(索书号:441.42/5234)
连元阁,广州书坊,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刊《陈子性家藏书》①,还刊刻过著名的《新增批点绣像红楼梦》。
元郝天挺注,明廖文炳解,清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参校。是书一函五册,每半叶11行,行21字,单鱼尾,黑口,左右双边。
是书内封板框上题“廖锦台原选注注释”,板框内从右至左题“王阮元先生重校 连元阁发兑”“唐诗鼓吹笺注”,左下“福文堂藏板”。是书内封之后依次是唐诗鼓吹序(钱谦益)、小引、唐诗鼓吹解题词、凡例十五条、唐诗鼓吹目。
是書卷一至卷十有三种作者题名方式。卷端题“唐诗鼓吹卷第一元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郝天挺注,古冈后学廖文炳解,虞山后学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参校”,卷二、卷五、卷六、卷八、卷九、卷十仅著者题名“元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郝天挺注,古冈后学廖文炳解”,卷三、卷四、卷七著者题名“元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郝天挺注,古冈后学廖文炳解,虞山后学钱朝鼒、王俊臣校注,王清臣、陆贻典参解”。
此本与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唐诗鼓吹》(三乐斋藏板)和《唐诗鼓吹》(续修四库本)稍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廖文炳解的注人注题上,如卷十徐铉《送邓王二十弟牧宣城》,注有“煜,李后主之子”,三乐斋本、续修四库本皆无此注,其与《唐诗鼓吹》(四库全书存目本)同。中山大学亦有此藏本。
3 《唐诗鼓吹》十卷,清三乐斋刻本(索书号:441.42/5234.01)
元郝天挺注,明廖文炳解,清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参校。清三乐斋刻本。
是书一函六册,每半叶11行,行21字,小字双行同,单鱼尾,黑口,四周边。是书内封板框上题“元本校定”,板框内从右至左题“钱牧斋先生重订唐诗鼓吹注解”,左下题“三乐斋藏板”。
三乐斋,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载其为明末一刻书家的室名。刻印过申拱辰《外科启玄》12卷。崇祯九年(1636)刻印过岳甫嘉的《医学正印种子全书》5卷。又查阅有关资料,清代有金陵三乐斋,刻印过《唐诗笺要》(清乾隆二十四年)、《应试唐诗类释十九卷》(清乾隆二十六年)、《唐诗说八卷》(清乾隆三十一年刊本)等,疑两者为同一室名。
是书内封之后无序、凡例、小引、题词之类,直接跟目录,卷端题“元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郝天挺注,古冈后学廖文炳解,虞山后学钱朝鼒、王俊臣校注,王清臣、陆贻典参解”。
卷中正文有红色圈点,但无批语。卷四末有佚名录游青诗八首。
山西省图书馆亦藏有三乐斋刻本,上有清法式善、董文焕批校并跋。
关键词:《唐诗鼓吹》;版本;叙录
《唐诗鼓吹》相传是金元之际著名诗人元好问①编选的一部唐诗选本,此书专选中晚唐七言律诗,在唐诗选本中占有重要地位。此书刊行以后,流传甚广,影响颇大,其版本众多,流散于各地者甚多。笔者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游学时发现两校图书馆分别藏有几种《唐诗鼓吹》版本,有元刊本、清刊本,甚至一些版本还有批点,弥足珍贵。但这些《唐诗鼓吹》版本还没有引起有关学者的注意,故笔者对这些版本进行了研究,揭示其版本特征,梳理其版本源流,以期裨益于《唐诗鼓吹》的研究。兹先叙录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三种藏本。
张立荣在《元好问〈唐诗鼓吹〉的版本及其流传考》②一文中,根据《唐诗鼓吹》的评注内容,把《唐诗鼓吹》的版本分为四个系统:一是元郝天挺注本,二是明廖文炳补注本,三是清初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四人笺注本,四是清朱东岩评定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三种《唐诗鼓吹》,都是清代刊刻本,分属清初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四人笺注本和朱东岩评定本两个版本系统。
1 《朱东岩评订唐诗鼓吹》十卷(前四卷有过录何焯批点)(索书号:庚441.42/5234.1)
金元好问辑,元郝天挺注,明廖文炳解,清朱三锡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
是书一函十册,每半叶11行,行21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是书正文前依次有徐乾学序、唐诗鼓吹原本序(虞山钱谦益)、吴兴赵孟頫序、冈州廖文炳题解、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略例、唐诗鼓吹原本凡例十五、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目。
是书卷端从右至左题“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卷第一”“元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郝天挺注”“古冈后学廖文炳解”“虞山后学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参校”“吴门朱三锡评男之枚吴敏同订”。
徐乾学序首钤“阳湖陶氏涉园所有书籍之记”,下钤“淞南李氏茔宝壶氏珍藏图书”,卷端上钤印“诏恩堂”,下钤“李世茔惺谷氏学镜楼藏”“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明清时期廖文炳、陆贻典、朱三锡等人对《唐诗鼓吹》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廖文炳是广东南海人,“廖君,新会人。举孝廉,为琼山学博”①。明代著名大臣海瑞在《注唐诗鼓吹序》中称:“锦台廖先生有得于是,丁丑会试中乙榜,来署琼山学事,课弟子员,因出所注《唐诗鼓吹》八卷示之。”②可知廖文炳对《唐诗鼓吹》作了注解。陆贻典,明末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原名贻芬,字敕先,乃钱谦益门人,藏书家。《中国藏书家辞典》载有:“年少时,即笃志于坟典,学问极有根底。弱冠后与里中诗人吟咏结社,刻《虞山诗约》,入钱谦益门下。博学工诗。其论诗谓法与情不可缺一。又工书法,尤长汉隶。富于藏书,多善本。”③朱三锡,清代吴门人,字天忱,号东岩,其室名曰东岩草堂,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康熙时期,做过知县一类的地方官,雍正《广西通志》载“朱三锡,江南吴县人监生,康熙二十八年任雒容县知县”④,有子之枚、吴敏同订《唐诗鼓吹》。
值得注意的是《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版本众多,唯此书有《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略例》,疑是此书的原刻本。《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略例》云:
余未尝读书,何敢言诗;余未尝知诗,何敢评诗。丙寅之夏,读礼,杜门枚儿辈请余讲说唐诗七言律体,不能却,因思唐诗如《英华》《文萃》诸大选诠释非易。余于诸选中得其简而有补于初学者,莫如《鼓吹》一编,即于是夏之望,效古人斆学之义,略为讲说,儿辈从旁,笔受其语,次第成帙,此不过一时攟摭之词,参臆呈私,罔识旨要,其于唐名家文义,尚未能窥其藩翰,况堂奥乎!
注诗,非易也!尝读钱牧斋先生《草堂诗笺》云:“颜之推‘观天下书未徧,不得妄下雌黄’,何况注诗,何况注杜。”窃思牧斋先生为一代大儒,目空终古,犹云不敢注诗,且有始终不敢注杜之语,下此占毕,儒生眼如针孔,遽思探隐,发奥订伪,徒自形其舛陋耳。余于是編悉本郝公原注。赵序称郝公学遗山之门,得其指授其所注,止取注事,深得注家之遗。而冈州廖公复广为参稽,附以解义,又得虞山诸前辈参互考订,补其未逮,诗人意旨已无不详,且尽矣。余于讲论之余,偶有所得,不敢自蔽,聊附注后,以备较雠,非敢云注诗也。
唐制,以诗取士定为律体,二起二承二转二合,又于二起二承之后,未曾转笔之前,排之使开,平添四句,名曰排律,此律字与法律之律同意,其制一定。凡有唐一代之士,无不俯首肆力于其中,茍不遵其法,司衡者亦不得而妄取焉,乃知作诗者与作文虽是两样,体却是一样法。一样法者,起承转合也。除起承转合之外,更无文法,亦别无诗法,往往今之诗家,先做中间四句,装上两句头,添上两句尾,便成一首诗,此非只是承首二句意来。若上文发笔意在起句,则三四句必用双,承如用顺承,则三承一,四承二;如用意逆承,则三承二,四承一,必不可移,五六乃诗转笔也,有此五六之一转,然后生起七八之一合,若云七八,另有一结,全离上文,有是法乎?余编中所评,持此立意,此皆唐诗人不可易之法,亦皆唐诗人极平常之法,唐律具在细细读之。
《诗》三百篇,用比、用赋、用兴,各有所指,各有所寓,凡鸟兽草木,风雨晦明,或用以发端,或借指以托讽,或引以写意,为之别其时令,定其占验,识其名字、相貌,体其性、香气,实有一段至情至理,从人心地中自然感触,发现出来,不仅空空作写景观也,如《诗》三百篇,果皆空空写景,则唐人诗亦皆空空写景,如《诗》三百篇,实非空空写景,则唐人诗,亦必非空空写景。故欲读唐人诗者,须先从《毛诗》三百篇读起。果能领三百篇之意旨,得《诗》三百篇之精神,则读唐诗亦易矣。凡作文者,须要认得题目真切,下笔自有好文。作诗者亦须要识得题目,确当下笔,自有好诗。而读诗之法亦然,题看不清,总有好诗意认不着落。葢当日作诗之人一人有一人之志向,一人有一人之地位,悲欢离合,各有其情,东西南北,各有其地,春夏秋冬,各有其时,故注诗必先注题,而注题,尤先注人。余详考唐诗家本传,照原本稍有增添,惜藏书未广,不能尽其疑误也,至题中字面,有可引他本为证者,即隶本注之下,而诗中字面有别本与此相异者,亦即附本句之下。郝本、廖本俱用圆圈,余所添补,则用尖圈,不致冒混也。间有疑字、疑义,原本如是,无可考索者,则阙疑焉。其卷次目录悉照原本,不敢妄更也。至于初盛中晚厘为界分,虽经前人之论断,实与遗山选次之意相违,然有唐一代之制,作诗有盛衰,人有先后,格调气候各有不同,不妨姑存之,以备考览焉。 一是集所选,大半皆属中晚唐之诗,其于初盛唐名作,以及早朝等大篇,亦附录一二,以备初学者取式焉,又集中如曹唐《邵陵旧宴》,及李义山《碧城》等篇,有未尽选者,俱附于本题之后,又唐人如王维、刘长卿、温庭筠、刘沧、王建诸名家集中所载甚少,亦各录数首,以附于本人之后,又集中如薛逢、陆龟蒙、皮日休、胡宿、权德舆、谭用之诸篇,间有未评者,仍存其本,愿与海内学者共订之。东岩天忱氏自识。
此《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略例》不仅叙其编撰是书的缘由,还对书中的体例作了详细介绍,并讲述作诗之要,不啻是一篇高明的诗论。由于其他版本不见此例略,故此本价值独特。
前四卷有佚名丹黄二色过录批清人何焯批语,然亦有令人生疑的地方,如卷一《尝与故宋补阙秋夕游练湖南亭今复登赏怆然有感》,此书黄笔批曰:“此用事耳补阙,岂真有鹏鸟乎?”而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敬仪堂《唐诗鼓吹》本中,此语则是王氏墨笔批语,很有可能是误录所致。
2 《唐诗鼓吹》十卷,清连元阁刻本(索书号:441.42/5234)
连元阁,广州书坊,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刊《陈子性家藏书》①,还刊刻过著名的《新增批点绣像红楼梦》。
元郝天挺注,明廖文炳解,清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参校。是书一函五册,每半叶11行,行21字,单鱼尾,黑口,左右双边。
是书内封板框上题“廖锦台原选注注释”,板框内从右至左题“王阮元先生重校 连元阁发兑”“唐诗鼓吹笺注”,左下“福文堂藏板”。是书内封之后依次是唐诗鼓吹序(钱谦益)、小引、唐诗鼓吹解题词、凡例十五条、唐诗鼓吹目。
是書卷一至卷十有三种作者题名方式。卷端题“唐诗鼓吹卷第一元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郝天挺注,古冈后学廖文炳解,虞山后学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参校”,卷二、卷五、卷六、卷八、卷九、卷十仅著者题名“元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郝天挺注,古冈后学廖文炳解”,卷三、卷四、卷七著者题名“元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郝天挺注,古冈后学廖文炳解,虞山后学钱朝鼒、王俊臣校注,王清臣、陆贻典参解”。
此本与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唐诗鼓吹》(三乐斋藏板)和《唐诗鼓吹》(续修四库本)稍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廖文炳解的注人注题上,如卷十徐铉《送邓王二十弟牧宣城》,注有“煜,李后主之子”,三乐斋本、续修四库本皆无此注,其与《唐诗鼓吹》(四库全书存目本)同。中山大学亦有此藏本。
3 《唐诗鼓吹》十卷,清三乐斋刻本(索书号:441.42/5234.01)
元郝天挺注,明廖文炳解,清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参校。清三乐斋刻本。
是书一函六册,每半叶11行,行21字,小字双行同,单鱼尾,黑口,四周边。是书内封板框上题“元本校定”,板框内从右至左题“钱牧斋先生重订唐诗鼓吹注解”,左下题“三乐斋藏板”。
三乐斋,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载其为明末一刻书家的室名。刻印过申拱辰《外科启玄》12卷。崇祯九年(1636)刻印过岳甫嘉的《医学正印种子全书》5卷。又查阅有关资料,清代有金陵三乐斋,刻印过《唐诗笺要》(清乾隆二十四年)、《应试唐诗类释十九卷》(清乾隆二十六年)、《唐诗说八卷》(清乾隆三十一年刊本)等,疑两者为同一室名。
是书内封之后无序、凡例、小引、题词之类,直接跟目录,卷端题“元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郝天挺注,古冈后学廖文炳解,虞山后学钱朝鼒、王俊臣校注,王清臣、陆贻典参解”。
卷中正文有红色圈点,但无批语。卷四末有佚名录游青诗八首。
山西省图书馆亦藏有三乐斋刻本,上有清法式善、董文焕批校并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