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工学校电子技术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教学场所符合要求、教学时间安排合理。这种实践性教学要获得很好发展,需要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编写出比较实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以及更好地发展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体化”教学试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中职教育中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框架。然而,由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及课程安排与实习的不连贯,学生在进入集中技能训练时,一方面由于时间滞后,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忘记较多,另一方面由于课时和师资的限制,实习教师难以讲得太多。因此,学生往往因没有完全掌握技能操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只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最终致使技能训练效果较差,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电子技术课程是技工院校电力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发展快,应用广,实践性强。与电工基础相比,如果说电工基础是电类专业课的“基础的基础”,那么电子技术可以说是电类课程中各门专业课的重要支柱。电工基础课的理论性很强,而电子技术课却更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因为电子技术课着眼于解决五花八门、错综复杂的电子电路问题。所以在电子技术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本概念,抓好规律和思路,更要强调实验和制作。因为通过实验和制作,第一可以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第二可以丰富和扩展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第三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所以在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广泛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代电子工业发展很快,电子产品中大量使用了新的电子元器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很困难,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教师积极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为了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技校教育应采用一种新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更好地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实现
1.教学场所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最好是把教学放在电子实验室完成。由于教学需要多媒体,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以弥补实验的不足,突破教学难关。如二极管、三极管的内部结构、电流分配关系,无法用实验的方法看出来,光在黑板上讲,学生难以理解,即使勉强记住,过几天又给忘了。如果做成动画,把发射区发射的载流子的流程很形象地表现出来,效果是很明显的。
2.教学的课时时间安排
传统教学是把理论和实践分开上,经常是2节理论课在教室上,过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上2节实验课。形式虽然非常完美,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但是这种时间安排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2节理论课可以讲很多理论知识,在之后的实验中,学生就会把刚刚讲过的理论知识忘了,理论课对实验的指导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再有,如果教师在理论课上把理论讲完还有剩余时间,学生只能是在课上温习课堂内容,在时间效率上是一种浪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把课安排在一个上午,连续上4节课。教师在完成大纲要求基础上,可以合理支配4节课的时间,可能10分钟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就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相关的操作训练,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操作训练……这样学生可以把知识当时理解渗透,并且应用于实践。
通过对电子技术课程中各个知识模块的教学,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电子实训室里既完成实验或制作,又完成理论的学习;既有教师的启发教学,又有学生的自觉学习。这不但符合了当前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教理念,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所以在中职学校的电子技術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补充,确实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的。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1.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教师的培养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证明,师资力量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保证。
2.编写出比较实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目前我国电子技术课程教材有很多形式,但真正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几乎没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编写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任务为驱动,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
3.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和利用
如果校外实训基地能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校外场所,那就需要长期聘请一些企业的专家,带领学生实地指导,这个容易做到。难度比较大的是要征求厂方领导同意,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使讲和练真正在实地进行演练。目前,很少有企业可以接受这样的教学任务。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前厂后校”的模式,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一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现。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总之,在电子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学校在教学成本的投入上需要很大。同时,社会企业也应该对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给以大力支持,以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小结
本文对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做了分析,探讨了解决上述环节各问题发的方案,并提出了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方法,对职业院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旭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9(11).
[2]成凤敏.电工电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科教文化,2010(10).
[3]张军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4]李娟.“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探索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作者简介:毕银彦(1980—),女,陕西西安人,学士,陕西省电力技工学校讲师。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体化”教学试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中职教育中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框架。然而,由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及课程安排与实习的不连贯,学生在进入集中技能训练时,一方面由于时间滞后,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忘记较多,另一方面由于课时和师资的限制,实习教师难以讲得太多。因此,学生往往因没有完全掌握技能操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只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最终致使技能训练效果较差,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电子技术课程是技工院校电力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发展快,应用广,实践性强。与电工基础相比,如果说电工基础是电类专业课的“基础的基础”,那么电子技术可以说是电类课程中各门专业课的重要支柱。电工基础课的理论性很强,而电子技术课却更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因为电子技术课着眼于解决五花八门、错综复杂的电子电路问题。所以在电子技术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本概念,抓好规律和思路,更要强调实验和制作。因为通过实验和制作,第一可以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第二可以丰富和扩展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第三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所以在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广泛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代电子工业发展很快,电子产品中大量使用了新的电子元器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很困难,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教师积极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为了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技校教育应采用一种新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更好地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实现
1.教学场所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最好是把教学放在电子实验室完成。由于教学需要多媒体,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以弥补实验的不足,突破教学难关。如二极管、三极管的内部结构、电流分配关系,无法用实验的方法看出来,光在黑板上讲,学生难以理解,即使勉强记住,过几天又给忘了。如果做成动画,把发射区发射的载流子的流程很形象地表现出来,效果是很明显的。
2.教学的课时时间安排
传统教学是把理论和实践分开上,经常是2节理论课在教室上,过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上2节实验课。形式虽然非常完美,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但是这种时间安排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2节理论课可以讲很多理论知识,在之后的实验中,学生就会把刚刚讲过的理论知识忘了,理论课对实验的指导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再有,如果教师在理论课上把理论讲完还有剩余时间,学生只能是在课上温习课堂内容,在时间效率上是一种浪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把课安排在一个上午,连续上4节课。教师在完成大纲要求基础上,可以合理支配4节课的时间,可能10分钟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就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相关的操作训练,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操作训练……这样学生可以把知识当时理解渗透,并且应用于实践。
通过对电子技术课程中各个知识模块的教学,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电子实训室里既完成实验或制作,又完成理论的学习;既有教师的启发教学,又有学生的自觉学习。这不但符合了当前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教理念,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所以在中职学校的电子技術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补充,确实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的。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1.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教师的培养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证明,师资力量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保证。
2.编写出比较实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目前我国电子技术课程教材有很多形式,但真正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几乎没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编写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任务为驱动,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
3.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和利用
如果校外实训基地能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校外场所,那就需要长期聘请一些企业的专家,带领学生实地指导,这个容易做到。难度比较大的是要征求厂方领导同意,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使讲和练真正在实地进行演练。目前,很少有企业可以接受这样的教学任务。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前厂后校”的模式,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一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现。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总之,在电子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学校在教学成本的投入上需要很大。同时,社会企业也应该对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给以大力支持,以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小结
本文对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做了分析,探讨了解决上述环节各问题发的方案,并提出了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方法,对职业院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旭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9(11).
[2]成凤敏.电工电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科教文化,2010(10).
[3]张军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4]李娟.“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探索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作者简介:毕银彦(1980—),女,陕西西安人,学士,陕西省电力技工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