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国股市开了个好头,基金经理也是笑逐颜开。有基金经理得意的说:每天随便涨涨就是10个点。在基金圈里,开始流行攀比今天抓到了几只涨停股,一扫过去一年的阴霾。
这波上涨行情是反弹还是反转?踏空者自然希望这只是一次反弹,而大多数投资者包括专业的基金经理其实也看不清,“没敢加满,说不定哪天就跌下来了”——这样的话代表了圈内的普遍心态。投资者的失败之处往往体现在牛熊转换之际没能提前意识到,所以现在的心情一般是既兴奋又惶恐。
二月份的交易日不多,又逢“两会”之前,这个月的走势恐怕很难代表大势能否反转。就如有人说蛇年里找拜年的吉利话很难,只想到一句“金蛇狂舞”,其实现在的行情何尝不是如此,扭动得很好看,却不知什么时候给你来个致命一击。快过年了,车票也不好买,就不给大家添堵了。说句规范的预测语——对未来保持谨慎乐观。
好看的经济数据
乐观的理由很简单,理性的角度分析,经济数据变得好看起来,尽管长期隐患远未根除。感性点来说,大过年的都图个吉利,政策面上对股市肯定会呵护备至,而信心和人气也在逐渐聚集,股市很大程度上是靠信心支撑的,至少在“两会”前信心不会涣散。
2012年第四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9%,较三季度的7.4%有所上升。经历了两年多的放缓之后,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稳定在8%左右。而2012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11月份的10.1%,7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较11月份上涨0.31%,为近两年最快增速。
而在一月初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官方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三个月位于枯荣线上方,显示制造业稳步复苏,中国经济整体回暖,企业盈利能力提高。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由于宏观经济企稳迹象明显,各家机构对今年的预测也偏乐观,再加上A股在过去一年受到欧债危机、国内房产调控等一系列事件的压制而持续疲软,所以对于当前的上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或许这轮行情会持续很长时间。
更令人可喜的是,在经济数据向好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也逐渐显现出来。2012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四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的3.9个百分点,家庭消费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意外的放缓至20.6%,这表明政府正在取消刺激政策,低迷的出口则对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起了下拉作用。
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发挥的动能已经出现了逆转趋势,消费起到的作用从稳定变得积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第三季度的1.05上升到1.08,这支撑了工资继续快速增长,外来务工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了11.8%,城镇家庭2012年的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6%,这样的工资增长保证了消费的强劲。另一方面,国外的需求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去年12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速反弹至14%,高于11月2.8%的同比增速。而中国加速推动城镇化建设,还会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软件和硬件的投资,所以未来强劲的投资增速仍然是经济增长的支柱。
鉴于这样的数据与预期,各大金融机构比如申银万国、光大证券、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给出的报告,都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至少在8%以上。在数据利好的同时,政策面的利好因素也不断涌现,比如中国将扩大QFII投资配额,在去年12月决定提高主权财富基金和央行的投资额上限。并进一步确立允许中国券商将离岸人民币投入国内市场的新机制,这可能让高达700亿美元的海外资金流入中国股市,相当于中国股市自由流通股的5%。而中国央行在本月初表示,将就推出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投资海外股市的QDII2项目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这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也释放了扩大人民币双向流动、扩大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的一个信号。关于外资抄底中国股市的报道也频频见诸于媒体。
在种种利好下,一月份股市凌厉上扬的势头还会持续吗?还是那句话,抱有谨慎的乐观。领涨本轮反弹的主要是金融和地产股,而他们已经处在横盘整理阶段,周期股的估值修复效应越来越弱。市场热点已经切换到主题概念炒作上,比如前一阶段热炒的北斗概念。集中买入周期股的行为或许已经告一段落,股市也存在着调整的压力,但调整不是抛弃,在整体经济环境改善,政策面利好不断的情况下,持股过年应该是安心的。2013年不会出现如2012年那样先扬后抑的表现。
更值得玩味的细节
尽管近期的一系列的经济数据令人鼓舞,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痼疾已经根除。所以,我也不能说2013年会迎来真正的牛市,只能说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当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弊端已经暴露,而股市估值水平又不高的情况下,投资的风险就不大,各种机会也会不时显现。2013年,或许要在金蛇狂舞中乱中取胜。
我们一直强调,支撑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红利因素正在逐步消失,这个现象在2012年逐步显露出来,这也是经济没有大幅衰退而股市却持续低迷的原因。这些红利包括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资源与环境红利和制度红利。红利消失后,中国经济就要重新梳理结构秩序和增长路径,这个过程没结束,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就不会到来。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时,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局长马建堂特别强调了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的问题。15岁至60岁之间的人都属于劳动年龄人口,这部分人口总数在过去一年下降到了9.37亿,减少了345万,这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绝对下降,这就引出了独生子女政策和中国退休年龄相对较低这些敏感话题。劳动人口减少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愈发紧迫,所以那些转型升级相对成功、或者更多的用机器人代替人工的企业值得关注。同样,人口老龄化也让相关的企业受益,比如医疗保健,而如服装这样的产业则在消费人群减少的情况下而步入熊途。
另外,这次国家统计局还给出了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4,这一数据引来网友的炮轰。有网友犀利的指出“导致中国贫富悬殊扩大的各种因素近年来并没有改变,如果有任何变化的话,那就是:情况变得更糟糕了”。事实是否如此,从最近接连爆出“房妹”、“房叔”就知道这样的评论不虚,老百姓为买房辛苦攒了一辈子钱还比不上有些人的一个图章或签字。另外,房产税、遗产税这些财产税由于触动既得利益群体迟迟无法大规模推广,这令缩小贫富差距成为镜花水月。房价是富人指数,更确切的说是官商指数,如果旧有的利益结构不打碎,仅仅是房产调控,是触动不了房价的。
在宏观经济数据中,无法呈现但又是至关重要的是各个产业的真实情况。如今,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常态化。在2012年,既有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的产能过剩、也有服装纺织等轻工业的产能过剩,就连那些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风电设备等也出现过剩。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对一个产业的打击有时是毁灭性的,这是在2013年投资中必须要注意的陷阱。
当然,为了消化库存,政府主导的投资在2013年不会大幅减弱,所以对于大宗商品的价格不必过于担心。但金属类的股票、期货不会出现大的牛市机会,农产品相对要更受关注。白银具有工业品属性而非货币属性,所以经历过上轮的大涨后,可能要偃旗息鼓一段时间。黄金虽然暂时平稳,但或许等待着全球债务问题再次爆发危机,而迎来一波强势上攻。
这波上涨行情是反弹还是反转?踏空者自然希望这只是一次反弹,而大多数投资者包括专业的基金经理其实也看不清,“没敢加满,说不定哪天就跌下来了”——这样的话代表了圈内的普遍心态。投资者的失败之处往往体现在牛熊转换之际没能提前意识到,所以现在的心情一般是既兴奋又惶恐。
二月份的交易日不多,又逢“两会”之前,这个月的走势恐怕很难代表大势能否反转。就如有人说蛇年里找拜年的吉利话很难,只想到一句“金蛇狂舞”,其实现在的行情何尝不是如此,扭动得很好看,却不知什么时候给你来个致命一击。快过年了,车票也不好买,就不给大家添堵了。说句规范的预测语——对未来保持谨慎乐观。
好看的经济数据
乐观的理由很简单,理性的角度分析,经济数据变得好看起来,尽管长期隐患远未根除。感性点来说,大过年的都图个吉利,政策面上对股市肯定会呵护备至,而信心和人气也在逐渐聚集,股市很大程度上是靠信心支撑的,至少在“两会”前信心不会涣散。
2012年第四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9%,较三季度的7.4%有所上升。经历了两年多的放缓之后,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稳定在8%左右。而2012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11月份的10.1%,7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较11月份上涨0.31%,为近两年最快增速。
而在一月初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官方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三个月位于枯荣线上方,显示制造业稳步复苏,中国经济整体回暖,企业盈利能力提高。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由于宏观经济企稳迹象明显,各家机构对今年的预测也偏乐观,再加上A股在过去一年受到欧债危机、国内房产调控等一系列事件的压制而持续疲软,所以对于当前的上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或许这轮行情会持续很长时间。
更令人可喜的是,在经济数据向好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也逐渐显现出来。2012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四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的3.9个百分点,家庭消费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意外的放缓至20.6%,这表明政府正在取消刺激政策,低迷的出口则对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起了下拉作用。
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发挥的动能已经出现了逆转趋势,消费起到的作用从稳定变得积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第三季度的1.05上升到1.08,这支撑了工资继续快速增长,外来务工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了11.8%,城镇家庭2012年的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6%,这样的工资增长保证了消费的强劲。另一方面,国外的需求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去年12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速反弹至14%,高于11月2.8%的同比增速。而中国加速推动城镇化建设,还会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软件和硬件的投资,所以未来强劲的投资增速仍然是经济增长的支柱。
鉴于这样的数据与预期,各大金融机构比如申银万国、光大证券、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给出的报告,都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至少在8%以上。在数据利好的同时,政策面的利好因素也不断涌现,比如中国将扩大QFII投资配额,在去年12月决定提高主权财富基金和央行的投资额上限。并进一步确立允许中国券商将离岸人民币投入国内市场的新机制,这可能让高达700亿美元的海外资金流入中国股市,相当于中国股市自由流通股的5%。而中国央行在本月初表示,将就推出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投资海外股市的QDII2项目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这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也释放了扩大人民币双向流动、扩大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的一个信号。关于外资抄底中国股市的报道也频频见诸于媒体。
在种种利好下,一月份股市凌厉上扬的势头还会持续吗?还是那句话,抱有谨慎的乐观。领涨本轮反弹的主要是金融和地产股,而他们已经处在横盘整理阶段,周期股的估值修复效应越来越弱。市场热点已经切换到主题概念炒作上,比如前一阶段热炒的北斗概念。集中买入周期股的行为或许已经告一段落,股市也存在着调整的压力,但调整不是抛弃,在整体经济环境改善,政策面利好不断的情况下,持股过年应该是安心的。2013年不会出现如2012年那样先扬后抑的表现。
更值得玩味的细节
尽管近期的一系列的经济数据令人鼓舞,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痼疾已经根除。所以,我也不能说2013年会迎来真正的牛市,只能说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当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弊端已经暴露,而股市估值水平又不高的情况下,投资的风险就不大,各种机会也会不时显现。2013年,或许要在金蛇狂舞中乱中取胜。
我们一直强调,支撑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红利因素正在逐步消失,这个现象在2012年逐步显露出来,这也是经济没有大幅衰退而股市却持续低迷的原因。这些红利包括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资源与环境红利和制度红利。红利消失后,中国经济就要重新梳理结构秩序和增长路径,这个过程没结束,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就不会到来。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时,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局长马建堂特别强调了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的问题。15岁至60岁之间的人都属于劳动年龄人口,这部分人口总数在过去一年下降到了9.37亿,减少了345万,这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绝对下降,这就引出了独生子女政策和中国退休年龄相对较低这些敏感话题。劳动人口减少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愈发紧迫,所以那些转型升级相对成功、或者更多的用机器人代替人工的企业值得关注。同样,人口老龄化也让相关的企业受益,比如医疗保健,而如服装这样的产业则在消费人群减少的情况下而步入熊途。
另外,这次国家统计局还给出了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4,这一数据引来网友的炮轰。有网友犀利的指出“导致中国贫富悬殊扩大的各种因素近年来并没有改变,如果有任何变化的话,那就是:情况变得更糟糕了”。事实是否如此,从最近接连爆出“房妹”、“房叔”就知道这样的评论不虚,老百姓为买房辛苦攒了一辈子钱还比不上有些人的一个图章或签字。另外,房产税、遗产税这些财产税由于触动既得利益群体迟迟无法大规模推广,这令缩小贫富差距成为镜花水月。房价是富人指数,更确切的说是官商指数,如果旧有的利益结构不打碎,仅仅是房产调控,是触动不了房价的。
在宏观经济数据中,无法呈现但又是至关重要的是各个产业的真实情况。如今,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常态化。在2012年,既有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的产能过剩、也有服装纺织等轻工业的产能过剩,就连那些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风电设备等也出现过剩。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对一个产业的打击有时是毁灭性的,这是在2013年投资中必须要注意的陷阱。
当然,为了消化库存,政府主导的投资在2013年不会大幅减弱,所以对于大宗商品的价格不必过于担心。但金属类的股票、期货不会出现大的牛市机会,农产品相对要更受关注。白银具有工业品属性而非货币属性,所以经历过上轮的大涨后,可能要偃旗息鼓一段时间。黄金虽然暂时平稳,但或许等待着全球债务问题再次爆发危机,而迎来一波强势上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