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10-苝四甲酸二酐(PTCDA)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分子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含有羰基的有机共轭分子3,4,9,10-茈四甲酸二酐(PTCDA)为正极,金属钠为负极组装了钠离子电池,用电化学交流阻抗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TCDA电极材料的离子电导率较低,大约为1.38×10-6 S· cm-1,不适合用于大电流密度充放电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但在小电流密度充放电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离子和电子传输性能及优异的钠离子脱/嵌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1 A·g-1时,首次放电容量达120 mAh·g-1,接近其理论比容量135 mAh·g-1,有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小型便携式电子器件电源中.
其他文献
本文以介孔碳纳米棒和碳纳米片为电极基底分别构筑了葡萄糖/氧气生物燃料电池(BFC).将生物计算逻辑与上述BFC相结合,所构筑的自供能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自供能型电化学生物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槲皮素不同羟基位置上的水合物及其水合阴离子进行深入分析,获得槲皮素水合物的优化几何结构信息、与水分子的络合反应能量、NBO电荷、前线轨道能量及图像
以碳酸锶和钛酸丁酯作为锶源及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钨质量分数分别为0,1%,2%和3%的掺杂SrTiO3纳米粒子,利用XRD,SEM,PL,UV-Vis DRS,BET和XP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亚甲
利用静电纺丝法与高温煅烧法相结合制备纳米球形的氧化铜(CuO),并采用SEM和XRD进行表征.将得到的碳点(CDs)和CuO材料依次滴涂在电极上制成CuO/CDs/GCE,并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
以取代水杨酸和丙酮为原料,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在二氯亚砜作用下以较高的收率合成得到一系列水杨酸丙酮叉衍生物(1a-1f).并采用1H NMR、13C NMR、ESI-MS以及X射线单晶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