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让我们一起守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走进教室,学生都捧着语文书放声朗读,有的声情并茂,有的面无表情,有的甚至伏在桌子上朗读。我走到李敏身边,瞧了他一眼,他似乎有些紧张,将手放进抽屉里,慌忙收起了什么。我拿出来一看,是一本童话书,恨不得把他的书撕成两半。但作为一名教师,我还是忍住了,我把书还给了他。看着这个平时爱说话,爱思考,但就是不爱学习的小男孩,我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下课了,我把他请到了身边。耐着性子问:“你的课文都读熟了吗?都有感情了吗?为什么不背一背?”他低头不语。我又问:“你为什么看这种书?”他说:“语文课文,我都看烂了,一点意思也没有,童话书里有许多好玩的故事。”“好玩”在他的眼里就是好看的意思。为了不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说:“读课外书是件好事,你看,你平时就比别人了解得多,但是要看时间,应该在空余的时间看。”也许对于我此时对他的处理出乎他的意料,所以他走的时候又回到了那开心的状态。
  作为老师,该怎样来对待孩子的阅读呢?如果课堂阅读教学是对学生生命激活的話,那么学生的自主阅读便是生命的延续与成长。徜徉在阅读天地里的孩子们,幻想与展望并存着,踏着童话的梦,伴着可爱的山村乡野,沉醉于那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渔夫和金鱼”的无奈,“灰姑娘”的感叹之中。看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怎能用“理解”与“记忆”来衡量,怎能用“会默写”与“有感情地朗读”来评判。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渗透在儿童的童年生活中,儿童的生命被自己的阅读所浸润着。一名清华大学的学子被邀至母校谈学习成功的秘诀时,曾告诉学弟学妹们,如果想真正在语文学习上获得成功,那就是上课不要听老师讲。现场一片哗然。当然这种看法是有些偏激的,但我们不得不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堂有多少是学生喜欢的?看着课堂中那游离于儿童本身的教学,听着为博得听课教师喝彩而无视童心的话语,我们真的惭愧了“教学”这两个字。我们忽视了儿童的成长,忽视了儿童的阅读。那我们对待儿童阅读的态度应该怎样呢?那就是守望。
  “守望”多么富有诗意的一个词,仿佛一位安详的老人,坐在田边,看着那青青的秧苗成长的一种喜悦。老人是现实的,他不会“揠苗助长”,他是秧苗成长的守护者。当有鸟儿来吞食时,他会去阻拦;当秧苗有虫害时,他会去治虫。而对于秧苗如何长,长得多大,他是不会多加干涉的。“守”字让人似乎回到长者中间,去引领,去帮助;“望”让人又似乎回到朋友之间,去探讨,去遵循。儿童的阅读是特殊的,他不会沾染人世间的功利,但社会却在给他们创造功利的空间。拒绝还是引导,拒绝是对现实的不承认,徜徉于不承认的环境下,儿童会显得很幼稚和无知;引导是承认但不主导。现实功利如果变成“主流”的话,那还需要童真干什么?人生中最洁净的一段时光如果再不珍惜利用起来,那是人生的一大遗憾。有人反对儿童看电视,认为电视的快餐文化带有更多负面的东西。其实,电视作为时代的产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如果拒绝电视,就意味着让孩子拒绝“时代”。
  “守望”需要“守”住的是儿童的心灵空间,“守”住他们的童心、童趣,让一切真正属于儿童,这是我们的责任。“阅读”作为一个主体的活动,应该说外界是很难干涉的,因为心灵思考属于每个人自己,但我们有责任“守”住外界的“流渣”,让更多属于童年阅读的东西流进孩子们的心田,防止“快餐文化”的“消极”影响,多关注“经典文化”的深厚积淀。记得一位大师曾经说过:“人的鉴赏力不是从中等作品中获得的,而是从经典优秀的作品中获得的。”是呀,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什么有些东西经得起时间的洗礼,经得起文学的拷问。因为本身它们就是一颗闪亮的“明珠”。把经典的符合儿童特点的放进他们阅读世界里,他们的“心”也会像名著一样闪亮。“守”绝不是“堵”,更是一种“引领”;“望”请放下你教师的严肃与居高,走到孩子们中间,遵循孩子们的意愿,读吧,谈吧。也许请他朗读还不够流畅,请他思考心灵还显得朦胧,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已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到那世界的美好与哀愁。作为成人的我们应该带着“倾听”的心态去观望,带着一颗童心去和他们一起徜徉于快乐与哀愁之中。“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真实的人交朋友”,和儿童一起阅读,就是和童年交朋友。
  走进课堂,不妨让我们来守望,像一位长者,像一位朋友,像一位儿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走进孩子的阅读。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里庄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