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压
(一)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人们普遍易患的一种疾病。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可损伤动脉内皮,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并加速动脉硬化进程。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硬化引起的危害,最常见的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间歇性跛行。研究表明,舒张压的水平与日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呈明显正相关;收缩压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与舒张压相似,收缩压越高,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二)血压水平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
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病与血压水平是呈正曲线相关。收缩压≥21.3kPa(160mmHg)和(或)舒张压≥12.7kPa(95mmHg)者,其冠心病的发病是正常血压者的2—3倍。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采用临床对照试验证实:高血压能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率。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约有1亿高血压患者。我国学者对北京首都钢铁公司所作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收缩压或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心绞痛、心肌梗塞或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也明显增加。此外,舒张压和收缩压对冠心口香糖发病的危险相似,而且舒张压和收缩压引起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大于发病的危险。
需要强调的是,患高血压的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所表现出的危害大于单纯的血压升高。血压升高通常伴有高血脂症、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升高和心电图不正常,这些患者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对北京首钢工人的调查资料表明,控制血清胆固醇后,临界高血压与确诊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的风险比是正常血压组的1.2倍和3.6倍。当收缩压≥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12.7kPa(95mmHg)又伴有TC(总胆固醇)>6.24mmol/L(240mg/dl)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则较血压和胆固醇都在正常范围者高11.3倍。这说明:两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对冠心病的影响程度明显升高。
总之,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不依赖其他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同步同样也有致病作用。换言之,冠心病的发病以至由于冠心病发作而引起的死亡,是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增加的,因此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清胆固醇升高
近20年来,几项有关的研究均证明,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患病率有着明显的关系,并已证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与冠心病日后发病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则与冠悯病呈负相关,并肯定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有效指标。国外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血清胆固醇水平在5.2 mmol-5.72mmol/L(200mg-220mg/dl)时,冠心病患病呈相对的稳定,但若超过此界限,患冠心病的危险就会随血清胆固醇的升高而增加。若血清胆固醇浓度5.2 mmol/L(200mg/dl)以下时,所有保护措施预防冠心病的意义就不大。《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这项大规模前瞻性人群研究结果表明,血浆胆固醇浓度与冠心病死亡率呈正性曲线相关。如设胆固醇水平为5.2mmol/L(200mg/dl)时的危险比为1.0,而胆固醇水平为3.29mmol/L(150mg/dl)时危险比为0.7;为6.5mmol/L(250mg/dl)时危险比为2.0;7.8mmol/L(300mg/dl)时,危险比则为4.0。前述北京首钢男工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冠心病发病率随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的不同组成部分对心血管的危害有着不同的作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者多见于血清中HDL-C水平低而LDL-C水平高的人群。有一组报道,HDL-C水平为0.78mmol/L(30mg/dl)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是HDL-C为1.56mmol/L(60mg/dl)者的2倍。HDL-C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加速对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防止动脉壁脂质的沉积,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而LDL-C则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血中LDL-C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对甘油三脂与冠心病的关系,目前还存在争议。有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甘油三脂与冠心病存在着单变量相关,但在大数量人群的随访中,这种相关就很不一致。以往许多研究强调,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是LDL-C升高,而未重视甘油三脂的作用。1987年赫尔辛基心脏研究所对患者服用诺衡后的观察发现,当HDL-C水平增高,而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胆醇降低时,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塞下降34%。另据报告,甘油三脂、HDL-C和LDL-C对冠心病的发生危险有协同作用,而且不同的LDL-C和HDL-C水平所导致的心血管危险与甘油三脂水平有关。还有学者认为,甘油三脂对女性来说是患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男性来说,HDL-C水平<40mg/dl时,甘油三脂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脂蛋白(a)[Lp(a)]与冠心病的关系:Lp(a)关系一个具有LDL结构和功能特性的脂蛋白颗粒与一个亲水性的载脂蛋白(a)[apo(a)]的结合。人群Lp(a)的水平变化范围很大,从1mg—1000mg/L。血浆Lp(a)水平增高,也常伴有高LDL-C或低HDL-C。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浆Lp(a)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正相关,Lp(a)超过500 mg/L并伴有高LDL-C的个体,其早期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比正常人高出6倍,因此认为Lp(a)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性遗传危险因子。
吸烟
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病例对照和实验研究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危害机理是物理-化学作用。烟中的尼古丁可使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收缩,并使血压升高。另外,还可使血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以及促进血小板黏附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促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吸烟还可降低HDL-C,加速冠心病的发病。
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的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吸烟者的总死亡率、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不吸烟者增加1.6倍。吸烟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的相对危险较不吸烟者高2.3倍。而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结果表明,戒烟后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半并减少死亡率。许多资料表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同时存在的其他因素有协同作用。
其他群组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两性吸烟者中,冠心病的死亡危险,随着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每天吸烟支数越多、吸烟期限越长及吸入越深越多而增加。还有资料表明,每日吸烟在20支以上者,其患冠心病的危险与胆固醇水平为400mg/dl或收缩压在250mmHg相当。
国内以往的一些研究资料对吸烟与冠心病的关联尚存在不一致的意见,如有资料表明,吸烟与冠心病呈正相关,而有的则看不到这种关联。近年来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男性吸烟者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5倍。另一项随访研究中在单因素分析上虽未能得到吸烟与冠心病有何关联,但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在胆固醇≥200mg/dl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每日吸烟量增加而升高。
糖尿病
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已从临床、病理和流行病学上得到证明。据研究观察,年龄在36-62岁的糖尿病患者中,不论男女,不同年龄组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一些随访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而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高血糖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葡萄糖之间的异常影响了动脉壁细胞某些物质的代谢合成,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
肥胖
美国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肥胖者有增加冠心病发病的趋势。但有些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 观点。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是复杂的。如在冠心病发病率最高的芬兰东部人群中,肥胖与冠心病无关;荷兰农村人群冠心病发病与肥胖呈强正关联;而在美国的铁路工人中,皮褶厚度与冠心病死亡之间的关联呈弱阳性。
已有前瞻性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发病危险。如果单纯肥胖而不伴有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异常,则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低。
饮酒
酒精与冠心病的关系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有报道,轻、中度饮酒可减少冠心病死亡。另有报道,少量饮酒可使HDL-C增高,而大量饮酒则可使胆固醇增高,HDL-C则不再继续增加。还有人认为少量饮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凝而起到预防心肌梗塞的作用。但饮酒本身可增加高血压、肝硬变、胃癌、心肌损伤和意外事故等,还会造成一些经济、精神以及社会问题,所以在我国并不主张每日饮酒来预防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Hcy)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本三种含硫氨基酸之一,是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由甲硫氨基酸转甲基后生成。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近10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冠心病患者不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吸烟等危险因素,而其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较年轻的发病者。因此,同型半胱氨酸作为冠心病的新的危险因素受到人们关注。研究显示,10%的冠心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关,轻、中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增加4—6倍。研究发现,在男性人群的血浆中总Hcy 水平每升高5mmol/L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60%,女性增加80%。
另外,血浆Hcy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单支、双支及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浆Hcy水平呈逐级上升趋势,并且与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血浆Hcy水平还与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生存率及死亡率有关。
虽然血浆Hcy水平与冠心病有明确关联,但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目前尚未定论。
性格类型
近年来国内外对人的性格类型与冠心病的联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前瞻性调查发现,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发病有着联系。西方一些国家协作研究发现,A型性格者,其冠心病的发病率是B型者的2倍。另一研究结果表明,心肌梗塞发病率,A型性格者较B型者高2—4倍。但另有几项研究未能显示与上述一致的结果。
年龄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猝死的发生率也与年龄呈正相关。
冠心病的发病一般多在60岁以后,但是,目前发病的年龄在逐步提前,40岁以前也可发生冠心病。尤其是具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遗传史的人,更需要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影响所有年龄组,在所有年龄组中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都是非常必要的。美国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出、评估、诊疗专家委员会第二次报告中将年龄增列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即男性≥45岁,女性≥55岁。所以,在小年龄组的人群中,要加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
性别
在美国各种族中,都是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也低于男性。其原因除因女性吸烟、高血压、精神紧张等一些常见危险因素较男性为轻外,也与血清胆固醇对男女的作用可能不同有关。另外女性绝经前内源性雌激素也可起保护作用。
我国目前也有资料表明,男性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一些研究认为,女性冠心病较男性迟发10年左右,女性在绝经期前的发病率为男性的1/10—3/10,绝经期后则逐渐升高,55—70岁达到高峰,在此阶段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与男性无明显差异。因此,绝经后的妇女对于危险因素的预防应同男性一样。我们提倡所有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最好均应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种族和地理环境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种族和遗传等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但也有报告说,不同地区人群的冠心病死亡率有的可相差10倍以上,这也说明了环境因素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