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7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一扇虚掩的门
   ——《风雪夜归》导读
  
  《风雪夜归》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曲折,作者选取了主人公生活中的一个特写式镜头:漆黑的夜晚,街上冷冷清清,雪花萦绕着,一个看电影晚归的姑娘,站在院门前茕茕独立,心悬门被关着的那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整个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此时此刻,她该唤谁来给她开门呢?就从那一瞬间,我们了解了她漫长、寂寞的生活,她被包围在世俗的眼光中,独自挣扎着。综观全文,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借鉴。
  一、结构精巧。首先是小说采用了横向的方式叙述,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横切面。这是本文不蔓不枝主题集中的一大成功之处。在她叫门的时候,将院子里的人在脑海里搜索了一遍:刘安婶、马平平、平平的姥姥,又转而一个个否定。以她们的眼光、话语、态度,可以大致勾勒出她的生活轮廓,也反映出人们对大龄姑娘的态度,这无疑也是社会的缩影。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切入,自然节约了很多的笔墨。
  试想如果我们以纵向描写的话,该是如何混乱杂沓,也许还写不到如此细致的地步。所以微型小说,寻找一个最能表达故事核心的横切面十分重要,关系到全局的进展。
  二、映衬手法。谁不想有个家,可是偏偏有人就没有家。家是安全、舒适、温暖的代名词。一个三十岁的大龄姑娘,由于“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特别是在黑夜、雪地、无人应门这些情景的衬托下,更是凄凉、孤苦。
  而那提篮的中年人更如一道强烈的闪光,映照着主人公的心灵。“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衬托出她孤苦地站在门外雪中,分外凄凉。
  三、虚实结合
  从《风雪夜归》这个标题自然想起唐朝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整首诗由实景入手渐趋虚化,结句似乎近于朦胧。风雪夜归,她站在门前是实写,门其实没关上,但是她叫谁开门的一系列的心里活动过程是虚写;看到那位中年人又是实写,她的想象又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更具有艺术魅力。
  小说的结尾运用了曲笔的写法,只用了八个字,“原来门并没有关上”,可谓虚惊一场,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惊喜,也给小说平添了无限暖意。是啊,其实门都是虚掩着的,只要我们不放弃追求,生活之门将永远不会把我们拒之于门外。
其他文献
引言:迟到的“茶客”    新学期开学了,我去了一民工子弟学校支教,接受了一个初三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之前,我从该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口中了解到,这是个特殊的班级,为了尝试分层教学,学校在初一时就把经过测试成绩最差的学生编排在这一个班里,因此这个班的学习基础和学风都很差。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当我跨入课堂的时候,心里还是一阵阵发怵!上课铃声一响,前排一个男生竟把校服往头上一盖,伏在桌上道:“哼!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