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和启示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美发达国家,新闻媒体和激进的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非常关注,他们深入调查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违反劳工标准的事件,然后在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跟踪报道,指责它们为“血汗工厂”,激起民众的强烈抗议。一些激进的团体还会公开质问公司领导人,冲击他们的办公室或商店,发动消费者抵制购买或者以抵制购买相威胁,造成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和公司声誉受损。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意到,他们用昂贵的价钱买来的名牌产品,原来是工作条件恶劣的工厂生产的,有的竟然是童工和囚犯生产的。他们要求跨国公司改善海外合约工厂的劳动条件,消灭“血汗工厂”。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源起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stockholder) 追求利润外, 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stakeholder), 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利益。
  20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产品质量转向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9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一些消费者团体开始反对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所谓“血汗产品”,且一经发现就对该产品进行联合抵制。在劳工和人权组织等NGO和消费者的压力下,许多知名品牌公司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守则,后演变为“企业生产守则运动,“其直接目的是促使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但这种跨国公司自己制定的生产守则有着明显的商业目的,而且其实施状况也无法得到社会的监督。在劳工组织、人权组织等NGO组织的推动下,生产守则运动由跨国公司“自我约束”(self-regulation)的 “内部生产守则”逐步转变为“社会约束”(social regulation) 的“外部生产守则”。90 年代中期, 这个运动扩展到了处于全球生产—供应链上的发展中国家企业。 1997 年, 长期从事社会与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经济优先委员会( CEP)成立认可委员会( CEPAA), 2001 年更名为社会责任国际(SAI),设计了SA8000标准及其认证体系(2001年修订)。
  SA8000的全称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世界上第一个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认证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制定而成的,它的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谋求通过采购活动促进工人劳动条件和待遇的改善,其核心是“保护劳工权益”。它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对员工、消费者和社区等各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包括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和劳工权益等。它的内容主要是对使用童工、强迫劳动、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9个方面的最低要求做出具体规定。
  这一切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的富裕程度、教育水平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关注意识增强了。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仅关心自己需求的满足,还进一步关心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和长远的利益。他们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在生产时不仅考虑到眼前的效益,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公众的行动也表明,如果企业无视消费者的呼声,无视公众的社会关注意识,就必然会受到消费者的“惩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巨大的障碍。
  
  二、我国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
  
  截至2003年8月26日,我国共有34家企业通过了SA8000认证。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贸易较发达的省份,其中广东最多,有21家,占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总量的61.8%。目前,我国出口中屡屡遭受该认证阻拦的企业也基本上集中在纺织品、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见该标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SA8000标准的条款,并不比中国的《劳动法》《工会法》要求更高。但即使这样,SA8000标准对珠三角企业的打击也是致命的,SA8000标准对劳工权益的保护与珠三角企业现阶段对劳工权益的藐视是企业家们面对SA8000标准惊慌失措的主要原因。
  
  (一)劳动合同方面
  目前珠三角很多企业都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这样一来员工在遇到如职业病、欠薪、辞退等问题需要投诉时,找不到任何证据。有些私营企业老板为了逃避员工犯职业病带来的法律责任,采取三个月换一批员工的做法。有一些企业甚至利用一些应届毕业生急于找工作或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心理,采用实习时期零工资制,试用期低工资、试用期过后便解雇的做法,以赚取廉价劳动力。
  
  (二)生产安全、职业健康方面
  珠三角企业作为广东非公有经济较为集中的地区,是广东省外贸出口主力,但其安全生产形势却曰趋严峻。很多工厂工作环境危机四伏,毒化学品、火灾隐患、工伤事故等事件屡屡发生。
  
  (三)工资、工时和加班方面
  2003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广东省的外资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有1/4以上的员工不能按时领取工资,近一半的人被迫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约62%的人一周工作7天,半数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三、实施SA8000的正面影响
  
  SA8000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同度。SA8000的产生正是基于全球消费者对社会责任意识的高涨。在产品供大于求的今天,消费者不光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还希望产品是在体面的工厂制造出来。
  可以帮助出口企业建立国际公信力,减少信息不对称并降低交易成本。在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由于存在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供应商的某些自利行为,就可能产生道德风险问题。这会导致采购商承担较大的道德风险。SA8000标准作为全球通用的第三方认证标准,通过此项认证既可以省去多方买家重复的供应商审核程序,也是采购商衡量供应商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标杆。
  有利于企业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促使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近两年的民工荒告诉我们,企业要长期稳定地发展,离不开相对稳定的长期的工人,而工人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厂是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管理工人。通过SA8000以后,企业除了订单增加之外,成本自然会随着增加,而生产工时、工人数量却比以往减少,这将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既要尽量精简管理架构,减少成本,又要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与其把SA8000看成是一种劳工条款,企业不如把它当成一种生产力要素投入,SA8000意味着对工人的投资,企业能从工人更好的技能、更佳的工作状态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中得到回报。
  
  四、实施SA8000的负面影响
  
  (一)SA8000影响订单
  目前我国受威胁最大的企业集中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上。这些企业在劳动条件、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劳工权益、劳动时间及薪酬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一旦SA8000推行实施,许多企业很可能在这次重新洗牌中被淘汰出局,我国的出口贸易的空间将受到强劲的挤压。
  
  (二)SA8000给工厂带来成本上升
   SA8000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增加了成本。其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整改费用”;二是“认证费用”。整改费用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企业原有的生产设施、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那些劳动条件差,靠牺牲劳工权益来维持低成本优势的企业,在整改中需要有较大的投入。以一家中型出口加工企业为例,如果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不加班加点,仅此一项全年将可能要增加约300万的支出,主要是增加工资及劳动安全措施的支出。认证费用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管理基础。一家1500人工厂的认证总费用约为23万元。这些费用导致成本的猛增使不少企业在SA8000认证门槛前进退两难。
  
  (三)SA8000有可能会扩大失业率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大多数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加班加点、劳动环境和条件差等现象在所难免。而且许多企业都是私营性的,资金状况不是那么完善,如果完全按SA8000要求实施,在一段时间内企业的劳动成本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削弱其出口竞争力,一个企业的生存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劳动力成本大大提升将降低总收入的话,必然会驱使企业的领导者作出裁员的决策,导致就业率降低。
  
  五、出口企业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尽管从长远的角度看,我国必须实现产业升级,将支柱性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但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放弃劳动密集型生产和贸易还为时过早,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和贸易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且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仍占世界市场的25%以上。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正是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本身可能就意味着赚的是“血汗”。
  
  事实上,在劳工待遇问题上,若不执行SA8000标准,也许会因此失去订单;但若提高劳动力工资则加大生产成本,同样会由于失去低价的优势而丢掉订单,而工人也同样丢掉了工作。SA8000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劳工福利的同时,又有加大出口难度、减少出口的结果。在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的前提下,出口贸易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即便如此,近年来我国就业矛盾还日益突出,如果我们盲目为发达国家将该民间标准升格为国际标准摇旗呐喊,在短期内盲目提倡企业通过该认证,将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稳定等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可谓得不偿失。
  企业是SA8000认证的直接利益相关者,面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严峻挑战,应对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应对SA8000的出路在于如何借助外力促进发展,变压力为动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根据国情、企情、找出差距,对症下药,优化配置,把整改重点放在劣势环节上。
  
  (一)政府可做到以下几点: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加大区域内贸易,努力开拓欧美以外的亚非拉市场,改善我国出口市场集中的状况。我国政府在2001年末与东盟达成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5年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两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我国产品挺进亚洲和拉美国家创造了巨大机遇。
  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尽快建立SA8000的预警机制,收集、跟踪国外的SA8000的相关措施,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同时,认真研究SA8000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
  进一步改善国外对我国劳动标准的片面看法。主动寻求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坚决反对发达国家把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坚决反对将SA8000纳入国际标准化体系。
   结合我国国情,吸纳SA8000的合理成分,加大劳动法的执法力度,积极改善国内劳工条件。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抽查,对雇佣童工、恶意克扣工人工资及不符合安全生产,以保护劳工的权利;提高出口产品的劳动工资成本,改善中国工人的劳动待遇。
  
  (二)企业对策
  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尽快认识到SA8000认证的必然性,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有条件的大企业,尤其是欧美市场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积极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努力通过认证,保证自己现有的市场份额。截至2003年9月,中国有45家企业和组织机构获得认证,占全球获得认证组织机构总数的15.8%,居世界第2位。
  目前中小企业或者是为国外公司做贴牌加工,或为国内的外贸企业加工生产,即便如此,SA8000的触角已经伸到了这些企业。中小企业要配合国外进口商的要求,逐步改善企业的劳动条件,落实社会责任的要求,为下一步认证做好准备。
   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和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的低替代性,有助于企业突破贸易壁垒。企业应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突出特色,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降低产品的替代性,突破贸易壁垒。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研究了漆液固体分(S)、电泳时间(t)、电压(V)对阴极电泳漆漆膜外观和厚度(δ)的影响。实验发现,对所用的阴极电泳漆体系来说,δ~t关系曲线在低固体分低电压下呈凹型,在高固体分高电压
以PBS高分子改性沥青为基料制备的水性厚浆防腐涂料,具有防水、防腐、隔热、减振、隔音、无污染、节能、节材、耐低温、抗冻等特点,一次可喷涂2mm厚,适用于汽车、铁路客车、
任何地区都想走在时代的前列,不甘落后,所以会选择产业集群。我们需要在产业集群“热”现象的背后进行一些深入思考,为了一个区域更健康的发展。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集群典型主要有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格纳、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和印度的提若普尔等。我国的产业集群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搞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经济形态实际上与产业集群在本质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的资源大省,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是在对资源的高消耗中实现的。论文提出从加强资源勘探与控制开采、发展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利用资源的空间替代四个方面出发,提高自然资源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引言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它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实现经
一、纳税评估制度概述(一)纳税评估的内涵我国纳税评估工作始于1998年实行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纳税申报审核评税办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从流平学角度,研究了影响流平时间的流平粘度。实验结果表明,涂布白纸板涂料在低剪切速率下呈明显的剪切稀化特性,特性指数为0.597;存在小屈服值,约5dyn/cm;涂料在低剪切速率下流平粘度低,流平时
根据渤海海上油田开发的实践,介绍有关海上油田采油设施的涂装防护问题。着重讨论四种主要生产设施涂层系统的选择、表面处理方法、涂装施工、涂层检验及安全防护问题。
在项目中富士通产品的优势性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让其在重点市场上均树立了样板工程,这对其品牌的提升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市场效应。直面当前的市场环境,富士通希望在中国能够走得
刘臣芬同志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表面处理工程协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涂料学会理事、原二汽副总工艺师。蒋zhu同志系汽车涂装技术委员会委员、二汽技术
面对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国内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应根据目前的经营成本、利润率等财务状况及企业资源与所开展业务的匹配情况,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找准向归核化战略转化的时机。通过剥离、分拆等策略将企业发展重点集中到核心业务上来,从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更强硬的姿态迎接未来挑战。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复兴的欧洲企业和新兴日本企业的夹击,美国企业为寻找出路,及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