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悲剧艺术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l521fn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悲剧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个辉煌领域,也是他成就的顶峰,其悲剧写作及悲剧史发展中体现了一些共同的悲剧特点。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哈姆雷特》重点展示了丹麦王室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本文主要分析《哈姆雷特》中第一层悲剧人物内心的自我冲突,第二层悲剧人物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冲突这内外双重的冲突,通过对悲剧的故事情节及其内外双重冲突的艺术风格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此来探讨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特征。
  关键词:悲剧艺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
  1.关于莎士比亚悲剧
  莎士比亚的悲剧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魅力,情节通常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展开,注重人物性格,以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和庄严感人的力量进行演绎,以激励人们追求真理,这与中国的古典悲剧截然不同。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分析《哈姆雷特》这一悲剧。哈姆雷特是构成整剧的核心人物,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手法,把中心人物放在突出位置,矛盾冲突,发展结果对关键人物的言行起主要作用,让读者能更深入更清楚地理解,把握戏剧的核心,从而更准确地体现剧中的悲剧女主角,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目的。
  2.内部悲剧冲突
  2.1内心世界的冲突
  2.1.1优柔寡断
  哈姆雷特虽然善于思考,却总是摇摆不定。父亲被毒死,母亲被强占,王权被盗取,他表达了对复仇誓言的坚定信念,但另一方面,他对杀死敌人却犹豫不决。他曾有过几次绝妙的杀敌机会,可因优柔寡断,一次次错失良机。当他遇到为自己祈祷的敌人时,复仇的念头闪过,于是陷入了长期的思想斗争。另一面是主人公哈姆雷特严肃的人生价值思维及与生俱来的优柔寡断的矛盾,使其艰难地徘徊在这对父亲复仇之痛之中,"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这句话矛盾重重,这也充分说明了当时哈姆雷特的疑惑和不满。哈姆雷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优柔寡断,不知如何突破,这就是他悲剧性格的体现。
  2.1.2双重矛盾
  哈姆雷特的内心矛盾随着为父报仇而愈演愈烈。种种内心冲突体现了哈姆雷特的精神世界与性格的丰富与复杂。哈姆雷特虽然从大学接受了一些新鲜思想,但受到的影响有限,封建主义的落后思想仍在其脑海中深深烙下。他性格上的矛盾,其实是两种观念的尖锐冲击。所以,他对神灵既虔诚又怀疑,对夺取敌人的生命充满既憧憬又惆怅,对生命有赞美,但更多的是不悦。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个人的复仇使命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这种想法促使哈姆雷特为进一步行动,承担了艰巨的现实负担。
  2.1.3人物独白
  剧中几乎所有哈姆雷特的感情都由其独白表现出来。在剧作开头,哈姆雷特就通过独白的形式展示他父亲过世、母亲再婚、叔叔继位的事实。之后的独白中,哈姆雷特说:“我希望这个坚强身体化为露水,或者上天没有定下圣典——禁止自杀”这句话说明他内心极度痛苦,不能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无奈一直在扭曲着他。然后他说了一些看似随意重复的措辞,作者没有随意添加这些重复的话,而是体现出其深刻的内心世界。在第三段独白中,哈姆雷特梦中的父亲告诉告知了他叔叔篡夺王位一事。尽管感到极度悲痛,但哈姆雷特也只是向天呼喊发泄。这些独白向观众展示了一种绝望、疯狂、可怜的一面,他向读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哈姆雷特的复仇心理是一种矛盾的复合体。
  3.外部悲剧冲突
  3.1三个复仇分支
  《哈姆雷特》一共有三个复仇分支,分别是哈姆雷特为父复仇,雷尔提斯为被哈姆雷特误杀的父亲报仇以及福丁布拉斯为父报仇,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复仇分支便是哈姆雷特。其中包含着戏剧结局这一外在因素,是指哈姆雷特出生于皇室,父母非常疼愛他,这让他感到幸福。但自从他父亲去世后,一切都变了,他的母亲立即嫁给了他的叔叔。而这里面包含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是时间。这部戏剧发生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黑暗无序的社会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3.2 社会批判
  外部冲突主要表现在哈姆雷特和他的叔叔克劳狄斯之间的斗争上。通过剧情我们可以看出腐败有序的社会让他忧郁,导致他不能立即采取报复行动。他认为这是一个没有正义、充满计划和阴谋的混乱时代。另一个外在因素是他植根于不幸的忧郁。对权力欲望的压抑,他父亲的死,以及他叔叔剥夺的一切也让他愈加忧郁。与其他两人的复仇相比,哈姆雷特的复仇被人们赋予了深刻的历史性和现实意义,他也希望自己能够以此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和荣誉。在他眼中,捍卫国家荣誉的整个过程必须保持一个理性的,因此必须将这次复仇与重新恢复社会正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也导致了他的矛盾。
  4.悲剧艺术及其在《哈姆雷特》中的体现
  4.1 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
  哈姆雷特的独白揭示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内心的矛盾和痛苦。通过对哈姆雷特内心世界的分析,展现了其多重性格,特别是他忧郁性格的发展,从这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者的优点和局限性。 莎士比亚在塑造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上有独到之处,不稳定因素很多,也使人物更加复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不仅是社会悲剧,也是人物悲剧。哈姆雷特悲剧的社会成因对立的一方是强大的封建集团,具有复杂性。一方面,他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新奇世界观,另一方面他过于内向和谨慎,犹豫而忧郁。他身上的懦弱与勇敢,卑微与高贵,自私与复杂的高贵性格构造得完美而和谐。
  4.2揭露和批判社会
  虽然英国悲剧一开始是对古希腊罗马悲剧的模仿,但经过基德和马洛两位杰出剧作家精心创造与不断发展,在悲剧风格基础上也成熟发展了起来。与古希腊悲剧相比,莎士比亚主要通过悲剧探索产生于其他悲剧的直接根源,而不是直接后果。他笔下的悲剧英雄一般都大权在握,故事情节围绕人物展开,场面宏大而惊险,大部分冲突以双方的死亡告终。因为在那个时代,悲剧和死亡永远并存,此外,多条线索交错发展,在悲剧中往往也会添加一些喜剧因素。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这些悲剧特征可谓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5.结语
  本文从内部悲剧冲突和外部悲剧冲突的角度分析了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所展现的悲剧艺术。在内部悲剧冲突中,哈姆雷特本是一个果断的人,可以从他对波洛涅斯的暗杀和对海盗的无畏中看出。但谈到复仇,哈姆雷特却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性格。哈姆雷特代表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他生活在他的个人世界中,坚持传统价值观并享受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被一系列事件所影响,迫切希望在个人世界中强加某种新的连贯性,牢牢把握现实,从而摆脱这种无知的境地。然而,他的尝试因世界的欺骗性和难以捉摸而受挫。他的需要和不确定之间的内在冲突导致了他的悲剧。在外在悲剧冲突中,主要表现在哈姆雷特与叔叔克劳狄斯之间的斗争上。当他知道父亲被克劳狄斯杀害时,他感到复仇的负担如此沉重。而挪威王子对他国家的领土垂涎三尺,让他更加忧郁。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外在冲突也是他悲剧的原因。悲剧《哈姆雷特》中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参考文献
  [1] 王左良,何其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3] 宋华;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特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郑静;《哈姆雷特》悲剧冲突散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
  [5] 周砚芳;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悲剧特点[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6期
其他文献
摘要:幼小衔接通常指的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根据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以及进入小学所需要的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促进幼儿的适应力和独立性的提升,使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目前,我国也渐渐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良好衔接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本文主要对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家长、老师和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部门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中间阶段,教师要重视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发,解决当前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寻找有用的教学载体和教学元素,丰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德育实践活动的兴趣,保证德育实践活动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问题及对策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做好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行为习惯有一个正确
期刊
摘要:小学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文化、塑造自我人格的关键时期。将红色歌曲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助力德育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红色歌曲的定义出发,集中探讨具体的运用策略,层层剖析,对红色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旨在为新时期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红歌;红色歌曲;小学音乐教学;红色文化;德育  在当前,经济全球
期刊
摘要: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非常普遍,其具有一定的亲民性,因此也就得到了许多学生的青睐。同時通过篮球运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灵敏性,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影响因素  引言  篮球教学在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篮球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推动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体育教学已经获得了教师和学校的关注,对于篮球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国家驻守边防,稳疆固疆,推动边疆地区经济开发。历史沿至今日,大规模军垦活动形成具有国家与现实特征的组织形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守边关建设者融入原住百姓日常生产,形成深厚根基的军垦文化。  关键词:军垦文化;文化乡建;兵地融合;传承与发展  近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系列讲话,完善深入乡村建设,提倡“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化”。边疆地区“兵地融合”的特殊景貌下,部分乡村就是
期刊
摘要:近年来有关于校园暴力的相关报道不胜枚举,在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除了让人感到心惊、胆寒,更重要的是对于青少年道德思想教育的深思,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改变这种状态,营造出更加和谐的校园氛围,这是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工作重点。  关键词:新时期;青少年;德育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网络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德育教育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音乐文化产品应用而生,其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大学生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新鲜的文化特别好奇,久之,他们的审美倾向也会随之改变。该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们的音乐审美倾向成为了当今不得不去面对的话题了。  一、本文将从如何引导大学生审美倾向的角度出发对其引导策略做出简要的论述。  (一) 提升音乐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期刊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获得提升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戏剧影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作出相应改变,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总结新时期人们的具体需求,对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现状进行梳理,才能判断其发展方向。本文主要探讨在新时期戏剧影视文学的艺术特点,以期为今后的戏剧影视文学发展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戏剧影视,艺术特
期刊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教育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学生传统文化艺术修养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校外艺术教育也随即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外少年宫利用诗配画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点粗浅尝试。如:带领欣赏诗配画作品,感受中国诗画之美;让学生学习给古诗配画,体验绘画创作之趣;引导学生领悟诗文的意蕴,触摸传统文化脉搏。一系列的实践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重任,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融合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在思想道德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文化课的学习和德育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