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呢?在这里,试着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画、多媒体设备、音乐等手段再现当时情境、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会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教学《在金色的海滩上》时,我引导学生由”海滩”一词展开想象,在学生自己描绘大海的基础上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此时让学生朗读、积累课文中描写大海的句子,学生不仅不觉得枯燥,而且读得声情并茂,背得津津有味。
2. 质疑问难,激发阅读欲望。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在大进。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到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放飞蜻蜓》一课,其中有一句“说着,陶行知把蜻蜓还给翠贞。”此处看似无疑,但一个小小的“还”字却表现了陶行知对孩子的尊重和他教育方法的巧妙。所以这里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质疑、思考: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把蜻蜓放了,而是还给了翠贞呢?这样的质疑往往能够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入。
二、顺学而导,因学定教
课堂上顺应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教学方法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在学习新课时,可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然后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无聊的问题放过去,简单的问题直接解决,并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此时学生就会主动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也可以在初读课文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然后,师生围绕问题,抓住重点,小组交流,发现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感受。
三、以读为本,感悟体验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偏重于感悟体验。学生有了感悟体验,才能读出感情。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必须讲究艺术,让学生带着情绪读,怀着探索的欲望读。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 感情朗读要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过去,我一指导读书,就要学生注意这句要轻读,那个词要重读,其实这样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收效甚微。我认为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课文内容与环境来读,学生才能读出真情。2. 巧用示范。示范就是老师亲自读,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怎样用好示范呢?一要尽量让学生示范,老师示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用宝贵时间。二是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3.利用评价。除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外,我用的更多的方法是对比评价。即让两个或几个学生分别读同一语段,通过比较、评价,引导学生明确谁读得好的,好在哪里?读不好的同学,应向着哪个方向努力。
(二)指导学生读出空白。我常用的方法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替文中角色说话,与文中角色对话,进行角色体验。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其中“海鸥送别老人”部分有一个重要语段,“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呜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这一段很好地写出了在拿走老人遗像时海鸥焦急、悲痛的心情,以及对老人留恋、难舍难分的深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海鸥这复杂的心情和丰富的感情呢?我采用的就是“补白”的方法。教师抓住契机引导:“你就是这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朝遗像扑过去,你要干什么?你大声呜叫着,你在说什么?”这样,在语言铺垫、音乐渲染下每个学生都进入了情境,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并读出了独特的感受。
(三)指导学生进行同主题阅读。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我让学生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在学习了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后,我布置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成语、诗句或文章。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里都蕴含着读写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发掘这些训练点,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长期不懈地探索和实践。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画、多媒体设备、音乐等手段再现当时情境、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会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教学《在金色的海滩上》时,我引导学生由”海滩”一词展开想象,在学生自己描绘大海的基础上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此时让学生朗读、积累课文中描写大海的句子,学生不仅不觉得枯燥,而且读得声情并茂,背得津津有味。
2. 质疑问难,激发阅读欲望。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在大进。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到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放飞蜻蜓》一课,其中有一句“说着,陶行知把蜻蜓还给翠贞。”此处看似无疑,但一个小小的“还”字却表现了陶行知对孩子的尊重和他教育方法的巧妙。所以这里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质疑、思考: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把蜻蜓放了,而是还给了翠贞呢?这样的质疑往往能够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入。
二、顺学而导,因学定教
课堂上顺应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教学方法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在学习新课时,可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然后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无聊的问题放过去,简单的问题直接解决,并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此时学生就会主动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也可以在初读课文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然后,师生围绕问题,抓住重点,小组交流,发现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感受。
三、以读为本,感悟体验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偏重于感悟体验。学生有了感悟体验,才能读出感情。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必须讲究艺术,让学生带着情绪读,怀着探索的欲望读。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 感情朗读要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过去,我一指导读书,就要学生注意这句要轻读,那个词要重读,其实这样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收效甚微。我认为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课文内容与环境来读,学生才能读出真情。2. 巧用示范。示范就是老师亲自读,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怎样用好示范呢?一要尽量让学生示范,老师示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用宝贵时间。二是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3.利用评价。除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外,我用的更多的方法是对比评价。即让两个或几个学生分别读同一语段,通过比较、评价,引导学生明确谁读得好的,好在哪里?读不好的同学,应向着哪个方向努力。
(二)指导学生读出空白。我常用的方法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替文中角色说话,与文中角色对话,进行角色体验。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其中“海鸥送别老人”部分有一个重要语段,“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呜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这一段很好地写出了在拿走老人遗像时海鸥焦急、悲痛的心情,以及对老人留恋、难舍难分的深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海鸥这复杂的心情和丰富的感情呢?我采用的就是“补白”的方法。教师抓住契机引导:“你就是这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朝遗像扑过去,你要干什么?你大声呜叫着,你在说什么?”这样,在语言铺垫、音乐渲染下每个学生都进入了情境,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并读出了独特的感受。
(三)指导学生进行同主题阅读。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我让学生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在学习了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后,我布置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成语、诗句或文章。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里都蕴含着读写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发掘这些训练点,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长期不懈地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