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州市,位于粤西南部,人文底蕴深厚,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粤西重镇。位于高州市的高州农业学校(以下简称高州农校)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学校以创建示范学校为契机,立足“三农”,以“强农兴工”为发展战略,依托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跨越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高州农校创办于1905年,2011年6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审认定为首批“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月份被教育部评审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单位”。 建校百年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被誉为“农业人才摇篮”、“粤西职教明珠”。
立足服务“三农”, 政府大力支持发展
茂名是广东省的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三高”农业发达,被誉为“中国水果第一市”。高州农校从创办至今,一直以服务“三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近年,围绕茂名市打造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学校努力打造区域技术人才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省、市领导先后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工作,省、市财政对该校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使学校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办学竞争力迅速增强。
一是广东省教育厅和茂名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把该校列入万人规模学校发展计划,在“十二五”规划期内拟投资7900多万元,目前已到位4000万元,新增校舍54000平方米。现在学校在校生规模已达6200多人。二是政府重点支持该校实训基地建设。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综合实训中心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并通过PK形式共投入专项资金450万元支持该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训中心、会计专业实训中心和汽车应用与维修实训中心的设施设备建设。茂名市政府相应配套投入100多万元支持该校信息化建设。三是利用学校充裕的实训场所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的方式,在校内筹建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共建畜牧兽医研发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培育更多更好的农村创业人才提供优越条件,为农业职教服务“三农”作出更大贡献。
坚守“农职”特色,创新发展农科专业
近几年,我国农业职教出现“滑坡”现象,一边是利好农业职教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一边是农业中职学校被合并或不得不转型为综合性中职学校。但高州农校却能逆势发展,特别是涉农专业发展迅猛,现有畜牧兽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水产养殖、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等涉农专业8个,2011年涉农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3000多人,占在校生人数55%。据统计,近年来该校涉农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约95%,自主创业或参与家庭经济实体经营的约5%。毕业后3~5年内,涉农专业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的年均20%以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达30%以上,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高达50%以上。
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取得如此成绩,主要是在这些专业推行了“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近年为加大农村创业人才培育力度,学校不断创新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实验室、实训室、企业车间、猪场、鸡场、农场、果园成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再不是“黑板上种田,养猪”,而是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畜牧兽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最为突出,主要做法是:参照企业经营办法,以班为单位成立项目小组,班主任为项目负责人,全班学生为项目组成员,学校提供启动资金和场地,项目小组结合专业设定项目内容,在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指导小组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教、学、产、销”,实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如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入学后即以班为单位,由学校提供启动资金和场地,一年级进行养鸡、养鸭等实训,二年级进行养猪、养牛等实训,三年级顶岗(轮岗)实习。在项目指导小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禽畜生长过程,参与种苗购进、防疫、疾病诊治、饲料筛选配制、饲养管理到产品销售全过程,产品归班集体所有,实行自负盈亏。学生亲自参与了从饲养、疾病防治、产品销售到成本控制的工作过程,既能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技能,又能让学生学习经营管理经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水产养殖专业,也如畜牧兽医专业一样,开展果蔬、花卉、苗木种植和淡水鱼养殖等项目实训。这种“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掌握真正的本领,大大提高了综合能力,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校企双制”的办学形式,是培养技能人才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结合创建示范学校,学校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定单培养,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一是与专业对口、接纳能力强的中粮饲料(茂名)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周边中小型企业、村委会等46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确保了学生及时有效进行顶岗实习。与部分企业共建工学结合班,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期,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时,使“订单”培养和“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等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继续吸纳社会力量办学,共建汽车运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成功探索出农类学校办工科专业的有效途径。
二是结合涉农专业人数多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开辟与村委会合作的“校村合作”新途径,让学生在乡镇基层第一线进行实训,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管理等实践活动,协助农村电力控制线路、农户家用电器产品的安装、维护,结合学校科技下乡,协助当地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还有部分学生在深入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个人特长,积极投身自主创业,开办养殖场、兽药店、农药店、家电产品维修店等,为农业、农村、农民作出了应有贡献。“校村合作”这种新途径为解决学校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创业找到了出路。
其次,引企入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多元化办学形式基本形成。
一是积极引进企业和社会资金办学。许多企业主动加盟学校的专业建设,如企业家林明于2000年11月投资420多万元联合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企业家张育超于2005年7月投入460多万元联合开办模具专业,企业家杨劲飞于2008年4月投入300多万元建设计算机专业实训室。这些专业的开设,填补了学校工科专业的空白,打开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良好局面。广州本田开办“本田汽车班”,广东美的集团开办“美的电器班”,东莞市永生商标公司开办“永生印制班”,加上部分涉农专业,各类订单培养达700多人。二是大胆引进日本丰达电机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为配合地方政府实施双转移发展战略,2012年1月,学校通过高州市政府招商引资引进了丰达电机(香港)有限公司到我校建厂,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拓展培育渠道,实现农村创业人才培养新突破
为了探索提高我省农村实用人才素质的途径与办法,科学构建村官职业学历教育培养培训体系,学校从2010年起承担了广东省村官职业学历教育试点工作任务。一年来,在村官职业教育工作中,坚持以“培训好、培训实、出成效”为目标,以“注重培训内容,突出实效性;注重培训方法,突出灵活性;注重严格管理,突出规范性”的“三注重、三突出”为教育培训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120名村官经过职业教育培训,在观念上有新发展,思想上有新提高,理论上有新收获,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突破。学员普遍反映村官职业教育很适合当前农村发展趋势,科学职业教育使村官能真正学到急需、实用的知识,学员纷纷表示,要把学到的知识带回自己的乡村去,带动村民创业致富。
同时,随着农民回乡创业和对现代农业技术需求的增加,学校在重视在校生创业教育的同时,开启了农民创业培训。2010年,承接由广东省农业厅等7厅局联合组织的2010年“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培训任务,首批80名学员已培训完毕。根据培训情况总结出的农民创业培训经验和培训成果获得相关部门的高度好评。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但其实质仍是一种生计教育,是一种就业与创业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加强创业教育应该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着眼点。当前学校得以不断发展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把创业教育作为改革与发展的着眼点所取得的。其次,中职教育必须立足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否则,中职办学便成无源之水。学校确立的“强农兴工”的发展战略,正是基于茂名市以打造“三个基地”(世界级石化基地、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和特色现代农业基地)为发展定位,以推进“四个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传统工业形态向新型工业形态转变、生产型经济向生产服务型经济转变、工矿配套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为发展特色的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最终形成了学校专业建设农牧、理工、商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办学特色。
百载春风化雨育栋梁同创辉煌,今朝桃李芬芳享盛世再谱新章。作为百年名校的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将会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地方经济和推动当地职教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陈春阳
高州农校创办于1905年,2011年6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审认定为首批“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月份被教育部评审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单位”。 建校百年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被誉为“农业人才摇篮”、“粤西职教明珠”。
立足服务“三农”, 政府大力支持发展
茂名是广东省的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三高”农业发达,被誉为“中国水果第一市”。高州农校从创办至今,一直以服务“三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近年,围绕茂名市打造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学校努力打造区域技术人才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省、市领导先后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工作,省、市财政对该校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使学校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办学竞争力迅速增强。
一是广东省教育厅和茂名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把该校列入万人规模学校发展计划,在“十二五”规划期内拟投资7900多万元,目前已到位4000万元,新增校舍54000平方米。现在学校在校生规模已达6200多人。二是政府重点支持该校实训基地建设。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综合实训中心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并通过PK形式共投入专项资金450万元支持该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训中心、会计专业实训中心和汽车应用与维修实训中心的设施设备建设。茂名市政府相应配套投入100多万元支持该校信息化建设。三是利用学校充裕的实训场所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的方式,在校内筹建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共建畜牧兽医研发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培育更多更好的农村创业人才提供优越条件,为农业职教服务“三农”作出更大贡献。
坚守“农职”特色,创新发展农科专业
近几年,我国农业职教出现“滑坡”现象,一边是利好农业职教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一边是农业中职学校被合并或不得不转型为综合性中职学校。但高州农校却能逆势发展,特别是涉农专业发展迅猛,现有畜牧兽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水产养殖、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等涉农专业8个,2011年涉农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3000多人,占在校生人数55%。据统计,近年来该校涉农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约95%,自主创业或参与家庭经济实体经营的约5%。毕业后3~5年内,涉农专业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的年均20%以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达30%以上,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高达50%以上。
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取得如此成绩,主要是在这些专业推行了“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近年为加大农村创业人才培育力度,学校不断创新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实验室、实训室、企业车间、猪场、鸡场、农场、果园成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再不是“黑板上种田,养猪”,而是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畜牧兽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最为突出,主要做法是:参照企业经营办法,以班为单位成立项目小组,班主任为项目负责人,全班学生为项目组成员,学校提供启动资金和场地,项目小组结合专业设定项目内容,在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指导小组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教、学、产、销”,实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如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入学后即以班为单位,由学校提供启动资金和场地,一年级进行养鸡、养鸭等实训,二年级进行养猪、养牛等实训,三年级顶岗(轮岗)实习。在项目指导小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禽畜生长过程,参与种苗购进、防疫、疾病诊治、饲料筛选配制、饲养管理到产品销售全过程,产品归班集体所有,实行自负盈亏。学生亲自参与了从饲养、疾病防治、产品销售到成本控制的工作过程,既能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技能,又能让学生学习经营管理经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水产养殖专业,也如畜牧兽医专业一样,开展果蔬、花卉、苗木种植和淡水鱼养殖等项目实训。这种“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掌握真正的本领,大大提高了综合能力,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校企双制”的办学形式,是培养技能人才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结合创建示范学校,学校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定单培养,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一是与专业对口、接纳能力强的中粮饲料(茂名)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周边中小型企业、村委会等46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确保了学生及时有效进行顶岗实习。与部分企业共建工学结合班,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期,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时,使“订单”培养和“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等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继续吸纳社会力量办学,共建汽车运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成功探索出农类学校办工科专业的有效途径。
二是结合涉农专业人数多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开辟与村委会合作的“校村合作”新途径,让学生在乡镇基层第一线进行实训,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管理等实践活动,协助农村电力控制线路、农户家用电器产品的安装、维护,结合学校科技下乡,协助当地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还有部分学生在深入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个人特长,积极投身自主创业,开办养殖场、兽药店、农药店、家电产品维修店等,为农业、农村、农民作出了应有贡献。“校村合作”这种新途径为解决学校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创业找到了出路。
其次,引企入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多元化办学形式基本形成。
一是积极引进企业和社会资金办学。许多企业主动加盟学校的专业建设,如企业家林明于2000年11月投资420多万元联合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企业家张育超于2005年7月投入460多万元联合开办模具专业,企业家杨劲飞于2008年4月投入300多万元建设计算机专业实训室。这些专业的开设,填补了学校工科专业的空白,打开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良好局面。广州本田开办“本田汽车班”,广东美的集团开办“美的电器班”,东莞市永生商标公司开办“永生印制班”,加上部分涉农专业,各类订单培养达700多人。二是大胆引进日本丰达电机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为配合地方政府实施双转移发展战略,2012年1月,学校通过高州市政府招商引资引进了丰达电机(香港)有限公司到我校建厂,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拓展培育渠道,实现农村创业人才培养新突破
为了探索提高我省农村实用人才素质的途径与办法,科学构建村官职业学历教育培养培训体系,学校从2010年起承担了广东省村官职业学历教育试点工作任务。一年来,在村官职业教育工作中,坚持以“培训好、培训实、出成效”为目标,以“注重培训内容,突出实效性;注重培训方法,突出灵活性;注重严格管理,突出规范性”的“三注重、三突出”为教育培训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120名村官经过职业教育培训,在观念上有新发展,思想上有新提高,理论上有新收获,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突破。学员普遍反映村官职业教育很适合当前农村发展趋势,科学职业教育使村官能真正学到急需、实用的知识,学员纷纷表示,要把学到的知识带回自己的乡村去,带动村民创业致富。
同时,随着农民回乡创业和对现代农业技术需求的增加,学校在重视在校生创业教育的同时,开启了农民创业培训。2010年,承接由广东省农业厅等7厅局联合组织的2010年“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培训任务,首批80名学员已培训完毕。根据培训情况总结出的农民创业培训经验和培训成果获得相关部门的高度好评。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但其实质仍是一种生计教育,是一种就业与创业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加强创业教育应该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着眼点。当前学校得以不断发展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把创业教育作为改革与发展的着眼点所取得的。其次,中职教育必须立足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否则,中职办学便成无源之水。学校确立的“强农兴工”的发展战略,正是基于茂名市以打造“三个基地”(世界级石化基地、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和特色现代农业基地)为发展定位,以推进“四个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传统工业形态向新型工业形态转变、生产型经济向生产服务型经济转变、工矿配套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为发展特色的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最终形成了学校专业建设农牧、理工、商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办学特色。
百载春风化雨育栋梁同创辉煌,今朝桃李芬芳享盛世再谱新章。作为百年名校的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将会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地方经济和推动当地职教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