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教材倡导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理念,即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在客观上也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把这样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地理教材中的基本地理知识是学生理解环保问题的知识基础。
一、高中地理课堂开展环保意识培养的可行性
之所以要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因为高中地理教材和地理知识都对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地理知识的课程体系有所改善,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更多地包含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比如说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重要的是在地理知识中重视传递人地关系和谐的理念,而不再单单强调要学习地理知识,这样的教材安排为我们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开展环保意识的培养奠定了重要的教材基础,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在人文地理知识中包含了很多智育内容,这些智育内容比如经济、能源、社会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包含着德育内容,在涉及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相关知识时,教材中都会给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当前资源和能源危机已然威胁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因为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环境的承受能力存在一定限制,如果自然环境不能够承受这个压力就会给人类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这样的德育内容就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并用这种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行为习惯上体现环保意识。
二、高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但是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好。所以,我们需要重新选择有效的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环保内容,这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内容。尤其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丰富环境保护教育的实质内容。这样,在教材与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就有可能会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比如在学习地球存在的宇宙环境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再介绍地球特征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能够给人类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我们要珍惜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生活环境,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2.适当选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意识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知识的讲授,它需要教师克服教材和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以提高效果。比如可以进行案例教学,把生活中有关环境的内容展示到学生面前,最好是能够找到对比性强的案例,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的环保观念和方式对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影响是不同的,在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树立全新的环保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知识拓展等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地震、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这些自然灾害的常见现象如何?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这些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原因我们该采取何种行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会从多个角度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也就会自主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3.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行为习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还会找到这种行为的意义,从而推动他们增强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些环保实践活动。
当前,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来看,环保问题已经不单单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威胁到我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全球倡导环保的新时代,我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也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积极践行环保行为,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虞卫国.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管理[J].青海教育,2004(7).
[2]刘志平.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
[3]曾建明.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有效交往活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6).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高中地理课堂开展环保意识培养的可行性
之所以要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因为高中地理教材和地理知识都对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地理知识的课程体系有所改善,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更多地包含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比如说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重要的是在地理知识中重视传递人地关系和谐的理念,而不再单单强调要学习地理知识,这样的教材安排为我们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开展环保意识的培养奠定了重要的教材基础,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在人文地理知识中包含了很多智育内容,这些智育内容比如经济、能源、社会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包含着德育内容,在涉及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相关知识时,教材中都会给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当前资源和能源危机已然威胁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因为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环境的承受能力存在一定限制,如果自然环境不能够承受这个压力就会给人类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这样的德育内容就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并用这种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行为习惯上体现环保意识。
二、高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但是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好。所以,我们需要重新选择有效的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环保内容,这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内容。尤其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丰富环境保护教育的实质内容。这样,在教材与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就有可能会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比如在学习地球存在的宇宙环境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再介绍地球特征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能够给人类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我们要珍惜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生活环境,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2.适当选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意识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知识的讲授,它需要教师克服教材和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以提高效果。比如可以进行案例教学,把生活中有关环境的内容展示到学生面前,最好是能够找到对比性强的案例,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的环保观念和方式对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影响是不同的,在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树立全新的环保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知识拓展等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地震、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这些自然灾害的常见现象如何?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这些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原因我们该采取何种行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会从多个角度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也就会自主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3.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行为习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还会找到这种行为的意义,从而推动他们增强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些环保实践活动。
当前,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来看,环保问题已经不单单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威胁到我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全球倡导环保的新时代,我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也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积极践行环保行为,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虞卫国.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管理[J].青海教育,2004(7).
[2]刘志平.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
[3]曾建明.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有效交往活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6).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