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我们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树立新课程理念,倡导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应试教育的“满堂灌”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本文重点探究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要求我们在贯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断地积极创新,而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树立新课程理念,倡导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应试教育的“满堂灌”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传统政治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
1、观念、理论陈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老师还是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以自己讲为主,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认为学生只是“配角”,只要认真听就可以了。
2、没有设立三维目标
很多老师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把教学目标等同于知识目标,将目标设计和定位理解为知识点的罗列,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注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显示教学方法,即使有也比较单一,不是讲授法就是讨论法,一贯到底,比较枯燥。
4.教学环节粗简罗列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教师智慧创造的过程,可很多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是问题多多,有的环节设计粗简,该细的未细,该放弃的不放,过渡衔接不顺畅;有的单纯而简单地将教学设计当成知识提纲的罗列。
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努力做到如下的改革: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新课程在内容上已经向自然、生活、社会、人自身回归,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教学的生活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量选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又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充实于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社会热点、思想上的疑点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创设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这些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回归到生活中,用他们所学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生活方式,促使他们去过一种有道德的、遵纪守法的社会生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了以下做法:①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时事》杂志等;②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焦点访谈》,并做好摘记;③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2.情感渗透润物无声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特级教师魏书生说:“爱人者,人爱之,尊人者,人尊之。”“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你对对方的心灵大声呼喊: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恨你,对方绝不会回答我爱你。”[3]而心理学知识表明,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大,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知识和浓厚的情感修养,充分利用情感的调节功能,注重情感渗透和情感投资,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士为知己者而读书”。情感渗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经常利用课间、下班辅导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感情,询问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等问题。甚至参与他们的课余活动,如跳绳、打乒乓球等,力求与学生融为一体。其次,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与学生共求真理,同解疑难。课堂上一句“请你回答”、“请坐”、“谢谢”是师生人格平等的一种表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回答采用不同的“成功”标准,多用一些“好”、“正确”、“很好”、“有新意”等词汇积极鼓励,正面肯定,这样师生间的情感渠道自动打开。再次,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强化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课堂语言应力求生动、形象、再配合恰当的手势、眼神,通过生动、有趣地讲述,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传统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师是课堂的“独奏者”,对学生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知识传递,学生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因此,加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要改变教师一厢情愿的“动”或学生被动的“动”,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碰到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出,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中往往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①竞赛法。如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然后选出小组代表,想全班同学汇报学习结果,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表扬,以调动学生参与性、积极性。②讨论法。这种方法可以是全班性的大讨论,也可以小组讨论,还可以是跨班级跨年级的讨论。通过讨论,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③辩论法。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迸发出不同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辩论法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授之以渔指导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后,必然会善于学习,乐于思考。长期坚持,学习能力必然会提高。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认为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分解组合教材内容的方法。即教会学生如何先把书学厚,然后再如何把书学薄。教会学生扩书。由于思想政治课本内容的滞后性及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与现实联系得不紧密,有些内容阐述得不是很细、很深入,列举事例也不可能很充分,为使书本上的内容能与时俱进,准确而及时地把鲜活的现实材料吸纳到教材中来是必要的。如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金晶勇护圣火”等内容就可以吸纳到教材中来。大量的现实材料一旦引入教材,既可以增加理论力度,又可以拉近书本与现实的距离,使课本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教会学生缩书,即把书学“薄”,把课本内容归纳概括为很少一部分内容,甚至是几句话、几个词,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是一个由繁到简,由“厚”到“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红娟.如何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1).
[2]杨德凤,王成江.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情境教学”原则[J].思想政治课学.2006,(9).
[3]王翠英.浅谈“渗透”艺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要求我们在贯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断地积极创新,而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树立新课程理念,倡导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应试教育的“满堂灌”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传统政治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
1、观念、理论陈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老师还是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以自己讲为主,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认为学生只是“配角”,只要认真听就可以了。
2、没有设立三维目标
很多老师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把教学目标等同于知识目标,将目标设计和定位理解为知识点的罗列,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注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显示教学方法,即使有也比较单一,不是讲授法就是讨论法,一贯到底,比较枯燥。
4.教学环节粗简罗列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教师智慧创造的过程,可很多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是问题多多,有的环节设计粗简,该细的未细,该放弃的不放,过渡衔接不顺畅;有的单纯而简单地将教学设计当成知识提纲的罗列。
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努力做到如下的改革: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新课程在内容上已经向自然、生活、社会、人自身回归,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教学的生活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量选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又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充实于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社会热点、思想上的疑点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创设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这些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回归到生活中,用他们所学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生活方式,促使他们去过一种有道德的、遵纪守法的社会生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了以下做法:①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时事》杂志等;②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焦点访谈》,并做好摘记;③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2.情感渗透润物无声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特级教师魏书生说:“爱人者,人爱之,尊人者,人尊之。”“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你对对方的心灵大声呼喊: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恨你,对方绝不会回答我爱你。”[3]而心理学知识表明,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大,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知识和浓厚的情感修养,充分利用情感的调节功能,注重情感渗透和情感投资,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士为知己者而读书”。情感渗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经常利用课间、下班辅导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感情,询问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等问题。甚至参与他们的课余活动,如跳绳、打乒乓球等,力求与学生融为一体。其次,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与学生共求真理,同解疑难。课堂上一句“请你回答”、“请坐”、“谢谢”是师生人格平等的一种表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回答采用不同的“成功”标准,多用一些“好”、“正确”、“很好”、“有新意”等词汇积极鼓励,正面肯定,这样师生间的情感渠道自动打开。再次,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强化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课堂语言应力求生动、形象、再配合恰当的手势、眼神,通过生动、有趣地讲述,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传统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师是课堂的“独奏者”,对学生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知识传递,学生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因此,加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要改变教师一厢情愿的“动”或学生被动的“动”,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碰到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出,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中往往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①竞赛法。如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然后选出小组代表,想全班同学汇报学习结果,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表扬,以调动学生参与性、积极性。②讨论法。这种方法可以是全班性的大讨论,也可以小组讨论,还可以是跨班级跨年级的讨论。通过讨论,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③辩论法。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迸发出不同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辩论法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授之以渔指导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后,必然会善于学习,乐于思考。长期坚持,学习能力必然会提高。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认为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分解组合教材内容的方法。即教会学生如何先把书学厚,然后再如何把书学薄。教会学生扩书。由于思想政治课本内容的滞后性及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与现实联系得不紧密,有些内容阐述得不是很细、很深入,列举事例也不可能很充分,为使书本上的内容能与时俱进,准确而及时地把鲜活的现实材料吸纳到教材中来是必要的。如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金晶勇护圣火”等内容就可以吸纳到教材中来。大量的现实材料一旦引入教材,既可以增加理论力度,又可以拉近书本与现实的距离,使课本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教会学生缩书,即把书学“薄”,把课本内容归纳概括为很少一部分内容,甚至是几句话、几个词,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是一个由繁到简,由“厚”到“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红娟.如何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1).
[2]杨德凤,王成江.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情境教学”原则[J].思想政治课学.2006,(9).
[3]王翠英.浅谈“渗透”艺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