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音乐课堂40分钟的效率,用尽可能多的音乐语言代替传统课堂的单纯说教,让学生占据充分的主导地位是音乐课堂高效化的前提,因此,根据课本内容适时采用“化整为零”和“合零为整”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化整为零——让学生“忙”起来
化整为零,就是将学生分组、将内容分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每个学生的优势体现出来,实现音乐课最大程度的实效性。
第一步:课前摸底,心中有数。
首先,进行课前摸底,掌握班级里有特长的孩子和他们的程度,做详细的统计和了解,并根据情况做好计划安排,以便于课上利用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提高整堂课的效率。
第二步:内容分块,任务到人。
在授课时进行课程分化,将要学习的内容分解成几个模块同时来进行。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组长,教师将本节课的任务布置下去,由组长带领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完成,组长将本组的进度和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升级,级别由do到si依次递进,在课程最后进行评比奖励,增强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热情。比如:在新授歌曲《数蛤蟆》一课中,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任务是学会歌曲的演唱并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排律动,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创编或新颖的设计则可以加分。任务制定后每个小组设定详细的分工,将任务分派到每个人,使每位学生都带着任务去学去想。以这堂课为例,小组人员安排如下:歌词讲解员,负责歌词的讲解,并带领同学们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般由表达能力较强的或者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来担任;节奏示范员,负责带领大家学习歌曲的节拍、节奏,由有乐器基础或有演唱基础较好的同学来担任;旋律教唱员,负责用科尔文手势和简单的乐器带领大家熟悉歌曲旋律,由有乐器基础的同学来担任;律动编排员,帮助大家把符合歌曲节奏、内容的动作连贯地编排起来,形成完整的小律动。分工完成后,先完整地聆听两遍歌曲,然后分组进行自主学习,大约十五分钟后进行成果汇报。
第三步:总结归纳,发现亮点。
在分组进行当中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点可以请老师帮助解决,组长负责顺序及时间的安排。任务布置后全班的学生都忙碌起来了,而且还经常有小惊喜出现,比如有一位小组长在演唱时将本组分成两部分,一些人演唱歌曲,一些人用有趣的节奏模仿青蛙的叫声穿插其中,营造出了二声部的感觉,使歌曲变得生动立体起来。这些在音乐课堂上出现的即兴生成的精彩瞬间,是以往课堂上没有的,因为在以往的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可以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设计和创造。因此,我认为“放手”是必须要做的,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主创作的权利。当然,必要的总结和及时的纠正也是必不可少的,并要注意以鼓励为主,因为对于艺术的审美和判断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视角,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也没有必要整齐划一。“化整为零”的设计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感受到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识谱或演唱,而是较为全面的感受,而且竞技的形式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的热情和愿望,才能使想象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制造出人意料的“闪光点”。“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孩子都“忙”了起来,使音乐课堂变得“热闹”的同时实现了音乐课堂的高效。
二、“合零为整”——设计情境,知识串联
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内容情绪和风格特点,音乐课本上所编排的歌曲大都是风格迥异,代表性较强的作品。“合零为整”的教学理念就是用完整的情境设计将书上的内容贯穿整合,把歌曲中出现的主题提炼出来,并像故事一样设计出情节,用音乐语言表达要说出来,这样往往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也复习巩固学过的内容,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例如: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在授课时我将歌曲《野兔饿了》中的小野兔和歌曲《小毛驴》中的小毛驴设计成故事的主人公,在故事当中只要它们出现我就用这两首歌曲做背景音乐并通过这两个生动的形象引出要欣赏的《彼得与狼》,并在下堂课的故事情节当中把《彼得与狼》中的彼得做为主人公出现,这样一来,音乐课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所有的作品就会组成一首完整的歌。课本上的歌曲和内容学生就会有一个反复加深印象的过程,节省了后期单独复习的时间,也会因此使音乐课上的内容丰富很多。
在“合零为整”的过程当中故事情节要设计巧妙合理,才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力争使音乐课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形成对课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化整为零——让学生“忙”起来
化整为零,就是将学生分组、将内容分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每个学生的优势体现出来,实现音乐课最大程度的实效性。
第一步:课前摸底,心中有数。
首先,进行课前摸底,掌握班级里有特长的孩子和他们的程度,做详细的统计和了解,并根据情况做好计划安排,以便于课上利用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提高整堂课的效率。
第二步:内容分块,任务到人。
在授课时进行课程分化,将要学习的内容分解成几个模块同时来进行。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组长,教师将本节课的任务布置下去,由组长带领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完成,组长将本组的进度和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升级,级别由do到si依次递进,在课程最后进行评比奖励,增强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热情。比如:在新授歌曲《数蛤蟆》一课中,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任务是学会歌曲的演唱并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排律动,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创编或新颖的设计则可以加分。任务制定后每个小组设定详细的分工,将任务分派到每个人,使每位学生都带着任务去学去想。以这堂课为例,小组人员安排如下:歌词讲解员,负责歌词的讲解,并带领同学们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般由表达能力较强的或者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来担任;节奏示范员,负责带领大家学习歌曲的节拍、节奏,由有乐器基础或有演唱基础较好的同学来担任;旋律教唱员,负责用科尔文手势和简单的乐器带领大家熟悉歌曲旋律,由有乐器基础的同学来担任;律动编排员,帮助大家把符合歌曲节奏、内容的动作连贯地编排起来,形成完整的小律动。分工完成后,先完整地聆听两遍歌曲,然后分组进行自主学习,大约十五分钟后进行成果汇报。
第三步:总结归纳,发现亮点。
在分组进行当中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点可以请老师帮助解决,组长负责顺序及时间的安排。任务布置后全班的学生都忙碌起来了,而且还经常有小惊喜出现,比如有一位小组长在演唱时将本组分成两部分,一些人演唱歌曲,一些人用有趣的节奏模仿青蛙的叫声穿插其中,营造出了二声部的感觉,使歌曲变得生动立体起来。这些在音乐课堂上出现的即兴生成的精彩瞬间,是以往课堂上没有的,因为在以往的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可以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设计和创造。因此,我认为“放手”是必须要做的,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主创作的权利。当然,必要的总结和及时的纠正也是必不可少的,并要注意以鼓励为主,因为对于艺术的审美和判断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视角,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也没有必要整齐划一。“化整为零”的设计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感受到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识谱或演唱,而是较为全面的感受,而且竞技的形式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的热情和愿望,才能使想象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制造出人意料的“闪光点”。“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孩子都“忙”了起来,使音乐课堂变得“热闹”的同时实现了音乐课堂的高效。
二、“合零为整”——设计情境,知识串联
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内容情绪和风格特点,音乐课本上所编排的歌曲大都是风格迥异,代表性较强的作品。“合零为整”的教学理念就是用完整的情境设计将书上的内容贯穿整合,把歌曲中出现的主题提炼出来,并像故事一样设计出情节,用音乐语言表达要说出来,这样往往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也复习巩固学过的内容,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例如: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在授课时我将歌曲《野兔饿了》中的小野兔和歌曲《小毛驴》中的小毛驴设计成故事的主人公,在故事当中只要它们出现我就用这两首歌曲做背景音乐并通过这两个生动的形象引出要欣赏的《彼得与狼》,并在下堂课的故事情节当中把《彼得与狼》中的彼得做为主人公出现,这样一来,音乐课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所有的作品就会组成一首完整的歌。课本上的歌曲和内容学生就会有一个反复加深印象的过程,节省了后期单独复习的时间,也会因此使音乐课上的内容丰富很多。
在“合零为整”的过程当中故事情节要设计巧妙合理,才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力争使音乐课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形成对课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