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传统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建构了传统社会的统一性.顾炎武的风俗教化观是传统“礼俗互动”的缩影,他认为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的风俗是全民性的,论世必考其风俗,历史兴衰与风俗美恶联系紧密.整顿风俗必然要以礼乐教化为纪纲,“民德厚而礼俗成”是其风俗教化观的主要宗旨,其风俗教化观对当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新格局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方兴未艾,传统礼俗的现代性转化及其互动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发挥这种本土思想资源在国家治理与民间自治上的社会整合功能,有助于推进
【机 构】
: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传统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建构了传统社会的统一性.顾炎武的风俗教化观是传统“礼俗互动”的缩影,他认为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的风俗是全民性的,论世必考其风俗,历史兴衰与风俗美恶联系紧密.整顿风俗必然要以礼乐教化为纪纲,“民德厚而礼俗成”是其风俗教化观的主要宗旨,其风俗教化观对当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新格局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方兴未艾,传统礼俗的现代性转化及其互动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发挥这种本土思想资源在国家治理与民间自治上的社会整合功能,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其他文献
从国际方面和中国的四个保护层级来看,近20年的非遗保护实践在政策导向与具体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和修正,也更有助于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与此同时,在非遗教育推广、非遗学术研究以及非遗学科建设等方面,还需澄清基本概念及其关系,以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为此,从宏观的视角看,可以进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观念的导向转换,并从中国文化大传统出发,以整体保护和传承的观点来认识每项文化遗产,最终从观念、产业、消费、伦理以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来看待传统对个人认同、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以便构建起实
本文采用2007—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各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从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特性视角探讨普惠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实证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能够通过中介变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四个子维度均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金融渗透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空间计量模型显示,普惠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本地普惠金融发展对于缩小邻近地区
1919年8月1日创刊的《建设》杂志是一份以"鼓吹建设之思潮,展明建设之原理"为宗旨的理论月刊,曾被时人誉为同《新青年》和《星期评论》比肩而立的三大"有力量"定期刊物之一,在五四时期有着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在《建设》杂志从动议、筹备到创办、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孙中山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不仅是创办《建设》杂志的发起者,而且是该刊的命名者;不仅是《建设》杂志工作团队——建设社的领导者,而且是该刊办刊宗旨的阐明者.除此而外,孙中山还为《建设》杂志想方设法筹措办刊经费、源源不断提供稿件支持、不失
孔子家族志的社会功能在明代开始出现明显的转化,一是由"敬宗收族"向"垂教于世"的转化,二是由"奠世系,辨昭穆"向氏族管理的过渡.这种转化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部条件的催化,一是孔子家族志与孔氏族谱的互动、互补,再是孔子家族志与地方志的互动、互鉴.这种社会功能的转化,反映的是孔子家族志编写的本质由维护宗族血缘关系向扩大社会教化功能的转化.
高校领域设置非遗学科问题日渐引起关注,韩国的案例或许可供借鉴.韩国的非遗保护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00年后经历转型,非遗教育从单纯的指定传承人传授教育,发展为包括技艺传承人教育、专门人才培养和社会普及教育在内的“非遗教育铁三角”,形成了传授教育和学科教育并进的双轨制模式.其中,高校学科教育不仅承担了提升传统传授教育的职能,而且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文化传承需要的非遗专门人才.目前的学科设置上表现出跨学科融合和突出优势学科的特点,人才培养上重视实践能力和专门能力的培训,还存在学科独立性模糊和理论建设不
1945年10月,重庆谈判刚刚结束,“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转头便发布了进攻解放区的密令.这时,国民党还没完全做好发动内战的准备,甚至还于1946年1月与共产党签署了“停战协定”,在重庆召集各党派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不料,仅过了半年,蒋介石就派嫡系部队23万人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矛头直指延安,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非现实主义的通俗文学体裁,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其叙事方式具有典型的幻想故事(童话)的特征,小说人物的行为符合故事这种语言游戏的角色功能.金庸小说的游戏设置从一开始就内在地规定了英雄成长故事的方向和结局,而《侠客行》中的角色设置、驱动设置,则限定了角色的行为必须遵循特定的游戏规则.方向和规则共同引导和制约着故事的情节发展.故事如同棋局,角色设置如同棋子,驱动设置如同走棋规则.金庸的多部武侠小说之所以每部都有新意且引人入胜,关键在于他的每一部小说,都会适度地发明一些新的武功、增加一些新的游
近现代冀南乡村灾乱频发,流民现象周期性出现,梅花拳以师门、教门为纽带,自觉建构地方社会秩序并努力维持,由此形成了“在乡的江湖”的社会空间.梅花拳精英通过对“天地君亲师”等符号的活用,贴近国家礼治话语,在对自身体系予以神圣建构的同时,操持乡村社区公益,体现出地方尚武习俗与信仰活动的相互嵌入,可以视为广泛意义上的中国礼治传统的一部分.“在乡的江湖”的凸显,是近现代以来国家力量介入乡村程度日益加深、农民的社会流动加速的一种文化反映.循此路径,或有助于推进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理解.
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理念下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获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形成国际潮流,并取得巨大成绩.伴随着专业化、系统化的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中国学界也针对这一热点现象和相关问题开展了学术研究,研究的深入逐渐引发了对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传统学科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厘清其与这些学科(特别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之间的关系,对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归属、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金庸剧为代表的武侠剧中人物形象的多元化现象,是随着武侠片制作在香港正式起步,大量在武馆修习武术的武林中人参与其中,抓住粤语功夫武侠片在市场大行其道的机会,将武术从现实送上银幕,发展武侠剧制作技术,使演员无需任何武术基础便能够饰演武侠人物的结果.但是,金庸剧人物形象自由多变,虽然受惠于粤语武侠片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武侠剧制作技术,实际上表现的是文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遵循商业社会的运作规则,两者的“江湖”逻辑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