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高考及中考语文试卷都充分突出了作文的地位,加大了作文的分值,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学的命题导向。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让学生自觉作文,自能作文,才是真正大语文观的作文教学思路。
一.精心引导,尊重个性化写作
在没有了解学生思想情绪的情况下轻易命题,作文训练便是一种无意义的劳动。强迫性的写作,学生敷衍了事,教师收到的也只能是苍白无力、无病呻吟的应酬之作。经常投稿的人总有一种体会:有时候对写作兴味索然,有时候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究其原因,则是有时思绪混乱,缺乏自信力,写作便没有兴趣;有时思绪稳定,灵感涌现,于是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因此,选取合适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让学生欣然提笔才是明智之举。激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应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写作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因此,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此外,我们应当认识到:写作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思想、情感、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大纲》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小桥流水人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城市所没有的自然风光;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平地起是农村所没有的生活空间。“一个孩子若在菜市场长大,他就充满了菜市场的语文;若在医院长大,他就充满了带有药味的语文。”每个人都生存在一个具体的语文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所以,我们在作文命题之前,要多了解学生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积累,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
二.评讲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文评讲课是在教师评阅学生作文后,由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做总结性的发言,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评价。这样,评讲老师往往忽略学生写作个性的差异,点评存在片面笼统和主观臆断的问题,而且时效性极差。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写作缘由、写作心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学生那缘于生活本真的、理趣的、生动的写作素材,那些自然而富有朝气的文笔。我们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和学生交流呢?以谈心的方式谈文学、谈写作,情感的沟通与互动。面批面评,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共阅他们自己的习作,咀嚼文句,切磋技巧,指点不足。教师还可以把讲台让位于学生,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谈自己创作的动机,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评价。同样,我们还可以根据本次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定一位在本次作文中写得比较成功的同学就一个重点如立意、选材、论证、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作代表性的发言,教师可在台下及时纠正其在评析中存在的不足,这样在互动中就能促进全体同学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教师还应参与学生的写作,体验写作的酸甜苦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指导学生写作,语文教师也应该首先学会写作。很多语文教育家如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顾德希、程力夫等,他们的写作能力比授课能力应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如果语文教师没有先学会写作,那么指导学生写作简直是瞎指挥。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不参与学生写作,大谈写作技巧、写作秘诀,可以视为语文教师的“官僚主义作风”。其实,教师只要肯“下水”写作,不但可以体会学生写作的艰辛,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发现学生写作的意向,在评讲作文时,也可以使自己的点评更有针对性。“下水作文”,既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语文教师“下水”吧!
三.积累素材,自觉作文
学生应自觉扩大课外阅读量,挖掘课程资源。阅读时,反问一下自己:“这篇文章让我写,我应该怎样写?”一有创作冲动,马上写出来,该长则长,能短则短。此外,学生还应自觉积累写作素材,收集报纸杂志上有意义、有用的文章或语段,建立写作素材库,如《剪报集》《名人名言录》《名篇名句》《鉴赏文存》等。中学生应该走出家庭、走出学校,了解社会,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观察社会上复杂的现象,用心去体会各种不同的情感,切实把社会生活作为练习写作的源头活水,做生活的有心人,自觉记下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写成文稿,主动向各级报纸杂志投稿。
写作中有辛苦,有乐趣,其中妙处,只有亲身经历方可体味。
作文教学中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尝试、体验和追求,就有更多的美感,更多的乐趣和更多的收获。
林永德,教师,现居福建漳浦。
一.精心引导,尊重个性化写作
在没有了解学生思想情绪的情况下轻易命题,作文训练便是一种无意义的劳动。强迫性的写作,学生敷衍了事,教师收到的也只能是苍白无力、无病呻吟的应酬之作。经常投稿的人总有一种体会:有时候对写作兴味索然,有时候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究其原因,则是有时思绪混乱,缺乏自信力,写作便没有兴趣;有时思绪稳定,灵感涌现,于是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因此,选取合适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让学生欣然提笔才是明智之举。激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应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写作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因此,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此外,我们应当认识到:写作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思想、情感、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大纲》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小桥流水人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城市所没有的自然风光;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平地起是农村所没有的生活空间。“一个孩子若在菜市场长大,他就充满了菜市场的语文;若在医院长大,他就充满了带有药味的语文。”每个人都生存在一个具体的语文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所以,我们在作文命题之前,要多了解学生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积累,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
二.评讲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文评讲课是在教师评阅学生作文后,由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做总结性的发言,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评价。这样,评讲老师往往忽略学生写作个性的差异,点评存在片面笼统和主观臆断的问题,而且时效性极差。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写作缘由、写作心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学生那缘于生活本真的、理趣的、生动的写作素材,那些自然而富有朝气的文笔。我们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和学生交流呢?以谈心的方式谈文学、谈写作,情感的沟通与互动。面批面评,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共阅他们自己的习作,咀嚼文句,切磋技巧,指点不足。教师还可以把讲台让位于学生,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谈自己创作的动机,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评价。同样,我们还可以根据本次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定一位在本次作文中写得比较成功的同学就一个重点如立意、选材、论证、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作代表性的发言,教师可在台下及时纠正其在评析中存在的不足,这样在互动中就能促进全体同学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教师还应参与学生的写作,体验写作的酸甜苦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指导学生写作,语文教师也应该首先学会写作。很多语文教育家如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顾德希、程力夫等,他们的写作能力比授课能力应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如果语文教师没有先学会写作,那么指导学生写作简直是瞎指挥。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不参与学生写作,大谈写作技巧、写作秘诀,可以视为语文教师的“官僚主义作风”。其实,教师只要肯“下水”写作,不但可以体会学生写作的艰辛,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发现学生写作的意向,在评讲作文时,也可以使自己的点评更有针对性。“下水作文”,既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语文教师“下水”吧!
三.积累素材,自觉作文
学生应自觉扩大课外阅读量,挖掘课程资源。阅读时,反问一下自己:“这篇文章让我写,我应该怎样写?”一有创作冲动,马上写出来,该长则长,能短则短。此外,学生还应自觉积累写作素材,收集报纸杂志上有意义、有用的文章或语段,建立写作素材库,如《剪报集》《名人名言录》《名篇名句》《鉴赏文存》等。中学生应该走出家庭、走出学校,了解社会,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观察社会上复杂的现象,用心去体会各种不同的情感,切实把社会生活作为练习写作的源头活水,做生活的有心人,自觉记下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写成文稿,主动向各级报纸杂志投稿。
写作中有辛苦,有乐趣,其中妙处,只有亲身经历方可体味。
作文教学中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尝试、体验和追求,就有更多的美感,更多的乐趣和更多的收获。
林永德,教师,现居福建漳浦。